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度辛格政府的高等教育改革动向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思帆 梅仪新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1-154,共4页
新一届辛格政府组成后,印度高等教育将会出现哪些改革与变化?依据五年多来辛格及其政府已有表现,我们可以看到印度高等教育改革的三大主要动向:进一步扩展高等教育规模,加快各类高校的新建与升级步伐;充分借助各种外力,利用一切可利用... 新一届辛格政府组成后,印度高等教育将会出现哪些改革与变化?依据五年多来辛格及其政府已有表现,我们可以看到印度高等教育改革的三大主要动向:进一步扩展高等教育规模,加快各类高校的新建与升级步伐;充分借助各种外力,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发展高等教育;坚持全纳与公平理念,确保弱势阶层受教育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辛格政府 高等教育 改革动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印度辛格政府的务实外交 被引量:1
2
作者 伍福佐 《南亚研究季刊》 CSSCI 2010年第1期28-33,共6页
印度辛格政府继承其前任瓦杰帕伊政府的务实外交。一方面,不遗余力地发展与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关系,通过与美国确立战略伙伴关系,谋求其(核)大国地位;另一方面,维持和俄罗斯之间的传统联系以谋求其重要的军事和能源安全利益;小... 印度辛格政府继承其前任瓦杰帕伊政府的务实外交。一方面,不遗余力地发展与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关系,通过与美国确立战略伙伴关系,谋求其(核)大国地位;另一方面,维持和俄罗斯之间的传统联系以谋求其重要的军事和能源安全利益;小心谨慎地修好和维持与伊朗的传统联系以维护其长远的能源供应利益以及地缘政治利益;此外,继续促进改善与缅甸的关系以寻求油气供应新来源并制衡中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辛格政府 外交 务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邦德国基辛格政府对民主德国的经济政策(1966-1969)
3
作者 王超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130,共11页
1966年至1969年,面对东西方关系日趋缓和以及德国分裂逐渐固化的现实,基辛格政府对联邦德国的德国统一政策进行了调整。在开启两德高层沟通的同时,联邦德国积极寻求通过经济手段缓和与改善两德关系。为此,联邦德国主动采取有效措施为两... 1966年至1969年,面对东西方关系日趋缓和以及德国分裂逐渐固化的现实,基辛格政府对联邦德国的德国统一政策进行了调整。在开启两德高层沟通的同时,联邦德国积极寻求通过经济手段缓和与改善两德关系。为此,联邦德国主动采取有效措施为两德间的贸易松绑,推动双边贸易往来便利化。这一时期联邦德国对民主德国经济政策的调整旨在加强两德间的联系与交流,抑制民主德国的划界政策,同时满足联邦德国企业的利益诉求。基辛格政府对民主德国的经济政策已然成为其德国统一政策的重要一环。尽管受一些政治因素的制约,两德关系尚未实现正常化,但基辛格政府对民主德国经济政策的实践为后任政府留下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德国 民主德国 辛格政府 德国统一政策 德国内部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从辛格政府到莫迪政府的军购行为变化及其原因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华 任姗姗 张頔赟 《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46,155,共21页
军购是关乎主权国家军力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议题,直接影响国防安全和国家间关系的亲疏远近。作为南亚强国,印度始终将海外军购作为提升自身军事实力及实现政治大国梦想的重要路径。从2004年辛格主政到2019年莫迪第一任期结束的十五年... 军购是关乎主权国家军力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议题,直接影响国防安全和国家间关系的亲疏远近。作为南亚强国,印度始终将海外军购作为提升自身军事实力及实现政治大国梦想的重要路径。从2004年辛格主政到2019年莫迪第一任期结束的十五年间,印度在经济实力上升、安全威胁增加、领导人实现政治大国意愿更为强烈的背景下,海外军购却呈明显下降趋势。本文分析十五年来印度国防战略、国内政治和国际环境三个维度的变化发现,印度军工产业的发展理念、军购数量及内容和来源国、执政党理念和领导人执政风格等是造成莫迪政府减少海外军购的主要原因。这些因素综合构建了印度国防自主化发展的态势、官僚机构的腐败和军工复合体集团的利益纠结。此间,国际形势经历了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以及从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到特朗普“印太战略”的变化。伴随中美战略竞争加剧,莫迪政府拓展印度政治影响力的初衷与美国政府试图借助印度制衡中国崛起的图谋相呼应,印度将军购作为其重要外交工具选择的趋势日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军购 辛格政府 莫迪政府 中美战略竞争
原文传递
论印度对华政策的对冲刚性与合作韧性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红良 《南亚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1-28,144,145,共30页
近年来印度对华政策中的对冲趋向日益显露,在多个领域有较为明显的体现。同时,印度在经历对华关系的波折与摩擦后总会有一定程度的反弹,两国关系呈现出在多个议题与领域合作的态势,显现出中印关系中合作诉求的韧性。文章围绕这一主题,... 近年来印度对华政策中的对冲趋向日益显露,在多个领域有较为明显的体现。同时,印度在经历对华关系的波折与摩擦后总会有一定程度的反弹,两国关系呈现出在多个议题与领域合作的态势,显现出中印关系中合作诉求的韧性。文章围绕这一主题,分析国际关系中对冲政策的内涵与适用性及其与印度策略选择的相关性。与辛格政府相比而言,莫迪政府对华政策中的对冲性更为直接、鲜明,在对待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行为立场及"洞朗对峙"的处置中得以验证。之后,两国关系峰回路转,改善关系的欲求与举措同样显著。分析印度对华政策中对冲与合作的"双重因子"时可以发现,既有印度观念认知的根源、也有两国外交与安全导向的部分交叉和重叠,更有国际体系进程赋予印度的有利时机的影响。在辨清印度对华政策的驱动的基础上,才能对印度政府的对华对冲行为有清醒认识并审慎应对,着力把握两国关系中的合作内驱力,推动中印关系不断向良性发展和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华政策 辛格政府 莫迪政府 中印关系 "一带一路" 洞朗对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