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修饰电化学适配体传感法检测大田软海绵酸
1
作者 戴小辉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8-24,共7页
结合静电作用原理,建立了一种免电极修饰的电化学适配体传感法用于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acid,OA)的检测。首先将核酸适配体与标记信号分子的DNA杂交成双链探针,OA能与适配体特异性结合,诱发DNA探针解离释放出含信号分子的短序列DNA,导... 结合静电作用原理,建立了一种免电极修饰的电化学适配体传感法用于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acid,OA)的检测。首先将核酸适配体与标记信号分子的DNA杂交成双链探针,OA能与适配体特异性结合,诱发DNA探针解离释放出含信号分子的短序列DNA,导致探针分子与带电电极之间静电排斥力减弱,引起电化学信号增强,从而建立检测OA的新方法。在最优条件下,传感器在0.05~5.0 ng/mL的OA浓度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范围,检出限为0.042 ng/mL。将该方法应用于贝类样品的加标检测,获得较好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田软海绵酸 免电极修饰 适配体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贝类中大田软海绵酸、鳍藻毒素、蛤毒素和虾夷扇贝毒素 被引量:13
2
作者 郭萌萌 谭志军 +2 位作者 吴海燕 李兆新 翟毓秀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6-261,共6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贝类中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及其衍生物鳍藻毒素(dinophysistoxin-1,DTX-1)、蛤毒素(pectenotoxin-2,PTX-2)和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YTX)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C18色... 建立了同时测定贝类中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及其衍生物鳍藻毒素(dinophysistoxin-1,DTX-1)、蛤毒素(pectenotoxin-2,PTX-2)和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YTX)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C18色谱柱分离,经含甲酸和甲酸铵的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检测,正、负离子切换扫描,基质标准校正,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OA、DTX-1和YTX的线性范围为2.0~200.0μg/L,定量限(以信噪比(S/N)≥10计)为1.0μg/kg;PTX-2的线性范围为1.0~100.0μg/L,定量限为0.5μg/kg;几种化合物的添加平均回收率为83.1%~105.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16%~9.29%。成功应用本法对黄海灵山湾海域采集的贝类样品进行了分析,发现部分样品中含有大田软海绵酸、鳍藻毒素、蛤毒素和虾夷扇贝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大田软海绵酸 鳍藻毒素 蛤毒素 虾夷扇贝毒素 贝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腹泻性贝毒软海绵酸的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仁沿 梁玉波 +3 位作者 陈媛 许道艳 陈冰君 刘永健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4,共4页
腹泻性贝毒是一类分布较广的赤潮毒素,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本文用胶体金标记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的抗软海绵酸单克隆抗体,使用卵清蛋白合成高偶联比的包被抗原,以硝酸纤维素膜为载体,利用免疫层析技术原理,建立了快速检测软... 腹泻性贝毒是一类分布较广的赤潮毒素,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本文用胶体金标记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的抗软海绵酸单克隆抗体,使用卵清蛋白合成高偶联比的包被抗原,以硝酸纤维素膜为载体,利用免疫层析技术原理,建立了快速检测软海绵酸的免疫层析试纸条方法。方法检出限12 ng/mL(0.96纳克/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海绵酸 单克隆抗体 免疫层析 胶体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田软海绵酸单克隆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6
4
作者 卢士英 周玉 +5 位作者 李岩松 任洪林 霍方珍 王颖 柳增善 于光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6-339,411,共5页
利用BALB/c小鼠腹水大量制备抗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的单克隆抗体,并以此抗体为探针建立了0A的快速、灵敏、简便的ELISA检测方法——直接和间接竞争抑制性ELISA方法,2种检测方法的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分别为:y=-38.678... 利用BALB/c小鼠腹水大量制备抗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的单克隆抗体,并以此抗体为探针建立了0A的快速、灵敏、简便的ELISA检测方法——直接和间接竞争抑制性ELISA方法,2种检测方法的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分别为:y=-38.678χ+130.01,R^2=0.9886和y=-34.212x+83.49,R^2=0.9784,线性范围为1.56~75μg/L和0.4425μg/L,对OA的最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6μg/L和0.18μg/L。并利用所建立的2种ELISA方法对贝类模拟样品及实际样品进行了检测,样品回收率分别为84.72%和98.38%。结果表明,此方法可满足海产品中贝类样品0A限量标准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田软海绵酸 单克隆抗体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田软海绵酸对人胚胎羊膜细胞FL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邢鸣鸾 陈加平 +2 位作者 王晓峰 徐进 徐立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7-609,共3页
关键词 大田软海绵酸 细胞凋亡 MTT PI/Annexin V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快速检测腹泻性贝毒软海绵酸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仁沿 梁玉波 +2 位作者 陈冰君 许道艳 梁斌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6-29,共4页
建立了赤潮毒素腹泻性贝毒软海绵酸的快速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通过细胞融合,制备抗软海绵酸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标记抗体,建立快速检测软海绵酸的免疫层析试纸条方法。检出限500 ng/mL(50 ng/条),探讨了影响测试方法的因素和提高灵... 建立了赤潮毒素腹泻性贝毒软海绵酸的快速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通过细胞融合,制备抗软海绵酸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标记抗体,建立快速检测软海绵酸的免疫层析试纸条方法。检出限500 ng/mL(50 ng/条),探讨了影响测试方法的因素和提高灵敏度的可能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海绵酸 单克隆抗体 胶体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泻性贝毒软海绵酸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7
作者 刘仁沿 陈冰君 +2 位作者 梁玉波 许道艳 梁冰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3-445,共3页
采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抗赤潮毒素腹泻性贝毒软海绵酸的单克隆抗体,应用此抗体发展建立了软海绵酸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采用碳二亚胺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得到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免疫BALB/c小鼠,用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骨... 采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抗赤潮毒素腹泻性贝毒软海绵酸的单克隆抗体,应用此抗体发展建立了软海绵酸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采用碳二亚胺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得到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免疫BALB/c小鼠,用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ELISA方法筛选阳性克隆,经多次克隆化,获得了4株能稳定分泌抗软海绵酸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小鼠体内诱生腹水方法获得单克隆抗体,建立分析检测软海绵酸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方法。最低检出限为31.2ng/ml,批内平均变异系数8.1%,回收率为87%-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海绵酸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腹淀性贝毒 食物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硫堇/亚甲基蓝和纳米金放大的免疫传感器检测贝类毒素大田软海绵酸 被引量:7
8
作者 郭萌萌 吴海燕 +4 位作者 李兆新 薛瑞宇 谭志军 翟毓秀 沈国励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1-166,共6页
采用聚硫堇(PTH)修饰电极为传感界面提供一个生物修饰功能基质膜,借助纳米金(GNPs)的导电性、生物相容性与高比表面积特性实现抗体的有效固定,并以亚甲基蓝(MB)为电子媒介加速电极表面电化学反应的电子传递,构建了一种高灵敏的非... 采用聚硫堇(PTH)修饰电极为传感界面提供一个生物修饰功能基质膜,借助纳米金(GNPs)的导电性、生物相容性与高比表面积特性实现抗体的有效固定,并以亚甲基蓝(MB)为电子媒介加速电极表面电化学反应的电子传递,构建了一种高灵敏的非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贝类毒素大田软海绵酸(OA)的检测.当分子结构中含有羧基和酚基的OA与其抗体特异性结合后,生成以阴离子形式存在的抗原-抗体复合物,阻碍了传感器表面电子的传递,导致峰电流下降.利用免疫反应前后峰电流的变化,可对OA进行特异性识别和准确定量.在优化实验条件下,OA浓度的对数在0.2~100 μg/L范围内与其峰电流的变化值(△I)呈线性相关,线性方程为△I=1.721 7+1.083 6lgρ,相关系数为0.992 0,检出限为0.1μg/L.该免疫传感器重现性好、特异性强,用于实际贝类样品的测定,回收率为85.3%~ 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大田软海绵酸 硫堇 亚甲基蓝 纳米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产品贝毒素大田软海绵酸ELISA及HPLC-MS/MS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卢士英 柳增善 +5 位作者 周玉 李岩松 张代辉 于光 于师宇 任洪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8-162,共5页
为了检测海产品贝毒大田软海绵酸,保障其食用安全,利用活泼酯法将小分子OA与载体蛋白偶联,免疫BALB/c小鼠,细胞融合技术建立分泌抗OA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其各种特性进行分析;小鼠腹水法大量生产抗体,纯化后建立ELISA方法,同时建立OA的... 为了检测海产品贝毒大田软海绵酸,保障其食用安全,利用活泼酯法将小分子OA与载体蛋白偶联,免疫BALB/c小鼠,细胞融合技术建立分泌抗OA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其各种特性进行分析;小鼠腹水法大量生产抗体,纯化后建立ELISA方法,同时建立OA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检测法,并对部分市售海产品进行了实际检测,ELISA方法标准曲线为y=-34.212x+83.49,相关系数为0.9784,线性范围0.4~25μg/L,灵敏度0.18μg/L;HPLC-MS/MS检测方法标准曲线y=193.07x-780.6(Q1/Q3:m/z827.4~m/z723.5)和y=83.021x-335.6(Q1/Q3:m/z827.4~m/z809.5),R2均为0.9991,线性范围10~800μg/L,灵敏度小于2μg/L,平均RSD为4.34%。在检测的实际样品中两种样品ELISA呈阳性反应,其中一种经过了HPLC-MS/MS的验证。所建立的ELISA及HPLC-MS检测方法均可用于海产品腹泻性贝毒OA限量标准检测,为进出口海产品OA标准方法的建立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田软海绵酸 ELISA HPLC-MS/MS 海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泻性贝毒素软海绵酸的昆明系小鼠生物学检测法的建立 被引量:7
10
作者 柳俊秀 胡乐琴 何培民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3期446-451,共6页
为完善腹泻性贝毒素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的小鼠生物学检测技术,以昆明系小鼠为实验材料,应用小鼠生物学检测法检测了OA的毒性.用不同浓度OA标准溶液通过腹腔注入19~21g昆明系小鼠体内,观察其中毒症状,确定1个鼠单位(MU)所代表的... 为完善腹泻性贝毒素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的小鼠生物学检测技术,以昆明系小鼠为实验材料,应用小鼠生物学检测法检测了OA的毒性.用不同浓度OA标准溶液通过腹腔注入19~21g昆明系小鼠体内,观察其中毒症状,确定1个鼠单位(MU)所代表的毒素剂量,并且建立剂量-死亡时间曲线.结果表明,昆明系小鼠经OA腹腔注射后中毒症状和死亡时间具有明显剂量效应关系,其剂量-死亡时间曲线方程为y=600.57x-2.257,其中y代表致死时间(h),x代表剂量(μg);将死亡时间t变为时间倒数1/t,对OA的毒性MU取对数(即logMU),得直线回归方程为y=0.5363x+0.1295,R2=0.9488,p<0.01,其中y代表OA毒素剂量单位的对数(1ogMU),x代表小鼠死亡时间倒数(1/t),R2为可决系数.通过该方程计算得出,1个鼠单位(MU)所对应的OA剂量值约为4.015μg,其95%置信限为3.826~4.204μ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性贝毒素 软海绵酸 小鼠生物法 鼠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类毒素大田软海绵酸OA对小鼠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锐 兰文升 +4 位作者 贺秀媛 朱家增 刘荭 史秀杰 欧小雷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1-14,共4页
为了探究腹腔注射贝类毒素OA对小鼠肝脏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采用对一月龄的小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OA,24 h后取其小鼠肝脏测定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为了探究腹腔注射贝类毒素OA对小鼠肝脏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采用对一月龄的小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OA,24 h后取其小鼠肝脏测定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测定注射OA毒素各剂量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GS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GSH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差异性不显著。CAT高剂量组(96μg/kg)、中剂量组(48μg/kg)、低剂量组(24μg/kg)各组变化显著,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SOD高中低各组差异性不显著。因此,在小鼠染毒OA 24 h后,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这3项指标均受到了显著性抑制作用,说明这3项指标对毒素OA较为敏感,其中CAT呈现了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 OA) 还原性谷胱甘肽(GSH) 过氧化氢酶(CAT) 超氧化物岐化酶(SOD)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田软海绵酸对FL细胞DNA的损伤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邢鸣鸾 楼建林 徐立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1-665,共5页
本文旨在探讨大田软海绵酸对人羊膜细胞DNA的损伤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实验用0、20、40、608、0、100 nmol/L OA诱导FL细胞4h后,检测DNA损伤程度的彗星实验表明,OA对FL细胞DNA的损伤随染毒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蛋白免疫印迹法显示... 本文旨在探讨大田软海绵酸对人羊膜细胞DNA的损伤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实验用0、20、40、608、0、100 nmol/L OA诱导FL细胞4h后,检测DNA损伤程度的彗星实验表明,OA对FL细胞DNA的损伤随染毒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蛋白免疫印迹法显示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p53的表达与染毒浓度呈负相关;用100 nmol/L OA分别诱导2h、4h、8h后发现,三种蛋白的表达与染毒时间也呈负相关。由此可知在OA诱导的FL细胞凋亡中,损伤DNA,降低Bcl-2蛋白的表达可能参与了凋亡的部分作用,而Bax和p53蛋白则可能与OA诱导的细胞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田软海绵酸 DNA损伤 BCL-2 BAX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田软海绵酸致病性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孟宪梅 卢士英 +1 位作者 林超 柳增善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2-156,共5页
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属于海洋腹泻性贝毒,是一类常见的赤潮藻毒素,富集于多种海洋软体动物的消化腺内,食用被污染的海产品后会发生腹泻性中毒,中毒症状极易与细菌性胃肠炎混淆,且OA具有长期的致癌效应。作者就大田软海绵酸的... 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属于海洋腹泻性贝毒,是一类常见的赤潮藻毒素,富集于多种海洋软体动物的消化腺内,食用被污染的海产品后会发生腹泻性中毒,中毒症状极易与细菌性胃肠炎混淆,且OA具有长期的致癌效应。作者就大田软海绵酸的结构性质、致病性及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使公众进一步了解OA检测的公共卫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田软海绵酸 腹泻性贝毒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田软海绵酸对HL-7702肝细胞毒性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爱君 黄海燕 +2 位作者 庄志雄 杨汝德 刘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251-5253,共3页
[目的]探讨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对HL-7702肝细胞的毒性效应。[方法]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细胞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术等方法,从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等方面探讨OA对HL-7702肝细胞的毒性效应。[结果... [目的]探讨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对HL-7702肝细胞的毒性效应。[方法]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细胞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术等方法,从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等方面探讨OA对HL-7702肝细胞的毒性效应。[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OA对HL-7702肝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细胞增殖抑制率随着O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抑制率也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作用HL-7702肝细胞24h后,5nmol/LOA可明显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结论]OA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的方式对HL-7702肝细胞产生毒性效应,且呈现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田软海绵酸 细胞增殖 凋亡 HL-7702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软海绵酸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迎春 陈杰 +5 位作者 刘军 严建忠 刘宁 曹雅明 潘国伟 刘振林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目的 利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抗软海绵酸 (OA)的单克隆抗体 (McAb)。方法 用碳化二亚胺法将半抗原OA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制备成完全抗原OA -BSA ,用OA -BSA免疫BALB/c小鼠 ,使小鼠脾细胞产生抗OA的抗体。在聚乙二醇的作用下 ,... 目的 利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抗软海绵酸 (OA)的单克隆抗体 (McAb)。方法 用碳化二亚胺法将半抗原OA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制备成完全抗原OA -BSA ,用OA -BSA免疫BALB/c小鼠 ,使小鼠脾细胞产生抗OA的抗体。在聚乙二醇的作用下 ,使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在一起 ,融合后的细胞用HAT选择培养 ,最后用ELISA法筛选出分泌抗OA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结果 用碳化二亚胺法成功地将微量半抗原OA与BSA和卵清白蛋白 (OVA)制成了完全抗原OA -BSA和OA -OVA。免疫小鼠血清中抗OA的抗体呈现阳性反应 ,表明小鼠脾细胞产生了抗OA的抗体。经 3次抗体检测筛选出 3株分泌抗OA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结论 抗OAMcAb的成功制备为建立快速、经济的软海绵酸ELISA检测方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也为其它贝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海绵酸 单克隆抗体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毒素大田软海绵酸完全抗原的制备与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卢士英 周玉 +5 位作者 任洪林 霍方珍 潘风光 柳增善 于师宇 于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6-49,54,共5页
为了建立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利用活泼酯法将OA分子中的羧基与载体蛋白上的氨基偶联,人工制备OA的免疫抗原(OA-IgG)和检测抗原(OA-BSA),经电泳、动物实验及ELISA法进行了鉴定,完全抗原的偶联成功,为利用杂... 为了建立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利用活泼酯法将OA分子中的羧基与载体蛋白上的氨基偶联,人工制备OA的免疫抗原(OA-IgG)和检测抗原(OA-BSA),经电泳、动物实验及ELISA法进行了鉴定,完全抗原的偶联成功,为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OA的单克隆抗体和海产品OA免疫学检测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 OA) 活泼酯法 抗原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田软海绵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卢士英 张代辉 +4 位作者 周玉 任洪林 孟宪梅 柳增善 于光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1537-1539,1551,共4页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建立海产品中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的检测方法。方法:贝样品提取液经AccuBond^Ⅱ SPE silica固相萃取小柱预分离和富集,用三级四极杆串联质谱(MS/MS)作为HPLC的检测器,使用正离子...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建立海产品中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的检测方法。方法:贝样品提取液经AccuBond^Ⅱ SPE silica固相萃取小柱预分离和富集,用三级四极杆串联质谱(MS/MS)作为HPLC的检测器,使用正离子电喷雾(ESI)电离方式,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模式,选择母一子离子对m/z 827→m/z723,m/z827→m/z809作为定量检测的离子对,HPLC的流动相为乙腈:1%甲酸-水(体积比70:30),色谱柱为Agilent Extend—C18(2.1×150mm,φ5.0μm),对OA标准品及加标样品和实际样品进行HPLC—MS/MS检测。结果:方法线性回归方程为Y=193.07X-780.6(Q1/Q3:m/z827.4→723.5);Y=83.021X-335.6(Q1/Q3:m/z827.4→809.5),相关系数一均为0.9991;线性范围为10~800μg/L。样品平均回收率为83.99%,平均RSD为4.34%。结论:建立的HPLC—MS/MS方法灵敏、快速、准确.可用于海产品中贝类样品OA限量标准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田软海绵酸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冈田软海绵酸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章 马润娣 于立坚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6-51,共6页
本文概述了冈田软海绵酸的来源、分布、化学结构及其生物学特性。结合我国的研究现状 ,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关键词 冈田软海绵酸 化学结构 生物学特性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田软海绵酸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丽 桑亚新 +1 位作者 周群标 王向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01-1007,共7页
采用活化酯法将大田软海绵酸(OA)与匙孔血蓝蛋白(KLH)偶联制备免疫抗原(OA-KLH),用还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红外光谱法对人工抗原的偶联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免疫兔子制备抗体,所得抗血清经Protein A凝胶层析柱纯化处理后,用紫外全波长... 采用活化酯法将大田软海绵酸(OA)与匙孔血蓝蛋白(KLH)偶联制备免疫抗原(OA-KLH),用还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红外光谱法对人工抗原的偶联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免疫兔子制备抗体,所得抗血清经Protein A凝胶层析柱纯化处理后,用紫外全波长扫描和间接竞争ELISA法验证纯化效果。结果表明,免疫抗原偶联成功并获得了高亲和力的多克隆抗血清,抗血清纯化后浓度为2.16 mg/mL,间接竞争ELISA测定其滴度为12 800、IC15为3.41 ng/mL,为建立快速、经济的检测方法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田软海绵酸 人工抗原 红外表征 抗体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辐照对水和扇贝中大田软海绵酸降解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合叶 赵永富 +2 位作者 崔彦兵 胡文华 叶庆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04-709,共6页
为了探讨辐照对大田软海绵酸(OA)的降解效果,采用60Co-γ射线辐照降解水溶液和扇贝组织中的OA,基于ELISA法分析辐照剂量、OA初始浓度以及OA所处体系对其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OA初始浓度越低、辐照剂量越大,辐照降解率越高。不同体系... 为了探讨辐照对大田软海绵酸(OA)的降解效果,采用60Co-γ射线辐照降解水溶液和扇贝组织中的OA,基于ELISA法分析辐照剂量、OA初始浓度以及OA所处体系对其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OA初始浓度越低、辐照剂量越大,辐照降解率越高。不同体系中辐照降解率的顺序为:水溶液体系的OA>肌肉组织体系的OA>肠道组织体系的OA>胰腺组织体系的OA。研究证实辐照技术可用于去除饮用水中的OA毒素,但去除扇贝等水产品中的OA毒素尚有困难。本研究为OA的去除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γ 大田软海绵酸 ELISA 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