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热氧/耐臭氧型防老剂防护性能和迁移污染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薛壮志 赵贝贝 高伟 《橡胶科技》 2016年第12期14-18,共5页
研究耐热氧/耐臭氧型防老剂YC-B30(二苯胺类)、YC-B60(二苯胺类)、YC-D30(三嗪类)和YC-D60(对苯二胺类)对胶料加工性能、耐热氧老化性能和耐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并探究其迁移污染性。结果表明,与普通防老剂4020/RD并用防护体系硫化胶相... 研究耐热氧/耐臭氧型防老剂YC-B30(二苯胺类)、YC-B60(二苯胺类)、YC-D30(三嗪类)和YC-D60(对苯二胺类)对胶料加工性能、耐热氧老化性能和耐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并探究其迁移污染性。结果表明,与普通防老剂4020/RD并用防护体系硫化胶相比,耐热氧/耐臭氧型防老剂防护体系硫化胶的耐热氧老化和耐臭氧老化性能较好,其中高效耐臭氧型防老剂YC-D60硫化胶的耐臭氧老化性能最佳,普通防老剂4020/耐热氧防老剂YC-B60/耐臭氧防老剂YC-D60并用的防护体系实际使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老剂 加工性能 耐热氧老化性能 耐臭氧老化性能 迁移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压汇流式PRB污染物迁移阻控性能研究
2
作者 郑凯旋 李义豪 +11 位作者 李富丽 陈平 区杰泳 雷蕾 陈岩贽 王炜 丁洁 彭香琴 刘娜 温勇 刘晓文 王洪涛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9-840,共12页
减压汇流式渗透性反应墙(PC-PRB)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本研究基于地下水运动和污染物迁移数学模型,创新性地提出网格自适应细化算法,并开发了基于此算法的污染物对流-弥散数值模拟软件PRB-Trans;利用PRB-Trans解析了... 减压汇流式渗透性反应墙(PC-PRB)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本研究基于地下水运动和污染物迁移数学模型,创新性地提出网格自适应细化算法,并开发了基于此算法的污染物对流-弥散数值模拟软件PRB-Trans;利用PRB-Trans解析了减压汇流过程对PC-PRB污染物捕集性能的影响规律;在给定模拟污染源条件下,与连续式PRB(C-PRB)相比,PC-PRB所需的PRB长度L_(PRB)和PRB高度H_(PRB)分别减少40.0%和70.0%;PC-PRB平面和剖面污染物处理效率分别增加102.9%和348.3%.影响因素探究结果表明,随着导水管长度L_(p)的增加,PC-PRB所需的L_(PRB)和H_(PRB)减少,但减少幅度逐渐降低,同时,PRB厚度H_(PRB)显著增加,导致PRB填料体积增大.为避免此情况出现,建议L_(p)/L_(PRB)比值小于2.此外,由于减压汇流井的混合调配功能和缓冲层的均匀布水功能,PC-PRB可有效解决C-PRB填料利用率低和局部击穿等问题,显示出其在地下水修复领域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性反应墙 减压汇流 污染迁移阻控 数值模拟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隔墙中考虑半透膜效应的污染物迁移数值解
3
作者 邓圣义 周永伟 +2 位作者 蒲诃夫 李育超 闵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2-350,共9页
建立膨润土系阻隔墙-含水层系统中考虑半透膜效应的污染物迁移数值模型,提出有限差分解法.通过与现有的解析解、半透膜试验和COMSOL软件数值模拟的比较,验证了该数值解的有效性.利用提出的数值解开展参数分析,研究半透膜效应、污染物源... 建立膨润土系阻隔墙-含水层系统中考虑半透膜效应的污染物迁移数值模型,提出有限差分解法.通过与现有的解析解、半透膜试验和COMSOL软件数值模拟的比较,验证了该数值解的有效性.利用提出的数值解开展参数分析,研究半透膜效应、污染物源质量浓度、阻隔墙厚度、阻隔墙渗透系数和水力梯度对铅离子在阻隔墙-含水层系统中迁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半透膜效应对污染物迁移有显著影响,不考虑半透膜效应会较大地低估阻隔墙的击穿时间并高估污染物流出质量.针对所分析的不同工况,当考虑半透膜效应时,污染物击穿时间提高了12.2%~79.6%,污染物质量通量减少了18.4%~62.3%.当渗透系数从1×10^(-8)m/s减小至1×10^(-10)m/s时,质量通量减少了2个数量级,且是否考虑半透膜效应的差异由31.1%增加至97.5%.提出的数值解能够考虑对流、分子扩散、机械弥散、半透膜效应、有效孔隙率等作用,可以用于膨润土系阻隔墙的设计和污染物迁移过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隔墙 污染迁移 半透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位磁性测量的海滩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来源和迁移范围解析
4
作者 王永红 王凯伟 +2 位作者 冯哲 梁伟强 黄伊恒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132,共11页
环境磁学被广泛认为是监测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一种有效方法。本研究将以青岛两个海滩为例,研究通过原位磁性测量获得的体积磁化率值(κ)辅以重金属含量数值,以获得重金属污染的κ临界值并追踪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和迁移。结果表明... 环境磁学被广泛认为是监测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一种有效方法。本研究将以青岛两个海滩为例,研究通过原位磁性测量获得的体积磁化率值(κ)辅以重金属含量数值,以获得重金属污染的κ临界值并追踪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和迁移。结果表明,第一海水浴场海滩沉积物没有重金属污染,第二海水浴场海滩沉积物存在轻微的Cr、Zn和Fe污染,其主要来自于排污口废水排放。青岛花岗岩质海岸的κ值的背景值在600×10^(-5) SI以内。当κ超过600×10^(-5) SI左右时,海滩存在出现重金属污染的可能;当κ超过1600×10^(-5) SI左右时,会轻微出现污染。在同一海滩较高的κ值是较低值的50倍以上时,海滩将存在明显的重金属污染。重金属在海滩上的迁移模式受到污染源、风和水动力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城市排污政策控制。本研究明确了如何利用快速、高分辨率以及常态化的现场原位磁性测量,以有效追踪海滩上重金属的来源以及了解污染物的扩散范围,该方法可以辅助海滩生态系统保护以及海滩污染管理政策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滩沉积物 原位沉积物磁性测量 重金属污染 污染来源和迁移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变污染源与土工膜破损的污染物二维迁移特性
5
作者 李天义 孙德安 +3 位作者 傅贤雷 陈征 汪磊 杜延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50-2456,共7页
土工膜常被用为填埋场中第一道衬垫来阻隔上部的渗沥液,从而避免有毒物质进入下伏土层。然而,土工膜在铺设或服役过程中很容易由于受到外力而破损,使其阻隔性能大大降低。鉴于此,在考虑污染源随时间变化的前提下,建立了污染物在通过破... 土工膜常被用为填埋场中第一道衬垫来阻隔上部的渗沥液,从而避免有毒物质进入下伏土层。然而,土工膜在铺设或服役过程中很容易由于受到外力而破损,使其阻隔性能大大降低。鉴于此,在考虑污染源随时间变化的前提下,建立了污染物在通过破损土工膜进入土层的二维迁移模型。结合Laplace变换、Fourier变换及边界转换法,给出了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半解析解。采用数值解与半解析解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研究的正确性与可靠性。通过分析不同参数下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及空间分布的规律,研究污染物透过破损的土工膜后在土层中的迁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土工膜破损率越大,污染物迁移越快,且浓度变化敏感性随着破损率减小而提高;另外,假定浓度函数为指数函数时,土层中的污染物浓度存在峰值,具体表现为浓度参数越大,峰值越大且出现时间越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土工膜 污染迁移 边界转换法 半解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煤泥混合燃烧过程中N和S污染物迁移规律
6
作者 时振翔 钟文琪 周冠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6-464,共9页
为探究污泥/煤泥混合燃烧过程中N、S污染物的排放机理,开展N、S污染物迁移规律研究.基于热重-质谱分析仪获得的污泥/煤泥混合燃烧时气态污染物的基础生成规律,建立污泥/煤泥混合燃烧实验系统,研究不同污泥质量分数、温度下污泥/煤泥混... 为探究污泥/煤泥混合燃烧过程中N、S污染物的排放机理,开展N、S污染物迁移规律研究.基于热重-质谱分析仪获得的污泥/煤泥混合燃烧时气态污染物的基础生成规律,建立污泥/煤泥混合燃烧实验系统,研究不同污泥质量分数、温度下污泥/煤泥混合燃烧的SO_(2)、NO的排放规律,并通过对4个不同阶段燃烧产物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检测,研究N、S官能团在燃烧过程中的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污泥质量分数为40%时固硫固氮效果最明显;随污泥质量分数增加,吡啶类氮更多转化为吡咯类氮,使HCN产量增加以及胺类和腈类生成量增加,导致总NO排放量随污泥质量分数增加先增加后减少;有机硫类释放更为完全,燃烧产生的含S污染物增多,灰分中硫酸盐含量同步增长,因此总SO_(2)的释放量随污泥质量分数增加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煤泥 混合燃烧 污染迁移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迁移及控制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帅 王向华 李冰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3,共4页
某化工园区潜水中氟化物超标,为控制受污染地下水扩散,沿下游河堤修建防渗帷幕。通过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应用FEFLOW 7.0建立地下水数值模型,预测防渗帷幕修建前后受污染地下水迁移情况,并评估防渗帷幕污染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化工... 某化工园区潜水中氟化物超标,为控制受污染地下水扩散,沿下游河堤修建防渗帷幕。通过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应用FEFLOW 7.0建立地下水数值模型,预测防渗帷幕修建前后受污染地下水迁移情况,并评估防渗帷幕污染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化工园区受污染地下水在以粉砂、粉细砂等岩性为主的潜水含水层中迁移速度快,第200天时污染物对源强附近及下游大片范围地下水造成污染;在污染源下游沿堤修建防渗帷幕短期虽可有效阻断污染物持续迁移,但会导致污染物在帷幕前端聚集,一段时间后地下水污染羽会绕过防渗帷幕发生渗流污染,须配合其他治理措施综合控制地下水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 数值模拟 防渗帷幕 污染迁移 污染控制 化工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政道路污水管道中污染物迁移的数学解析模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贵文 《安徽建筑》 2024年第9期170-171,共2页
在市政道路污水管道中,传统污染物迁移模型对污染物含量的检测难以实现预期效果。文章通过热传导,建立市政道路管道中污染物迁移的数学解析模型,设定在该平衡小范围中对流作用控制的污染物质量变化,得到污染物质量增量;设定迁移系数为... 在市政道路污水管道中,传统污染物迁移模型对污染物含量的检测难以实现预期效果。文章通过热传导,建立市政道路管道中污染物迁移的数学解析模型,设定在该平衡小范围中对流作用控制的污染物质量变化,得到污染物质量增量;设定迁移系数为较高的线性函数,求算模型的解析解,获取了不同参数情况下管道中污染物浓度分布规律,从而实现对污染物迁移的数学解析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此方法检测达到预期,实现模型的较好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迁移 数学解析模型 污水管道 市政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lft3D模型对深圳湾近岸海域污染物迁移模拟 被引量:2
9
作者 孙文郡 范博渊 +1 位作者 黎栩霞 徐旭 《海河水利》 2024年第3期22-30,共9页
以深圳市深圳湾近岸海域为研究对象,基于Delft3D软件,建立深圳湾三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利用实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深圳湾海域水质时空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深圳湾内的污染物浓度整体较高,浓度分布受潮汐变化敏感性强,... 以深圳市深圳湾近岸海域为研究对象,基于Delft3D软件,建立深圳湾三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利用实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深圳湾海域水质时空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深圳湾内的污染物浓度整体较高,浓度分布受潮汐变化敏感性强,不仅受各污染源点源强与流量的影响,而且受湾内的潮汐动力影响,污染物浓度值总体从湾口向湾顶逐渐增大,浓度梯度由外向内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湾 近岸海域 Delft3D模型 三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 污染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区土壤-水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与污染程度研究
10
作者 芮茂刚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8期124-128,共5页
水土保持区因降水量多导致水土流失,污染物随之迁移至水中。为此提出分析土壤-水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与污染程度的方法。通过采样点设置,采集各区域污染物样本,利用平衡吸附模型构建迁移转化模型,设定约束条件。应用地累积指数评估污染程... 水土保持区因降水量多导致水土流失,污染物随之迁移至水中。为此提出分析土壤-水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与污染程度的方法。通过采样点设置,采集各区域污染物样本,利用平衡吸附模型构建迁移转化模型,设定约束条件。应用地累积指数评估污染程度,设定评级标准。采用EEMMS模型分析污染程度,发现多环芳烃在迁移中部分转化为无害物质,部分则直接迁移或水解为较小化合物。污染物在土壤向水区迁移时,污染程度整体降低,但地势低处的不可动水区流动性差,降解率低,污染程度较高。需关注这些区域,采取防治措施,减少土壤污染物对水环境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迁移 转化规律 污染程度分析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硫废水烟气蒸发过程中污染物迁移特征研究
11
作者 陈峰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9期62-66,共5页
为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提出脱硫废水烟气蒸发过程中污染物迁移特征分析方法。通过测定脱硫废水的水质数据,确定脱硫废水中存在的污染物,以此作为污染物迁移特征分析的初始值,模拟脱硫废水烟气蒸发过程,确定脱硫废水烟气蒸发过程中污染... 为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提出脱硫废水烟气蒸发过程中污染物迁移特征分析方法。通过测定脱硫废水的水质数据,确定脱硫废水中存在的污染物,以此作为污染物迁移特征分析的初始值,模拟脱硫废水烟气蒸发过程,确定脱硫废水烟气蒸发过程中污染物迁移特征的影响因素和影响关系,从而实现污染物迁移特征量化分析,输出污染物迁移浓度、速度和范围的特征分析结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设计方法显著降低了污染物迁移浓度特征分析误差,约减少0.05 g/m^(3),同时迁移范围特征更贴近实际状况,为脱硫废水污染物的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废水烟气 蒸发过程 污染迁移 迁移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环境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对重金属污染物迁移的影响
12
作者 王蓉 梁雨蕾 陈忠清 《上海国土资源》 2024年第2期48-52,共5页
基于大量勘察资料和文献调研,对长三角典型水文地质特征及地层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长三角土壤—地下水系统典型地层组合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其对重金属污染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的环境水文地质分区以平原区为主... 基于大量勘察资料和文献调研,对长三角典型水文地质特征及地层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长三角土壤—地下水系统典型地层组合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其对重金属污染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的环境水文地质分区以平原区为主,面积占比达49.2%,地下水类型以孔隙水为主,其次为以基岩裂隙水为主的低山—丘陵区,面积占比为36.2%,而以孔隙裂隙水及孔隙岩溶水为主的丘陵平原区的面积占比为14.6%。典型地层组合可概化为4类,其中:组合A中饱和带以高渗透性土层为主,对流弥散作用强,土壤吸附能力弱,重金属易随地下水流动迁移;组合B中饱和带高/低渗透性土层交互,重金属易在高渗透性土层中迁移,不易在低渗透性土层中迁移;组合C中饱和带以低渗透性土层为主,对流弥散作用较弱,重金属易被土壤吸附,不易迁移;组合D中饱和带以破碎基岩为主,且基岩埋藏较浅,重金属迁移与包气带厚度及介质类型和基岩岩性及破碎程度等因素有关。研究结果可为长三角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重金属污染 环境水文地质分区 地层组合 污染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BO+DMAMH算法的河流突发水污染溯源研究
13
作者 刘晓晴 贾冬艳 +2 位作者 宋金玲 樊刘炎 张思萱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25年第1期64-70,共7页
为了准确获得河流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污染物排放时刻、排放位置以及排放量等参数,首先,根据监测点位的污染物实测数据和水污染迁移扩散模型的预测数据建立目标优化函数,使用蜣螂优化(DBO)算法对水污染迁移扩散模型的参数进行率定;然后,... 为了准确获得河流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污染物排放时刻、排放位置以及排放量等参数,首先,根据监测点位的污染物实测数据和水污染迁移扩散模型的预测数据建立目标优化函数,使用蜣螂优化(DBO)算法对水污染迁移扩散模型的参数进行率定;然后,将水污染溯源问题转化为贝叶斯估计问题,推导得到关于污染源信息的后验概率密度函数,使用扩散模型(Diffusion Model)辅助MH算法(DMAMH)对污染源信息进行抽样,从而反演出污染源的各个参数;最后,利用仿真试验对所提的水污染溯源方法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利用DBO算法对水污染迁移扩散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准确性较高,使用DMAMH算法进行溯源的结果也更加精确、高效,因此该方法对于河流突发水污染溯源事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溯源 污染迁移扩散模型 参数率定 扩散模型 MH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drus与Visual Modflow在苯迁移转化过程中的综合模拟研究
14
作者 李瑞云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5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用数值模拟法研究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中迁移转化预测极其重要,以太原市某粗苯深加工和储存遗留地块为研究对象,结合Hydrus与Modflow,模拟污染因子苯在包气带和饱和带的迁移转化路径。结果表明,纵向上苯在9年后迁移至地下水,模拟结... 用数值模拟法研究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中迁移转化预测极其重要,以太原市某粗苯深加工和储存遗留地块为研究对象,结合Hydrus与Modflow,模拟污染因子苯在包气带和饱和带的迁移转化路径。结果表明,纵向上苯在9年后迁移至地下水,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相符;水平方向上,苯进入地下水后经5年迁移,影响面积约2911 m^(2),未超出厂区下游边界,同实际观测结果。案例表明Hydrus与Modflow综合模拟方法在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现从包气带到地下水系统的全过程模拟,提高模拟精度和效率,降低治理成本,对环境治理工作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us Visual Modflow 污染迁移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地下气化酚污染迁移数值模拟 被引量:26
15
作者 刘淑琴 董贵明 +4 位作者 杨国勇 李金刚 高宝平 梁杰 陈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6-801,共6页
基于我国西部某煤炭地下气化试验,以气化特征污染物之一——挥发酚为例,建立地下水流运动和污染物迁移数学模型,对气化炉闭炉后的污染物迁移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20 a预测期内,挥发酚具有极弱的向煤层隔水顶板上覆咸水含水层... 基于我国西部某煤炭地下气化试验,以气化特征污染物之一——挥发酚为例,建立地下水流运动和污染物迁移数学模型,对气化炉闭炉后的污染物迁移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20 a预测期内,挥发酚具有极弱的向煤层隔水顶板上覆咸水含水层的迁移倾向,水动力弥散是其迁移的主要方式;煤层内部挥发酚的迁移只发生在燃空区附近,在气化后20 a,污染晕为以燃空区为中心的椭圆形,长轴方向大约500 m,短轴方向大约300 m,煤层的低渗透性、水力坡度小和介质的吸附作用是阻碍挥发酚在煤层内扩展的主要原因;煤层与含水层之间的水头差、燃空区上下方隔水层的破坏程度和范围以及水动力弥散作用是含水层污染评价的关键因素。地下水污染风险须通过科学选址、气化过程控污、煤层燃空区污染处理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污染迁移 挥发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土壤环境中石油组分迁移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晓华 许嘉琳 +1 位作者 王华东 张铁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55-59,共5页
为防治污染,需深入研究土壤环境中石油烃各组分的分布、迁移、转化及其区域分异。在新疆轮台(轮南油田)、鄯善(土哈油田)野外调查以及实验室内分析所得到的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石油组分的特征受区域环境条件及石油本身性质制约。... 为防治污染,需深入研究土壤环境中石油烃各组分的分布、迁移、转化及其区域分异。在新疆轮台(轮南油田)、鄯善(土哈油田)野外调查以及实验室内分析所得到的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石油组分的特征受区域环境条件及石油本身性质制约。在剖面各层次质地近似的条件下,土层中石油烃浓度与其深度间关系可以负指数方程表征;芳烃占石油烃的百分率则随土层加深而增大;若干烷烃组分在表层有显著的向大气扩散、挥发的现象,从而影响到它们在土体中的分布形式。深入研究区域性石油组分的化学行为,可为评定污染危害,制定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土壤环境 污染迁移 区域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焚烧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和分布规律 被引量:41
17
作者 陆胜勇 池涌 +2 位作者 严建华 李晓东 岑可法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28,共5页
城市生活垃圾成分复杂 ,并且焚烧过程中会产生重金属的二次污染 ,是城市垃圾处理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对此 ,从垃圾重金属的来源 ,重金属在垃圾焚烧过程中的迁移和转变特性 ,以及重金属在焚烧过程中迁移分布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研... 城市生活垃圾成分复杂 ,并且焚烧过程中会产生重金属的二次污染 ,是城市垃圾处理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对此 ,从垃圾重金属的来源 ,重金属在垃圾焚烧过程中的迁移和转变特性 ,以及重金属在焚烧过程中迁移分布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认为 ,重金属在焚烧炉中的最终分布除了受本身特性(蒸发压力和沸点 )影响外 ,还与原生垃圾组成以及焚烧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 重金属 污染迁移 污染物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水沙运动对污染物迁移转化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8
作者 唐洪武 袁赛瑜 肖洋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9-147,共9页
河道内水流和泥沙是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主要载体,研究河道内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以及水沙运动对其影响对于治理日益恶化的河流水环境非常重要。结合国内外研究最新动态,对水沙运动作用下污染物迁移转化的试验研究、作用机理、理论模式和数... 河道内水流和泥沙是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主要载体,研究河道内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以及水沙运动对其影响对于治理日益恶化的河流水环境非常重要。结合国内外研究最新动态,对水沙运动作用下污染物迁移转化的试验研究、作用机理、理论模式和数学模型等进行了总结和概述,重点对几种典型的理论模式和数学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目前河流水沙运动对污染物迁移转化效应相关研究存在试验方法比较局限、作用机理存在分歧、理论模式和数学模型不完备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室内和野外试验技术创新、颗粒界面动力学的微观探索以及污染物在上下覆水和界面上迁移转化理论研究。对河流水沙运动对污染物迁移转化效应研究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水沙 污染迁移转化 上覆水 孔隙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土衬垫系统污染物迁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钱学德 施建勇 +1 位作者 郭志平 吕进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5-420,共6页
对通过土工合成粘土衬垫(GCL)和压实粘土衬垫(CCL)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分布、平流量、扩散量及积聚等进行了计算分析并讨论了污染物通过GCL和CCL迁移的各种情况.计算分析结果表明:GCL底部质量浓度比的增长速度比CCL的快得多;通过GCL和CCL... 对通过土工合成粘土衬垫(GCL)和压实粘土衬垫(CCL)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分布、平流量、扩散量及积聚等进行了计算分析并讨论了污染物通过GCL和CCL迁移的各种情况.计算分析结果表明:GCL底部质量浓度比的增长速度比CCL的快得多;通过GCL和CCL的扩散量随时间减小,平流量随时间增加,但二者随时间的变化不同步;前11a,污染物通过GCL的迁移量大于通过CCL的迁移量,11a以后,通过CCL的迁移量大于通过GCL的迁移量,这种趋势贯穿于废弃物处理系统的整个有效运行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物 土工合成粘土衬垫 压实粘土衬垫 污染迁移 平流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非点源污染物在排水沟渠中的迁移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20
作者 李强坤 胡亚伟 孙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0-214,共5页
农业非点源污染物在排水沟渠中的迁移转化是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和管理的重要环节。在简要分析农田排水沟渠生态结构和生态特征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排水沟渠中水生植物、微生物和基质底泥各组分的生态功能以及各组分同氮磷污染物间的相... 农业非点源污染物在排水沟渠中的迁移转化是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和管理的重要环节。在简要分析农田排水沟渠生态结构和生态特征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排水沟渠中水生植物、微生物和基质底泥各组分的生态功能以及各组分同氮磷污染物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结合目前研究现状,提出今后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包括沟渠生态系统中各组分不同作用的量化研究、农业非点源污染物在排水沟渠中的迁移模型以及宏观层面上沟渠湿地运用与区域生态环境间关系的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非点源污染 排水沟渠 污染迁移转化 生态功能 迁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