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车轨耦合的混凝土强度对跨座式单轨钢-混轨道梁工作性能影响探究
1
作者 申彦利 吕怀洋 韩建棒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为评定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C40、C50、C60、C70、C80)在车轨耦合作用下,对钢-混组合轨道梁、车辆动力性能的影响,拟通过动力学原理和有限元法建立车轨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分析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在不同车速工况下的车轨动力响应,探究车... 为评定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C40、C50、C60、C70、C80)在车轨耦合作用下,对钢-混组合轨道梁、车辆动力性能的影响,拟通过动力学原理和有限元法建立车轨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分析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在不同车速工况下的车轨动力响应,探究车轨动力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等级对轨道梁横向挠度几乎无影响;竖向挠度随混凝土等级的增大而减小。在低速运行时,混凝土等级对轨道梁和车体振动加速度影响较小;在高速运行时,混凝土等级对轨道梁和车体振动加速度影响显著,且轨道梁竖向振动加速度与混凝土等级呈正相关,车体振动加速度与混凝土等级呈负相关,该研究对工程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强度等级 新型跨座式单交通 钢-混组合道梁 车轨耦合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轨耦合的地铁车轮多边形形成机理 被引量:1
2
作者 施以旋 戴焕云 +2 位作者 毛庆洲 石怀龙 汪群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7-1367,1388,共12页
车轮多边形磨耗会恶化轨道车辆振动环境,导致结构部件的共振疲劳失效,严重威胁行车安全.为研究地铁车辆车轮多边形磨耗的形成机理,开展线路动态跟踪试验研究,建立车轨垂向耦合有限元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并进行轮轨长期磨耗迭代仿真分析.... 车轮多边形磨耗会恶化轨道车辆振动环境,导致结构部件的共振疲劳失效,严重威胁行车安全.为研究地铁车辆车轮多边形磨耗的形成机理,开展线路动态跟踪试验研究,建立车轨垂向耦合有限元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并进行轮轨长期磨耗迭代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测车辆发生了明显的7~9阶的车轮多边形磨耗,导致车辆出现50~70 Hz的强迫振动,频率与轮轨系统耦合振动P_(2)力频率接近;通过车轮磨耗迭代仿真分析,确定了钢轨周期性接头焊缝不平顺引起的轮轨系统P_(2)力共振是导致车轮7~9阶多边形磨耗的根本原因;对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和梯形轨枕道床而言,长期轮轨P_(2)力作用会分别引起8阶和15阶车轮多边形磨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轮多边形 车轨耦合 磨耗模型 辆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轨耦合动力学分析的地铁e型弹条扣件疲劳寿命预测
3
作者 陈金明 钟盛华 +3 位作者 刘逸平 彭睿 李滨 杨德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6-772,共7页
地铁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扣件系统是地铁轨道结构的关键部件,起到固定钢轨、减振降噪的作用。为分析地铁e型弹条扣件的疲劳性能,基于车辆轨道动力学理论,通过多体动力学软件UM建立了车轨耦合模型,研究了车辆速度、轨道不平顺类... 地铁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扣件系统是地铁轨道结构的关键部件,起到固定钢轨、减振降噪的作用。为分析地铁e型弹条扣件的疲劳性能,基于车辆轨道动力学理论,通过多体动力学软件UM建立了车轨耦合模型,研究了车辆速度、轨道不平顺类型以及曲线半径与钢轨动力学响应的关系;并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扣件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将车轨耦合动力分析得到的钢轨位移作为疲劳荷载,采用应力疲劳计算的方法对弹条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钢轨位移响应受不平顺类型和车辆速度的影响较小,而加速度响应对两者则比较敏感;轨道曲线半径的改变,对内轨位移的影响相对明显,随着半径的减小,内轨的位移时程曲线出现明显的上移,同时对加速度的影响也增大,内轨加速度峰值呈增大趋势;基于此模型计算的弹条疲劳寿命为2.14×10^(7)次,寿命最低处位于弹条后拱小圆弧段,与实际断裂位置相吻合;弹条初始安装扣压力对弹条疲劳寿命的影响很大,随着初始安装扣压力的增大,弹条的疲劳寿命不断减小,且减小的速度趋于增大,为确保弹条扣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初始扣压力应当控制在11~15 kN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件系统 e型弹条 车轨耦合动力学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轨耦合和扣件精细模型的弹条疲劳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辛涛 杨学敏 +1 位作者 肖宏 张琦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270-4276,共7页
针对扣件弹条的疲劳断裂问题,利用数值仿真手段对弹条疲劳寿命进行分析。首先,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分析模型,通过仿真得到轨底垂向位移时程曲线;然后,建立扣件精细分析模型,将轨底垂向位移时程曲线作为输入荷载,计算得到扣件弹条的应... 针对扣件弹条的疲劳断裂问题,利用数值仿真手段对弹条疲劳寿命进行分析。首先,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分析模型,通过仿真得到轨底垂向位移时程曲线;然后,建立扣件精细分析模型,将轨底垂向位移时程曲线作为输入荷载,计算得到扣件弹条的应力和应变时程曲线;最后,结合疲劳分析方法和累积损伤理论,对弹条的疲劳寿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弹条小圆弧处疲劳寿命最低,最易发生损坏,与现场调查结果一致;弹条疲劳寿命与安装弹程密切相关,随着弹条安装弹程的增大,弹条疲劳寿命急剧降低;为了延长扣件使用寿命,线路运营中应避免弹条的安装弹程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件弹条 疲劳寿命 车轨耦合 精细模型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浮列车静悬浮车轨耦合振动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汪科任 罗世辉 +2 位作者 马卫华 陈晓昊 邹瑞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2-289,共8页
为研究二系悬挂中置与端置的两种三悬浮架低速磁浮列车的车轨耦合振动特性,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了其垂向车轨耦合动力学模型.首先通过动力学方程分别分析了两种磁浮列车车体和悬浮架之间的耦合关系,然后研究了两种磁浮列车悬浮架均存在... 为研究二系悬挂中置与端置的两种三悬浮架低速磁浮列车的车轨耦合振动特性,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了其垂向车轨耦合动力学模型.首先通过动力学方程分别分析了两种磁浮列车车体和悬浮架之间的耦合关系,然后研究了两种磁浮列车悬浮架均存在0.09°的初始角位移时的动力学特性,最后研究了两种磁浮列车中二系悬挂对悬浮架作功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与二系悬挂端置的磁浮列车相比,二系悬挂中置的磁浮列车,车体与悬浮架之间的耦合关系更少;当两种磁浮列车悬浮架均存在0.09°的初始角位移时,采用二系悬挂中置的磁浮列车与采用二系悬挂端置的磁浮列车相比,前者具有更小的车体位移、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轨道梁振动位移和悬浮间隙波动;以上4个参数前者最大值分别为0.005 mm、0.004 m/s^2、0.004 mm和0.005 mm;而后者最大值分别为0.023 mm、0.02 m/s^2、0.021 mm和0.02 mm;与二系悬挂端置的磁浮列车相比,二系悬挂中置的磁浮列车,其二系空气弹簧对悬浮架作功更小,仅为前者的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列 二系悬挂 车轨耦合系统 对比分析 做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车轨耦合作用的车体动力吸振器减振性能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文永蓬 李琼 +1 位作者 尚慧琳 徐小峻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53-62,共10页
以降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体的垂向振动为目的,建立了包含动力吸振器的车辆和轨道垂向振动的耦合模型,获得了耦合模型的垂向振动特性,进一步明确了轨道系统对车体垂向振动特性的影响,讨论了载客量和车速的变化对动力吸振器减振性能的影... 以降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体的垂向振动为目的,建立了包含动力吸振器的车辆和轨道垂向振动的耦合模型,获得了耦合模型的垂向振动特性,进一步明确了轨道系统对车体垂向振动特性的影响,讨论了载客量和车速的变化对动力吸振器减振性能的影响,重点研究了考虑轨道系统影响后动力吸振器的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考虑车速变化以及速度区间运行概率的动力吸振器的减振性能评价指标(DVA减振指标)。结果表明:轨道系统使轨道车体振动的峰值频率发生微小的偏移,改变了轨道车辆振动系统的振动特性,使车体垂向振动加剧;在车轨耦合作用下,动力吸振器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动力吸振器质量和设计频率的匹配,设计频率的阈值决定了动力吸振器是否减振,最佳设计频率决定了动力吸振器能否获得较好的减振效果。该项工作对包含动力吸振器的轨道车辆振动性能评价和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轨耦合 垂向振动 动力吸振器 减振 DVA减振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车轨耦合系统辛随机振动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赵岩 项盼 +1 位作者 张有为 林家浩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69-778,共10页
建立了轨道不平顺作用下具有不确定参数车轨耦合系统随机振动评估方法.车辆系统采用物理坐标下多刚体系统模型,并应用高斯随机变量模拟车体、转向架和轮对一系、二系连接系统中动力学参数具有的不确定性.采用无穷周期结构进行弹性轨道模... 建立了轨道不平顺作用下具有不确定参数车轨耦合系统随机振动评估方法.车辆系统采用物理坐标下多刚体系统模型,并应用高斯随机变量模拟车体、转向架和轮对一系、二系连接系统中动力学参数具有的不确定性.采用无穷周期结构进行弹性轨道模拟,在哈密顿状态空间下建立了典型轨道子结构的状态运动方程,通过轮轨耦合关系建立了混合物理坐标及辛模态坐标车轨耦合系统运动方程.应用Hermite正交多项式展开得到了耦合系统动力响应相对于不确定性参数的控制方程.由于利用轨道周期特性建模,所获得的控制方程有效地降低了方程维度.轮轨接触处轨道不平顺载荷模拟为完全相干多分量平稳随机过程,推广和发展虚拟激励法建立了耦合系统随机振动受不确定动力学参数影响的量化评估方法.通过Monte Carlo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方法在不确定参数变异很大时也能够保持较好的精度,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方法 虚拟激励法 不确定 车轨耦合系统 Hermite正交多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分析法的磁浮系统车轨耦合振动抑制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汪科任 罗世辉 +2 位作者 陈晓昊 马卫华 邹瑞明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9-35,共7页
为研究磁浮列车在柔性轨道梁上易发生车轨耦合振动的问题,针对一种轨道梁-悬浮电磁铁-车体垂向耦合振动模型,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求取系统二次型性能指标中状态加权矩阵的权重系数,并采用2种不同的状态反馈控制器(1:考虑轨道梁、悬浮电... 为研究磁浮列车在柔性轨道梁上易发生车轨耦合振动的问题,针对一种轨道梁-悬浮电磁铁-车体垂向耦合振动模型,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求取系统二次型性能指标中状态加权矩阵的权重系数,并采用2种不同的状态反馈控制器(1:考虑轨道梁、悬浮电磁铁和车体的振动状态;2:仅考虑悬浮电磁铁的振动状态)对磁浮系统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以及振动机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当轨道梁阻尼较小时,在轨道梁振动频率低于50 rad/s时,在控制器1的控制下,悬浮系统能吸收轨道梁的振动能量,实现系统在柔性轨道梁上的稳定悬浮;而在控制器2的控制下,悬浮系统则向轨道梁输出能量,导致系统悬浮失稳。该研究结论可为悬浮控制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振动机理分析 车轨耦合振动 柔性道梁 静悬浮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轨道不平顺随机性的车轨耦合系统动力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伟 张亚辉 欧阳华江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1-117,共7页
将轮轨力预估格式的迭代求解方法与子集模拟法相结合,给出了一种考虑轨道不平顺随机性的车轨耦合系统动力可靠度求解方法,从提高确定性响应求解效率和减少确定性响应求解次数两方面,提高了系统可靠度求解效率.算例以CRH2新造动车组为研... 将轮轨力预估格式的迭代求解方法与子集模拟法相结合,给出了一种考虑轨道不平顺随机性的车轨耦合系统动力可靠度求解方法,从提高确定性响应求解效率和减少确定性响应求解次数两方面,提高了系统可靠度求解效率.算例以CRH2新造动车组为研究对象,获得车辆在直线轨道上的横向平稳性指标和曲线通过时的车轮脱轨系数分别超出各自限度值的失效概率.通过与直接Monte Carlo模拟(DMCS)对比,验证了所给方法的计算精度和效率.同时研究了不同波长范围内的随机轨道不平顺对车辆系统动力可靠度的影响,获得了与已有研究文献较为一致的规律,进一步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轨耦合系统 随机道不平顺 动力可靠度 子集模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浮车轨耦合系统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洪华杰 李杰 张锰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1-424,428,共5页
车轨耦合振动现象从磁浮列车诞生起,时至今日都没有解释清楚和彻底解决.如何合理的设计车辆和轨道,抑制车轨耦合振动成为磁浮列车系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建立了简化的车轨耦合系统数学模型,在单铁悬浮系统稳定性条件的基础上,基于奈奎... 车轨耦合振动现象从磁浮列车诞生起,时至今日都没有解释清楚和彻底解决.如何合理的设计车辆和轨道,抑制车轨耦合振动成为磁浮列车系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建立了简化的车轨耦合系统数学模型,在单铁悬浮系统稳定性条件的基础上,基于奈奎斯特稳定性理论假设了系统相频曲线的变化规则,得到了车轨耦合系统稳定的充分性条件.文末最后证明假设是成立的,计算简化了系统稳定条件式,并以数值计算的方法验证了该稳定性条件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轨耦合 稳定性 磁浮列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电磁型低速磁悬浮车轨耦合振动抑制新方法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晓龙 龙鑫林 翟明达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9-655,共7页
针对永磁电磁混合磁浮列车静浮实验中遇到的车轨耦合振动问题,首先建立考虑轨道弹性的系统数学模型,分析产生振动的原因,提出了通过设置非线性饱和环节、动态调整饱和阈值来抑制车轨耦合振动的新方法。系统在平衡点附近时通过调整饱和... 针对永磁电磁混合磁浮列车静浮实验中遇到的车轨耦合振动问题,首先建立考虑轨道弹性的系统数学模型,分析产生振动的原因,提出了通过设置非线性饱和环节、动态调整饱和阈值来抑制车轨耦合振动的新方法。系统在平衡点附近时通过调整饱和阈值来改变控制输出的幅值特性,逐步消除引起共振的能量,从而达到抑制振动的目的,系统在偏离平衡点时,快速释放饱和环节,进而提升控制器的调节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轨耦合振动 振动抑制 永磁电磁混合型磁悬浮 非线性饱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速及曲线车轨耦合频域解析模型的地铁减振轨道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克飞 刘维宁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1-133,共3页
地铁振动是个复杂的系统问题,涉及列车类型、轨道结构、线路状况和行车速度等诸多因素。在轨道结构周期性频域解析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地铁现场锤击试验和振源测试,建立变速及曲线车轨耦合频域解析模型,研究地铁减振轨道的动力特性,... 地铁振动是个复杂的系统问题,涉及列车类型、轨道结构、线路状况和行车速度等诸多因素。在轨道结构周期性频域解析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地铁现场锤击试验和振源测试,建立变速及曲线车轨耦合频域解析模型,研究地铁减振轨道的动力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减振 动力特性 车轨耦合模型 频域 变速 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悬浮系统车轨耦合振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恒坤 常文森 施晓红 《计算机仿真》 CSCD 2006年第9期256-258,267,共4页
该文首先建立磁悬浮列车系统的车轨耦合模型,为了确保系统的全局稳定,利用状态反馈方法对磁悬浮非线性系统进行精确反馈线性化。分析了在常规反馈控制规律下,磁悬浮列车系统产生车轨耦合振动的原因。由于系统可控,如果对系统采用全状态... 该文首先建立磁悬浮列车系统的车轨耦合模型,为了确保系统的全局稳定,利用状态反馈方法对磁悬浮非线性系统进行精确反馈线性化。分析了在常规反馈控制规律下,磁悬浮列车系统产生车轨耦合振动的原因。由于系统可控,如果对系统采用全状态反馈控制,可以将系统极点设置在任意位置。该文从实际的实验角度出发,考虑到并不是所有的磁悬浮系统的状态都可以获取,因此只能在常规控制规律基础上引入电磁铁的垂向速度作为控制量,实验证明:这一做法对磁悬浮系统的车轨耦合振动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最后仿真说明了该文提出的控制方法对抑制磁悬浮系统车轨耦合振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系统 反馈线性化 车轨耦合振动 全局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车轨耦合系统运行舒适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项盼 赵岩 林家浩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81-1786,共6页
运行舒适度是车辆动力性能的重要指标,对其精准高效的预估能够提高车辆设计水平、降低研发成本.综合考虑动力学分析中的不确定因素,分别以随机变量和随机过程描述系统参数和荷载激励,基于虚拟激励法和改进摄动法,提出了复合随机振动问... 运行舒适度是车辆动力性能的重要指标,对其精准高效的预估能够提高车辆设计水平、降低研发成本.综合考虑动力学分析中的不确定因素,分别以随机变量和随机过程描述系统参数和荷载激励,基于虚拟激励法和改进摄动法,提出了复合随机振动问题的确定性分析方法.算例中,考虑9个随机变量参数,计算车体不同位置在轨道不平顺激励下的舒适度指标.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与Monte Carlo模拟吻合,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并指出忽略参数不确定性会给出过高的舒适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轨耦合系统 运行舒适度 随机振动 虚拟激励法 改进摄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异摄动磁悬浮车轨耦合系统的精确积分流形控制设计
15
作者 郝阿明 施晓红 《机车电传动》 2008年第6期33-35,47,共4页
针对具有奇异摄动特性的磁悬浮车轨耦合系统,利用几何方法设计了能够精确跟踪设计流形的复合控制算法。给出了基于弹性轨道的磁悬浮车轨耦合系统模型,说明电磁线圈电感导致的系统奇异摄动特性。介绍了精确设计流形算法的具体步骤,并以... 针对具有奇异摄动特性的磁悬浮车轨耦合系统,利用几何方法设计了能够精确跟踪设计流形的复合控制算法。给出了基于弹性轨道的磁悬浮车轨耦合系统模型,说明电磁线圈电感导致的系统奇异摄动特性。介绍了精确设计流形算法的具体步骤,并以线性流形为例,给出了基于快慢结合的磁悬浮车轨耦合系统复合控制算法的设计过程。仿真结果说明该算法能够保证系统慢流形最终无误差跟踪线性设计流形,并实现车辆结构与轨道的单向解耦。该算法可以进一步推广到其他各种设计流形,从而提高磁悬浮系统的稳定性与抗干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摄动 积分流形 磁悬浮列 车轨耦合 几何设计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梁结构对中低速磁浮车轨耦合振动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韩霄翰 李忠继 池茂儒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6-42,共7页
建立了双级电磁悬浮控制器模型,轨道梁采用Euler-Bernoulli模型,基于单点悬浮控制系统建立“车辆-控制器-弹性梁”耦合动力学数值模型。对控制参数引起的车轨耦合失稳振动的特性进行分析,仿真计算不同轨道梁结构参数下,对中低速磁浮车... 建立了双级电磁悬浮控制器模型,轨道梁采用Euler-Bernoulli模型,基于单点悬浮控制系统建立“车辆-控制器-弹性梁”耦合动力学数值模型。对控制参数引起的车轨耦合失稳振动的特性进行分析,仿真计算不同轨道梁结构参数下,对中低速磁浮车轨耦合振动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生频率较低的车轨耦合振动时,轨道梁结构参数的改变对车轨耦合振动无明显影响;发生频率较高的车轨耦合振动,轨道梁固有频率随轨道梁结构而改变时,对车轨耦合振动影响明显;轨道梁固有频率不随轨道梁结构参数改变时,对车轨耦合振动无明显影响;轨道梁结构阻尼可以有效抑制车轨耦合振动响应。低频车轨耦合振动,轨道梁结构改变无法控制车轨耦合振动,车轨发生高频耦合振动时,增大轨道梁结构阻尼比及改变轨道梁固有频率均能有效控制车轨耦合振动,因此实际工程中可以考虑轨道梁下安装阻尼器和吸振器来改变轨道梁结构参数和结构阻尼来抑制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速磁浮 车轨耦合振动:道梁结构 动力学仿真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中低速磁浮悬浮架车轨耦合振动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左飞飞 张敏 +2 位作者 马卫华 罗世辉 王爱彬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30,共7页
车轨耦合振动是磁浮列车运行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基于一种新型中低速磁浮走行机构,对其车轨耦合振动响应进行分析,判断其结构的合理性。为了分析新型磁浮列车的“车辆-轨道梁”的耦合振动响应,基于Simpack、Simulink和ANSYS等相... 车轨耦合振动是磁浮列车运行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基于一种新型中低速磁浮走行机构,对其车轨耦合振动响应进行分析,判断其结构的合理性。为了分析新型磁浮列车的“车辆-轨道梁”的耦合振动响应,基于Simpack、Simulink和ANSYS等相关软件平台建立了“车辆-控制-轨道梁”耦合动力学模型,对不同速度下的车轨耦合动力学响应进行数值仿真,获得耦合系统的动力学响应特征、速度对耦合系统动力学响应规律的影响,并对响应特征中出现的特殊响应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速度的提高,轨道梁、悬浮模块和车体的动力学响应越剧烈,当速度在100~120 km/h时,耦合系统出现共振现象,同时存在于横向和垂向2个方向。此外,由于新型悬浮架独特的结构特点,会出现走行机构中部横向动力学响应大于端部的特殊响应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速磁浮 车轨耦合振动 数值仿真 新型悬浮架 道梁 动力学响应 道不平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座式单轨车轨耦合系统振动信号采集频率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建棒 申彦利 刘焕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3期14364-14370,共7页
针对跨座式单轨车轨耦合系统振动信号采集时,振动信号采集频率会对车轨耦合动力响应数据处理结果产生影响,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跨座式单轨车轨耦合系统模型,探究不同车速下车辆与轨道梁振动响应随振动信号采集频率变化的趋势,进而得... 针对跨座式单轨车轨耦合系统振动信号采集时,振动信号采集频率会对车轨耦合动力响应数据处理结果产生影响,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跨座式单轨车轨耦合系统模型,探究不同车速下车辆与轨道梁振动响应随振动信号采集频率变化的趋势,进而得出适宜于车辆与轨道梁振动信号采集频率范围。研究结果表明:若振动信号采集频率过低,会导致车轨耦合振动响应结果失真,采集频率过高,对结果的精度提高效果并不明显;车辆振动信号采集频率宜不低于200 Hz;轨道梁垂向、横向振动加速度信号采集频率最低值分别为600 Hz和1500 Hz,且车速越高,振动信号采集频率对轨道梁振动加速度结果准确性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座式单 车轨耦合 有限元分析 信号混叠 幅值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导钉扎高速磁浮车-轨耦合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19
作者 邓自刚 王珊 +3 位作者 徐焱 李海涛 周徐呈 张卫华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6-68,共13页
为探究超导钉扎磁浮车辆高速运行动态特性,建立车-轨耦合空间模型,开展不同车速下的动力学仿真。结合有限元方法获得磁轨关系数学模型;基于牛顿-欧拉法建立车辆模型,引入截短梁描述建立永磁轨道模型;以磁轨关系为纽带获得超导钉扎磁浮车... 为探究超导钉扎磁浮车辆高速运行动态特性,建立车-轨耦合空间模型,开展不同车速下的动力学仿真。结合有限元方法获得磁轨关系数学模型;基于牛顿-欧拉法建立车辆模型,引入截短梁描述建立永磁轨道模型;以磁轨关系为纽带获得超导钉扎磁浮车-轨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轨道振动、电机法向力和轨道不平顺等对超导钉扎磁浮车辆-轨道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磁浮车辆系统的振动受轨道不平顺和车速的影响较大,受轨道振动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在速度为620 km/h时,车体、悬浮架的最大振动加速度分别保持在0.5、8 m/s^(2)以下,具有较好的乘坐舒适性。建立的模型可为超导钉扎磁浮交通线路设计与参数优化等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钉扎磁浮 高速磁浮 -空间耦合动力学 建模与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浪相关性影响的高速列车−轨道−跨海斜拉桥时变系统动力响应分析
20
作者 蔡宝锋 谌启发 +1 位作者 郭文华 段彬鑫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8-609,共12页
为研究波浪参数及风浪相关性对跨海高铁桥梁车-轨-桥耦合系统的影响,基于耿贝尔逻辑模型,根据实测风浪同步观测数据建立了平均风速-有效波高联合概率模型,并采用谱解法随机生成可考虑相关性影响的风、浪时程曲线。以某跨海高铁双塔斜拉... 为研究波浪参数及风浪相关性对跨海高铁桥梁车-轨-桥耦合系统的影响,基于耿贝尔逻辑模型,根据实测风浪同步观测数据建立了平均风速-有效波高联合概率模型,并采用谱解法随机生成可考虑相关性影响的风、浪时程曲线。以某跨海高铁双塔斜拉桥为例,基于ANSYS和SIMPACK联合仿真,建立高速列车-轨道-跨海斜拉桥空间振动分析模型,分别开展单独波浪、单独风、相干风浪联合作用下高速列车通过跨海斜拉桥时的空间振动分析,研究有效波高、桥位处水深、风速对车桥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波浪作用主要影响列车与桥梁的横向响应,对竖向响应影响较小;波浪作用所致列车和桥梁动力响应随有效波高及桥位处水深增大而增大,且增幅也越来越高;当波高较大时,有效波高是影响车桥系统动力响应的主要因素,当波高较低时,桥位处水深及有效波高对车桥动力响应的影响相当;在波浪作用下,主梁跨中横向位移时程主要包含波浪频率和主梁一阶横弯频率两个频率成分,增大有效波高可使主梁一阶横弯频率成分占比提高;与单独风作用相比,考虑风浪联合作用后,车桥系统动力响应明显增大,在选取风速与波高进行动力响应分析时,应合理考虑风浪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浪相关性 随机风浪 跨海桥梁 斜拉桥 --桥耦合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