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控输注模式在婴儿纤维支气管镜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余锦芬 叶小丰 +1 位作者 余凌 任加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0-261,共2页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术 靶控输注 输注模式 婴儿 小儿麻醉 应用 麻醉深度 雷米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准麻醉理念的靶控输注模式在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韦神桥 黄海清 +5 位作者 秦科 毛丙荣 马相飞 吕时甲 赵秀霞 黄利福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1076-107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精准麻醉理念的靶控输注模式在心脏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心脏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类型、手术相关指标、麻醉药物使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目的探讨基于精准麻醉理念的靶控输注模式在心脏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心脏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类型、手术相关指标、麻醉药物使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实施冠脉搭桥手术、瓣膜手术、大血管手术、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及其他类型手术方式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输液量、体外循环比例、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次数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种麻醉药物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精准麻醉理念的靶控输注模式用于心脏手术麻醉可减少麻醉药物使用量和术后并发症,提升麻醉效果及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麻醉 精准麻醉 靶控输注模式 丙泊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耐受皮下持续输注模式但不能耐受每日多次皮下注射模式胰岛素过敏一例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嘉佩 黄开颜 +3 位作者 顾建青 李梅 李乃适 赵维纲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7年第3期300-303,共4页
胰岛素过敏目前已较为罕见,但对于必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过敏的正确诊断及处理十分必要。绝大多数胰岛素过敏患者符合Ⅰ型超敏反应,并且应用皮下持续胰岛素输注模式脱敏成功后换用每日多次皮下注射模式切实可行。
关键词 胰岛素输注模式 胰岛素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应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适宜输注模式探讨
4
作者 张雁翔 夏景鸿 何彬彬 《智慧健康》 2022年第11期127-129,133,共4页
目的 本研究使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旨在探讨PIEB和CEI两种输注模式何种更适宜分娩镇痛。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100例,随机分为组和C组,每组50例。两组产妇均接受硬膜外分娩镇... 目的 本研究使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旨在探讨PIEB和CEI两种输注模式何种更适宜分娩镇痛。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100例,随机分为组和C组,每组50例。两组产妇均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均使用相同配方镇痛泵。组镇痛泵为PIEB模式,C组为CEI模式。记录两组产妇镇痛前、镇痛后10min、镇痛后30min、宫口开全时疼痛VAS评分、运动神经阻滞Bromage评分、胎心率;记录两组胎儿娩出后1min Apgar评分及5min Apgar评分;记录两组产妇镇痛药物使用总量、按压PCEA次数和PCEA有效按压次数;记录两组产妇分娩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组产妇镇痛后10min、镇痛后30min、宫口开全时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 <0.05),其余时间点两组产妇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点运动神经阻滞评分、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产妇镇痛药物使用总量、按压PCEA次数和PCEA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 <0.05)。结论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模式较连续输注更适合硬膜外分娩镇痛,镇痛效果更佳,镇痛药物用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罗哌卡因 分娩镇痛 输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丙泊酚Marsh模式靶控输注瑞马唑仑在全麻诱导和维持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江宇 侯文龙 宗酉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0-315,共6页
目的:评价模拟丙泊酚Marsh模式靶控输注瑞马唑仑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的可行性临床应用研究。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瑞马唑仑组(R组),每组各40例,麻醉诱导和维持分别靶控输注丙泊酚... 目的:评价模拟丙泊酚Marsh模式靶控输注瑞马唑仑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的可行性临床应用研究。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瑞马唑仑组(R组),每组各40例,麻醉诱导和维持分别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马唑仑(Marsh模式,血浆靶浓度)。记录意识消失时间,诱导插管前(T0)、插管后即刻(T1)、插管后3 min(T2)、气腹即刻(T3)、术中30 min(T4)、术毕(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注射痛、术毕气管拔管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与P组比较,R组意识消失时间短(P<0.05),注射痛、术中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低(P<0.05),但术后拔管时间延长(P<0.05)。结论:模拟丙泊酚Marsh模式靶控输注瑞马唑仑用于全麻诱导和维持,安全有效可行,不良反应少,且生命体征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丙泊酚 靶控输注(Marsh模式) 麻醉 诱导和维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瑞芬太尼不同输注模式对日间肛肠手术病人麻醉效应与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友坦 黄绍农 +3 位作者 高申山 钟飞焱 卢健芳 郑永辉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4年第4期412-414,共3页
目的 观察自主呼吸情况下丙泊酚 /瑞芬太尼不同输注模式对日间肛肠手术病人麻醉效应与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6 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肛肠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2 0例 :A组病人丙泊酚以麻醉剂量输注并辅以少量瑞芬太尼 ;... 目的 观察自主呼吸情况下丙泊酚 /瑞芬太尼不同输注模式对日间肛肠手术病人麻醉效应与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6 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肛肠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2 0例 :A组病人丙泊酚以麻醉剂量输注并辅以少量瑞芬太尼 ;B组病人以瑞芬太尼为主 ,丙泊酚以镇静剂量输注 ;C组为对照组 :0 5 %布比卡因 10mg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观察并记录术中病人HR、MBP、SpO2 、PETCO2 、手术肌松程度、术中需补注丙泊酚的量以及手术结束后出恢复室的时间等。结果 三组病人术中的SpO2 、手术肌松程度、出恢复室的时间及A、B两组术中需补注丙泊酚的量差异无显著意义 ;A、B两组病人术中HR、MBP及RF均在正常范围内 (P <0 0 5 ) ;B组PETCO2 与A组和C组比较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日间肛肠手术中丙泊酚 /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同样可取得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相当的麻醉效应 ,但以丙泊酚麻醉剂量输注、瑞芬太尼为辅 (小于 4 μg·kg-1·h-1)的输注模式对病人的呼吸与循环功能影响小 ,使用更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瑞芬太尼 输注模式 肛肠手术 麻醉 呼吸循环功能
原文传递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程序化间歇单次输注连续胸椎旁阻滞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5
7
作者 金周晟 夏芳芳 +1 位作者 陈鸿飞 王权光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7期117-120,共4页
目的回顾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程序化间歇单次输注连续胸椎旁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单侧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程序化间歇单次输注连续胸椎旁阻滞组(PVB组)24例及同期吗啡自控静脉镇痛组(PCIA组)31例的临... 目的回顾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程序化间歇单次输注连续胸椎旁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单侧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程序化间歇单次输注连续胸椎旁阻滞组(PVB组)24例及同期吗啡自控静脉镇痛组(PCIA组)31例的临床病例资料及镇痛效果。结果 (1)术后48 h PVB组咳嗽时疼痛NRS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P<0.05)。(2)术后PV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PCIA组(P<0.05)。(3)患者镇痛满意度PVB组明显高于PCIA组(P<0.05)。结论程序化间歇单次输注在连续胸椎旁阻滞镇痛模式对胸科手术后的镇痛效果确切,患者满意度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化间歇单次输注镇痛模式 连续胸椎旁镇痛 自控静脉镇痛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杨艳丽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0期1455-1456,共2页
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特别是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伴随有明显的血糖高症状。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就是采用胰岛素泵的输注模式,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本次研究针对本院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的150例初诊... 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特别是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伴随有明显的血糖高症状。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就是采用胰岛素泵的输注模式,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本次研究针对本院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的15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配合随访6个月,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停止使用药物后的血糖情况。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诊2型糖尿病 胰岛素强化治疗 临床分析 血糖高 输注模式 胰岛素泵 治疗效果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泵治疗的创新
9
《药品评价》 CAS 2009年第9期357-358,共2页
技术的进步使胰岛素泵的治疗效果不断提高,但目前还没有研发出高效能的体外人工胰腺。在“2009年的胰岛素泵治疗”的研讨会上,4位专家共同讨论了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计划的临床研究带头人、来自旧金山Luke’s... 技术的进步使胰岛素泵的治疗效果不断提高,但目前还没有研发出高效能的体外人工胰腺。在“2009年的胰岛素泵治疗”的研讨会上,4位专家共同讨论了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计划的临床研究带头人、来自旧金山Luke’s医院的Nancy Bohannon博士,首先介绍了已经上市和将要上市的多种贴附式胰岛素泵。Bohannon博士说:“胰岛素泵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能够为患者提供生理性的胰岛素输注模式,那是最好不过的了。贴附式胰岛素泵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胰岛素泵入模式,采用这种类型的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会受益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效果 胰岛素泵治疗 持续泵 心血管危险因素 胰岛素泵入 人工胰腺 临床研究 输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模式在全产程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楼淑群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1年第11期2502-2505,共4页
目的观察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镇痛模式在产妇全产程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该院行分娩镇痛的5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0例。两组镇痛药液配置均为0.075%罗哌卡因+0.5... 目的观察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镇痛模式在产妇全产程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该院行分娩镇痛的5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0例。两组镇痛药液配置均为0.07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观察组行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模式(1个脉冲/h,8 ml/脉冲,给药速度8 ml/min)+自控镇痛(5 ml/次,给药速度1.5 ml/min,锁定时间15 min),对照组行持续背景输注(8 ml/h)+自控镇痛,比较两组镇痛前(T0)、镇痛后1 h(T1)、2 h(T2)、4 h(T3)、宫口全开时(T4)、分娩时(T5)疼痛VAS评分以及镇痛相关情况(镇痛时间、自控追加次数、罗哌卡因及舒芬太尼用量、感觉阻滞最高平面、运动阻滞率),记录两组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率、产后2 h出血量以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观察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T2~5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观察组自控追加次数、罗哌卡因用量、舒芬太尼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感觉阻滞最高平面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均无运动阻滞发生;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催产素使用率(24.40%)低于对照组的3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镇痛模式用于产妇全程分娩镇痛中,可提高镇痛效果、减少镇痛药用量、促进产程进展,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硬膜外 程控间歇脉冲注入模式 持续背景输注模式 产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