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0篇文章
< 1 2 1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指导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选择性应用转流管的单中心研究
1
作者 武森森 高喜翔 +8 位作者 张楠 张帆 郭聚龙 崔世军 佟铸 郭建明 邢英琦 谷涌泉 郭连瑞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51-55,63,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监测在指导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术中选择性使用转流管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行CEA治疗的...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监测在指导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术中选择性使用转流管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行CEA治疗的32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330例次手术)的临床数据,根据术前TCD评估将患者分为无需转流组(157例次)、可能需要转流组(92例次)和必需转流组(81例次)。评估TCD术前评估及术中监测在CEA的应用价值。结果共75例次(22.73%)使用转流管。症状性脑梗发生率为1.52%,其中转流患者为5.33%,未转流患者为0.39%。无需转流组、可能需要转流组和必需转流组分别有3.2%、15.2%和69.1%的患者进行转流操作,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0.64%、2.06%和2.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5)。结论TCD术中监测能安全、有效地指导CEA选择性使用转流管;术前评估对于术中精准转流有较高的指导价值,但术中实时监测仍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经颅多普勒超声 转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应用临时转流管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李萌 菅凤增 +5 位作者 郑宇 支兴龙 张鹏 张鸿祺 华扬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05-108,共4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应用颈动脉临时转流管的指征和经验 方法 对 4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中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8例患者阻断术侧颈内动脉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低于阻断前的60%,对...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应用颈动脉临时转流管的指征和经验 方法 对 4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中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8例患者阻断术侧颈内动脉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低于阻断前的60%,对此8例患者使用颈动 脉临时转流管,术后随访1~24个月。 结果 使用颈动脉临时转流管的8例患者,未出现与阻 断颈内动脉有关的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期内无再次脑缺血事件发生;颈部B超检查显示颈动脉 通畅,无再狭窄发生。 结论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有选择性地使用颈动脉临时转流管,可预防 与阻断术侧颈内动脉有关的术中脑缺血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临时转流管 B超检查 经颅多普勒超声 缺血性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转流管的应用及侧支代偿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郭锋 凌锋 +5 位作者 张文彬 宋刚 华扬 蔡兵 谌燕飞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33-237,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转流管应用的优缺点,以及对侧颈动脉闭塞及前、后交通动脉开放对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9月共308例CEA病例,根据是否应用转流管分为两组,转流组63例,未转流组245例。比较两组术中微...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转流管应用的优缺点,以及对侧颈动脉闭塞及前、后交通动脉开放对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9月共308例CEA病例,根据是否应用转流管分为两组,转流组63例,未转流组245例。比较两组术中微栓子数量,术后卒中及死亡率。比较两组中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前、后交通动脉开放的比例,分析其对转流管应用的影响。结果①转流组患者微栓子的中位数为25个,未转流组为10个,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1个月内缺血事件的发生率,转流组患者卒中1例(1.6%),无一例死亡;未转流患者卒中6例(2.4%),死亡4例(1.6%)。两组的卒中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前对侧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转流组患者中有8例闭塞,8例重度狭窄,47例轻中度狭窄或无狭窄。未转流组患者中,分别为9、36、200例。两组闭塞率(12.7%比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前交通动脉及后交通动脉均未开放的患者,转流组有35例(55.6%),未转流组有81例(3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EA中使用转流管虽增加微栓子的数量,但并未增加围手术期卒中及死亡率。术前伴有对侧颈动脉闭塞的患者或前、后交通动脉均未开放的患者,使用转流管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转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转流管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7
4
作者 许金珠 叶媛媛 李爱花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1-132,共2页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转流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D监测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选择应用转流管的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文宏 李菁 张福先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对判断何时使用转流管的意义。方法11例颈动脉严重狭窄患者接受CEA,均采用全麻,术中全程TCD监测术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vMCA)结合阻断颈动脉测残端返流压(SP)选择是否使用...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对判断何时使用转流管的意义。方法11例颈动脉严重狭窄患者接受CEA,均采用全麻,术中全程TCD监测术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vMCA)结合阻断颈动脉测残端返流压(SP)选择是否使用转流管(shunt)。结果5例SP≥50mmHg,TCD监测术侧mvMCA血流无明显变化,阻断颈动脉前后mvMCA分别下降10%、4%、29%、18%、12%均未使用shunt。2例SP40~50mmHg,其中1例无血流信号,使用shunt,另1例mvMCA下降仅17%,未用shunt。3例SP25~39mmHg,其中2例mvMCA下降49%、53%,使用shunt,1例mvMCA下降7%,未用shunt。1例SP<25mmHg,mvMCA下降53%使用shunt。全部1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任何与手术相关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在CEA手术中应用TCD与SP结合可以较为科学和理想地判定shunt的选择性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D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转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流管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应用(附11例报告) 被引量:3
6
作者 符伟国 韩伟 +4 位作者 王玉琦 郭大乔 陈斌 蒋俊豪 史振宇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评价转流管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所提供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2年10月以来11例施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使用转流管的经验,此11例病人全部合并对侧颈内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均在颈动脉转流管保护下完成手术。结果:术中... 目的:评价转流管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所提供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2年10月以来11例施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使用转流管的经验,此11例病人全部合并对侧颈内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均在颈动脉转流管保护下完成手术。结果:术中、术后无死亡,且无中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使用转流管是安全的,对脑组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流管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适应证 颈动脉外科 颈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在颈动脉转流管选择上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潘仲杰 栗力 +3 位作者 于国涛 刘洪 崔若昱 冯毅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2期110-111,118,共3页
目的总结经颅多普勒(TCD)指导颈动脉临时转流管的使用经验。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6月对60例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术中使用TCD对患者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V)进行监测。结果 49例患者阻断前后大脑中动... 目的总结经颅多普勒(TCD)指导颈动脉临时转流管的使用经验。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6月对60例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术中使用TCD对患者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V)进行监测。结果 49例患者阻断前后大脑中动脉MV下降未超过50%未放置转流管;11例患者阻断前后大脑中动脉MV下降超过50%而放置了转流管,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TCD可以有效的指导CEA术中转流管的选择使用,并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转流管 残端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使用转流管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双侧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颖 王兵 +4 位作者 王洛波 李攀峰 崔文军 吴斐 司江涛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年第3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一侧颈动脉重度狭窄伴对侧颈动脉轻-中度及重度狭窄患者不使用转流管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一侧颈动脉重度狭窄伴对侧颈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侧颈...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一侧颈动脉重度狭窄伴对侧颈动脉轻-中度及重度狭窄患者不使用转流管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一侧颈动脉重度狭窄伴对侧颈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侧颈动脉轻-中度狭窄组95例(A组),对侧颈动脉重度狭窄组43例(B组)。随访CEA后30 d内2组患者心脏、术侧新发脑卒中等并发症和病死率。评估对侧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对不使用转流管CEA的安全性的影响。结果 13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CEA,术中均未使用转流管。术后30 d内A组出现2例(2.11%)心脏并发症,3例(3.16%)脑卒中,1例(1.05%)死亡。B组出现2例(4.65%)心脏并发症,1例(2.33%)脑卒中,无死亡病例。2组各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P=0.781,P=1.000)。总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5%,卒中及病死率为3.6%。结论不使用转流管CEA治疗双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随着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增加并不增加围手术期脑卒中和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狭窄 转流管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转流管和补片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大乔 王玉琦 《临床外科杂志》 1998年第6期314-316,共3页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 转流管 补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转流管的应用体会
10
作者 王华 仝麟龙 仝现州 《临床外科杂志》 2005年第9期581-581,共1页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动脉内膜剥脱转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转流管改进的意见
11
作者 董国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1期910-910,共1页
关键词 颈动脉转流管 动脉阻断 颈动脉闭塞 颈总动脉 精神异常 手术操作 阻断血流 手术中 放置 中大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对机械转流管道中血流溶血过程的影响
12
作者 田步升 王敬弘 +7 位作者 崔爱玲 张文平 李正 李国荣 朱晓东 胡盛寿 任兵 李京幸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 1999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心脏转流辅助时为克服引流管道的阻力常需在血泵入口端引入负压区,但目前尚不了解负压对血细胞机械损伤过程的影响。本文观察了负压对机械转流管道中血流溶血过程的影响。方法:应用离心式血泵建立体外模拟的循环路线,循环液体为新... 目的:心脏转流辅助时为克服引流管道的阻力常需在血泵入口端引入负压区,但目前尚不了解负压对血细胞机械损伤过程的影响。本文观察了负压对机械转流管道中血流溶血过程的影响。方法:应用离心式血泵建立体外模拟的循环路线,循环液体为新鲜猪血液2L,血球压积30%,循环速度0.7L/min。调节流入管道液柱高度以引入不同程度的负压区,其中A组:-5mmHg,B组:-45mmHg,C组:-90mmHg,循环时间30分钟。分阶段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计算和比较转流后溶血指数(HI)。结果:转流过程中游离血红蛋白浓度逐步升高,各组变化趋势一致,组间无显著差异。转流后HI分别为A:23.76±0.1mg/L、B:23.75±0.09mg/L、C:22.76±0.07mg/L,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短期转流时负压区的存在不会对红细胞机械损伤过程产生可察觉的影响。临床中应用机械性辅助装置时可通过增加负压值安全地增加引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 溶血 辅助循环 机械转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转流管应用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攀峰 王兵 +4 位作者 崔文军 安乾 丁语 吴斐 李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39-1641,共3页
目的:探讨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转流管应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90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首次CEA治疗的临床资料。按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对侧颈动脉狭窄〈30%组179例,狭窄30%~69%组135例,狭窄≥70%组7... 目的:探讨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转流管应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90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首次CEA治疗的临床资料。按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对侧颈动脉狭窄〈30%组179例,狭窄30%~69%组135例,狭窄≥70%组76例;分析3组术中收缩期颈动脉残端压(SCSP)变化、转流管应用情况和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对侧颈动脉狭窄〈30%组、30%~69%组、≥70%组术中SCSP分别为(55.7±18.2)mm Hg、(53.5±19.7)mm Hg、(46.3±15.2)mm Hg,术中转流管使用率分别为8.4%、7.4%、27.6%;对侧颈动脉狭窄〈70%时SCSP及转流管使用率无明显变化(P〉0.05),对侧颈动脉狭窄≥70%时SCSP明显下降(P〈0.01),转流管使用率明显增加(P〈0.01)。术后30 d内对侧颈动脉狭窄〈70%组与狭窄≥70%组的患者在脑卒中、心脏并发症、死亡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对CEA中转流管应用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合Willis环及椎-基底动脉状态的评估可进一步提高其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狭窄程度 颈动脉返流压 血管内转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不使用转流管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被引量:7
14
作者 厉建林 王兵 +3 位作者 王越 丁语 崔文军 王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601-3603,共3页
目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在治疗双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重度狭窄患者时,术中不使用转流管及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监测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 目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在治疗双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重度狭窄患者时,术中不使用转流管及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监测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31例双侧ICA重度狭窄并行CEA患者的临床资料,查看患者术后医疗记录有无新发神经病学损害,并随访4~6个月评估神经功能状态。结果:31例患者成功行38例次CEA,7例先后行双侧CEA,所有患者术中均未采用血管内转流及EEG或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术后1例患者出现过度脑灌注综合征,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未出现新发神经病学损伤。所有病例在4~6个月随访中均未出现新的神经病学症状或体征。结论: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行CEA,术中不采用血管内转流及EEG监测亦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 血管内转流 脑电图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瘤切除手术配合及转流管的应用
15
作者 周洁 潘志英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818-1819,共2页
关键词 颈动脉瘤 手术配合 转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手术的心肺转流管理(附22例报告)
16
作者 王平 陈冠中 +1 位作者 吴长英 周慧萍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742-742,共1页
关键词 常温 心脏不停跳 心内手术 心肺转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全肝移植术中体外静脉转流管理一例
17
作者 孙兰英 许寥梅 何争鸣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50-550,共1页
关键词 原位全肝移植术 体外循环 静脉转流 肝素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转流管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脑保护意义再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晓磊 侯青春 +3 位作者 何虎强 张雷 何延政 刘勇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探讨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中应用颈动脉转流管对于大脑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常规使用了转流管的患者入组35例(A组),术中未使用转... 目的:探讨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中应用颈动脉转流管对于大脑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常规使用了转流管的患者入组35例(A组),术中未使用转流管患者中入组24例(B组)。分析随访资料中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30 d内两组患者的新发脑卒中、TIA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病死率,评估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应用转流管对于预防术后并发症及对于脑的保护作用。结果:A组1例(2.86%)患者术后发生小面积脑梗死,3例(8.57%)患者术后出现过度灌注综合征,无死亡病例。B组1例(4.17%)患者术后发生小面积脑梗塞,1例(4.17%)患者术后发生大面积心肌梗死,抢救无效死亡;1例(4.17%)患者发生过度灌注综合征。比较A、B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常规应用颈动脉转流管并不能降低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转流管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的心肺转流管理经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侯艳婷 陈良万 +2 位作者 吕晓钗 王蕾 杜剑之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0年第3期146-148,158,共4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的心肺转流(CPB)管理经验。方法 2009年01月至2019年10月,20例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的患者在CPB下行手术治疗,术中运用浅低温下CPB,选择合适的插管、维持合适的灌注压、术中用HTK液心肌保护及加强血... 目的回顾性总结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的心肺转流(CPB)管理经验。方法 2009年01月至2019年10月,20例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的患者在CPB下行手术治疗,术中运用浅低温下CPB,选择合适的插管、维持合适的灌注压、术中用HTK液心肌保护及加强血液保护的管理方法。结果 20例主动脉瓣上狭窄患者死亡3例,存活率85%,CPB时间(116.77±39.8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2.31±22.15)min,心脏自动复跳14例,余6例经电除颤后恢复自主心跳,除1例在ECMO辅助下脱机外,其余患者顺利脱离人工心肺机。2例患者因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1例出现重症感染,随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死亡,其余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术中选择合适的插管,维持较高的灌注压、加强心肌保护及良好的血液保护的CPB管理可以为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手术提供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主动脉瓣上狭窄 心肺转流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心肺转流管理体会
20
作者 姚仕文 李帅 +1 位作者 孙善权 许伟滨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9年第6期334-336,共3页
目的总结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心肺转流(CPB)的特点及管理。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在全麻CPB下行TAPVC矫治的新生儿共61例,其中心上型31例,心下型13例,心内型15例,混合型2例。中位年龄12.4(4.25,17.0)d,平均体重(3.... 目的总结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心肺转流(CPB)的特点及管理。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在全麻CPB下行TAPVC矫治的新生儿共61例,其中心上型31例,心下型13例,心内型15例,混合型2例。中位年龄12.4(4.25,17.0)d,平均体重(3.2±0.59)kg,其中体重小于3 kg的有21例。53例存在不同水平的肺静脉回流受限。结果CPB时间44~271 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0~93 min;术后44例留置起搏电极,7例延迟关胸,9例行一氧化氮治疗,15例留置腹膜透析管。术后早期1例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结论新生儿TAPVC的CPB管理,特别是左心室小的新生儿管理,维持容量平衡、维持转流中胶体渗透压稳定,延长开放后辅助时间及梯度减低流量,对手术的结局和病患的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体外循环 心肺转流 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