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互三维形状过渡技术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章野 鲍虎军 彭群生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665-670,共6页
给出了一个新的有相同亏格多面体之间的三维形状过渡算法.算法首先交互地将两个给定的多面体剖分为相同数目的多边形网格区域,同时建立起网格区域的匹配.然后,利用调和映射将每对对应区域进行参数化和重新采样,最终建立起每个给定... 给出了一个新的有相同亏格多面体之间的三维形状过渡算法.算法首先交互地将两个给定的多面体剖分为相同数目的多边形网格区域,同时建立起网格区域的匹配.然后,利用调和映射将每对对应区域进行参数化和重新采样,最终建立起每个给定多面体的特征多面体.利用特征多面体作为桥梁,通过复合3个连续的变换来实现两个给定多面体之间的形状过渡.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稳定可靠,且能处理一般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动画 形状过渡 调和映射 同构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稀疏场算法的水平集形状过渡 被引量:2
2
作者 翁建广 庄越挺 潘云鹤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544-1552,共9页
水平集进化是基于体模型进行三维形状过渡的常用方法,窄带算法和稀疏场算法能高效实现水平集进化,窄带算法的结果较为平滑,稀疏场算法速度更快.一方面通过改进稀疏场算法应用于欧氏距离模型提高速度,另一方面运用窄带算法弥补稀疏场算... 水平集进化是基于体模型进行三维形状过渡的常用方法,窄带算法和稀疏场算法能高效实现水平集进化,窄带算法的结果较为平滑,稀疏场算法速度更快.一方面通过改进稀疏场算法应用于欧氏距离模型提高速度,另一方面运用窄带算法弥补稀疏场算法的误差.提出用拓扑关系代替距离值范围定义各层体素集,并通过单侧活动集定义使算法更为高效和鲁棒.稀疏场算法因为欧氏距离的近似计算引起误差,在过渡的中后期走样明显,为此,提出了均值平移和窄带回退两种反走样方法对过渡模型进行平滑,前者简单、快速,后者失真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过渡 水平集 稀疏场 反走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曲面过渡法成形高锥形件
3
作者 万加华 《模具技术》 1997年第5期49-53,共5页
介绍了用曲面过渡法成形高锥形件的原理及确定过渡形状的方法。采用该方法成形的零件,表面光滑、无拉深压痕。
关键词 高锥形件 曲面过渡 过渡形状 拉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差分光束传播法的过渡波导功耗分析
4
作者 潘卫清 何对燕 +1 位作者 李志宏 董勤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8-10,19,共4页
 为了在既定尺寸下减小斜坡波导和弯曲波导的功耗,设计了4种过渡波导形状函数。用有限差分光束传播法(FD BPM)进行了模拟分析,发现过渡波导形状的选取与坡度和曲折角存在条件有关,并给出了条件表达式及其详细说明。
关键词 光波导 有限差分光束传播法 集成光学 过渡波导形状函数 斜坡波导 弯曲波导 功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动器壳体多工位成形工艺分析及冲模设计
5
作者 孙红磊 朱腾宇 +1 位作者 马瑞 赵军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8-79,共12页
主要对汽车制动器壳体的连续成形工艺进行分析,诣在制定出对标其国际先进生产技术的先进工艺,并依据生产工艺对其生产模具进行加工制造。前期主要通过选择合理的冲压工艺参数、应用数值模拟对实际生产结果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和指导,在... 主要对汽车制动器壳体的连续成形工艺进行分析,诣在制定出对标其国际先进生产技术的先进工艺,并依据生产工艺对其生产模具进行加工制造。前期主要通过选择合理的冲压工艺参数、应用数值模拟对实际生产结果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和指导,在模拟环境下设计出了最适合此类壳体的过渡拉深形状。以制订出合适的工艺道次。再根据工艺顺序设计出生产所使用的多工位级进模,包括模座、导向装置、卸料装置和定距装置等。然后绘制壳体的级进模装配图及零件图,对模具进行加工装配。最后,通过实际生产实验生产出在强度以及结构尺寸等各方面均合规的壳体产品,完成了与国内传统工艺以及国外先进工艺的优势对标。为此类壳体的后续生产带来了指导性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器壳体 冲压成形 多工位级进模 过渡拉深形状 工艺对标
原文传递
带纹理映射的牙膏体构造法及其OpenGL实现
6
作者 周莉 苏鸿根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4762-4764,共3页
在探讨三维Morphing(形状过渡)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带不失真纹理映射的牙膏体构造法,较详尽地阐述了三角网格剖分算法的思想。牙膏体是一个包含帽体和膏体两部分的复杂曲面体,从顶部圆台过渡到中间圆面、最后过渡到底部一条直线,它... 在探讨三维Morphing(形状过渡)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带不失真纹理映射的牙膏体构造法,较详尽地阐述了三角网格剖分算法的思想。牙膏体是一个包含帽体和膏体两部分的复杂曲面体,从顶部圆台过渡到中间圆面、最后过渡到底部一条直线,它们在拓扑结构上是同构的,因此能通过OpenGL的顶点数组编程加以实现。这种组合曲面造型法不仅方便,还提供丰富的参数选择,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也能有效应用于二维半形状、火箭体和鱼类等绘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曲面 牙膏体 形状过渡 三角剖分 纹理映射 绘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具刀尖圆角对齿根弯曲疲劳强度影响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常凯 《机械工程师》 2019年第6期83-85,89,共4页
基于啮合原理,根据齿条刀具方程推导了渐开线圆柱齿轮的齿廓方程。在此基础上,基于MATLAB平台编制程序,实现了齿轮全齿有限元模型的参数化建模。在ANSYS环境下,导入MATLAB生成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齿轮齿根弯曲应力求解。最后分析了齿条... 基于啮合原理,根据齿条刀具方程推导了渐开线圆柱齿轮的齿廓方程。在此基础上,基于MATLAB平台编制程序,实现了齿轮全齿有限元模型的参数化建模。在ANSYS环境下,导入MATLAB生成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齿轮齿根弯曲应力求解。最后分析了齿条刀具在不同刀尖圆角半径和不同刀尖过渡区形状下所加工齿轮的齿根弯曲应力,揭示了刀具刀尖过渡区域形状与齿轮齿根弯曲应力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具方程 齿廓方程 齿根弯曲应力 刀具刀尖过渡形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棒圆钢质量改进措施
8
作者 兰钢 刘刚屏 《柳钢科技》 2012年第1期59-59,共1页
1前言 柳钢棒线厂一棒采用箱型-椭网-圆孔型系统;二棒、三棒采用箱型-箱型-椭圆-圆孔型系统(见图1)。此类孔型系统的特点:(1)变形较为均匀,轧制前后轧件的断面形状过渡缓和,
关键词 质量改进 圆钢 孔型系统 形状过渡 箱型 轧件 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h_(11/2)轨道对A~100区偶偶核形状影响的系统研究
9
作者 徐延冰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1-606,共6页
采用修正的表面δ相互作用 (MSDI) ,对10 2— 114 Ru ,10 2— 116Pd和10 4— 116Cd等 2 2个偶偶核分别在gds和gdsh两种不同的组态空间中作了形变HF计算 .得到了长、扁椭球等基态或激发态的解 .结果表明在质量数为 10 2— 116间的原子核... 采用修正的表面δ相互作用 (MSDI) ,对10 2— 114 Ru ,10 2— 116Pd和10 4— 116Cd等 2 2个偶偶核分别在gds和gdsh两种不同的组态空间中作了形变HF计算 .得到了长、扁椭球等基态或激发态的解 .结果表明在质量数为 10 2— 116间的原子核存在形状过渡和形状共存现象 ,且单粒子能级随质量数及组态的不同而不同 .两种不同组态空间中的计算结果的对比表明 ,形变HF计算中 1h11 2 轨道的介入及填充与否对A~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粒子能谱 组态空间 形状过渡 丰中子同位素 高能物理学 哈密顿算符
原文传递
DHF方法对A~100区偶偶核形状的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廷冰 刘英太 廖继志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61-566,共6页
采用修正的表面δ相互作用(MSDI),对102-114Ru、102-116Pd和104-116Cd等22个偶偶核作了形变HF计算.得到了长椭球、扁椭球等基态或激发态的解.结果表明,在质量数为102—116间的原子核存在形状过渡、形状共存现象,且单粒子能级随... 采用修正的表面δ相互作用(MSDI),对102-114Ru、102-116Pd和104-116Cd等22个偶偶核作了形变HF计算.得到了长椭球、扁椭球等基态或激发态的解.结果表明,在质量数为102—116间的原子核存在形状过渡、形状共存现象,且单粒子能级随质量数及组态的不同而不同.同时发现质子数的多少以及3S1/2轨道的开始填充对形状过渡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过渡 形状共存 形变HF态 DHF法 偶偶核
原文传递
NURBS curve blending using extension 被引量:4
11
作者 Yong-jin LIU Rong-qi QIU Xiao-hui LIA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4期570-576,共7页
Curve and surface blending is an important operation in CAD systems, in which a 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 (NURBS) has been used as the de facto standard. In local comer blending, two curves intersecting at that ... Curve and surface blending is an important operation in CAD systems, in which a 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 (NURBS) has been used as the de facto standard. In local comer blending, two curves intersecting at that comer are first made disjoint, and then the third blending curve is added-in to smoothly join the two curves with G^1- or G^2-continuity.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study to solve the joint problem based on curve extension. The following nice properties of this extension algorithm are exploited in depth: (1) The parameterization of the original shapes does not change; (2) No additional fragments are created. Various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at our solution is simple and effic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rve blending Curve fairing Curve extension 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 (NURBS)
原文传递
Microscopic analysis of spherical to γ-soft shape transitions in Zn isotopes 被引量:4
12
作者 VRETENAR Dario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222-226,共5页
The rapid transition between spherical and γ-soft shapes in Zn isotopes in the mass A 70 region,is analyzed using excitation spectra and collective wave functions obtained by diagonalization of a five-dimensional Ham... The rapid transition between spherical and γ-soft shapes in Zn isotopes in the mass A 70 region,is analyzed using excitation spectra and collective wave functions obtained by diagonalization of a five-dimensional Hamiltonian for quadrupole vibrational and rotational degrees of freedom,with parameters determined by constrained self-consistent relativistic mean-field calculations for triaxial shapes.The microscopic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s,together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collective observables,illustrate a rapid transition from near spherical shape at the N = 40 subshell,to γ-soft deformed shapes for lighter isotopes.The calculated spectra display fingerprints of a second-order shape phase transition that can be approximately described by the E(5) analytic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um phase transitions E(5) critical-point symmetry five-dimensional Hamiltonian
原文传递
Phase-field crystal modeling of shape transition of strained islands in heteroepitaxy 被引量:1
13
作者 CHEN Cheng CHEN Zheng +1 位作者 ZHANG Jing DU XiuJuan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1期2042-2048,共7页
The phase-field crystal(PFC) model is employed to study the shape transition of strained islands in heteroepitaxy on vicinal substrates.The influences of both substrate vicinal angles β and the lattice mismatch ξ ar... The phase-field crystal(PFC) model is employed to study the shape transition of strained islands in heteroepitaxy on vicinal substrates.The influences of both substrate vicinal angles β and the lattice mismatch ξ are discussed.The increase of substrate vicinal angles is found to be capable of significantly changing the surface nanostructures of epitaxial films.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films undergoes a series of transitions that include Stranski-Krastonov(SK) islands,the couple growth of islands and the step flow as well as the formation of step bunching.In addition,the larger ξ indicates an increased strained island density after coarsening,and results in the incoherent growth of strained islands with the creation of misfit dislocations.Coarsening,coalescence and faceting of strained islands are also observed.Some facets in the shape transition of strained islands are found to be stable and can be determined by β and crystal symmetry of the fil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TEROEPITAXY strained islands phase field crystal
原文传递
Gammasphere上裂变丰中子核核结构若干前沿领域的新进展(Ⅱ:第三和第四部分)(英文)
14
作者 罗亦孝 J.H.Hamilton +36 位作者 J.O.Rasmussen A.V.Ramayya C.Goodin A.V.Daniel N.J.Stone 朱胜江 J.K.Hwang 刘少华 C.J.Beyer 李科 H.L.Crowell D.Al mehed S.Frauendorf A.Covello V.Di mitrov 张敬业 车兴来 姜卓 D.Fong A.Gelberg I.Stefanescu A.Gargano E.F.Jones P.M.Gore I.Y.Lee G.M.Ter-Akopian Yu.Ts.Oganessian M.A.Stoyer R.Donangelo 马文超 J.D.Cole J.Kormicki 张学谦 S.C.Wu J.Gilat T.N.Ginter S.J.Asztalos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3-389,共27页
使用Gammasphere多探测器系统对252Cf裂变源瞬发γ射线进行γ-γ-γ和γ-γ(θ)符合测量,A~100(Z~40,N>56)丰中子核区关于形状过渡、形状共存和形状突变的深入研究获得了新的进展。奇-Z核的系统研究揭示了从Z=39(Y)同位素的轴对称... 使用Gammasphere多探测器系统对252Cf裂变源瞬发γ射线进行γ-γ-γ和γ-γ(θ)符合测量,A~100(Z~40,N>56)丰中子核区关于形状过渡、形状共存和形状突变的深入研究获得了新的进展。奇-Z核的系统研究揭示了从Z=39(Y)同位素的轴对称大四极形变到Z=43(Tc),44(Ru)和45(Rh)同位素中具有中等四极形变之大三轴形变的过渡。Nb(Z=41)同位素具有过渡核的特征。根据邻近同位素和同中素带交叉信息的系统性及推转壳模型(CSM)计算,Tc和Rh偶-N同位素中观察到的带交叉产生于一对h11/2中子的转动顺排。首次观察到100Nb(Z=41,N=59)的高自旋能级纲图和形变态,从而证实了100Nb中的形状共存,并确认,在Nb同位素链上,基态形状突变发生于N=58(球形)到N=59(大形变);而在Sr(Z=38),Y(Z=39)和Zr(Z=40)各同位素链上,基态形状突变均发生于N=59(球形)到N=60(大形变)。100Nb具有大形变基态,同现有理论预言相矛盾,其大形变的基态及转动带所具有的很大的和不规则的转动惯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奇-质子Cs(Z=55)和La(Z=57)丰中子同位素八极激发的详细研究,发现了141,143,144Cs同位素链上电二极矩D0随中子数增加而减小的急剧变化,此前在145,147La中观察到的电二极矩D0的较缓和的减小似乎亦很陡地下延至148La。在Cs和La同位素中观察到的电二极矩D0的急剧下降很可能同偶-质子核146Ba和224Ra中观察到的电二极矩D0的急剧下降相类似,后者已获反射非对称平均场壳修正理论的成功解释。实验证明,141Cs具有很大电二极矩D0。141Cs和142Xe中观测到的很大的电二极矩D0和仅在141Cs中观察到的电二极矩D0的simplex量子数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根据转动频率比值ω-(I)/ω+(I)的检定,同Xe同位素一样,认定Cs同位素中包括号143Cs的八极激发为八极振动,而在La同位素中存在八极形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过渡 轴对称形状 三轴形变 形状突变 带交叉 奇-质子 八极激发 B(E1)/B(E2)比值 电二极矩D0 二极矩的下降 八极振动 Cs La同位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