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载体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韩操 马宁 +3 位作者 李忠义 王正东 颜南 朱世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91-897,共7页
背景: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从修复质量、免疫排斥和疾病传播等多方面来衡量,自体骨都是最佳的选择,但来源有限且取骨区可能产生并发症,给骨缺损的修补及自体骨移植临床应用带来了很大局限。目的:以含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脱钙骨载体复合... 背景: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从修复质量、免疫排斥和疾病传播等多方面来衡量,自体骨都是最佳的选择,但来源有限且取骨区可能产生并发症,给骨缺损的修补及自体骨移植临床应用带来了很大局限。目的:以含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脱钙骨载体复合支架材料植入骨缺损的同时,向植入处微环境内添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因素,从而达到增强骨修复能力,改进修复效果的目的。方法:选择3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45只,建立双侧前臂桡骨中下段骨-骨膜缺损模型,然后将实验兔等分为3组: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均于左侧髂骨和股骨转子处抽取骨髓,分离培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与不同材料体外复合,植入兔桡骨干10 mm缺损处。实验组兔缺损处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脱钙骨、藻酸钙、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维生素C;对照组兔缺损处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脱钙骨、藻酸钙;空白组兔双侧缺损处均不植入任何材料,自然愈合。结果与结论:植入后30,60,90 d各组之间组织学检查新骨生成速度、生成量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实验组兔缺损修复部位骨痂和移植物化骨及材料降解明显快于对照组和空白组;但对照组和空白组兔缺损修复部位残存物明显多于实验组。实验组兔骨缺损以多点方式直接成骨,对照组和空白组则从两端以"爬行替代"方式成骨。空白组兔自然愈合后90 d骨缺损均无愈合。说明植入体外培养移植物的同时向该植入微环境添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维生素C等有利骨修复,提高骨损伤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间质干细胞移植 桡骨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干细胞 移植 骨缺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脱钙骨 藻酸钙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维生素C 载体复合物 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羊膜载体复合物植入表皮细胞修复全层皮肤缺损 被引量:1
2
作者 富玲 宋宁 +4 位作者 苏学忠 于宁 孙佩杰 李娜然 杨晓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2857-2861,共5页
背景:利用组织工程和细胞培养技术研制的复合皮肤距理想的人工皮肤尚有一定的差距,如局部皮肤薄弱、抗拉及抗摩擦能力差、无皮肤附属器等。目的:观察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维生素C的羊膜载体复合物对皮肤缺损局部真皮组织的修复作... 背景:利用组织工程和细胞培养技术研制的复合皮肤距理想的人工皮肤尚有一定的差距,如局部皮肤薄弱、抗拉及抗摩擦能力差、无皮肤附属器等。目的:观察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维生素C的羊膜载体复合物对皮肤缺损局部真皮组织的修复作用,寻找真皮组织修复重建促进表皮生长的最佳时期。方法:取新西兰大耳白兔36只,在每只背部建立皮肤全层缺损模型3处,分别植入含有缓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维生素C羊膜载体复合物、单纯羊膜载体复合物及油纱覆盖。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术后21,14,7d植入自体表皮细胞混合液,1周后行大体、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墨汁灌注等观察。结果与结论:术后21d植入表皮细胞组皮肤缺损局部新生皮肤瘢痕轻、形态结构较满意,创面愈合速度和质量均优于术后14,7d植入表皮细胞组,并且植入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维生素C羊膜载体复合物组创面皮肤新生真皮组织完全被新生的表皮覆盖,而且表皮几乎均变为复层,其生长速度及质量优于单纯羊膜载体复合物移植组和油纱覆盖组。说明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维生素C的羊膜载体复合物植入皮肤全层缺损后,能加速真皮的修复和重建;真皮组织修复增生晚期和重建初期为促进表皮生长的最佳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载体复合物 表皮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皮肤创伤愈合 真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藻酸钙载体复合物对兔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于灏 辛畅泰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4年第2期186-188,204,共4页
目的:软骨组织多处于人体骨骼的重要部位,其缺损修复一直为临床急待解决的难题,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是近年来正在研究的新途径。其中绝大多数研究几乎均着重体外培养条件的研究[1,2],而忽略了对于改善局部微环境的探讨... 目的:软骨组织多处于人体骨骼的重要部位,其缺损修复一直为临床急待解决的难题,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是近年来正在研究的新途径。其中绝大多数研究几乎均着重体外培养条件的研究[1,2],而忽略了对于改善局部微环境的探讨,为此,本实验试图在载体复合物植入软骨缺损微环境内时,增加能促进MSCs分裂、增殖、分化及血管新生的bFGF及参与和活跃成软骨细胞合成软骨基质及纤维的维生素C等,从而达到提高软骨缺损修复疗效的目的。方法从24只3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髂骨处抽取骨髓,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种子细胞进行扩增培养至第三代,制成细胞悬液,而后在自制模具中与藻酸钙制备成与兔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直径4mm、深度4mm)相一致的载体复合物同时加入bFGF和维生素C,将该载体复合物植入兔左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处作为A组,而右膝关节的关节软骨全层缺损处则植入MSCs与藻酸钙的载体复合物作为B组。另取兔6只,左膝按上述方法作一缺损植入单纯藻酸钙载体作为C组;右膝缺损则作空白对照D组。待术后不同时间点(30 d,60 d及90 d)取材,常规石蜡包埋后制成切片,分别用于HE、Masson、番红O、透射电镜、免疫组化等指标以观察软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 A,B,C三组软骨缺损均被透明软骨和纤维组织充填,只是A组的透明软骨组织较B组多,C组最少。随植入时间后移,A组几乎均被透明软骨样组织填平并且充填组织与周边正常关节软骨的交界逐渐分辨不出,并与深层软骨下骨相连接,软骨细胞间质的胶原纤维从表层向深层呈放射状排列于软骨细胞基质中。而B组的缺损处表面尚有较多的纤维组织且充填组织与周边正常关节软骨的分界较A组清晰,C组缺损处表面可见有较多纤维组织和未降解的藻酸钙,与周边正常关节软骨分界较A,B组清晰。A组填充的软骨细胞具有明显陷窝的,互相距离较远的3~5个细胞排列呈柱状的成熟软骨细胞明显较B组多,C组则很难观察到成行排列的软骨细胞。功能旺盛的软骨细胞(Ⅱ型胶原阳性细胞,胞质粗面内质网扩张等)则属A组最多,C组最少。D组术后90 d时缺损处为大量纤维组织填充且与周边正常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整合较差。结论用自体MSC藻酸钙载体复合物植入膝关节软骨缺损同时向该缺损微环境内加bFGF和维生素C有利于软骨修复,能提高软骨缺损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缺损 微环境改善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载体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藻酸钙载体复合物对兔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影响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于灏 辛畅泰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4年第3期314-316,319,共4页
(上接第2期)2 实验结果2.1 大体观察术后所有动物活泼食欲旺,伤口愈合良好.除90 d组2只、60 d组1只兔膝关节活动受限外(取材发现关节脱位,可能由于术中关节囊没有修复好所致),余下所有动物均未见跛行,其膝关节活动较术前无改变.在... (上接第2期)2 实验结果2.1 大体观察术后所有动物活泼食欲旺,伤口愈合良好.除90 d组2只、60 d组1只兔膝关节活动受限外(取材发现关节脱位,可能由于术中关节囊没有修复好所致),余下所有动物均未见跛行,其膝关节活动较术前无改变.在各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创面处,均可见由多少不等的、与周围组织程度不同分界的新生组织充填,随术后时间(60 d、90 d)后延,填充组织逐渐增多,分界逐渐不清(图2),但组间存在明显差异,A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软骨缺损的新生组织均较B组的充填的快,特别是术后90 d多已与周围软骨表面填平,与周围组织紧密相连接,难以区分,远优于B组的软骨修复效果(图3A,B);而C组不同时间点的修复效果比B组慢,D组充填速度则要慢于C组,至术后90 d时C组缺损处表面不平整,存在有胶冻样物质,D组缺损处见有与周围正常软骨颜色与质地不同的充填组织,C,D两组软骨缺损处填充组织与周围正常软骨分界明显(图3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缺损 微环境改善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载体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聚苯乙烯-丙烯酸负载钕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催化丁二烯聚合
5
作者 李晓莉 王晓菊 林艳红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47,58,共4页
制备了含功能团-COOH的聚合物载体和聚合物载体稀土复合物P-COO.N dC l3。考察了致孔剂用量和交联度对聚合载体骨架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载体负载金属离子的能力与聚合物载体的骨架结构有关,聚合物稀土复合物是通过官能团的... 制备了含功能团-COOH的聚合物载体和聚合物载体稀土复合物P-COO.N dC l3。考察了致孔剂用量和交联度对聚合载体骨架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载体负载金属离子的能力与聚合物载体的骨架结构有关,聚合物稀土复合物是通过官能团的羰基氧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P-COO.N dC l3对丁二烯聚合的催化活性与其骨架结构和负载金属的量有关。聚丁二烯顺-1,4结构含量在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载体-稀土金属复合物 稀土催化剂 丁二烯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BMP-2复合生物活性玻璃诱导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杨秀文 刘洪臣 +2 位作者 王会信 宁江海 王东胜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5年第2期84-85,88,共3页
目的:探讨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glassBG)对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rhBMP-2)诱导骨形成的影响。方法:6只大鼠皮下袋植入rhBMP-2/BG,0.2mg0.5mgrhBMP-2,并设空白对照组。植入后3周行组织学检... 目的:探讨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glassBG)对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rhBMP-2)诱导骨形成的影响。方法:6只大鼠皮下袋植入rhBMP-2/BG,0.2mg0.5mgrhBMP-2,并设空白对照组。植入后3周行组织学检查。结果:0.5mg组rhBMP-2/BG具有成骨作用,其骨化过程类似于膜内化骨的直接骨形成。结论:rhBMP-2/BG复合物能诱导新骨形成,表明BG适合作为rhBMP-2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载体 骨替代材料 RHBMP-2 载体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注射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7
作者 陈书军 计宁 裴国献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11期942-943,944,共3页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可注射 软骨组织 软骨缺损 凝胶材料 聚乙烯醇 载体复合物 纤维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药纳米粒在干粉吸入剂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曲静 张彤 杨晓波 《药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2期721-724,共4页
本文分析了载药纳米粒在干粉吸入剂上缺乏商业吸引力的原因,以及与常规干粉吸入剂相比存在的优势;介绍了纳米粒-载体复合物、大粒径中空纳米粒聚集体两种干粉吸入剂的制备方法及形成机制。由于纳米粒干粉吸入制剂具备优良的分散性能和... 本文分析了载药纳米粒在干粉吸入剂上缺乏商业吸引力的原因,以及与常规干粉吸入剂相比存在的优势;介绍了纳米粒-载体复合物、大粒径中空纳米粒聚集体两种干粉吸入剂的制备方法及形成机制。由于纳米粒干粉吸入制剂具备优良的分散性能和肺沉积性能,并同时拥有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的独特性能,使其在干粉吸入剂上具有强大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药纳米粒 干粉吸入剂 喷雾干燥 纳米粒-载体复合物 纳米粒聚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杉碱甲人工抗原的合成、鉴定及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宋建武 晁志 董为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128-2130,共3页
目的制备乙酰胆碱脂酶抑制活性成分石杉碱甲(huperzine A,HupA)的人工抗原及抗血清。方法将HupA与戊二醛、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反应偶联,制得半抗原-载体蛋白复合物后,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测定其中结合的半抗原数目;... 目的制备乙酰胆碱脂酶抑制活性成分石杉碱甲(huperzine A,HupA)的人工抗原及抗血清。方法将HupA与戊二醛、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反应偶联,制得半抗原-载体蛋白复合物后,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测定其中结合的半抗原数目;以此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并通过ELISA法检测其抗体效价和特异性。结果合成的人工抗原HupA-GA-BSA中HupA与BSA的结合比约为8∶1;免疫小鼠得到特异针对HupA的抗血清,HupA抗体的效价为1∶62500。结论成功地合成了HupA的人工抗原,且该抗原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杉碱甲 半抗原-载体蛋白复合物 免疫原性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O_2-SiO_2负载Cu、Ni催化剂的CO_2加氢反应性能 被引量:12
10
作者 钟顺和 王希涛 +1 位作者 宓立新 肖秀芬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4-158,共5页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SnO2 SiO2 (SnSiO)表面复合物载体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SnSiO担载的Cu Ni双金属催化剂。借助BET、XRD、TPR、IR和微反等技术研究了SnSiO及其负载的Ni、Cu双金属催化剂的表面构造、化学吸附及CO2 加氢反应性...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SnO2 SiO2 (SnSiO)表面复合物载体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SnSiO担载的Cu Ni双金属催化剂。借助BET、XRD、TPR、IR和微反等技术研究了SnSiO及其负载的Ni、Cu双金属催化剂的表面构造、化学吸附及CO2 加氢反应性能。结果表明 :SnSiO是SnO2 单分子层价联于SiO2 表面的复合氧化物 ,仍保持类似SiO2载体的孔结构和比表面 ;SnO2 引入SiO2 表面后可以有效地促进CuO、NiO的还原 ,还原后成为负载在SnSiO载体表面的Cu Ni合金 ;CO2 在负载型Cu Ni合金表面Cu或表面Ni位上发生化学吸附 ,形成线式和剪式吸附态 ;CO2 在催化剂上的加氢反应产物主要是CH3 OH、CH4 、CO和H2 O ,生成CH3 OH的选择性与催化剂组成及反应条件密切相关。Cu Ni催化剂 ,在 0 5MPa ,170℃ ,H2 /CO2 (mol/mol)为 3的条件下 ,CH3 OH的选择性达到 84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复合物 双金属催化剂 加氢反应 合成 甲醇 负载型催化剂 二氧化碳 二氧化锡 二氧化硅 表面复合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抗原与半抗原有何不同?
11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32-932,共1页
答:具有免疫原性,同时又具有反应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如异种血清蛋白。只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或不完全抗原。半抗原分子量很小,本身没有免疫原性,但与蛋白载体结合后可获得免疫原性。载体通常是大分子蛋白... 答:具有免疫原性,同时又具有反应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如异种血清蛋白。只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或不完全抗原。半抗原分子量很小,本身没有免疫原性,但与蛋白载体结合后可获得免疫原性。载体通常是大分子蛋白质,它们能与做为抗原决定簇的半抗原分子结合,从而形成半抗原-载体复合物。这种复合物通常具有半抗原和载体蛋白特异的免疫原性,或只具有半抗原特异的免疫原性。如青霉素的降解产物青霉烯酸即为半抗原,与人体蛋白结合形成青霉烯酸蛋白而成为具有免疫原性的完全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抗原 全抗原 蛋白载体结合 免疫原性 抗原分子量 载体复合物 反应原性 血清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颗粒负载质粒DNA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子艾 李丹丹 +5 位作者 夏澳运 王加峰 黄翠红 王慧 郭涛 陈志强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研究磁性纳米颗粒(MNP)负载质粒DNA形成的纳米载体−基因复合物的生物物理学特性、负载形态与负载机理,为基于磁性纳米载体定向编辑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MNP作为基因载体,与质粒DNA pRGEB32制备纳米载体−基因复合物MNP... 【目的】研究磁性纳米颗粒(MNP)负载质粒DNA形成的纳米载体−基因复合物的生物物理学特性、负载形态与负载机理,为基于磁性纳米载体定向编辑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MNP作为基因载体,与质粒DNA pRGEB32制备纳米载体−基因复合物MNP−pRGEB32,分析MNP负载、保护pRGEB32的能力,并对其粒度分布、Zeta电位、结合形态进行研究。【结果】MNP通过静电作用压缩、吸附、聚集pRGEB32,形成纳米载体−基因复合物。MNP能有效负载并保护pRGEB32。【结论】MNP可作为一种理想的基因转移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颗粒 纳米载体−基因复合物 负载形态 负载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tic Modification of Baculovirus Expression Vectors 被引量:4
13
作者 Shu-fen Li Hua-lin Wang +1 位作者 Zhi-hong Hu Fei Deng 《Virologica Sinica》 CAS CSCD 2012年第2期71-82,共12页
As a protein expression vector, the baculovirus demonstrates many advantages over other vecto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iotechnology, baculoviral vectors have been genetically modified to facilitate high level expre... As a protein expression vector, the baculovirus demonstrates many advantages over other vecto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iotechnology, baculoviral vectors have been genetically modified to facilitate high level expression of heterologous proteins in both insect and mammalian cells. These modifications include utilization of different promoters and signal peptides, deletion or replacement of viral genes for increasing protein secretion, integration of polycistronic expression cassette for producing protein complexes, and baculovirus pseudotyping, promoter accommodation or surface display for enhancing mammalian cell targeting gene delivery.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current state of art of the baculovirus expression system. Further development of baculovirus expression systems will make them even more feasible and accessible for advanced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ULOVIRUS Protein expression Promoters Signal peptides Gene delive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Mixed Oxide Support for Ni/ZnO in Reactive Adsorption Desulfurization
14
作者 Chen Weicheng Yu Xiaoling +2 位作者 Huang Huan Shi Li Meng Xuan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4期11-18,共8页
The effect of mixed oxide support on the performance of Ni/ZnO in the reactive adsorption desulfurization(RADS) reac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a fixed bed reactor by using thiophene as the sulfur-containing compound in ... The effect of mixed oxide support on the performance of Ni/ZnO in the reactive adsorption desulfurization(RADS) reac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a fixed bed reactor by using thiophene as the sulfur-containing compound in the model gasoline. A series of oxide supports for Ni/ZnO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co-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XRD, N_2-adsorption, TPR and NH_3-TPD techniqu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desulfurization capacity of Ni/ZnO was enhanced greatly when active components were supported on the proper mixed oxide. Ni/ZnO supported on oxides exhibited much higher desulfurization efficiency and sulfur adsorption capacity than the unsupported Ni/ZnO and the synthesized Ni/ZnO-SA adsorbent exhibited the highest efficiency for thiophene removal. The higher desulfurization activity and sulfur capacity of Ni/ZnO supported on SiO_2-Al_2O_3 with small particle size,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large pore volume could promote the high dispersion of active metal phase and the transfer of sulfur to ZnO with lower mass transfer resistance. γ-Al_2O_3 species could weaken the interaction of active phases and SiO_2 as well as could increase greatly the amount of weak acids. Therefore, these oxides could impos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tructure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cataly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ctive adsorption desulfurization Ni/ZnO support effect mixed oxi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联合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 被引量:4
15
作者 贾宝辉 刘超 +3 位作者 付莉 徐宏平 倪居 刘宁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54-1658,共5页
探讨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联合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将18只杂种犬成功建立急性心肌梗塞(AMI)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TMLR组和TMLR+EPCs组,每组6只。TMLR组:AMI后针对缺血区心肌进行激光打孔。TMLR+EPCs组:... 探讨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联合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将18只杂种犬成功建立急性心肌梗塞(AMI)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TMLR组和TMLR+EPCs组,每组6只。TMLR组:AMI后针对缺血区心肌进行激光打孔。TMLR+EPCs组:TMLR术后将EPCs与藻酸钙载体复合物移植入缺血区心肌激光孔道内。术后4周评价心功能和检测缺血区心肌组织新生血管状况。结果表明,TMLR+EPCs组心肌局部收缩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和TMLR组,心功能明显改善。TMLR+EPCs组激光孔道内有新生血管样结构生长,而TMLR组激光孔道内形成纤维化瘢痕。TMLR+EPCs组较TMLR组激光孔道周围新生血管计数明显增多,并且两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TMLR联合EPCs及载体复合物移植促进缺血心肌新生血管形成,增加心肌局部收缩力,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光学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 血管内皮祖细胞 心肌缺血 载体复合物 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紫杉醇完全抗原的合成鉴定及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丽玲 晁志 田中宏幸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45-1048,共4页
目的制备红豆杉属植物中抗癌成分紫杉醇(paclitaxel,TAX)的人工抗原及抗血清,为获取分泌抗紫杉醇抗体的单克隆细胞系及分离单链抗体基因、进而以之提高植物中紫杉醇的量,及建立快速检测TAX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提供技术基础。... 目的制备红豆杉属植物中抗癌成分紫杉醇(paclitaxel,TAX)的人工抗原及抗血清,为获取分泌抗紫杉醇抗体的单克隆细胞系及分离单链抗体基因、进而以之提高植物中紫杉醇的量,及建立快速检测TAX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提供技术基础。方法将7-木糖基紫杉醇(7-xylotaxol,7-xyl-TAX)经NaIO4氧化打开糖环,与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反应偶联,制得半抗原-载体蛋白复合物后,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测定其中结合的半抗原数目;以此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并通过ELISA法检测其抗体效价和特异性。结果合成的人工抗原TAX-BSA中TAX与BSA的结合比约为4~5∶1;免疫小鼠到特异针对TAX的抗血清,TAX抗体的效价为1∶3200。结论成功地合成了TAX的人工抗原,且该抗原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半抗原-载体蛋白复合物 免疫原性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
原文传递
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包载白藜芦醇的制备及体外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常子晨 李颖 +2 位作者 张颖 阴龙飞 刘春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5963-5969,共7页
目的 制备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包载白藜芦醇纳米载体复合物(Res-PAMAM-Ac),并考察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发散法合成空白载体,并进行乙酰化修饰,核磁共振图谱(1H-NMR)、红外光谱(IR)对载体进行表征,粒径及Zeta电位检测考察载体性... 目的 制备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包载白藜芦醇纳米载体复合物(Res-PAMAM-Ac),并考察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发散法合成空白载体,并进行乙酰化修饰,核磁共振图谱(1H-NMR)、红外光谱(IR)对载体进行表征,粒径及Zeta电位检测考察载体性质;逆相蒸发法制备Res-PAMAM-Ac,HPLC检测载药量、包封率以及稳定性;MTT法考察载体和复合物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溶血性试验评价载体和复合物的生物安全性。结果 成功合成Res-PAMAM-Ac,大小均匀,平均粒径(167.30±21.70)nm,PDI为0.115±0.006,电位(19.27±0.35)m V;平均载药量(76.99±1.30)mg/g,包封率(29.63±2.70)%,稳定性参数(KE)小于0.15,且药物无明显析出;复合物质量浓度在30μg/m L以下时对人肺癌A549细胞具有较小毒性;载体及复合物溶血率低于5%,视为生物安全。结论 制备的Res-PAMAM-Ac粒径均匀、载药量较好、稳定性高、毒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纳米载体复合物 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 载药量 稳定性 细胞毒性 安全性 发散法 逆相蒸发法 HPLC 包封率 MTT法 人肺癌A549细胞 溶血性试验
原文传递
Recyclable polymer-based nano-hydrous manganese dioxide for highly efficient Tl(I) removal from water 被引量:3
18
作者 PAN BingCai WAN ShunLi +4 位作者 ZHANG ShuJuan GUO QingWei XU ZhengCheng LV Lu ZHANG WeiMing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4年第5期763-771,共9页
TI(I) in water even at a trace level is fatal to human beings and the ecosystem. Here we fabricated a new polymer-supported nanocomposite (HMO-001) for efficient TI(I) removal by encapsulating nanosized hydrous ... TI(I) in water even at a trace level is fatal to human beings and the ecosystem. Here we fabricated a new polymer-supported nanocomposite (HMO-001) for efficient TI(I) removal by encapsulating nanosized hydrous manganese dioxide (HMO) within a polystyrene cation exchanger (D-001). The resultant HMO-001 exhibited more preferable removal of TI(I) than D-001 and IRC-748, an iminodiacetic chelating polymer, particularly in the presence of competing Ca(II) ions at greater levels in solution. Such preference was ascribed to the Donnan membrane effect caused by D-001 as well as the specific interaction between TI(I) and HMO. The adsorbed TI(I) was partially oxidized into insoluble TI(III) by HMO at acidic pH, while negligible oxidation was observed at circumneutral pH. The exhausted HMO-001 was amenable to efficient regeneration by binary NaOH-NaC10 solution for at least 10-cycle batch runs without any significant capacity loss. Fixed-bed column test of Tl(I)-contained indus- trial effluent and natural water further validated that TI(I) retention on HMO-001 resulted in a conspicuous concentration drop from 1.3 mg/L to a value lower than 0.14 mg/L (maximum concentration level for industrial effluent regulated by US EPA) and from 1-4 μg/L to a value lower than 0.1 μg/L (drinking water standard regulated by China Health Ministry),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ganese dioxide nanocomposite THALLIUM water treatm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