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组织平衡技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程亭秀 齐逸凡 +3 位作者 马晓婷 曹景文 肖丙龙 程广耀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2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软组织平衡技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治疗组采用软组织平衡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及随访3个月的治愈率及有效... 目的探讨软组织平衡技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治疗组采用软组织平衡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及随访3个月的治愈率及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均对颈源性头痛有一定疗效,常规治疗组与治疗组治愈率分别为50.00%(15/30)和80.00%(24/30),有效率分别为73.33%(22/30)和100%(30/30);两组治愈率与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个月后重新评估疗效,常规治疗组与治疗组治愈率分别为36.00%(9/25)和84.62%(22/26),有效率分别为56.00%(14/25)和92.31%(24/26);两组治愈率与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软组织平衡技术能够明显改善颈源性头痛的症状,增加患者的自信心,提高患者的主动健康意识,避免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平衡技术 颈源性头痛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膝关节单髁置换可以获得良好的术后软组织平衡:一项单间室压力传感器研究
2
作者 南少奎 李铁键 +4 位作者 肖龙涛 曹正 李想 李海峰 柴伟 《骨科》 CAS 2024年第5期388-393,共6页
目的使用一种新型单间室压力传感器测量术中膝关节内侧间室软组织张力,验证机器人软组织动态预平衡功能的有效性,为进一步探索更加智能且精准的手术方式提供临床经验和理论指导。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纳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目的使用一种新型单间室压力传感器测量术中膝关节内侧间室软组织张力,验证机器人软组织动态预平衡功能的有效性,为进一步探索更加智能且精准的手术方式提供临床经验和理论指导。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纳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医学部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35例(35膝)MAKO机器人辅助内侧单髁置换手术病人,男8例,女27例,年龄为(66.3±7.7)岁,身体质量指数为(24.5±6.3)kg/m^(2)。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完成。手术中使用机器人的软组织动态平衡功能对屈伸间隙进行预评估,并对假体的计划进行调整,使伸直和屈曲的软组织张力平衡,截骨完成后使用单髁压力传感器对内侧间室软组织张力评估,记录屈膝10°、45°、90°时内侧间室股骨和胫骨假体之间的压力。比较病人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牛津膝关节评分(Oxford knee score,OKS)、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病人均获得规律随访,随访时间为(31.8±14.2)个月。术中记录压力在屈膝10°时为(47.3±20.8)N,屈膝45°时为(40.1±18.2)N,屈膝90°时为(42.7±19.8)N。病人术后OKS评分、VAS评分及ROM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使用的新型单间室压力传感器对机器人辅助膝关节单髁置换软组织张力有着准确的评估效果。机器人软组织动态预平衡功能可以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截骨前对软组织张力进行准确评估并精准调整假体规划,帮助膝关节获得良好的术后软组织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手术 膝单髁置换术 压力传感器 软组织平衡 临床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组织平衡技术治疗老年重度膝骨关节炎30例临床观察
3
作者 程亭秀 齐逸凡 +3 位作者 马晓婷 曹景文 肖丙龙 程广耀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6期16-20,共5页
目的:观察软组织平衡技术治疗老年重度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软组织平衡技术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 目的:观察软组织平衡技术治疗老年重度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软组织平衡技术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治愈14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5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2组HSS评分和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 < 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软组织平衡技术保守治疗老年重度膝骨关节炎简单、实用、效果显著,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膝骨关节炎 老年 软组织平衡技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组织平衡对全膝关节置换时膝外翻畸形的矫正作用观察 被引量:15
4
作者 韦兆祥 商晓军 +3 位作者 王益民 庄明 严伟洪 朱亚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2-682,共1页
目前认为,膝关节周围软组织不平衡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远期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可使金属假体与聚乙烯内衬之间应力集中,加速内衬磨损,也可由于膝关节不稳定而导致假体松动。因此,保证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软组织平衡极为重要。膝外翻畸... 目前认为,膝关节周围软组织不平衡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远期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可使金属假体与聚乙烯内衬之间应力集中,加速内衬磨损,也可由于膝关节不稳定而导致假体松动。因此,保证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软组织平衡极为重要。膝外翻畸形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难度较大,争议颇多,我科2006-2010年行膝关节置换矫正外翻畸形23例,术中应用软组织平衡技术,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软组织平衡 膝外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屈曲内翻畸形的软组织平衡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宝军 邓展生 +4 位作者 朱峥嵘 吴克 柴志勇 吴向阳 刘志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2038-2042,2046,共6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屈曲内翻畸形的软组织平衡技术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0年6月20例22膝骨性关节炎和3例4膝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屈曲内翻畸形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例的资料,对术前畸形、术中的软组织平衡和...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屈曲内翻畸形的软组织平衡技术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0年6月20例22膝骨性关节炎和3例4膝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屈曲内翻畸形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例的资料,对术前畸形、术中的软组织平衡和术后功能恢复问题进行讨论。男7例8膝,女16例18膝;年龄55 ̄83岁,平均67.8岁。术前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7° ̄50°,平均(13.6±2.2)°;以正常股胫角外翻6°为标准,术前膝内翻角度为8° ̄23°,平均(12.5±1.9)°。术前膝关节HSS(hospitalofspecialsurgery,HSS)评分为30 ̄66分,平均(39.0±2.8)分。结果术中23膝关节完全伸直,3膝残留5°屈曲挛缩;术中并发内侧副韧带损伤2例,髌韧带部分撕裂1例。术后23膝股胫角外翻角度3.5°~7.4°,3例残留股胫角内翻角2° ̄5°,术后平均膝内翻角度(1.7±0.8)°,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1例切口脂肪液化,均无切口感染及深部感染发生。术后随访6 ̄29个月,平均18个月,23膝关节完全伸直,3膝残留5° ̄10°屈曲挛缩,术后平均膝屈曲(0.9±0.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HSS评分为73 ̄92分,平均(85.0±2.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组织平衡是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屈曲内翻畸形的重要步骤和手段,合理良好的软组织平衡技术是膝关节功能得以恢复和畸形得以矫正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屈曲畸形 内翻畸形 软组织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内翻屈曲畸形全膝关节置换的软组织平衡 被引量:10
6
作者 喻长纯 王战朝 尚延春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62-1066,共5页
目的探索对膝关节内翻屈曲畸形患者施行的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软组织平衡技术。方法2001年1月~2005年12月,对实施的86例104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行TKA的膝内翻屈曲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术中的... 目的探索对膝关节内翻屈曲畸形患者施行的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软组织平衡技术。方法2001年1月~2005年12月,对实施的86例104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行TKA的膝内翻屈曲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术中的软组织平衡问题进行讨论。其中男19例23膝,女67例81膝;年龄57岁~78岁,平均66岁。行单侧TKA术68例,双侧18例。均为初次行TKA的OA患者。术前内翻角为6~34°,平均12.3°;其中软组织性内翻占总内翻角的56.7%,骨性内翻占43.3%。术前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10°以下21膝,10~19°45膝,20~29°22膝,30°以上16膝,平均18.9°。结果患者术前膝关节平均屈曲挛缩18.9°,术中除4例残留5°屈曲挛缩外,其余患者术中膝关节均能达到完全伸直。术后随访6~72个月,平均37个月,6例残留5~10°屈曲挛缩,余膝关节可达到完全伸直。术前内翻角6~34°,平均12.3°;术后测量股胫角170.3~175.6°,平均174.7°,其中2例残留内翻角>3°。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其中内侧副韧带股骨起点损伤2例;髌骨弹响2例;脑栓塞及腔隙性脑梗塞各1例,经内科治疗后未遗留神经症状。均无皮肤坏死、切口感染及深部感染发生。结论软组织平衡是矫正膝关节内翻屈曲挛缩畸形的主要手段,良好合理的软组织平衡可使高度畸形的膝关节在TKA术后获得明显的功能恢复和畸形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全膝关节置换 软组织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内侧稳定结构的解剖特征与软组织平衡的关系 被引量:11
7
作者 余正红 蔡胥 +1 位作者 李鉴轶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1-374,共4页
目的:观测国人膝内侧结构解剖学特点,为膝关节置换术中内侧结构软组织平衡的松解策略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80例固定及20例新鲜成人膝关节标本,解剖观察内侧结构的组成及其位置与形态学特点。结果:膝关节内侧面支持结构包括内侧副... 目的:观测国人膝内侧结构解剖学特点,为膝关节置换术中内侧结构软组织平衡的松解策略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80例固定及20例新鲜成人膝关节标本,解剖观察内侧结构的组成及其位置与形态学特点。结果:膝关节内侧面支持结构包括内侧副韧带复合体和半膜肌复合体等结构,可分为3层。内侧副韧带复合体包括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深、浅两层,可分为前纵部和后斜部两部分。MCL前纵部以间接止点形式融入胫骨平台关节面下50~60mm,鹅足深方的胫骨内侧骨面骨膜,长约92mm,中部宽约15mm后斜部纤维以腱板起于股骨内上髁后侧,下止点弥散;在关节间隙处,后斜部纤维与其深方第3层(内侧关节囊)愈着,被半月板、冠状韧带固定。MCL深层实际上为膝内侧关节囊增厚,自股骨内上髁下半周缘骨面垂直向下走行,连接内侧半月板,止于胫骨平台内侧缘中点关节面下0.8~1.5cm骨面,并与半膜肌腱横臂融合。膝关节后内侧区域为半膜肌腱鞘和半膜肌腱的9处附丽所加强,维持膝关节后内侧角稳定。结论:基于膝关节内侧结构解剖特点,膝关节置换术中软组织平衡可以做到微创化、选择性的松解。尽量保护其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对术后功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内侧副韧带复合体 应用解剖 膝关节置换术 软组织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角测量评估膝关节软组织平衡和骨性手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的疗效 被引量:7
8
作者 桂斌捷 刘德宝 +1 位作者 卢晓林 周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9期7238-7241,共4页
背景:手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可通过平衡髌骨内外侧软组织,改善Q角,达到纠正髌骨脱位。目的:探讨Q角测量评估膝关节软组织平衡和骨性手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治疗前常规测量18例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Q角,按Q角分为两组:<16... 背景:手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可通过平衡髌骨内外侧软组织,改善Q角,达到纠正髌骨脱位。目的:探讨Q角测量评估膝关节软组织平衡和骨性手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治疗前常规测量18例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Q角,按Q角分为两组:<16°组,行膝关节外侧关节囊松解、内侧关节囊紧缩;>16°组,行膝关节外侧关节囊松解、内侧关节囊紧缩+髌韧带止点内移或膝关节外侧关节囊松解、内侧关节囊紧缩+髌韧带止点内移和股内外侧肌止点位移。结果与结论:两组术后Q角明显低于术前,术后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Q角测量评估显示平衡膝关节软组织和骨性手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具有疗效明确,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脱位 手术治疗 Q角测量 膝关节 软组织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动态膝关节软组织平衡测量仪的研制 被引量:5
9
作者 吴剑 王友 +4 位作者 戴戎 韦启航 赵明 李修往 叶大田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针对临床上膝关节置换手术中软组织平衡测量的需要,研究并开发了一种新的软组织平衡测量系统用于帮助医生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软组织平衡的测量和调节。方法软组织平衡测量系统由测量装置前端、信号采集控制盒和便携式电脑组成。在... 目的针对临床上膝关节置换手术中软组织平衡测量的需要,研究并开发了一种新的软组织平衡测量系统用于帮助医生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软组织平衡的测量和调节。方法软组织平衡测量系统由测量装置前端、信号采集控制盒和便携式电脑组成。在置入膝关节腔中的前端测量装置上装有6个精密的微型压力传感器,分布在装置面板的左右、前中后6个位置,用于测量软组织张力大小。同时前端测量装置的上下平行面板的间距可通过机械传动装置完成增大和缩小的调节。结果本测量系统能够较好地完成膝关节之间软组织的张力大小测量、膝关节间距调节和张力大小的三维动态显示。结论结合软组织张力大小和膝关节间距数据,能对膝关节的动力学研究有更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平衡 人工膝关节置换 力传感器 测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内翻全膝关节置换术软组织平衡方法探讨 被引量:30
10
作者 周殿阁 吕厚山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02-606,共5页
目的分析骨性关节炎膝内翻角度的组成,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中软组织平衡方法。方法分析1999年1月~2003年12月因骨性关节炎行TKA的100例145侧膝内翻患者,其中男18例25个膝关节,女82例120个膝关节。平均年龄6... 目的分析骨性关节炎膝内翻角度的组成,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中软组织平衡方法。方法分析1999年1月~2003年12月因骨性关节炎行TKA的100例145侧膝内翻患者,其中男18例25个膝关节,女82例120个膝关节。平均年龄62.4岁(45~80岁)。膝关节HSS(hospitalofspecialsurgery)评分38.0±3.2分。根据下肢力线情况准确截骨,恢复膝关节静态骨性对线,然后根据内翻角度组成情况决定软组织松解部位及范围。软组织松解分3步进行,即截骨前暴露时松解、截骨时松解和截骨后安装假体前彻底松解。松解要点包括:韧带及关节囊松解、骨赘清除及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结果术前膝内翻总角度为9.2±3.1°,软组织失衡性内翻占53.2%,胫骨结构性内翻占46.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结构性内翻中胫骨骨性内翻占22.8%,胫骨平台关节面磨损及破坏占24.0%。术后结果表明,平均胫骨平台截骨角度为4.3°,占膝内翻矫正度数的27.9%;软组织平衡术矫正的度数为10.7°,占膝内翻矫正度数的72.1%。术后HSS评分为87.0±4.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关节炎膝内翻角度由两方面组成:即胫骨结构性内翻和膝关节侧副韧带及软组织失衡导致的内翻。其中后者占膝内翻角度的主要部分,通过松解内侧软组织进行矫正,松解的关键部位为内侧侧副韧带胫骨侧止点及后关节囊。松解时应循序渐进,随时测试,且勿松解过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内翻 全膝关节置换术 软组织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软组织平衡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维军 牛东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73-1176,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软组织平衡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997年11月-2006年5月,收治38例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男8例,女30例;年龄48~71岁,... 目的探讨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软组织平衡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997年11月-2006年5月,收治38例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男8例,女30例;年龄48~71岁,平均58.2岁。病程2年4个月~16年,平均7.6年。术前膝关节屈曲挛缩(38.2±11.3)°,关节活动度为(49.1±17.8)°;HSS评分为(23.9±16.9)分。患者均初次行双侧TKA。术前根据屈曲挛缩畸形程度分为轻度(≤20°)5例,中度(20~60°)26例,重度(≥60°)7例。术中在准确截骨的基础上,对于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屈曲畸形采取不同的软组织平衡方法,将软组织松解与平衡归结为后房室结构的松解、内外侧副韧带的平衡等。结果术中除5例膝关节残留5~10°屈曲挛缩畸形外,33例患者膝关节均能完全伸直。术后3~6d5膝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术后1周3膝出现皮下浅部感染,经对症处理后愈合。3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8年,中位随访时间37个月。患者膝关节屈曲挛缩度为(2.4±5.7)°,关节活动度为(96.3±14.6)°,膝关节HSS评分为(81.7±10.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获优27例(71.05%),良6例(15.79%),可5例(13.16%),优良率达86.84%。结论软组织平衡是矫正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的主要手段,合理的软组织平衡可避免过量截骨,使屈曲挛缩的膝关节在TKA术后获得明显的畸形矫正、活动度增加和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膝关节 屈曲挛缩畸形 全膝关节置换 软组织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组织平衡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意义 被引量:17
12
作者 党洪胜 王平年 陈文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5期344-346,共3页
目的研究和探讨全髋置换术中软组织平衡的处理方法以及其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6月~2003年12月年收治的12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回顾性分析术前软组织挛缩、肌力的评估、术中软组织平衡的处理及术后肌力的康复锻炼。结果临床结果显... 目的研究和探讨全髋置换术中软组织平衡的处理方法以及其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6月~2003年12月年收治的12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回顾性分析术前软组织挛缩、肌力的评估、术中软组织平衡的处理及术后肌力的康复锻炼。结果临床结果显示12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4.8分增加到平均74.5分,全髋置换术后经积极康复训练软组织肌力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软组织的平衡同膝关节的软组织平衡同样重要,有助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的恢复及矫正畸形,预防手术后早期和晚期的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软组织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次全膝置换术中伸屈间隙的软组织平衡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邵俊杰 蒋垚 +3 位作者 沈灏 王琦 张先龙 曾炳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初次全膝置换术中伸屈间隙软组织平衡的方法。方法113例因原发性膝骨性关节炎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中伸屈间隙的软组织平衡是采用针对软组织的不平衡模式,有针对性地对挛缩软组织进行松解。结果92.3%的膝关节都可以得... 目的探讨初次全膝置换术中伸屈间隙软组织平衡的方法。方法113例因原发性膝骨性关节炎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中伸屈间隙的软组织平衡是采用针对软组织的不平衡模式,有针对性地对挛缩软组织进行松解。结果92.3%的膝关节都可以得到非常好的伸屈间隙内外侧平衡,伸屈间隙相等,优占80.5%,良19.5%。结论松解挛缩组织方法可以比较好地解决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伸屈间隙软组织不平衡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软组织平衡 膝关节 初次全膝置换术 伸屈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外翻畸形的软组织平衡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呈 王韶进 +2 位作者 刘文广 戴国锋 孙秀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93-1194,共2页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中外翻畸形 软组织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软组织平衡问题 被引量:8
15
作者 左建林 王文军 +2 位作者 刘鹏 秦彦国 高忠礼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软组织平衡的影响因素及实现方法。方法对89例拟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查体明确双下肢长度差异及髋周软组织张力情况,并拍摄骨盆正位片及患侧髋关节正侧位片,进行针对性的术前计划;术中利用折弯...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软组织平衡的影响因素及实现方法。方法对89例拟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查体明确双下肢长度差异及髋周软组织张力情况,并拍摄骨盆正位片及患侧髋关节正侧位片,进行针对性的术前计划;术中利用折弯的克氏针及必要的软组织松解重建股骨偏距及软组织平衡;在术后的骨盆正位片上测量患侧髋关节与健侧髋关节在股骨偏距、髋关节旋转中心及双下肢长度方面的差异,并依据最后一次随访时的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的功能。结果股骨偏距及髋关节的旋转中心重建满意,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3.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5.2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软组织平衡是决定髋关节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充分的术前计划及精细的术中操作是获得软组织平衡必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假体 术前计划 软组织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关节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软组织平衡的体会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晓初 万豫尧 陈海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85-786,790,共3页
目的探讨骨性关节炎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时的软组织平衡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5例共30膝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TKA治疗,对资料进行回顾行分析,并对术前情况、术中软组织平衡技术、术后效果及关节功能HSS评分情况进行总结。结果30... 目的探讨骨性关节炎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时的软组织平衡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5例共30膝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TKA治疗,对资料进行回顾行分析,并对术前情况、术中软组织平衡技术、术后效果及关节功能HSS评分情况进行总结。结果30膝关节术中采用软组织松解方法,大多达到了良好的软组织平衡,畸形得到矫正,关节功能满意,HSS评分术前平均47.6分,出院时平均79.4分,随访6个月时HSS评分达到平均87.8分。结论良好的软组织平衡可有效矫正骨性关节炎的术前畸形,TKA后大多能获得较满意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软组织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置换术中软组织平衡测量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剑 叶大田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37-940,共4页
骨性关节炎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关节病之一,随年龄增大,患病率迅速上升,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膝关节严重病变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生物力线测量和软组织平衡调节是两个主要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的软组... 骨性关节炎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关节病之一,随年龄增大,患病率迅速上升,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膝关节严重病变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生物力线测量和软组织平衡调节是两个主要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的软组织平衡测量技术的发展做了归纳和分析,认为随着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技术的不断完善,膝关节置换术中的软组织平衡测量技术将会得到不断提高,使得人工关节的寿命不断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软组织平衡 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 压力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累积和控制图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电子压力垫片指导软组织平衡的学习曲线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然 刘延青 田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8-664,共7页
目的:使用累积和(cumulative sum,CUSUM)控制图绘制学习曲线,探讨术者在电子压力垫片(sensor)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oplasty,TKA)中软组织平衡的学习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位高年资医师最初完成的73膝sensor辅助TKA数据... 目的:使用累积和(cumulative sum,CUSUM)控制图绘制学习曲线,探讨术者在电子压力垫片(sensor)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oplasty,TKA)中软组织平衡的学习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位高年资医师最初完成的73膝sensor辅助TKA数据,其中男性8例(8膝),女性52例(65膝),平均年龄(67.5±5.9)岁(57~82岁)。测量膝关节伸直(0°)和屈曲45°、90°、120°时内外侧间隙平衡情况,了解内外侧压力分布,绘制CUSUM学习曲线。结果:膝关节0°时内侧压力显著高于外侧(P<0.01),屈曲后内外侧压力均快速下降,屈曲45°~120°时内外侧压力相似。0°时的学习曲线在第34膝自上而下穿过可接受控制线,表明膝关节伸直位软组织平衡最易通过sensor学习掌握;屈曲45°时的学习曲线始终在不可接受线上方,表明中屈曲角度膝关节平衡最难掌握;屈曲90°和120°时,分别在第68膝和57膝穿过可接受线,表明屈曲及极度屈曲时的软组织平衡技术可经过增加手术例数获得提高。结论:sensor学习过程简单,可以辅助TKA术中的软组织平衡,指导关节外科医师进一步掌握软组织平衡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电子压力垫片 软组织平衡 学习曲线 累积和控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组织平衡在患肢短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重要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戎波 何明 +5 位作者 任慧 王仁 何明 李小建 王二丰 李先志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650-652,共3页
目的探讨软组织平衡在患肢短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23例(30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均存在患肢短缩,术中均采用软组织松解术,2例同时行截骨术。术后根据患肢长度恢复、局部症状、... 目的探讨软组织平衡在患肢短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23例(30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均存在患肢短缩,术中均采用软组织松解术,2例同时行截骨术。术后根据患肢长度恢复、局部症状、关节功能恢复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效果。结果本组23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30个月,平均(21.7±5.8)个月。2例患者术后患肢长度仍遗留短缩1.0 cm,1例短缩1.5 cm。1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患者术后出现骨化性肌炎,4个月后疼痛消失,16个月后骨化组织吸收消失。1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积极溶栓治疗后康复出院。1例术后出现坐骨神经牵拉伤表现,行神经营养药物治疗,3个月后完全恢复。1例术后髋脱位,经手法复位并牵引1个月,未见再次脱位。无感染、假体松动下沉、假体周围骨折发生。Harris评分标准:优19侧髋,良7侧髋,中4侧髋。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9.8分,提高至术后的平均87.2分。结论不同病种的患肢短缩,形成机制不同,针对性的术前准备、术前评估及围手术期的治疗会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术中按照先关节囊内、后关节囊外,从内收肌腱、臀大肌股骨粗线附着点至股直肌、股薄肌、股二头肌附着点、髂腰肌的顺序逐步松解,臀中肌保护。仍不能恢复旋转中心、偏心距、患肢长度时,行小粗隆下截骨。准备不同形态的股骨柄假体、软组织松解后的正确松紧程度及术后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是患肢短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平衡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患肢短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软组织平衡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俊勇 徐栋梁 +4 位作者 余世明 潘滔 李占春 李永彪 张渝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152,共2页
目的回顾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软组织平衡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0例共35侧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前情况、术中软组织平衡技术、术后效果及关节功能HSS评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5... 目的回顾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软组织平衡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0例共35侧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前情况、术中软组织平衡技术、术后效果及关节功能HSS评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5侧膝关节术前关节功能HSS评分平均43.4分,其中26侧膝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畸形。2例术中残留屈曲畸形者,术后关节活动差,其余病例采用规范化软组织松解方法,达到了良好的软组织平衡,矫正了术前畸形,关节功能满意,出院时HSS评分平均74.3分,随访1年HSS评分平均85.6分,关节功能优良率达88.8%。结论良好的软组织平衡可使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获得畸形矫正和功能恢复,应掌握规范的软组织平衡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 软组织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