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国产奥卡西平治疗发作性运动诱发运动障碍15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菊莉 曹洪涛 +1 位作者 陶英贤 李青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4-486,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国产奥卡西平治疗发作性运动诱发运动障碍(PKD)的疗效。方法 PKD患者15例,给予国产奥卡西平,起始量均为每次150 mg,q12 h,维持剂量450~600 mg·d-1,分两次(间隔12 h)服用。结果 14例完全控制,1例发作减轻。结论小剂... 目的探讨小剂量国产奥卡西平治疗发作性运动诱发运动障碍(PKD)的疗效。方法 PKD患者15例,给予国产奥卡西平,起始量均为每次150 mg,q12 h,维持剂量450~600 mg·d-1,分两次(间隔12 h)服用。结果 14例完全控制,1例发作减轻。结论小剂量国产奥卡西平治疗PKD副作用小,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卡西平 运动诱发运动障碍 发作性 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者胚胎植入前单基因病阻断1例报道
2
作者 车祺 王琳 +1 位作者 郁俐 董曦 《检验医学》 2025年第2期165-170,共6页
单基因病胚胎着床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monogenic/single-gene disorders,PGT-M)是一种用于检测胚胎中是否携带可能导致单基因遗传病致病突变的技术[1]。PGT-M主要流程为:获取受检者夫妻的精子和卵子,通... 单基因病胚胎着床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monogenic/single-gene disorders,PGT-M)是一种用于检测胚胎中是否携带可能导致单基因遗传病致病突变的技术[1]。PGT-M主要流程为:获取受检者夫妻的精子和卵子,通过体外受精形成胚胎,从胚胎中取出少量细胞,并对其进行基因检测,以确认是否携带特定的基因突变,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未携带致病基因的健康胚胎进行植入[2]。选择健康胚胎可以降低遗传病风险,显著降低后代患单基因遗传病的风险,避免了因生育遗传病患儿可能带来的情感和经济压力。PGT-M技术为有遗传病家族史家庭的生育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和选择机会[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基因病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单体型构建 发作性运动诱发运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RT2基因c.776del突变致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1例
3
作者 黄森 钟展华 +3 位作者 陈伟能 何若洁 廉羚 姚晓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9-241,共3页
报道1例典型的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患者。该患者为26岁女性,病史10年,表现为安静状态下突然运动出现发作性四肢和头部舞蹈样动作,无感觉先兆,持续数十秒后自行缓解,发作时和发作间期意识清... 报道1例典型的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患者。该患者为26岁女性,病史10年,表现为安静状态下突然运动出现发作性四肢和头部舞蹈样动作,无感觉先兆,持续数十秒后自行缓解,发作时和发作间期意识清醒,存在明显家族史,神经系统查体正常,头颅磁共振及脑电图未见异常,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有相似表型的父亲存在PRRT2基因c.776del移码突变。根据PKD诊断标准,该患者可确诊为PKD,经奥卡西平治疗1个月后症状明显缓解,预后较好。PKD为罕见的运动障碍疾病,该患者症状典型,其基因突变位点在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中尚未报道,因此,本文丰富了PKD致病基因突变谱,为PKD遗传咨询提供依据,同时可增加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诱发运动障碍 运动障碍性疾病 移码突变 临床表现 PRRT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4例临床特征及视频脑电图分析
4
作者 陈泱儒 唐荣 +3 位作者 邵志海 李潍 费国强 汪昕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6期321-325,共5页
目的:探讨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的临床表现、脑电图结果、影像学特征、PRRT2基因突变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KD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脑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PRRT2... 目的:探讨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的临床表现、脑电图结果、影像学特征、PRRT2基因突变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KD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脑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PRRT2基因检测结果及药物治疗,并根据上述结果总结PKD相关特点。结果:在4例PKD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例,起病年龄11~20岁。临床症状均表现为由运动引发的单侧或双侧肢体扭转和痉挛、持续时间不超过1 min,发作时意识清楚。在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查中,2例患者检查结果未见异常。3例患者进行PRRT2基因检测,其中1例患者PRRT2基因突变阳性,检测出PRRT2c.649dupC杂合突变。小剂量的抗癫痫药物均可效控制发作。结论:PKD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易被误诊为癫痫,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测对PKD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当PKD合并其他发作性疾病或存在阳性家族病史时,建议进行PRRT2基因检测。长期规律服用小剂量抗癫痫药可明显改善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诱发运动障碍 视频脑电图 PRRT2基因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郑维红 彭锋 +1 位作者 刘肇绩 黄琼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1-312,共2页
目的加深对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的认识。方法对7例PK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PKD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结果 7例患者均为散发病例,平均发病年龄约12岁。主要表现为运动启动时突然发... 目的加深对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的认识。方法对7例PK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PKD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结果 7例患者均为散发病例,平均发病年龄约12岁。主要表现为运动启动时突然发生异常运动,发作时意识清楚,发作间期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发作频繁,持续时间<1 min;抗癫痫治疗有效。结论临床中应注意PKD与癫痫的鉴别,原发性PKD抗癫痫治疗有效,一般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诱发运动障碍 临床特征 治疗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9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视频脑电图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春清 李哲 +5 位作者 梁传栋 李文玲 李攀 刘倩薇 崔雪花 赵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4-315,共2页
目的分析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的脑电图特征。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10年6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49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者,分析发作间歇期和发作期的脑电图特征。结果间歇期脑电图显示,34例发作间歇... 目的分析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的脑电图特征。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10年6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49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者,分析发作间歇期和发作期的脑电图特征。结果间歇期脑电图显示,34例发作间歇期未见痫样放电;15例患者记录到尖波、棘慢波;发作期脑电图显示,23例患者记录到临床发作,20例患者发作期未见痫性放电和节律改变,1例患者发作时可见4~6 Hzθ节律夹杂少量低波幅快波;2例患者发作时动作伪差掩盖正常背景;其中有4例患者同时记录到癫痫发作,且癫痫发作时可见明确的痫性放电。结论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脑电图间歇期可有痫样放电,发作期多数正常,同步行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查可帮助鉴别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和癫痫,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诱发运动障碍 脑电图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者运动功能的fM RI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祝一虹 罗本燕 +4 位作者 阮凌翔 王美豪 李建策 翁旭初 陈宜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比较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患者与正常被试者在运动准备和执行过程中大脑激活差异,尤其是皮层下结构。方法:利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fMR I)技术,结合运动准备和执行任务刺激,使用AFN I软件的反卷积程序生成激活图。结... 目的:比较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患者与正常被试者在运动准备和执行过程中大脑激活差异,尤其是皮层下结构。方法:利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fMR I)技术,结合运动准备和执行任务刺激,使用AFN I软件的反卷积程序生成激活图。结果:PKD患者在运动准备阶段脑区激活较正常人少,其中基底节无激活。执行阶段,除双侧初级运动皮层,其余脑区激活也较正常人少,但不如准备阶段明显。结论:PKD患者在发作间歇期无论准备或执行运动任务,大脑运动环路均表现异常功能状态。此类运动障碍的发生可能是抑制功能的减弱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方法 运动障碍/并发症 运动准备 运动执行 发作性运动诱发运动障碍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单纯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家系的致病基因定位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素琴 王一鸣 +3 位作者 李洵桦 梁秀龄 周珏倩 方莹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77-583,共7页
目的在3个中国汉族单纯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家系中确定其疾病基因所在区域。方法在已知的PKD连锁区域16p12.2-q22.3选取14个微卫星遗传标记对37位家庭成员进行基因分型,用Linkage和Geneh... 目的在3个中国汉族单纯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家系中确定其疾病基因所在区域。方法在已知的PKD连锁区域16p12.2-q22.3选取14个微卫星遗传标记对37位家庭成员进行基因分型,用Linkage和Genehunter等软件进行连锁分析并构建疾病单倍型。结果连锁分析及单倍型分析将致病基因定位于D16S3133~D16S3044(16p12.1-q12.1)之间11.2 cM的区域。结论 3个汉族单纯型PKD家系的致病基因被定位于D16S3133~D16S3044(16p12.1-q12.1)之间,与最初的婴儿惊厥及阵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infantile convulsions and paroxysmal choreoathetosis,ICCA)的位点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诱发运动障碍 基因定位 连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2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徐燕 刘献增 高旭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59-661,共3页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e dyskinesia,PKD)是发作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dyskinesias,PxDs)的一种类型,是由运动诱发的以肢体和躯干阵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或肌张力不全等运动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e dyskinesia,PKD)是发作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dyskinesias,PxDs)的一种类型,是由运动诱发的以肢体和躯干阵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或肌张力不全等运动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发作持续时间短暂,发作期间意识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诱发运动障碍 癫痫 诊断 鉴别 卡马西平 PRRT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36例临床及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时霄冰 郎森阳 +2 位作者 时宝林 夏程 杨飞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4期245-247,252,共4页
目的观察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改变,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详细观察36例PKD的临床特征,影像学和脑电图改变,并综合文献,简述其发病机制及遗传规律。结果36例均由运动诱发,呈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30例,... 目的观察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改变,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详细观察36例PKD的临床特征,影像学和脑电图改变,并综合文献,简述其发病机制及遗传规律。结果36例均由运动诱发,呈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30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6例,发作时意识清楚,影像学有异常者4例,脑电图1例放电。抗癫痫药疗效好。结论发作性运动障碍是一种少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临床表现类似癫痫,可能是一种离子通道病,与基底节区功能障碍关系密切,大部分抗癫痫药物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诱发运动障碍 临床 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发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1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乐鑫 何学莲 +3 位作者 胡家胜 吴革菲 赵培伟 刘智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4-356,共3页
目的 探讨阵发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的临床特点及其致病基因PRRT2的突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PKD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基因检测结果,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男性,10岁9个月,起病年龄7 岁6个月.运动诱发的运动障碍表现为肌... 目的 探讨阵发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的临床特点及其致病基因PRRT2的突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PKD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基因检测结果,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男性,10岁9个月,起病年龄7 岁6个月.运动诱发的运动障碍表现为肌张力不全,发作频率为每天3-5次,持续10-20 s,发作时意识清楚;服用奥卡西平治疗有效.基因检测发现致病基因PRRT2存在c.649_650insC(p. 217fs224X)杂合突变,突变遗传自无PKD症状的母亲.结论 PKD常于儿童、青少年时期发病,为运动诱发,发作持续时间较短,抗癫痫药物治疗有效.PRRT2基因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运动诱发运动障碍 PRRT2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韦玉国 程楠 韩咏竹 《医学综述》 2013年第11期1954-1956,共3页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是静止状态下突然运动诱发的、反复发作的短暂性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的一种发作性运动障碍疾病,以家族性PKD最为常见。近年来,有学者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将家族性PKD的致病基因成功克隆,该基因位于16p11.2...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是静止状态下突然运动诱发的、反复发作的短暂性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的一种发作性运动障碍疾病,以家族性PKD最为常见。近年来,有学者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将家族性PKD的致病基因成功克隆,该基因位于16p11.2,基因产物为一种富含脯氨酸的跨膜蛋白2(PRRT2)。该文就PKD家系的PRRT2基因定位、克隆、基因突变和PRRT2蛋白功能研究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诱发运动障碍 全外显子组测序 富含脯氨酸的跨膜蛋白2 基因克隆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者的脑电图改变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远桂 张燕 +5 位作者 黄旌 徐格林 陈云春 杜芳 李锐 林华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4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观察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PKMD)的脑电图改变。方法 :详细观察PKMD4 1例的临床特征 ,全部进行了常规脑电记录 ,2 1例进行Holter脑电长时间监测 ,在脑电图监测下 8例作运动诱发试验。结果 :11例有自发样放电 ,1例美解眠诱... 目的 :观察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PKMD)的脑电图改变。方法 :详细观察PKMD4 1例的临床特征 ,全部进行了常规脑电记录 ,2 1例进行Holter脑电长时间监测 ,在脑电图监测下 8例作运动诱发试验。结果 :11例有自发样放电 ,1例美解眠诱发阳性。 5例临床发作时 2例有癫样放电 ,8例运动诱发试验皆阴性。用具有Na+ 通道阻断作用的多种抗药治疗均有效。结论 :PKMD部分患者在发作期和发作间期有样放电 ,具有癫的某些性质 ,与癫可能有共同的生物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诱发运动障碍 脑电图 癫痫样放电 临床特征 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家族性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临床分析及一家系报道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红英 李又福 +2 位作者 张莹 李现亮 高庆春 《广州医药》 2019年第4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并总结国内家族性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的临床及遗传特征,以期望对探讨家族性PKD发病机制有一定作用。方法分析我们发现的一个PKD家系并查阅文献对已报道的家族性PKD,总结其临床表现、遗传特点及预后。结果本家系共5... 目的探讨并总结国内家族性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的临床及遗传特征,以期望对探讨家族性PKD发病机制有一定作用。方法分析我们发现的一个PKD家系并查阅文献对已报道的家族性PKD,总结其临床表现、遗传特点及预后。结果本家系共5例患者,结合国内文献已报道47个家系,共48个家系,其中单纯型32个家系,复杂型16个家系,共191例患者,其中男130例,女61例(男:女=2.1:1),发病年龄1~30岁,平均发病年龄10.5岁。临床表现为突然运动诱发的肢体僵硬、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投掷样动作等不自主运动。绝大多数患者对卡马西平等抗癫痫药物治疗有效。48个家系中42个家系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部分家系伴不完全外显,且有10个家系有遗传早现现象,其余6个家系仅有一代人发病。结论国内家族性PKD以单纯型多见,主要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部分家系有遗传早现现象。对抗癫痫药物敏感,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障碍 发作性运动诱发运动障碍 系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例基因确诊的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病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国洪 栗艳芳 杨志晓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22期1-3,共3页
目的筛查PKD患者中PRRT2基因突变。方法收集9例临床诊断为PKD的患者,其中4例有家族史,抽取静脉血3mL,标准法提取基因组DNA,Sanger法测PRRT2基因序列。结果 5例患者携带PRRT2基因突变,其中4例家族性PKD携带c.649dupC突变;另1例散发性PKD... 目的筛查PKD患者中PRRT2基因突变。方法收集9例临床诊断为PKD的患者,其中4例有家族史,抽取静脉血3mL,标准法提取基因组DNA,Sanger法测PRRT2基因序列。结果 5例患者携带PRRT2基因突变,其中4例家族性PKD携带c.649dupC突变;另1例散发性PKD携带c.133-136delCCAG突变,其无症状的父亲亦携带该突变;其余患者未发现PRRT2基因突变。结论本研究进一步证实PRRT2为PKD的致病基因,PRRT2突变存在外显不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诱发运动障碍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宁 于世杰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的临床特点,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10例PK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14.2±3.41)岁,男性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由突然起始动作诱发的发作性姿势性肌张力障碍,单侧... 目的:探讨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的临床特点,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10例PK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14.2±3.41)岁,男性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由突然起始动作诱发的发作性姿势性肌张力障碍,单侧受累多见,发作时间不超过1min,发作时意识清楚,口服抗癫痫药物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该病的诊断依靠对其临床特点的认识,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诱发运动障碍 卡马西平 奥卡西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一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史富华 李绍彩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1196-1196,共1页
患者男性,18岁,主因发作性左侧肢体不自主活动1年入院。患者1年来间断发作左侧肢体不自主活动,肢体远端症状明显,手腕、踝部屈曲、扭转。发作均与运动诱发有关,例如上课起立或起跑时易发作。症状持续数秒至十余秒钟缓解,每隔数日发作1次... 患者男性,18岁,主因发作性左侧肢体不自主活动1年入院。患者1年来间断发作左侧肢体不自主活动,肢体远端症状明显,手腕、踝部屈曲、扭转。发作均与运动诱发有关,例如上课起立或起跑时易发作。症状持续数秒至十余秒钟缓解,每隔数日发作1次或1d发作数次。上课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成绩无下降,无抽搐及意识障碍。一直未诊治。来院后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未见异常,脑电图正常,实验室检查血糖、甲状腺功能、电解质均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诱发运动障碍 头颅磁共振成像 自主活动 症状持续 实验室检查 甲状腺功能 肢体远端 学习成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被引量:3
18
作者 方又昕(综述) 朱国行(审校)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08-111,共4页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enisia,PKD或paroxysmal kinesigenic movement disorder,PKMD),也可根据发作形式称为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tonia,PKD)或发作性运动诱...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enisia,PKD或paroxysmal kinesigenic movement disorder,PKMD),也可根据发作形式称为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tonia,PKD)或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paroxysmal kinesigenic choreoathetosis,PKC),是一种发作性疾病,1967年由Kertesz A首次描述。通常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起病,部分病例有家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诱发运动障碍(PKP) 病因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莫三嗪治疗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14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乃智 王敏 +1 位作者 宋旭霞 卢幸明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9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研究拉莫三嗪(LTG)治疗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14例的临床疗效。方法:结合门诊随访和电话回访,复习14例PKD患者应用LTG的治疗情况。结果:LTG治疗PKD患者有效率为100%。LTG平均用量(63.9±30.4)mg/d。结论... 目的:研究拉莫三嗪(LTG)治疗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14例的临床疗效。方法:结合门诊随访和电话回访,复习14例PKD患者应用LTG的治疗情况。结果:LTG治疗PKD患者有效率为100%。LTG平均用量(63.9±30.4)mg/d。结论:LTG治疗PKD患者有效率较高,且所用LTG剂量较作为常规抗癫痫药物时的剂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莫三嗪(LTG) 发作性运动诱发运动障碍(PK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附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
作者 孟庆森 李晓民 +2 位作者 王艳 周春雷 赵德明 《安徽医学》 2008年第4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例1、例2均有家族史,例4无家族史;临床表现主要为由突然起始动作诱发的发作性运动障碍,... 目的探讨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例1、例2均有家族史,例4无家族史;临床表现主要为由突然起始动作诱发的发作性运动障碍,发作时间短暂,发作时意识清楚,均在白天发作;口服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有效。例3为发作性持续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治疗无特殊。结论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易误诊为癫痫。运动诱发、发作时间短暂、发作中无意识丧失、无发作后状态;有遗传倾向;抗癫痫治疗有效,预后良好是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 运动诱发运动障碍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