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干燥法制备载Ru-Pd硅气凝胶及其催化加氢制备1,4-环己二胺 被引量:1
1
作者 熊亮亮 刘春洋 +1 位作者 张瑜 蔡建国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32-1337,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及超临界干燥法制备了载Ru-Pd硅气凝胶催化剂,利用XRD、TEM、N_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催化剂用量、氢气压力、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催化剂的稳定... 采用溶胶-凝胶法及超临界干燥法制备了载Ru-Pd硅气凝胶催化剂,利用XRD、TEM、N_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催化剂用量、氢气压力、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载Ru-Pd硅气凝胶催化剂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Ru和Pd在载体表面分散均匀;在催化剂用量为1.0 g、反应压力为4.2 MPa、反应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3 h条件下,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良好,对硝基苯胺转化率接近100%,1,4-环己二胺选择性为72%;5次实验后催化剂仍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干燥法 载ru-pd硅气凝胶 催化加氢 1 4-环己二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干燥条件下不同硅源SiO_(2)气凝胶的制备与表征
2
作者 杨帆 袁树杰 《当代化工》 2025年第3期555-559,共5页
采取成本较低的常压干燥方式,分别以单硅源、双硅源和三硅源为前驱体制备了3种不同硅源的SiO_(2)气凝胶,并对其进行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以正硅酸四乙酯为基础硅源,将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以及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作为共前驱体,成功制... 采取成本较低的常压干燥方式,分别以单硅源、双硅源和三硅源为前驱体制备了3种不同硅源的SiO_(2)气凝胶,并对其进行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以正硅酸四乙酯为基础硅源,将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以及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作为共前驱体,成功制备出了3种不同硅源的SiO_(2)气凝胶,并且随着硅源的增多,SiO_(2)气凝胶的各项性能明显提升。热重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硅源制备的SiO_(2)气凝胶的质量损失15.98%相比,双硅源和三硅源制备的SiO_(2)气凝胶质量损失分别降低为11.63%和8.23%,减少了4.35%和7.75%,说明多种硅源的加入提高了SiO_(2)气凝胶的热稳定性,有效改善了SiO_(2)气凝胶在目前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二氧化 二氧化 复合 干燥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气凝胶光学性能及辐射探测性能研究
3
作者 燕奕宏 张美 +5 位作者 盛亮 唐灵芝 纪富 何佳洋 胡光 胡华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3,共7页
针对惯性约束聚变中高能γ射线探测存在的X射线影响,以及气体切伦科夫辐射体调控阈值复杂或部分切伦科夫辐射体不可调控阈值的问题,提出了使用硅气凝胶作为切伦科夫辐射体对γ射线进行探测的方法。首先,搭建透过率测量平台,测量了厚度为... 针对惯性约束聚变中高能γ射线探测存在的X射线影响,以及气体切伦科夫辐射体调控阈值复杂或部分切伦科夫辐射体不可调控阈值的问题,提出了使用硅气凝胶作为切伦科夫辐射体对γ射线进行探测的方法。首先,搭建透过率测量平台,测量了厚度为1 cm的410 mg/cm^(3)硅气凝胶在250~800 nm波长范围内的透过率,得到了硅气凝胶的吸收散射系数;然后,使用最小偏差角的方法对硅气凝胶的折射率进行了测量,并对全波段折射率进行拟合;进而,将得到的吸收散射系数与折射率写入Geant4软件,在硅气凝胶探测系统中,对不同能量γ射线的能量响应进行了模拟计算;最后,在西北核技术研究院的^(60)Co源上搭建系统,分别对硅气凝胶及石英玻璃的发光强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硅气凝胶净信号达到了11.67 nA,不确定度为3.8%;石英玻璃的净信号达到了373.67 nA,不确定度为3.2%。研究结果证实了硅气凝胶切伦科夫探测系统对γ射线探测的可行性,说明了硅气凝胶可作为切伦科夫辐射体应用于惯性约束聚变中的高能γ射线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约束聚变 γ射线探测 切伦科夫辐射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硅基气凝胶的气体模拟源制备方法初步研究
4
作者 来居翰 夏文 +5 位作者 姚顺和 徐利军 刘蕴韬 孟令泽 张俊博 李元桥 《同位素》 2025年第1期75-80,共6页
为制备可以替代^(13)N(T_(1/2)=9.97 min)气体进行^(13)N监测仪校准的模拟源,采用两步法湿凝胶制备技术和CO_(2)超临界干燥技术开展硅基气凝胶制备工艺研究,先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原料制备前驱体溶液,使用体积为前驱体溶液45倍的丙... 为制备可以替代^(13)N(T_(1/2)=9.97 min)气体进行^(13)N监测仪校准的模拟源,采用两步法湿凝胶制备技术和CO_(2)超临界干燥技术开展硅基气凝胶制备工艺研究,先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原料制备前驱体溶液,使用体积为前驱体溶液45倍的丙酮对其进行稀释,在pH=8的条件下凝胶,经超临界干燥后,得到满足低密度要求的气凝胶基质。基于该工艺,以长寿命核素^(22)Na(T_(1/2)=2.60 a)作为替代核素,研制^(13)N监测仪校准用气体模拟源,密度为4.6 mg/cm^(3)(4倍空气密度),批内均匀性为5%,批间均匀性为8%。采用气体模拟源对某型号^(13)N监测仪原型机开展效率校准,与模拟结果有25%相对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模拟源 ^(13)N监测仪 效率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二氧化硅微球复合硅基气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唐杰 秦陆洋 +3 位作者 彭慧慧 匡亮 王丽丽 聂朝胤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3期61-63,共3页
本文利用纳米多孔二氧化硅微球复合优化了有机硅源气凝胶的结构与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有机硅气凝胶孔隙尺寸大,隔热性能较差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硅微球的引入,细化了气凝胶二次粒子的尺寸,气凝胶骨架由珍珠链状结构转变为... 本文利用纳米多孔二氧化硅微球复合优化了有机硅源气凝胶的结构与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有机硅气凝胶孔隙尺寸大,隔热性能较差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硅微球的引入,细化了气凝胶二次粒子的尺寸,气凝胶骨架由珍珠链状结构转变为紧密堆叠结构,骨架连接强度得到显著增强。得益于这种转变,复合气凝胶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当压缩应变为80%时,其应力从81.5 kPa增大到175.1 kPa。与此同时,复合气凝胶隔热性能也进一步提升,导热系数从0.0469 Wm^(-1)·K^(-1)下降到了0.0408 Wm^(-1)·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性能 隔热性能 多孔二氧化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韩晓凤 刘兵 +1 位作者 郑国保 李政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94,共6页
二氧化硅气凝胶是一种具有高孔隙率、低密度以及低热导率等特性的纳米多孔材料,在保温隔热、环境净化以及生命医学等领域应用广泛。文章对比分析了不同硅源基气凝胶的性能差异,以及改善二氧化硅力学性能的方法,如纤维和聚合物增强二氧... 二氧化硅气凝胶是一种具有高孔隙率、低密度以及低热导率等特性的纳米多孔材料,在保温隔热、环境净化以及生命医学等领域应用广泛。文章对比分析了不同硅源基气凝胶的性能差异,以及改善二氧化硅力学性能的方法,如纤维和聚合物增强二氧化硅气凝胶以及制备柔性二氧化硅气凝胶,介绍了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 增强 柔性 保温隔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硅气凝胶包载尼莫地平新型载药系统的构建及胃肠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吕春艳 刘杨 +1 位作者 张文君 王晴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7-52,共6页
尼莫地平可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病,但是其具有溶解度低、稳定性差等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开发与利用。如何有效提高尼莫地平的溶解度、稳定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构建一种硅气凝胶包载尼莫地平的新型递药系统,并通过X-射线... 尼莫地平可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病,但是其具有溶解度低、稳定性差等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开发与利用。如何有效提高尼莫地平的溶解度、稳定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构建一种硅气凝胶包载尼莫地平的新型递药系统,并通过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热重等对载药前后的硅气凝胶进行表征分析,探究其释药性能及胃肠稳定性。结果表明,以硅气凝胶为载体制备的新型递药系统,负载药物后其骨架结构未被破坏且载药量高达31.24%;与原料药相比,其体外胃、肠液中的释放速度显著提高;同时,经过硅气凝胶负载的尼莫地平在胃、大肠、小肠的内容物中可存留4 h,稳定性显著提高。构建的新型递药系统具有良好的释药性能和胃肠稳定性,为尼莫地平口服制剂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释药性能 递药系统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金属氯化物催化制备聚甲基硅倍半氧烷气凝胶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青松 张桂华 李承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4,150,共7页
分别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硅源,以氯化镁、氯化铜、氯化铝和氯化铁水溶液为酸催化剂,采用常压干燥工艺制备聚甲基硅倍半氧烷(PMSQ)气凝胶。结果表明:在MTMS溶胶中掺入氯化镁或氯化铜水溶液或在MTES溶胶... 分别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硅源,以氯化镁、氯化铜、氯化铝和氯化铁水溶液为酸催化剂,采用常压干燥工艺制备聚甲基硅倍半氧烷(PMSQ)气凝胶。结果表明:在MTMS溶胶中掺入氯化镁或氯化铜水溶液或在MTES溶胶中掺入氯化铝或氯化铁水溶液均可制备出轻质(69.0~96.0mg/cm^(3))、高强度(0.302~0.583MPa)、高热稳定性(≥550℃)和超疏水(145.6~151.6°)的PMSQ气凝胶。以氯化铁水溶液为酸催化剂制备的气凝胶密度最低,线性收缩率(3.2%)最小,压缩强度和最大压缩应变(87.2%±0.2%)最高。以氯化镁水溶液为酸催化剂制备的气凝胶的常温热导率[33.5mW/(m·K)]最低,可在温度低于600℃时不发生—CH_(3)的热分解反应,在800℃时的质量损失仅为7.2%,在100℃和200℃的恒温加热台上加热300s,其表面温度从30℃分别上升至42.6℃和70.6℃,体现出极好的绝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三甲氧基 甲基三乙氧基 酸催化剂 金属氯化物 聚甲基倍半氧烷 常压干燥 压缩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气凝胶的低成本制备研究进展
9
作者 郭志伟 唐振中 +3 位作者 孙正明 黄海智 胡锦波 邓恺 《中国水泥》 CAS 2024年第12期48-52,共5页
气凝胶材料具有低密度、低导热系数和高孔隙率等特点,在建筑、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的气凝胶制备方法通常需要复杂的工艺和昂贵的原料,严重限制了气凝胶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化应用。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关注低成本... 气凝胶材料具有低密度、低导热系数和高孔隙率等特点,在建筑、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的气凝胶制备方法通常需要复杂的工艺和昂贵的原料,严重限制了气凝胶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化应用。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关注低成本制备气凝胶材料的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低成本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硅源的选择、干燥方法等。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为气凝胶材料的低成本制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体系双甲基增强硅气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0
作者 刘晓帅 赵洪凯 刘明 《江苏建材》 2024年第4期9-11,15,共4页
硅气凝胶是由SiO_(2)粒子相互聚合组成的一种新型多孔功能材料,以水/乙醇/正己烷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体系为溶剂,采用酸碱两步溶胶-凝胶法在无需溶剂替换和表面改性的前提下制备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体系双甲基增强硅气凝胶。采用SEM、FT-I... 硅气凝胶是由SiO_(2)粒子相互聚合组成的一种新型多孔功能材料,以水/乙醇/正己烷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体系为溶剂,采用酸碱两步溶胶-凝胶法在无需溶剂替换和表面改性的前提下制备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体系双甲基增强硅气凝胶。采用SEM、FT-IR、BET和接触角等手段对所得样品进行表征,确定增强相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的最适添加量。结果表明:当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添加量为0.08 mol时,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体系双甲基增强硅气凝胶的密度为0.157 g/cm^(3),孔隙率为93%,BJH平均孔径3.92 nm,疏水角为15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体系 双甲基增强 免溶剂替换 常压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修饰下硅气凝胶粉体的性能研究
11
作者 闵馥宁 赵洪凯 +1 位作者 张力化 刘晓帅 《江苏建材》 2024年第5期7-10,共4页
为了提高二氧化硅气凝胶的性能,实验在一步法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粉体的基础上选用了三甲基氯硅烷(TMCS)作为二次修饰剂,研究了二次修饰所合成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的性能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二次修饰在一步法的基础之上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 为了提高二氧化硅气凝胶的性能,实验在一步法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粉体的基础上选用了三甲基氯硅烷(TMCS)作为二次修饰剂,研究了二次修饰所合成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的性能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二次修饰在一步法的基础之上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后对各个性能都有进一步的提升。通过SEM图分析二次修饰后的SiO2气凝胶凝胶颗粒更加均匀,相较于一步法而言,二次修饰后的SiO2,气凝胶疏水性更强,疏水角能达到163.5°,具有超疏水性能,最佳密度低至0.117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修饰 三甲基氯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SiO_(2)/ZrO_(2)三元复合气凝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长伟 杨鑫 +1 位作者 张忠伦 王明铭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107,共7页
以六水合氯化铝(AlCl_(3)·6H_(2)O)、正硅酸乙酯(TEOS)和八水合氧氯化锆(ZrOCl_(2)·8H_(2)O)为混合前驱体,以环氧丙烷(PO)作为凝胶网络诱导剂,乙醇和水作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和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出了Al_(2)O_(3... 以六水合氯化铝(AlCl_(3)·6H_(2)O)、正硅酸乙酯(TEOS)和八水合氧氯化锆(ZrOCl_(2)·8H_(2)O)为混合前驱体,以环氧丙烷(PO)作为凝胶网络诱导剂,乙醇和水作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和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出了Al_(2)O_(3)-SiO_(2)-ZrO_(2)三元复合气凝胶。研究了不同PO添加量、醇水体积比和Al/Si/Zr摩尔比对其性能和结构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分析仪和多功能粉体物理特性测试仪对气凝胶的凝胶形态、微观形貌及孔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PO添加量为88mL,醇水体积比为8∶9,Al/Si/Zr摩尔比为12∶3∶1和12∶4∶1时制备出的气凝胶结构性能良好,且凝胶时间在较合适的范围内,具有较低的密度为0.125g/cm^(3)和0.143g/cm^(3),较高的比表面积为683.14m^(2)/g和684.56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锆复合 时间 微观形貌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气凝胶的结构控制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沈军 王珏 +2 位作者 吴翔 甘礼华 陈龙武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87-93,共7页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和超临界干燥工艺制备了纳米多孔硅气凝胶。系统研究了原料和溶剂(水或酒精)的用量及催化剂的使用、老化等因素对硅气凝胶结构的影响,利用这些因素可以实现对该材料的结构进行纳米尺...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和超临界干燥工艺制备了纳米多孔硅气凝胶。系统研究了原料和溶剂(水或酒精)的用量及催化剂的使用、老化等因素对硅气凝胶结构的影响,利用这些因素可以实现对该材料的结构进行纳米尺度上的控制,从而为该材料的应用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干燥 结构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气凝胶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珏 周斌 +1 位作者 吴卫东 沈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5-19,共5页
硅气凝胶是一种具有许多奇异性质和广泛应用前景的轻质纳米多孔性材料,近年来受到物理学家,化学家和材料学家们的重视。本文系统归纳了近年来有关硅气凝胶的研究成果,对硅气凝胶的制备原理,结构与性能以及应用开发等研究的进展作了... 硅气凝胶是一种具有许多奇异性质和广泛应用前景的轻质纳米多孔性材料,近年来受到物理学家,化学家和材料学家们的重视。本文系统归纳了近年来有关硅气凝胶的研究成果,对硅气凝胶的制备原理,结构与性能以及应用开发等研究的进展作了简要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质高效保温材料掺杂硅气凝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珏 周斌 +2 位作者 沈军 孟凡明 陈茂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67-170,共4页
利用正硅酸甲脂(TMOS)为原料的溶胶-凝胶过程,摸索了不同反应条件下形成凝胶的规律,并选用TiO2粉末及玻璃纤维作为掺杂剂,采用超临界干燥处理制备出掺TiO2的硅气凝胶,通过对红外光谱以及不同温度和气压条件下热导率... 利用正硅酸甲脂(TMOS)为原料的溶胶-凝胶过程,摸索了不同反应条件下形成凝胶的规律,并选用TiO2粉末及玻璃纤维作为掺杂剂,采用超临界干燥处理制备出掺TiO2的硅气凝胶,通过对红外光谱以及不同温度和气压条件下热导率的测量,讨论了不同成份配比以及相应的热传输过程对材料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为260kg/m3的掺杂硅气凝胶在800K时的热导率为0.03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热导率 保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硅源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6
作者 王妮 任洪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5,58,共5页
硅源作为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前驱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获得结构完整、性能优良的二氧化硅气凝胶以及构建满足不同应用需求的二氧化硅气凝胶至关重要。考察了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所用的单一硅源、复合硅源以及功能性硅源对气凝... 硅源作为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前驱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获得结构完整、性能优良的二氧化硅气凝胶以及构建满足不同应用需求的二氧化硅气凝胶至关重要。考察了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所用的单一硅源、复合硅源以及功能性硅源对气凝胶的形貌及物理性能的影响,并对3类不同硅源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二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气凝胶超细粉的室温制备及结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蒲敏 周根树 +1 位作者 郑茂盛 金志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5-87,共3页
利用溶胶凝胶法经室温超临界干燥(SCD)制备出具有nm结构的硅气凝胶超细粉,研究了硅气凝胶超细粉的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硅气凝胶超细粉的平均粒径约为4μm,而这些微粒则是由直径为10~100nm的SiO... 利用溶胶凝胶法经室温超临界干燥(SCD)制备出具有nm结构的硅气凝胶超细粉,研究了硅气凝胶超细粉的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硅气凝胶超细粉的平均粒径约为4μm,而这些微粒则是由直径为10~100nm的SiO2原粒子和孔径为10~90nm的气孔构成的.在硅气凝胶中含有一定量的羟基,具有较强的吸附性,比表面积高达546m2·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干燥 超细粉 结构 室温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气凝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8
作者 高秀霞 张伟娜 +1 位作者 任敏 朱果逸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1期86-91,共6页
目前硅气凝胶是世界上最轻、隔热性最好、孔隙率较高且声传播速率较低的固体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网络结构使其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能。本文从其研究历史及现状出发,对其性能以及在不同方面的应用和制备原理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硅气凝胶是世界上最轻、隔热性最好、孔隙率较高且声传播速率较低的固体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网络结构使其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能。本文从其研究历史及现状出发,对其性能以及在不同方面的应用和制备原理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广阔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超临界干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改性玻璃纤维增强硅气凝胶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洪凯 刘明 +2 位作者 刘一甫 许亚军 刘威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6-50,共5页
为了达到增强硅气凝胶力学性能的目的,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与KH560二步改性接枝玻璃纤维,进而制备纤维增强硅气凝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比表面及孔径分布仪、热重-差热分析仪、导热系数仪、电子动静态疲劳试验机等对其... 为了达到增强硅气凝胶力学性能的目的,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与KH560二步改性接枝玻璃纤维,进而制备纤维增强硅气凝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比表面及孔径分布仪、热重-差热分析仪、导热系数仪、电子动静态疲劳试验机等对其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改性玻璃纤维与硅气凝胶复合后网络结构更加均匀、骨架强度更加稳定、孔径多在30 nm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同时,改性玻璃纤维的最佳添加量为20%(质量分数),此时其密度为0.167 g/cm3,导热系数为0.0185 W/(m·K),接触角为127°,抗弯强度为1.042 MPa,抗压强度为0.669 MPa,达到预期实验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化 玻璃纤维 烷偶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孔硅气凝胶/聚苯乙烯核壳材料合成制备 被引量:4
20
作者 耿刚强 李春轩 +2 位作者 边功勋 王欢 邹俊俊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2-106,共5页
为获得纳米孔超级绝热复合材料,采用硅烷偶联剂对原位生成的纳米孔硅气凝胶进行表面处理,通过分散聚合工艺制备出聚苯乙烯接枝包覆硅气凝胶的纳米核壳结构复合材料。通过电子显微镜(TEM)对上述纳米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就体系组分、引发剂... 为获得纳米孔超级绝热复合材料,采用硅烷偶联剂对原位生成的纳米孔硅气凝胶进行表面处理,通过分散聚合工艺制备出聚苯乙烯接枝包覆硅气凝胶的纳米核壳结构复合材料。通过电子显微镜(TEM)对上述纳米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就体系组分、引发剂、聚合参数和分散工艺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体系组分中对转化率影响最大的是硅气凝胶与苯乙烯的质量比;以有机类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经独特的超声工艺处理,获得包覆率达70%的核壳结构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工程 分散聚合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