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构建
1
作者 刘小庆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38,共9页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构建有助于降低前科人员再犯率、帮助被害人回归正常社会生活、避免涉案人员的近亲属受到牵连,但相关制度的缺失导致犯罪记录可以在各部门间任意共享,且容易被社会大众知晓,当事人的犯罪记录被泄露后也无法获得...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构建有助于降低前科人员再犯率、帮助被害人回归正常社会生活、避免涉案人员的近亲属受到牵连,但相关制度的缺失导致犯罪记录可以在各部门间任意共享,且容易被社会大众知晓,当事人的犯罪记录被泄露后也无法获得有效救济。因此,我国应当构建“实体+程序+配套”三位一体式的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具体而言,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轻罪记录可被酌情封存,危害国家安全、国防利益、严重危害公共与人身安全以及贪污贿赂等重罪记录应被禁止封存,无罪案件的追诉记录应当被依职权直接封存。在此基础上,建立人民法院依职权和犯罪者依申请双轨并行的记录封存启动模式,同时,根据轻微犯罪者的刑罚不同设置犯罪记录封存考验期以及免除轻微犯罪记录已封存当事人的报告义务。最后,应当限制犯罪记录的“非必要”查询,建构犯罪记录当事人的救济机制,并细化违规披露犯罪记录追责条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记录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轻罪治理 个人信息 前科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法理证成与规范建构
2
作者 雷诗泉 郭剑平 《梧州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了“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因此研究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轻微犯罪记录封存的语义解释切入,阐述了轻微犯罪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了“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因此研究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轻微犯罪记录封存的语义解释切入,阐述了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构建的法理基础和实践要求,从适用范围、封存程序、封存内容、查询程序、配套措施等方面提出了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建构的法治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微犯罪 记录封存 被遗忘权 比例原则 宽严相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实践难题与应对策略
3
作者 娄奕 赵德亮 《上海公安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6-74,共9页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作为影响深远的司法改革举措,具体到实践应用上,还面临着轻微犯罪界定、封存范围、封存程序、查询限制、判决监督等关键性的问题。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状况和司法实际,可以把一年以下有期徒刑及...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作为影响深远的司法改革举措,具体到实践应用上,还面临着轻微犯罪界定、封存范围、封存程序、查询限制、判决监督等关键性的问题。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状况和司法实际,可以把一年以下有期徒刑及以下刑罚生效判决作为轻微犯罪标准,把刑事判决信息作为主要封存对象。在封存程序上由法院依职权自动启动,而在处理查询申请时,应强调查询机关需要满足公共管理职能主体要求,并依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授权。在轻微犯罪判决的监督上,应加强刑事裁判监督,防范审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微犯罪 犯罪记录封存 封存程序 刑事裁判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以“被遗忘权”为切入点
4
作者 唐文静 《西部学刊》 2025年第2期111-114,共4页
随着犯罪结构的变化,我国进入轻罪时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决定》提出“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为轻罪治理的司法实践提供方向和要求。被遗忘权是保护犯罪人回归社会的... 随着犯罪结构的变化,我国进入轻罪时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决定》提出“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为轻罪治理的司法实践提供方向和要求。被遗忘权是保护犯罪人回归社会的重要权利,以此切入来更清晰地研究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通过界定轻微犯罪的法定刑形式标准,明确犯罪记录封存范围。由于现存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存在“被遗忘权”与其他权利冲突、对象局限于未成年、查询主体泛化和前科报告制度、行业禁止制度阻碍的问题,提出协调“被遗忘权”与其他权利、明确封存适用条件、衔接其他相关制度的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微犯罪 被遗忘权 封存对象 制度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适用范围研究
5
作者 童德华 赵莹莹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6-25,共10页
轻微罪套用重罪的犯罪附随后果,易造成轻微罪与重罪犯罪记录附随后果的无差别处遇,并由此诱发“刑罚体量轻而附随后果苛重”的倒挂现象。尽管理论界针对轻微犯罪建立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进行了讨论,但具体如何构建尚存诸多不明之处,明确轻... 轻微罪套用重罪的犯罪附随后果,易造成轻微罪与重罪犯罪记录附随后果的无差别处遇,并由此诱发“刑罚体量轻而附随后果苛重”的倒挂现象。尽管理论界针对轻微犯罪建立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进行了讨论,但具体如何构建尚存诸多不明之处,明确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适用范围成为目前建立该制度亟待解决的首要前提。在明确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适用范围时,需以实现轻微罪与重罪区分治理为原则。秉承这一原则,确定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适用范围的最大外延宜采取有罪宣告说,即犯罪记录的形成围绕着罪展开,而是否被科刑、所科之刑是否执行均在所不问。为实现轻微罪与重罪犯罪记录的区分治理,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适用范围应在犯罪记录范围内进一步予以限制。在进一步限制上,应采取轻微罪混合标准说,对宣告刑在1年有期徒刑以下且不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以及累犯的犯罪分子,才可考虑适用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记录封存 适用范围 犯罪结构 轻微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罪治理视域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建构的价值与路径
6
作者 卢家栋 周炜 《重庆行政》 2024年第6期73-76,共4页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一项重要的轻罪治理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1]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有利于促进轻微犯罪人...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一项重要的轻罪治理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1]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有利于促进轻微犯罪人回归社会,也有利于实现罪责自负原则,更有利于提升我国轻罪治理效能。但当前我国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还面临着轻微犯罪范围不够明晰、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缺失、轻微犯罪记录封存程序不够完善等现实困境。为此,应当务实确定轻微犯罪的范围,分层建构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完善轻微犯罪记录封存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微犯罪 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中国式现代化 治理效能 轻罪 治理制度 全面深化改革 治理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背景下的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7
作者 陈昂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7-60,共4页
构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实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保障被追诉人合法权益和满足转型时期人才需求的需要。目前,我国构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面临立法文本前科规定模糊、刑罚功能失衡和前科附随效果泛化的困境。鉴于此,应从适用范围、... 构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实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保障被追诉人合法权益和满足转型时期人才需求的需要。目前,我国构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面临立法文本前科规定模糊、刑罚功能失衡和前科附随效果泛化的困境。鉴于此,应从适用范围、封存方式和配套措施等方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前科 轻微犯罪记录 封存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建议
8
作者 李爱君 李勇 《人民检察》 2025年第5期21-24,共4页
传统的前科报告制度衍生出的犯罪附随后果未“轻重分轨”,出现惩罚过剩、克减权利、超出刑罚预防目的等难以适应当前犯罪结构变化的弊端,有必要对轻微犯罪前科的犯罪附随后果予以限制。对于限制措施,不宜盲目取消犯罪前科记录,而应附条... 传统的前科报告制度衍生出的犯罪附随后果未“轻重分轨”,出现惩罚过剩、克减权利、超出刑罚预防目的等难以适应当前犯罪结构变化的弊端,有必要对轻微犯罪前科的犯罪附随后果予以限制。对于限制措施,不宜盲目取消犯罪前科记录,而应附条件地予以封存。建议适当修改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推动构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的实体与程序一体化制度体系。在刑法中规定轻微犯罪免除前科报告义务;在刑事诉讼法中增设专节“轻微犯罪记录封存”特别程序,针对封存的条件、范围、启动、审查等程序进行细化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微犯罪 前科消灭 犯罪记录封存
原文传递
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推动刑事制裁体系发展
9
作者 姜涛 《民主与法制》 2025年第8期47-49,共3页
当前我国犯罪呈现出“轻微犯罪数量增加、重罪数量持续下降”的结构性特点,对轻微犯罪记录封存提出了较大的需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 当前我国犯罪呈现出“轻微犯罪数量增加、重罪数量持续下降”的结构性特点,对轻微犯罪记录封存提出了较大的需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对完善我国刑事制裁体系有着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犯罪记录封存 轻微犯罪 全面深化改革 刑事制裁体系 结构性特点 重罪 三中全会
原文传递
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设想
10
作者 赵德金 《人民检察》 2025年第5期25-27,共3页
2012年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出台了《关于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意见》,有利于帮助犯罪人尽早复归社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 2012年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出台了《关于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意见》,有利于帮助犯罪人尽早复归社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记录封存 社会建设 刑事诉讼法 中国式现代化 制度建立 全面深化改革 和谐社会 犯罪记录制度
原文传递
论我国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体系化建构——基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比较镜鉴
11
作者 陈在上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3期100-109,共10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旨在破解犯罪附随后果功能异化的实践困局、优化轻微犯罪时代的社会治理以及因应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制度建设。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2022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旨在破解犯罪附随后果功能异化的实践困局、优化轻微犯罪时代的社会治理以及因应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制度建设。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2022年《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细化该制度的司法适用,总体上提供了利益平衡法治化、封存范围具体化、封存程序明确化、查询程序严格化等本土经验和制度参照。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应从方法论上吸收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制度的成功经验,但两者在立法侧重点、封存范围和方法上并不一致,且制度“留白”问题也有待解决,绝非简单“嵌套”即可实现,而是一项更为复杂的系统性命题。鉴于此,须采纳广义的犯罪记录封存概念、规定差别化的诉讼效力体系、明确轻微犯罪案件范围、丰富轻微犯罪人权利救济途径、确立当事人“利益均衡原则”、借鉴域外复权制度经验,并规划好前科消灭制度的展望与衔接,实现我国轻微犯罪的体系化建构,促生制度设计的实践理性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前科 轻微犯罪 犯罪记录 封存制度 复权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的程序法争议及其应对
12
作者 李思远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虽是一道实体法与程序法兼具的命题,但从既往刑事速裁程序、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入法经验来看,程序法层面“先试点后立法”可推动制度构建的先行展开。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构建面临着诸多的程序法争议,如封存范围、...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虽是一道实体法与程序法兼具的命题,但从既往刑事速裁程序、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入法经验来看,程序法层面“先试点后立法”可推动制度构建的先行展开。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构建面临着诸多的程序法争议,如封存范围、考验期的设置、封存的程序效力、解封程序的设置等。这些程序法争议有些在既有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中已经得以暴露,与后者的构建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理应在制度构建的过程中进行深入讨论。就其应对而言,可确立与既有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不同的“以形式封存为主,兼顾实质封存”模式,同时合理设定封存的范围,并采用“先封存,后考察”的形式设置考验期,科学界定封存的程序性效力,完善封存后的解封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 轻微犯罪 犯罪记录封存 前科消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13
作者 徐瑞梓 罗兴平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42-49,共8页
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该制度可以有效防范涉罪未成年人因犯罪记录产生的负面效应,对于消除“标签效应”促进其重新回归社会、健康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2022年发布的《关于未成... 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该制度可以有效防范涉罪未成年人因犯罪记录产生的负面效应,对于消除“标签效应”促进其重新回归社会、健康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2022年发布的《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进行了细化和调整,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犯罪记录封存的启动方式单一、封存的适用范围有待拓宽、犯罪记录查询主体及申请条件规定不明确、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提出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对策建议:完善“双轨制”启动犯罪记录封存程序,设置合理的适用范围和考验期,明晰已封存犯罪记录的查询主体及申请条件,完善监督惩戒和救济机制,以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记录 封存制度 权益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实践路径
14
作者 苏永胜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25年第1期64-71,共8页
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未成年人司法的重要内容,受传统司法理念、配套制度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实际效果距离立法预期还有差距。应秉持制度理性,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与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均衡,处理好专门法律与其他法律、司法保护与其他保... 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未成年人司法的重要内容,受传统司法理念、配套制度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实际效果距离立法预期还有差距。应秉持制度理性,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与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均衡,处理好专门法律与其他法律、司法保护与其他保护的关系,合理界定封存范围,完善程序机制,健全救济途径,强化封存效力,引导理念转变,形成包容接纳的制度环境,体系化促进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社会化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背景、价值及其建构
15
作者 宋英辉 王贞会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7,共13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这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完善轻重有别的犯罪治理制度与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载体,也是总结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立法和实践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这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完善轻重有别的犯罪治理制度与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载体,也是总结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立法和实践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制度拓展,对于落实刑法基本原则之要求、维护犯罪人的基本权利和促进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维护社会长久稳定等均有积极意义。在制度建构方面,应当设置合理的犯罪记录封存适用范围,将封存效果依法延伸至非规范领域,健全依职权和依申请的二元程序启动模式,明确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完善从业禁止和入职查询规定,并完善相应的权利救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微犯罪 犯罪记录封存 前科 附随后果 中国式现代化
原文传递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构建设想
16
作者 许一鸣 朱莉 《人民检察》 2024年第24期64-67,共4页
近年来,随着法治化进程的加快,轻罪罪名逐渐增多,一些罪行较轻的人受到犯罪附随后果影响。如何构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备受关注。构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应遵循适当性原则、关联性原则、均衡性原则,明确制度的适用范围,规范刑期标... 近年来,随着法治化进程的加快,轻罪罪名逐渐增多,一些罪行较轻的人受到犯罪附随后果影响。如何构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备受关注。构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应遵循适当性原则、关联性原则、均衡性原则,明确制度的适用范围,规范刑期标准、罪名类型、封存时间;设定执行程序,明确启动主体、决定主体、管理主体;完善监督救济等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微犯罪 犯罪记录封存 前科报告
原文传递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建构
17
作者 徐蔚敏 朱明亮 茆文秀 《人民检察》 2024年第23期85-85,共1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求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笔者结合基层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对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建立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基层实践 全面深化改革 三中全会 中共中央 轻微
原文传递
犯罪记录封存的诉讼效力:实践争议、深层根源与应对之策
18
作者 李思远 《河北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9-157,共19页
囿于立法的模糊规定,既有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中,被封存犯罪记录的诉讼效力问题,争议持续不断,集中体现在累犯认定的争议、毒品再犯的“类案不类判”、“减半入罪”的认定分歧、径行逮捕的适用盲区以及刑事和解的条件存疑等方面。其深层... 囿于立法的模糊规定,既有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中,被封存犯罪记录的诉讼效力问题,争议持续不断,集中体现在累犯认定的争议、毒品再犯的“类案不类判”、“减半入罪”的认定分歧、径行逮捕的适用盲区以及刑事和解的条件存疑等方面。其深层次根源则在于,我国长期对犯罪记录封存和前科消灭混淆理解和运用,犯罪记录封存效力和再犯可能性判断之间的逻辑关系未能理顺,以及犯罪记录封存后解封程序不够完善等。为应对上述实践乱象和理论争议,应当统一实体法和程序法当中关于“犯罪记录”的一致表达,厘清封存效力与再犯可能性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犯罪记录封存的解封与诉讼效力的恢复,对两种犯罪记录封存诉讼效力中是否成立一般累犯、特别累犯、毒品再犯,以及是否可以“减半入罪”、是否适用径行逮捕和刑事和解等问题进行区别讨论。借助“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所带来的研究热潮,对既有制度遗留的诉讼效力问题,也应一并讨论和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 轻微犯罪 犯罪记录封存 前科消灭 诉讼效力
原文传递
实体与程序的互动:轻微犯罪记录封存的双重逻辑与面向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思远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24年第6期78-90,184,共14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为破解当下轻微犯罪治理中的附随后果难题指明了新的方向。轻微犯罪记录封存是一道实体法和程序法兼具的命题。其实体法逻辑在于,我国的犯罪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轻微犯罪附随后果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为破解当下轻微犯罪治理中的附随后果难题指明了新的方向。轻微犯罪记录封存是一道实体法和程序法兼具的命题。其实体法逻辑在于,我国的犯罪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轻微犯罪附随后果严重异化,前科消灭制度迟迟未能构建等;其程序法逻辑在于,轻微犯罪治理要求构建更为完善的程序性保障机制,既有封存制度提供了正当化参照,同时其波折路径也提供反思契机。因此,应当以实体法和程序法为双重面向,实体法层面对犯罪分层进一步讨论,完善犯罪附随后果的设定模式,厘清犯罪记录封存向前科消灭之递进关系;程序法层面明确轻微犯罪记录封存的一般保护功能,厘清轻微犯罪记录封存与既有制度的一致性及不同之处。具体的构建路径方面,应当确立“先试点后立法”的逻辑进路,对封存对象、封存范围、封存的例外、考察期的设置与否进行详细论证,同时对既有封存制度的“留白”也应一并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微犯罪 犯罪记录 犯罪记录封存 前科消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