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理论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辨经论治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静 刘彤慧 +4 位作者 冯小丽 路鑫 赵秦妍 倪雪妍 仲丽丽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67-72,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治疗是现阶段的研究热点。中医对A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有独到的见解,文章从五脏角度阐述了它的病因病机,从针刺作用方面解释了其治疗原则。针灸在AD的治疗上具有独...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治疗是现阶段的研究热点。中医对A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有独到的见解,文章从五脏角度阐述了它的病因病机,从针刺作用方面解释了其治疗原则。针灸在AD的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效果,针刺通过调节脏腑经脉的阴阳气血平衡,达到治疗效果,穴位的选择和针法的选取是针灸治疗中的重中之重。文章从“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理论出发,通过回顾针灸治疗AD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探讨了在AD的治疗中所选取的经脉、经脉中的穴位,分析了经脉及穴位的作用机制,同时讨论了在临床AD治疗中各家针法的选穴及中、西医作用原理。希冀通过文章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研究思路,进一步揭示针刺在AD治疗中的深层作用原理,以期为临床治疗AD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寻找可能具有真正改善疾病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针刺 腧穴 辨经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红亮基于“辨经论治”理论治疗血管性痴呆探析
2
作者 吴燕玲 程红亮 +1 位作者 胡培佳 李婉莹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455-458,共4页
程红亮教授认为,血管性痴呆病位在脑,与督、任、心、肾密切相关,明确提出“督-任-脑-心-肾”五位一体元神论。程红亮教授认为,其主要病机为“元阳虚衰、痰瘀阻窍”,以元阳虚衰、相关脏腑阳气不足为本,痰浊、瘀血闭阻气血经络神窍为标,... 程红亮教授认为,血管性痴呆病位在脑,与督、任、心、肾密切相关,明确提出“督-任-脑-心-肾”五位一体元神论。程红亮教授认为,其主要病机为“元阳虚衰、痰瘀阻窍”,以元阳虚衰、相关脏腑阳气不足为本,痰浊、瘀血闭阻气血经络神窍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主张应在“督、任、脑、心、肾”五者的紧密联系基础上辨经论治血管性痴呆,总结并提出“百会、风府、神庭、大椎”“关元、气海”“内关、神门”和“中冲、涌泉”4对核心组穴及其他组穴,在临床上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五位一体元神论 辨经论治 核心组穴 名医经验 程红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辨经论治”探析中风后吞咽障碍的针刺治疗撷要
3
作者 凌美娟 程红亮 +1 位作者 张宜廷 叶宇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31期74-78,共5页
吞咽障碍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吞咽乏力、饮水呛咳、舌强语謇等,常对中风患者机体功能康复产生严重影响。目前,针刺疗法已被证实可有效治疗本病,但治疗方案多以局部取穴为主,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的针刺方案,不利于临床推... 吞咽障碍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吞咽乏力、饮水呛咳、舌强语謇等,常对中风患者机体功能康复产生严重影响。目前,针刺疗法已被证实可有效治疗本病,但治疗方案多以局部取穴为主,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的针刺方案,不利于临床推广和运用,且鲜有针对本病的经络辨证针刺疗法。经络学说是针灸理论的关键组成部分,经络辨证针刺疗法有网络周身气血、维持阴阳平衡、传递疾病信息的重要作用,对针灸临床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经络的循行分布、功能特性、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的相互联系可以判断疾病分布在何经、何络及相关脏腑,以及病性的寒热、虚实等。本研究分析中风后吞咽障碍“阴阳失调,经脉不通,咽喉受累”之病机,结合经络学说与咽喉疾病的关系,以“辨经论治”为指导,揭示针刺从督任脉通络调神、少阴经宣窍益髓、脾胃经治血化痰,以及局部对症选穴出发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可达到阴阳平衡,经脉畅通,饮食得下之目的,并举医案一则进行探讨,寻找最佳的针灸治疗组合方案,为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提供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经论治 中风后吞咽障碍 针刺 经络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结节临床辨经论治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希 刘铜华 王海炎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高发的内分泌疾病,在经络辨证思路指导下依据经络循行、经络病候及寸口切诊可将其分为肝胆经证、阳明经证、少阴经证、冲任经证、太阴经证等5种证型。对各型采用局部围刺结合循经取穴的方法可以有效缩小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高发的内分泌疾病,在经络辨证思路指导下依据经络循行、经络病候及寸口切诊可将其分为肝胆经证、阳明经证、少阴经证、冲任经证、太阴经证等5种证型。对各型采用局部围刺结合循经取穴的方法可以有效缩小甲状腺结节,同时改善全身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辨经论治 针刺选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辨经论治”理论探讨程红亮教授从“咽肾相关”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探索 被引量:7
5
作者 张世林 程红亮 +2 位作者 胡培佳 苏星星 汪庆庆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5期88-92,共5页
总结程红亮教授基于“辨经论治”理论从“咽肾相关”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经验。程红亮教授认为中风后吞咽障碍病位在脑,涉及咽、喉、口和舌等部位,且十二经脉、任督二脉皆不同程度与咽相联系,据此提出“咽为经脉之所聚”理论,在治疗中... 总结程红亮教授基于“辨经论治”理论从“咽肾相关”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经验。程红亮教授认为中风后吞咽障碍病位在脑,涉及咽、喉、口和舌等部位,且十二经脉、任督二脉皆不同程度与咽相联系,据此提出“咽为经脉之所聚”理论,在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时应结合不同经脉的病证特点,以“辨经”为“论治”的核心。程红亮教授认为肾经与咽喉部关系尤为密切,“咽肾相关”实质是以任督二脉为桥梁,构建起咽、脑与肾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了以任督二脉、肾经组穴为主的诊疗方案。经过不断探索,初步构建了以项部取穴+舌咽部取穴+“辨经”取穴的治疗思路,起到了通络调神、宣通咽喉之效,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为经脉之所聚 辨经论治 咽肾相关 中风 吞咽障碍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辨经论治痴呆的理论探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雪松 孔立红 沈峰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7期73-75,共3页
经络辨证是中医辨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针灸学特色与核心的辨证思路,对针灸临床运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研究对痴呆的辨经论治理论进行探讨,根据经络循行、经脉特性以及脏腑功能等与脑的关系,尝试将痴呆分为督脉病证、肾经病证、... 经络辨证是中医辨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针灸学特色与核心的辨证思路,对针灸临床运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研究对痴呆的辨经论治理论进行探讨,根据经络循行、经脉特性以及脏腑功能等与脑的关系,尝试将痴呆分为督脉病证、肾经病证、肝胆经病证、太阴经病证和心经病证等5种证型,并结合《针灸大成》及临床取穴规律,为每种证型辨经取穴,以期为指导临床取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辨经论治 针刺选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辨经论治探析脾经在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汪庆庆 程红亮 +2 位作者 胡培佳 张世林 张宜廷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45-48,共4页
程红亮教授创新性提出“咽为经脉之所聚”,并指出“辨经论治中风后吞咽障碍应根据经脉病候特点辨经取穴”,初步确立了“以项部取穴+舌咽部取穴+辨经取穴”的治疗思路。谨守“经络气血失调”之病机,以脾经为责,谨遵“巧取经穴、辨证施治... 程红亮教授创新性提出“咽为经脉之所聚”,并指出“辨经论治中风后吞咽障碍应根据经脉病候特点辨经取穴”,初步确立了“以项部取穴+舌咽部取穴+辨经取穴”的治疗思路。谨守“经络气血失调”之病机,以脾经为责,谨遵“巧取经穴、辨证施治”之法,调和气血,谨遵“以原为本,通经理脾”“以络为要,通达脾胃”“以会为主,调经濡咽”“虚实异治,针灸辨施”“实者,针刺以泻之,虚者,针灸以补之”之法,以此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总结了程红亮教授基于辨经论治理论从脾诊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脾经 辨经论治 针灸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九味羌活汤为例解析辨经论治法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1
8
作者 江明霞 王超杰 +1 位作者 程光宇 程为平 《吉林中医药》 2022年第12期1381-1384,共4页
经络辨证是中医经典的辨证理论之一,是根据经络循行分布,确定病变具体位置和与之关联的脏腑,从而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的治疗理论。该文从辨经论治源流考、其理论的代表方剂九味羌活汤的组方规律以及辨经论治临床新用3方面,挖掘古... 经络辨证是中医经典的辨证理论之一,是根据经络循行分布,确定病变具体位置和与之关联的脏腑,从而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的治疗理论。该文从辨经论治源流考、其理论的代表方剂九味羌活汤的组方规律以及辨经论治临床新用3方面,挖掘古方辨经论治理论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从而加强对古方及古法的认识,以期更好的采用及传播古法及古方指导现代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经论治 九味羌活汤 组方规律 用药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红亮以“治咽十三穴”为主辨经论治中风后吞咽障碍经验 被引量:8
9
作者 薛晓婕 程红亮 +4 位作者 胡培佳 黄萃 苏星星 杨涛 戚玉妹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年第5期862-866,共5页
中风后吞咽障碍是指以吞咽困难、饮水咳嗽、声音嘶哑和发音困难为特征的中风并发症。本病病程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西医针对中风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多为对症处理措施,且治疗效果不确切。程红亮认为治疗本病需针灸药三者... 中风后吞咽障碍是指以吞咽困难、饮水咳嗽、声音嘶哑和发音困难为特征的中风并发症。本病病程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西医针对中风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多为对症处理措施,且治疗效果不确切。程红亮认为治疗本病需针灸药三者合用,并提出“咽为宗脉之所聚”的理论,以及以“治咽十三穴”为主的辨经论治的治疗原则,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吞咽障碍 咽十三穴 辨经论治 经验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红亮基于“辨经论治”理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探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世林 程红亮 +1 位作者 胡培佳 李青海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第11期2076-2079,共4页
总结程红亮教授基于“辨经论治”理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经验。程红亮教授以“辨经”为“论治”的核心,其病位在脑、在咽、与脏腑相关,“脑-咽-脏腑相关”实质是以任督二脉为桥梁,构建起脑-咽-脏腑三者之间的联系。该病的发生是多脏... 总结程红亮教授基于“辨经论治”理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经验。程红亮教授以“辨经”为“论治”的核心,其病位在脑、在咽、与脏腑相关,“脑-咽-脏腑相关”实质是以任督二脉为桥梁,构建起脑-咽-脏腑三者之间的联系。该病的发生是多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从局部或一脏一经论治是不够的。目前,针灸治疗该病大多集中在局部取穴,经络辨证取穴尚未形成体系。在此基础上,程红亮教授创新性地提出“咽为经脉之所聚”,形成了“辨经论治”治疗吞咽障碍标准化、规范化的理论体系,认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应根据患者不同的经脉病症特点“辨经选穴”。程红亮主任经过不断的研究探索,确立了以项部取穴+舌咽部取穴+“辨经”取穴的治疗思路,以任督二脉为主,结合芒针透刺,有效提高了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为经脉之所聚 辨经论治 中风后吞咽障碍 针刺 芒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阳虚衰、痰瘀阻窍”理论探讨血管性痴呆辨经论治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寒玉 程红亮 +2 位作者 胡培佳 戚玉妹 李青海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第11期2000-2003,共4页
辨证论治为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基于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针灸治疗疾病时常采用辨经论治。血管性痴呆为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病症之一,在经络辨证思想的指导下,从血管性痴呆的病机角度下展开了研究分析,总结程红亮教授基于“辨经论治”理... 辨证论治为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基于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针灸治疗疾病时常采用辨经论治。血管性痴呆为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病症之一,在经络辨证思想的指导下,从血管性痴呆的病机角度下展开了研究分析,总结程红亮教授基于“辨经论治”理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经验,概括程红亮教授以“辨经”为“论治”的核心,其病位在脑、在督脉、与脏腑相关,“脑-督脉-脏腑相关”实质是以督脉为桥梁,构建起脑-督脉-脏腑三者之间的联系。因此,本病的发生是多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从局部或一脏一经论治是不够的。但目前针灸治疗该病大多集中在辨证论治,经络辨经取穴尚未形成体系。在此基础上,程红亮教授提出“元阳虚衰、痰瘀阻窍”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病机,治疗时以督脉为纲领,与心经、肾经、任脉有机联系,以“通督任”为首要治疗思路,“化痰瘀”为重要治疗手段,针、灸、药三者并用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阳虚衰 痰瘀阻窍 血管性痴呆 辨经论治 督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经论治胸痛验案2则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继文 张昌云 《湖南中医杂志》 2015年第11期107-108,共2页
胸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外伤、炎症、肿瘤及某些理化因素损伤刺激肋间神经、膈神经、脊神经后根和迷走神经等均可引起胸痛。中医学认为,胸痛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素问·调经论》载:"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 胸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外伤、炎症、肿瘤及某些理化因素损伤刺激肋间神经、膈神经、脊神经后根和迷走神经等均可引起胸痛。中医学认为,胸痛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素问·调经论》载:"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杂病源流犀烛》提出:"七情失调可致气血耗逆,心脉失畅,痹阻不通而发心痛。"经络学说认为,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循行于胸部的经脉病变可以引起胸部症状,肺经起于中焦,循行通过胸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 辨经论治 《杂病源流犀烛》 胸部症状 胸痹心痛 经络学说 脊神经后根 常见症状
原文传递
程红亮基于通调督任辨经论治中风后吞咽障碍经验 被引量:3
13
作者 汪庆庆 程红亮 《湖南中医杂志》 2022年第9期42-44,共3页
介绍程红亮主任医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经验。程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以通调督任为治疗思想,创新性地提出“咽为经脉之所聚”的理论,确立了以项部取穴+舌咽部取穴+辨经取穴的治疗思路,灵活运用表里经配穴、俞募配穴、远近配穴及局部... 介绍程红亮主任医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经验。程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以通调督任为治疗思想,创新性地提出“咽为经脉之所聚”的理论,确立了以项部取穴+舌咽部取穴+辨经取穴的治疗思路,灵活运用表里经配穴、俞募配穴、远近配穴及局部配穴等,构建了在辨经论治指导下针灸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规范化、标准化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中风 通调督任 辨经论治 名医经验 程红亮
原文传递
孙善斌辨经论治结合子午流注取穴法治疗眩晕经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鹤鸣 孙善斌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年第5期866-868,共3页
孙善斌教授认为,眩晕的病机为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位主要在肝,同时与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治疗眩晕时,孙教授善用针灸疗法以辨经论治为基本原则,结合子午流注按时开穴,配合循经取穴以及五腧穴的子母补泻等原则,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 辨经论治 子午流注 取穴 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辨经论治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医案1则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英姿 王浩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19期42-43,共2页
动眼神经麻痹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较为常见,临床表现为复视、眼睑下垂和眼球运动受损等。本病不但影响美观,更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目前治疗多在血糖稳定的基础上,应用维生素B族、扩血管药物或者糖皮质激素治疗,但疗效并不令人满... 动眼神经麻痹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较为常见,临床表现为复视、眼睑下垂和眼球运动受损等。本病不但影响美观,更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目前治疗多在血糖稳定的基础上,应用维生素B族、扩血管药物或者糖皮质激素治疗,但疗效并不令人满意。该病案采用针刺辨经论治方法取得良好效果,在治疗过程中避免了激素相关不良反应,总结治疗过程,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麻痹 针刺 糖尿病 辨经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经论治结合动态评估对腰痛推拿取穴的指导分析
16
作者 漆高伟 诸灵军 +1 位作者 范小利 富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11-14,共4页
腰腿痛是临床常见疾病,推拿治疗腰腿痛有一定优势。但推拿学中对于腰腿痛的评估方案稍有不足,以疾病诊断为主,对于治疗方案的确定及疗效评估无明显指导性意义。该方案从中医经典古籍,功能解剖,解剖学,激痛点疗法中总结而来,中西医结合并... 腰腿痛是临床常见疾病,推拿治疗腰腿痛有一定优势。但推拿学中对于腰腿痛的评估方案稍有不足,以疾病诊断为主,对于治疗方案的确定及疗效评估无明显指导性意义。该方案从中医经典古籍,功能解剖,解剖学,激痛点疗法中总结而来,中西医结合并重,经富强医师30余年临床实践并不断完善总结,临证使用对于腰腿痛的治疗及疗效评估均有明确的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动态评估 辨经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辨经论治动眼神经麻痹理论探析
17
作者 曾祥隽 孔立红 徐子金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22-26,共5页
根据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类临床症状,结合与目相关的经络循行、穴位特性以及脏腑功能关系进行辨证归经,将动眼神经麻痹分为肝胆经病证、心经病证、脾胃经病证、肾经病证等4种不同的证型,再根据古代相关经络文献与临床针刺取穴规律进行整理... 根据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类临床症状,结合与目相关的经络循行、穴位特性以及脏腑功能关系进行辨证归经,将动眼神经麻痹分为肝胆经病证、心经病证、脾胃经病证、肾经病证等4种不同的证型,再根据古代相关经络文献与临床针刺取穴规律进行整理研究,辨经取穴,以期为临床针刺选穴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麻痹 针刺 辨经论治 选穴
原文传递
基于“水湿瘀毒”辨经分法论治贝尔氏面瘫急性期的成果及启示
18
作者 戴帆 程红亮 胡培佳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4期648-652,共5页
介绍程红亮教授基于“水湿瘀毒”辨经分法治疗贝尔氏面瘫急性期的临证经验和治疗特色。程教授在临床实践和文献总结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贝尔氏面瘫急性期“水湿、瘀血、浊毒”是主要病因,水液代谢障碍是病机的核心,病位主要在三焦。针对... 介绍程红亮教授基于“水湿瘀毒”辨经分法治疗贝尔氏面瘫急性期的临证经验和治疗特色。程教授在临床实践和文献总结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贝尔氏面瘫急性期“水湿、瘀血、浊毒”是主要病因,水液代谢障碍是病机的核心,病位主要在三焦。针对“水湿、瘀血、浊毒”不同的病因,采用辨经论治,分经、分部、分法相结合,临床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氏面瘫 水湿瘀毒 辨经论治 分法 名中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辨”论治乳腺癌思路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一同 马文心 +1 位作者 姜菊玲 卢雯平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2期1481-1484,共4页
近年来,乳腺癌正以其持续升高的发病率引起人们的重视。"四辨"论治即辨证论治、辨病论治、辨体论治、辨经论治相结合,综合采集临床证据,从时间和空间多维度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过程。本文从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角度探讨该综合... 近年来,乳腺癌正以其持续升高的发病率引起人们的重视。"四辨"论治即辨证论治、辨病论治、辨体论治、辨经论治相结合,综合采集临床证据,从时间和空间多维度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过程。本文从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角度探讨该综合辨治模式治疗乳腺癌的可行性及实用性,为乳腺癌及其他疾病提供更全面的临床用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论 病论 体论 辨经论治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辨论治法认识风湿性疾病的思路、方法和展望
20
作者 郭学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2期2371-2371,共1页
三辨论治法是辨病论治、辨证论治、辨经论治法的简称,是在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探索中提出并运用到各种疾病的诊疗过程中的一种综合诊疗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文章介绍了三辨论治法综合诊疗风湿性疾病的思路方法和展望。
关键词 风湿性疾病 病论 证论 辨经论治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