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注和假借也是造字法
1
作者 周崇谦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27-31,共5页
转注和假注,连同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合称为“六书”。六书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周礼》。六书乃六艺(礼、乐、射、驭、书、数)之一。后人对《周礼》的六书纷纷作出解释。西汉末年的刘歆,东汉的班固、郑众、许慎对六书的概念都曾加以... 转注和假注,连同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合称为“六书”。六书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周礼》。六书乃六艺(礼、乐、射、驭、书、数)之一。后人对《周礼》的六书纷纷作出解释。西汉末年的刘歆,东汉的班固、郑众、许慎对六书的概念都曾加以阐述。许慎对六书的阐释最为详尽,他用了二十年时间写成《说文解字》。这是我国也是世界的第一部字典,是我国文字学、词汇学的奠基之作。后人花了很大精力研究这部书。清代以前,人们认为六书是六种造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字法 转注和假借 《说文解字》 部首 假借 词义引申 建类一首 形声字 文字学 指事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章太炎转注假借理论的实质 被引量:1
2
作者 万献初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53-56,共4页
论章太炎转注假借理论的实质万献初关于太炎先生的转注和假借到底指什么,几十年来多有人撰文争论,说法甚多,莫衷一是。欲得其真谛,不妨先知其来源。汉时郑玄转引《周礼)六书之说即有转注、假借之名,许慎《说文叙》解为“建类一首... 论章太炎转注假借理论的实质万献初关于太炎先生的转注和假借到底指什么,几十年来多有人撰文争论,说法甚多,莫衷一是。欲得其真谛,不妨先知其来源。汉时郑玄转引《周礼)六书之说即有转注、假借之名,许慎《说文叙》解为“建类一首,同意相授”及‘本无其宇,依声托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词义引申 依声托事 词义学 本有其字 语言文字 转注和假借 表达力 同意相受 汉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的假借理论和实践 被引量:3
3
作者 汪耀楠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99-106,共8页
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是清代学者研究《说文解字》的名著之一。和以研究《说文》本身为目的的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义证》、王筠的《说文句读》。
关键词 说文通训定声 连语 正字 依声 理论和实践 分别字 《说文》 转注和假借 求本 同源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字的造字法和构字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倪渝根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75-79,共5页
众所周知,世界三大古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产生于公元前4100年,灭亡于公元前5世纪;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产生于公元前5500年,灭亡于公元前4世纪;唯独汉字,虽产生于公元前6000年,却一直使用至今。汉字之所以如此健康长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 众所周知,世界三大古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产生于公元前4100年,灭亡于公元前5世纪;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产生于公元前5500年,灭亡于公元前4世纪;唯独汉字,虽产生于公元前6000年,却一直使用至今。汉字之所以如此健康长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同知识分子在汉字造字的丰富实践的基础上,及时地总结出一整套符合汉字造字规律的理论,从而使汉字的造字上升到了一个自觉的阶段,使汉字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汉语表达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字法 构字法 汉字 形声 象形 许慎 指事 转注和假借 公元前 三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解字注》中的语义学
5
作者 王维贤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66-70,共5页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详细地阐述了他对汉字形音义相互关系的理论 ,特别是汉字语义学的理论。首先他对文字的性质和文字的形、音、义的关系作了确切而明晰的说明。其次 ,“六书”理论是理解汉字形音义关系和汉字这一书写符号的体系...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详细地阐述了他对汉字形音义相互关系的理论 ,特别是汉字语义学的理论。首先他对文字的性质和文字的形、音、义的关系作了确切而明晰的说明。其次 ,“六书”理论是理解汉字形音义关系和汉字这一书写符号的体系的关键。他关于“六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注》 文字的形音义 语义学 指事和象形 形声和会意 转注和假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古代文化知识中的“六”
6
作者 田晟宇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01年第11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文化知识 我国古代 《诗经》 转注和假借 三省六部制 碎琼乱玉 创作方法 思想内容 山西省大同 《春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