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型社会学研究的兴起及其在中国的研究实践 被引量:8
1
作者 文军 王谦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3-120,238,共8页
对于作为现代性产物和对实践具有强烈反思性的社会学而言,全球化背景下转型国家的出现正是转型社会学兴起的重要根源。当学者们将目光投诸于各种层面的社会转型研究时,建立在转型国家多元现代性基础之上并经由"社会转型"而成... 对于作为现代性产物和对实践具有强烈反思性的社会学而言,全球化背景下转型国家的出现正是转型社会学兴起的重要根源。当学者们将目光投诸于各种层面的社会转型研究时,建立在转型国家多元现代性基础之上并经由"社会转型"而成的"转型社会",越来越具备一种类型化特征。从聚焦"社会转型"扩展到对"转型社会"的研究,"转型社会"正成为当代转型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论题。在转型社会学研究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社会作为"转型社会"的特殊样本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为转型社会学的建构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转型社会 转型社会学 中国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发展社会学到转型社会学:发展研究学科范式的新探索 被引量:12
2
作者 文军 王谦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6-104,共9页
"发展"和"转型"作为探讨社会变迁的重要概念,彼此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社会学和转型社会学研究都是置身于现代性发展脉络中,通过对现代性的展开与反思来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把握。然而20世纪... "发展"和"转型"作为探讨社会变迁的重要概念,彼此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社会学和转型社会学研究都是置身于现代性发展脉络中,通过对现代性的展开与反思来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把握。然而20世纪末全球化所引致的这场巨大社会变迁以及转型国家的快速兴起,一方面使得曾经盛行一时的发展社会学研究陷入到自身的学科危机中,另一方面也为从经验事实和学科意义上建构转型社会学研究范式提供了可能。如何在对"发展"与"转型"展开现代性追问的同时,厘清发展社会学和转型社会学之间的学科关系,实现发展研究中发展社会学向转型社会学的范式转换,则是基本而急迫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研究 转型社会学 范式重构 发展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建立“中国转型社会学”学科的设想——兼评90年代中国社会转型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唐魁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8-15,共8页
本文从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学理论发展出发 ,认为现在已具备了建立一门作为“转型学”分支学科的“中国转型社会学”或社会转型学的条件 ,指出建立这一学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科意义。文章继而对“中国转型社会学”的理... 本文从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学理论发展出发 ,认为现在已具备了建立一门作为“转型学”分支学科的“中国转型社会学”或社会转型学的条件 ,指出建立这一学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科意义。文章继而对“中国转型社会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进行了学术梳理和定位 ,还对“中国转型社会学”的研究与发展的技术、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作了学理分析和前景展望。最后 ,提出了中国社会学家应抓住转型期社会创新所提供的学术创新的机会 ,发挥社会学家的想像力与社会观察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中国转型社会学 社会结构 技术 社会 文化 社会创新 社会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与前瞻:转型社会学视野下政协制度的功能
4
作者 农辉锋 《桂海论丛》 2010年第5期108-111,共4页
政协制度在历史上发挥过有效的政治整合功能,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它的政治功能失效了。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政协制度逐渐发挥出作用,但其潜在的功能仍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进一步发挥政协制度在政治协... 政协制度在历史上发挥过有效的政治整合功能,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它的政治功能失效了。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政协制度逐渐发挥出作用,但其潜在的功能仍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进一步发挥政协制度在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上的积极作用,对于调动各阶层的积极性,增强凝聚力,加快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社会学 政协制度 政治协商 参政议政 民主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转型社会学视角
5
作者 何雨 《大连干部学刊》 2012年第1期39-42,共4页
当前,能否避免大多数后发国家深陷其中的"中等收入陷阱"发展瓶颈已经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我们借助于转型社会学的理论,从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的联动关系出发,指出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根... 当前,能否避免大多数后发国家深陷其中的"中等收入陷阱"发展瓶颈已经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我们借助于转型社会学的理论,从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的联动关系出发,指出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无法为经济转型提供坚实可靠的社会基础,提出要以社会转型助推经济转型,进而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社会平衡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转型社会学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与当代转型社会学研究的理论脉络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谦 文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0-118,共9页
全球化的今天,急剧的社会变迁使社会转型成为一类和社会发展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特殊社会事实,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当代转型社会学研究的出现,正是转型理论研究与社会转型实践相互影响的产物。回顾当代转型社会学研究兴起的理论历程,... 全球化的今天,急剧的社会变迁使社会转型成为一类和社会发展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特殊社会事实,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当代转型社会学研究的出现,正是转型理论研究与社会转型实践相互影响的产物。回顾当代转型社会学研究兴起的理论历程,我们发现专注于"传统与现代"主题的社会转型研究,基于市场转型的社会转型研究,聚焦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转型研究,导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转型研究以及文化视域中的社会转型研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背后隐藏的是当代转型社会学理论研究走向深入和细化的逻辑主线,也是学界对社会发展不断进行理论反思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转型社会学 理论脉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经济学与转型社会学
7
作者 应星 《财经》 2004年第18期143-143,共1页
10年前,一批深受制度经济学影响的经济学家提出建立中国的过渡经济学。那时中国经济改革正值又一轮高潮,经济学也依然位居学科王座,因此,过渡经济学的出现激起了广泛反响。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背后,深层次社会问题不断积累,随之。
关键词 过渡经济学 转型社会学 《断裂》 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知识体系:“变动中的当代”——中国转型社会学话语体系的当代构建 被引量:9
8
作者 汪丹 李友梅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38,共8页
中国正在经历的社会转型是史无前例的,这个社会转型是一个总体性现象,同时又与全球现代性危机及价值多元化紧密关联。我们不仅需要能够反映中国社会转型的地方性知识,而且当中国与世界的诸多要素不断被卷入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相互改... 中国正在经历的社会转型是史无前例的,这个社会转型是一个总体性现象,同时又与全球现代性危机及价值多元化紧密关联。我们不仅需要能够反映中国社会转型的地方性知识,而且当中国与世界的诸多要素不断被卷入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相互改变的过程之中,中国转型社会学亟待构建出一套能够迎面"变动中的当代"的新知识体系,并构建一个与此相对应的学术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社会学 话语体系 新知识体系 学术共同体 变动中的当代
原文传递
从发展社会学到转型社会学:发展研究学科范式的新探索
9
作者 文军 王谦 《社会科学文摘》 2017年第7期56-58,共3页
发展与转型:社会学理论视阈下的重要议题作为社会变迁具体面相和概念分析工具的'发展'与'转型',从社会学诞生之日起就与以研究现代性为己任的社会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为社会学视阈下的重要议题之一。聚焦于发... 发展与转型:社会学理论视阈下的重要议题作为社会变迁具体面相和概念分析工具的'发展'与'转型',从社会学诞生之日起就与以研究现代性为己任的社会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为社会学视阈下的重要议题之一。聚焦于发展研究的发展社会学已经发展成为涵盖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等在内的较为完善的社会学分支学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社会学 社会转型 研究范式 动力机制 社会学传统 现代性 发展社会学
原文传递
40年来中国社会转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以CNKI和CSSCI收录的论文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文军 刘雨婷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5-140,共6页
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场现代化转型将中国社会推入了朝夕瞬变的洪流之中,也由此引发了中国学术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通过回顾中国知网(CNKI)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收录的相关论文,发现中国社会转型研究重点关注6个方面:经... 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场现代化转型将中国社会推入了朝夕瞬变的洪流之中,也由此引发了中国学术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通过回顾中国知网(CNKI)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收录的相关论文,发现中国社会转型研究重点关注6个方面:经济转型、社会治理转型、意识形态转型、农村社会转型、家庭结构转型和文化转型,并且它们依旧是今后社会转型研究的热点。如今,中国社会转型研究在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后已开始进入理论自觉阶段。中国社会转型研究需要在立足中国社会转型实践的同时拓宽全球视野,丰富社会转型研究范式,创新转型社会学理论,以更好解释和应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实践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转型社会 转型社会学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学的多元性及其建构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21,共3页
中国社会学在1979年获得新生之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在初始阶段,中国社会学通过学习、承传、借用欧美社会学而开始了重建之旅;另一方面,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社会学通过不断的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正努力构建一种独立自主的、基于中... 中国社会学在1979年获得新生之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在初始阶段,中国社会学通过学习、承传、借用欧美社会学而开始了重建之旅;另一方面,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社会学通过不断的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正努力构建一种独立自主的、基于中华文明的多元化的社会学。从当前中国社会学的各种研究中可以发现,在学院领域,这样一种多元性并存的态势已经形成。因此,再生于一个充满活力和日新月异的社会中的中国社会学必将对世界社会学产生越来越大的贡献,也将承载起更多的世界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 多元性 法国社会学 转型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艺术的社会学特征
12
作者 蔡晓燕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70-171,共2页
城市是一个逐渐发展的状态,公共艺术同样也随着城市形态的发展而变化着。公共艺术是城市的历史与未来,增加城市的记忆,讲述城市的故事,满足城市人群的行为需求,创造新的城市文化传统,展示城市的文化现象,记录一个个阶段的社会状态。这... 城市是一个逐渐发展的状态,公共艺术同样也随着城市形态的发展而变化着。公共艺术是城市的历史与未来,增加城市的记忆,讲述城市的故事,满足城市人群的行为需求,创造新的城市文化传统,展示城市的文化现象,记录一个个阶段的社会状态。这是公共艺术社会学特征的表现,是公共艺术在当代环境下比较突显的特征。公共艺术的发展,必须在理解中国具体城市问题的基础上,更贴近我们市民生活文化的表现,创造更加富有活力的生活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转型 时代文化 当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告学科发展及其研究范式转型 被引量:2
13
作者 叶凤琴 刘泓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1-166,共6页
随着广告的发展,广告所承担的使命和价值不仅仅是商业信息的传输或市场营销的工具,更是"社会场域"当中各种社会力量之间冲突或博弈的载体。广告研究也就并不是传统广告研究当中的"营销劝服"或"媒介传播"... 随着广告的发展,广告所承担的使命和价值不仅仅是商业信息的传输或市场营销的工具,更是"社会场域"当中各种社会力量之间冲突或博弈的载体。广告研究也就并不是传统广告研究当中的"营销劝服"或"媒介传播"的独占对象,而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需要从多学科、多角度进行研究。而当广告作为社会化机制融入社会生活当中的时候,它所能展现的可能性使得广告的研究版图必须向更大的社会学板块"漂移",广告研究也就必须经历一个"社会学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学 学科发展 研究范式 社会学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干预”与“弱干预”:社会学干预方法的两条途径 被引量:100
14
作者 沈原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5,共25页
多年来,人们对改革开放以来所创造的“经济奇迹”谈论甚多,而对促动这一“经济奇迹”的“体制奇迹”,即权力与市场的结合,却始终着墨很少。“转型社会学”企图面对这一“体制奇迹”及其所引发的诸种问题。为此,必须努力寻求“工具实证... 多年来,人们对改革开放以来所创造的“经济奇迹”谈论甚多,而对促动这一“经济奇迹”的“体制奇迹”,即权力与市场的结合,却始终着墨很少。“转型社会学”企图面对这一“体制奇迹”及其所引发的诸种问题。为此,必须努力寻求“工具实证主义”以外的社会学研究手段,以便有能力面对剧烈变动中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安排。奠基于“行动社会学”之上的“社会学干预”或许就是有效方法之一。不过,面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实际过程,这一源出于法国图海纳学派的方法,必须在原则和技术上都有所改进。嫁接“解放社会学”的诸原则,形成“强”、“弱”两种干预手段,可能构成一种有意义的尝试。本文结合对农民工和都市运动两种现象进行社会学干预式的研究,试图阐释“强干预”与“弱干预”的不同方式和操作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社会学 社会学干预 强干预 弱干预
原文传递
新发展阶段县域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一个社会学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发祥 王乐全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2-99,共8页
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县域在国家治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县域社会治理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以国家治理转型背景下县域社会治理能力重构为突破口,深入探究县域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基础、... 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县域在国家治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县域社会治理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以国家治理转型背景下县域社会治理能力重构为突破口,深入探究县域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基础、改革路线、体制机制和实现路径,进而探索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生活美好的县域社会治理生态,着力打造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新发展阶段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社会治理 治理能力现代化 转型社会学
原文传递
新发展社会学:理论框架的构建
16
作者 李培林 《社会科学文摘》 2023年第3期89-92,共4页
笔者在《中国式现代化和新发展社会学》一文中曾提出:“我们需要一种超越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视野,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经验,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体系、理论框架和解释逻辑。”实际上,由于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深远影响,... 笔者在《中国式现代化和新发展社会学》一文中曾提出:“我们需要一种超越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视野,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经验,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体系、理论框架和解释逻辑。”实际上,由于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深远影响,很多学者尝试基于这种巨大变迁来构建新的发展理论的解释体系,如“过渡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转型社会学”“实践社会学”等,也包括一些基于多国实践的理论构建,如“后西方社会学”“金砖国家社会学”“人类学的南部理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社会学 中国式现代化 转型社会学 实践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西方现代化理论 新结构经济学 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社会学研究》2006年总目录 被引量:2
17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38-242,共5页
关键词 流动劳动力 文献述评 三次文献 转型社会学 研究述评 燕杰 实证研究 社会科学 资本 社会学研究》 农民 劳动者 农村 目录 检索工具
原文传递
May Fourth Literary Tradi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1930s
18
作者 朱晓进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0年第3期69-83,共15页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that ushered in China’s modern literature constitutes a central and inexhaustible tradition and topic. This paper proceeds from the Chinese literary community’s reflections on the May Fourth ...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that ushered in China’s modern literature constitutes a central and inexhaustible tradition and topic. This paper proceeds from the Chinese literary community’s reflections on the May Fourth literary tradition to explore the different aims, methods and perspectives of the May Fourth and 1930s literature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s and evaluations of each period. May Fourth literature followed a humanist approach while that of the 1930s took a social sciences approach. This point can provide us with a correct and rational explanation of th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and evaluations of the two periods and their complex entanglement. Furthermore, by examining the differences in approach of the two periods, we can look back over the May Fourth literary tradition and gain a better grasp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terature in the 1930s, and thus sum up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the literary tradition of both peri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 of the May Fourth literature literature in the 1930s transformation of literature humanist approach social sciences approach
原文传递
Optical Sensing: the Last Frontier for Enabling Intelligence in Our Wired up World and Beyond
19
作者 John CANNING 《Photonic Sensors》 SCIE EI CAS 2012年第3期193-202,共10页
Consigned to the shadows of telecommunications, optical sensing has often taken a back seat in a young person's mind when considering the importance of photonics, or optics, to the advancement of the society and of k... Consigned to the shadows of telecommunications, optical sensing has often taken a back seat in a young person's mind when considering the importance of photonics, or optics, to the advancement of the society and of knowledge. Here, I touch on briefly how broad optical sensing and sensing generally has become and how and why it is becoming the catalyst for the convergence of many technologies and in the process raising significant philosophical questions about the transformation of our society and indeed ourselves. In doing so I touch on many of the complexities in real life that influence the breakthroughs we see today, including a healthy speculation and critique on our society and an awareness of the motivations to improve it that drive many of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al sensors galactic village global village wireless smartphones science fiction energy medical biodiagnostics education students optical fib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