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伸复位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被引量:18
1
作者 于金河 孙先泽 +2 位作者 侯树兵 任亮 顾振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91-994,共4页
[目的]探讨过伸复位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管后壁破裂的老年重度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本组38例重度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均先过伸复位,再接受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术(PKP),术后对患者的疼痛及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 [目的]探讨过伸复位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管后壁破裂的老年重度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本组38例重度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均先过伸复位,再接受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术(PKP),术后对患者的疼痛及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8例骨折椎体经皮穿刺均获成功,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9±0.3)分到术后(2.0±0.4)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复位球囊扩张前后椎体前、中、后缘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由术前的24.8°±3.7°矫正至术后的9.8°±2.9°,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过伸闭合复位结合PKP是治疗后壁破裂的老年重度椎体压缩骨折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改善椎体高度,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伸复位 椎体后凸成形术 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后壁破裂
原文传递
悬吊过伸复位与手术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赵鸿声 张建军 +2 位作者 靖光武 黄吉利 侯楷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968-2971,共4页
目的比较悬吊过伸复位与手术复位固定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探讨简单、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方法纳入AO-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63例,分为两组:过伸复位组32例,采用腰背过伸悬吊复位加过伸支架固定治疗;手术组31例,采用通用型脊柱... 目的比较悬吊过伸复位与手术复位固定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探讨简单、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方法纳入AO-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63例,分为两组:过伸复位组32例,采用腰背过伸悬吊复位加过伸支架固定治疗;手术组31例,采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手术治疗。结果两组近期临床疗效相近,在椎体的前后缘高度丢失值、Cobb角矫正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并发症方面过伸复位组明显少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总体疗效相近,但悬吊过伸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悬吊过伸复位 COBB角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过伸复位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 被引量:17
3
作者 段显亮 程维 牛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5092-5094,共3页
目的观察结合过伸复位方法的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情况。方法随访行结合过伸复位法PKP治疗76例OVCF患者的98个椎体,行术前术后X线检查,记录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 76例... 目的观察结合过伸复位方法的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情况。方法随访行结合过伸复位法PKP治疗76例OVCF患者的98个椎体,行术前术后X线检查,记录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 76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随访15(7~20)个月,VAS评分术前(9.2±0.21)分,术后1 w(3.12±0.16)分,术后6个月(2.02±0.19)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前(42.00±1.01)分,术后1 w(20.00±1.16)分,术后6个月(12.02±1.19)分;骨折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的丢失:术前分别为(14.6±2.1)mm和(9.5±1.2)mm,术后分别为(4.6±1.1)mm和(3.3±1.0)mm;后凸畸形Cobb角由术前的(26.5±5.2)度矫正为(9.8±3.6)度,上述4个指标术后均与术前有显著差异(P<0.01);12个椎体发生无症状性的骨水泥渗漏,相邻椎体骨折3例,骨水泥反应2例,病椎再骨折1例,未发生有症状的肺栓塞病例。结论结合过伸复位方法的PKP对治疗OVCF效果良好,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满意;但在手术过程中骨水泥渗漏问题仍应尽量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过伸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PKP与PKP结合过伸复位法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赵毅 柳根哲 +3 位作者 彭亚 孙佩宇 祝永刚 雷仲民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8期1156-1158,1176,共3页
目的观察单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PKP结合过伸复位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探讨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1例,随机分为单纯PKP组(A组)和PKP结合... 目的观察单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PKP结合过伸复位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探讨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1例,随机分为单纯PKP组(A组)和PKP结合过伸复位组(B组)。A组单纯采用PKP治疗,B组首先进行肢体的过伸复位然后再行PKP。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以及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B组因PKP前需对患者骨折椎体进行过伸复位,所以手术时间要长于A组,B组骨水泥注入量要多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显著恢复,Cobb角显著改善,VAS评分显著下降,B组均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结合过伸复位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胸腰背部疼痛,在恢复椎体高度,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提高骨折椎体稳定性、减小穿刺和骨水泥注入风险等方面更具优势,从而更好地使得脊柱生物力学再平衡、预防邻近椎体再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过伸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伸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6
5
作者 周新立 张成泉 +3 位作者 杜兴国 强廷会 牟欢 高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4期1935-1937,共3页
目的探讨过伸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56例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在C臂透视下行过伸复位、体外定位结合经皮球囊扩张并注入骨水泥椎... 目的探讨过伸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56例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在C臂透视下行过伸复位、体外定位结合经皮球囊扩张并注入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术前、术后3天、术后6个月的疼痛评分、椎体中线高度及矢状面Cobb角变化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伤椎椎体中线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矢状面Cobb角改变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伸复位、体外定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OVCF具有创伤小、安全性较高、止痛效果良好、术后可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是临床治疗OVCF的一种有效微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过伸复位 体外定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悬吊牵引过伸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110例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蒋仁伟 孟和平 +1 位作者 沈秋生 杨林娟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843-2844,2850,共3页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复位治疗 悬吊牵引 骨折发生率 脊柱骨折 交通运输业 不稳定骨折 过伸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位过伸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26
7
作者 赵勇 竺湘江 +1 位作者 范湧 李建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4期336-338,342,共4页
目的探讨体位过伸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7月~2011年10月对3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过伸复位前后采用C形臂X线机透视,然后行经皮经椎弓根通道球囊扩张注入骨水泥椎体后凸成... 目的探讨体位过伸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7月~2011年10月对3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过伸复位前后采用C形臂X线机透视,然后行经皮经椎弓根通道球囊扩张注入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前及术后24 h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系统(VAS)进行评分,对复位前、复位后及术后椎体前缘和中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2例胸背部疼痛基本消失,未发生神经系统损伤及肺拴塞等并发症。术前VAS评分(7.38±1.02)分显著高于术后VAS评分(1.25±0.24)分(t=2.652,P=0.003)。过伸复位前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41.36±9.27)%、中缘高度丢失率(21.52±3.08)%及Cobb角(24.31±3.59)°与术后即刻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2.18±4.17)%,q=15.680,P<0.05;(11.79±2.03)%,q=19.548,P<0.05;(10.43±2.29)°,q=25.762,P<0.05]。32例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2月,腰背痛症状均无复发,术后患者疼痛较术前明显缓解。结论过伸复位可有效恢复伤椎高度,改善椎体畸形程度,联合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显著提高伤椎前中柱高度,纠正后凸畸形角度,具有损伤小、疗效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伸复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伸复位联合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2
8
作者 吴祖同 张轶群 尹建文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809-812,共4页
目的观察过伸复位及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联合应用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1月—2016年3月在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手术组和联合组... 目的观察过伸复位及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联合应用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1月—2016年3月在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手术组和联合组,其中接受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者为单纯手术组,共38例;以接受过伸复位和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者为联合组,共42例。对2组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24周内,2组VAS评分及Cobb角均呈下降趋势(P<0.01);术前2组VAS评分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周,联合组VAS评分及Cobb角低于单纯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均呈上升趋势(P<0.01),联合组在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水平明显优于单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24周的随访期间内,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单纯手术组患者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术中给予过伸复位可有效地提高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术后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伸复位 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过伸复位过程中前纵韧带动态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舒先涛 李孝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8期9567-9569,共3页
依据1例T12椎体单纯压缩性骨折患者的210层Dicom3.0标准的CT图片建立T12椎体单纯压缩性骨折的有限元模型,在对建立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后模拟过伸复位手法,约束L2下端所有面,给T11椎体上端一个纵向牵引力,分别于T11,T12,L1椎骨棘突顶... 依据1例T12椎体单纯压缩性骨折患者的210层Dicom3.0标准的CT图片建立T12椎体单纯压缩性骨折的有限元模型,在对建立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后模拟过伸复位手法,约束L2下端所有面,给T11椎体上端一个纵向牵引力,分别于T11,T12,L1椎骨棘突顶点给予一个方向垂直朝向椎体、大小为3.0cm的位移。程序运算,读取前纵韧带的受力情况。建立了几何外型逼真、生物力学特性全面的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复位手法作用后前纵韧带由松弛变紧张,在不同过伸支点前纵韧带的受力不同。结果提示,过伸复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确切,前纵韧带在骨折复位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有限元分析法研究传统手法的作用机制具有实验结果可靠、显示结果直观、节约资源以及手法模拟精确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压缩骨折 过伸复位 前纵韧带 有限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伸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新鲜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6
10
作者 侯秀伟 吴广良 +2 位作者 曹鹏克 裴勇 徐永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9期770-771,共2页
关键词 胸腰椎 新鲜 压缩性骨折 过伸复位 经皮椎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分析过伸复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椎间盘动态力学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迎军 李孝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9-592,共4页
背景:过伸复位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治疗效果好、费用低、损伤轻、疗效快等优点,但临床应用缺乏规范,对手法的作用机制研究相对不足。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法观察过伸复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间盘的动态生物力学特性。方法:依据... 背景:过伸复位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治疗效果好、费用低、损伤轻、疗效快等优点,但临床应用缺乏规范,对手法的作用机制研究相对不足。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法观察过伸复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间盘的动态生物力学特性。方法:依据1例T12椎体单纯压缩性骨折患者的210层Dicom3.0标准的CT图片建立T12椎体单纯压缩性骨折的有限元模型,在对模型有效性进行验证后,模拟过伸复位手法,约束L2下端所有面,给T11椎体上端一个纵向牵引力,分别于T11,T12,L1椎骨棘突顶点给予一个方向垂直朝向椎体、大小为3.0cm的位移。程序运算,读取受压椎骨上下椎间盘的受力情况。结果与结论:建立了几何外型逼真、生物力学特性全面的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复位手法作用后椎间盘发生明显的牵张,在不同过伸支点椎间盘的受力不同。提示过伸复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确切,椎间盘在骨折复位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传统手法的作用机制具有实验结果可靠、显示结果直观、节约资源以及手法模拟精确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压缩骨折 过伸复位 椎间盘 有限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伸复位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亮 周正新 +3 位作者 刘安平 周章武 徐盛文 李文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5期492-494,共3页
目的探讨过伸复位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76个椎体)在DSA透视下行过伸复位结合经皮经椎弓根球囊扩张注入骨水泥,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复位前、体位复位后... 目的探讨过伸复位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76个椎体)在DSA透视下行过伸复位结合经皮经椎弓根球囊扩张注入骨水泥,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复位前、体位复位后、PKP术后1 d的后凸角和疼痛评分等进行评估。结果术后54例腰背部疼痛消失,11例疼痛明显减轻;未出现神经系统损伤及肺栓塞等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10(5±2.3)个月,腰背痛症状均无复发。X线片示62例椎体高度未丢失,3例有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术后后凸角、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过伸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微创、安全、临床疗效良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伸复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人徒手仰卧过伸复位法治疗胸腰椎屈曲压缩骨折 被引量:6
13
作者 汤雅全 戴君 +1 位作者 朱巧云 宋翠琴 《中医正骨》 1997年第6期31-32,共2页
单人徒手仰卧过伸复位法治疗胸腰椎屈曲压缩骨折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合肥230031)汤雅全戴君朱巧云宋翠琴主题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中医正骨术过伸复位自1984年5月至1995年8月,作者采用单人徒手仰卧过伸手法复... 单人徒手仰卧过伸复位法治疗胸腰椎屈曲压缩骨折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合肥230031)汤雅全戴君朱巧云宋翠琴主题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中医正骨术过伸复位自1984年5月至1995年8月,作者采用单人徒手仰卧过伸手法复位加垫枕练功及中药辨证施治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压缩性骨折 中医正骨术 过伸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伸复位外固定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8
14
作者 卞泗善 苏庆红 张俊忠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379-381,共3页
目的:评价过伸复位外固定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4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应用垫枕复位法,另一组应用过伸复位外固定法进行治疗,将患者复位前后的复位率及临床症状、体征评分进行比较。结... 目的:评价过伸复位外固定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4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应用垫枕复位法,另一组应用过伸复位外固定法进行治疗,将患者复位前后的复位率及临床症状、体征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过伸复位外固定治疗组在压缩椎体复位率和症状体征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垫枕复位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伸复位外固定组各临床中心复位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过伸复位外固定法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适应性广、疗效满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骨折 过伸复位 外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医用病床在胸腰段脊柱骨折过伸复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肖奕增 王秋菊 +2 位作者 黄钿锋 符祖昶 郑文忠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726-726,共1页
新型医用病床因可改变床板角度帮助患者调整体位,正在逐步替代旧式病床。笔者发现新型医用病床可作为腰桥用来过伸闭合复位胸腰段脊柱骨折:新型医用病床床尾升高可形成一个腰桥,患者头朝床尾仰卧腰桥弧形顶点刚好位于脊柱胸腰段(图... 新型医用病床因可改变床板角度帮助患者调整体位,正在逐步替代旧式病床。笔者发现新型医用病床可作为腰桥用来过伸闭合复位胸腰段脊柱骨折:新型医用病床床尾升高可形成一个腰桥,患者头朝床尾仰卧腰桥弧形顶点刚好位于脊柱胸腰段(图1),可使患者胸腰段脊柱处于过伸位,发挥顶椎支点作用,使胸腰椎骨折达到复位或维持复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医用病床 胸腰段脊柱骨折 过伸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伸复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关节突关节动态力学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任伯绪 李孝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4-5,共2页
目的建立胸腰段三维有限元模型,观察过伸复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关节突关节的动态生物力学特性。方法依据1例T12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210层Dicom3.0标准CT图片,建立T12椎体单纯压缩性骨折的胸腰段有限元模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后,模拟... 目的建立胸腰段三维有限元模型,观察过伸复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关节突关节的动态生物力学特性。方法依据1例T12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210层Dicom3.0标准CT图片,建立T12椎体单纯压缩性骨折的胸腰段有限元模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后,模拟过伸复位手法约束L2下端所有面,给T11椎体上端一个纵向牵引力,分别于T11、T12、L1棘突顶点给予垂直朝向椎体、3.0 cm的位移。程序运算,读取受压椎骨左右关节突关节的受力情况。结果建立了外形逼真、生物力学全面的T12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胸腰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复位中关节突关节承受了较大的压应力且逐渐增大,以过伸支点在T12棘突顶点时的受力最大、最稳定,骨折复位最彻底。结论建立了胸腰段三维有限元模型。过伸复位支点应在骨折椎骨棘突顶点,关节突关节在过伸复位中起着支点的作用,其承受较大的压应力是胸腰椎骨折患者后期出现腰背痛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骨折 腰椎骨折 过伸复位 有限元法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伸复位手法在胸腰段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斌 张华 《西部中医药》 2012年第5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过伸手法在胸腰段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复位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对42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在行内固定手术时配合过伸复位手法,对比手术前后伤椎高度和成角畸形(Cobb角)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椎体高度恢复... 目的:探讨过伸手法在胸腰段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复位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对42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在行内固定手术时配合过伸复位手法,对比手术前后伤椎高度和成角畸形(Cobb角)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椎体高度恢复至(38.1±1.7)mm,术后1年恢复至(37.5±1.2)mm,与治疗前[(12.0±1.2)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得到良好矫正,术后6个月为(2.8±0.6)°,术后1年为(3.6±0.6)°,与治疗前[(24.6±3.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级3例恢复到B级;B级9例恢复到C级,3例恢复到D级;C级6例恢复到D级,4例恢复到E级;D级7例恢复到E级。结论:在胸腰段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应用过伸复位手法,有助于椎体高度Cobb角的恢复及矫正,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过伸复位手法 胸椎 腰椎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伸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被引量:6
18
作者 夏东升 王斌 +3 位作者 闫长明 王云清 贾星海 林岩 《微创医学》 2013年第5期557-559,共3页
目的探讨过伸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过伸复位结合PVP术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27例(32椎),对病人手术前1 d、术后3 d、术后1年的VAS值、病变椎体前缘高度、Cob... 目的探讨过伸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过伸复位结合PVP术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27例(32椎),对病人手术前1 d、术后3 d、术后1年的VAS值、病变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作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均取得成功,无死亡、肺栓塞、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平均随访18个月(17个月至3年),疼痛症状缓解,椎体高度、Cobb角改善。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各项指标术后3 d和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伸复位结合PVP术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取得满意效果,为老年骨质疏松行压缩骨折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过伸复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伸复位手法在胸腰段骨折脱位中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华 曾昭洋 +2 位作者 赵鹏 徐斌 宋贵杰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第4期286-287,共2页
目的探讨在胸腰段骨折脱位治疗中,过伸复位手法的指导意义。方法对24例新鲜的胸腰段骨折脱位的患者早期施行后路手术,先给予过伸复位,然后常规安装钉棒系统。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胸腰段爆裂骨折脱位,复位率95%,截瘫平均有Fra... 目的探讨在胸腰段骨折脱位治疗中,过伸复位手法的指导意义。方法对24例新鲜的胸腰段骨折脱位的患者早期施行后路手术,先给予过伸复位,然后常规安装钉棒系统。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胸腰段爆裂骨折脱位,复位率95%,截瘫平均有Frankl分级1级以上恢复。结论术中先行过伸复位,再结合选择性椎板减压和钉棒系统固定治疗,具有缩短手术时间、操作简单、椎体高度恢复好及复位满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伸复位手法 胸腰段骨折脱位 三维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伸复位下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柯晓斌 刘春华 +2 位作者 陈长贤 王汉龙 赖展龙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5期581-583,共3页
目的:探讨过伸复位下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早期治疗无神经症状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7月-2013年7月,共收治无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6例,测量手术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椎管前后径,记录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过伸复位下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早期治疗无神经症状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7月-2013年7月,共收治无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6例,测量手术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椎管前后径,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36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随访36个月。本组平均手术时间(90±30)min,术中出血量(300±25)ml,术后引流量(200±30)ml,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脊髓神经、血管损伤,无椎弓根钉棒松动、移位、断裂以及复位丢失等相关并发症。术后1周、1年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矫正程度、椎管正中失状径及椎管面积明显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过伸复位下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早期治疗无神经症状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创伤小、良好骨块复位、固定牢靠、椎管容积恢复满意等优点,是治疗无神经症状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较为理想的术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间接减压 过伸复位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