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遥感在近岸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
作者 汪小钦 陈崇成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2-76,共5页
简要介绍了遥感在近岸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重点介绍了悬浮物质、叶绿素等水环境要素遥感监测及国内外进展 。
关键词 近岸海洋环境 遥感 环境监测 悬浮物质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岸海水中全氟化合物的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法测定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鑫 陈军辉 +4 位作者 程红艳 史倩 蒋凤华 郑立 王小如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96-901,共6页
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HPLC-ESI-IT-MS/MS)测定近岸海水中多种常见全氟化合物(PFCs)的分析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法(SPE)对海水中的PFCs净化富集,用HPLC-ESI-IT-MS/MS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模式对各组分(全氟己烷磺酸、全... 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HPLC-ESI-IT-MS/MS)测定近岸海水中多种常见全氟化合物(PFCs)的分析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法(SPE)对海水中的PFCs净化富集,用HPLC-ESI-IT-MS/MS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模式对各组分(全氟己烷磺酸、全氟辛烷磺酸、全氟辛烷磺酰胺、全氟己酸、全氟庚酸、全氟辛酸、全氟壬酸、全氟癸酸、全氟十一酸、全氟十二酸)进行测定.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曲线法定量,以消除海水基质的影响,8种目标化合物的检出限介于0.50—1.00 ng·L-1,9种PFCs的回收率在71.0%—130.2%之间,能满足近岸海水中多种PFCs检测的要求.青岛沿岸表层海水样品测定结果显示,全部采样站点的海水样品中均检测到≥4种PFCs,说明青岛沿岸海水中已有一定程度的PFCs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海洋环境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离子阱质谱 全氟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海辐射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被引量:10
3
作者 唐森铭 商照荣 《核安全》 2009年第2期1-10,共10页
以沿海核电建设为背景,描述了海洋环境中人工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变化趋势和潜在的污染,从放射性污染现状以及中国海洋生物的特点出发,指出海洋生物的非人类物种防护应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层次上进行考虑。此外,提出了海洋非人类物种辐射... 以沿海核电建设为背景,描述了海洋环境中人工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变化趋势和潜在的污染,从放射性污染现状以及中国海洋生物的特点出发,指出海洋生物的非人类物种防护应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层次上进行考虑。此外,提出了海洋非人类物种辐射防护的思路,也对我国海洋辐射防护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防护 参考物种 非人类物种 近岸海洋环境 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遥感
4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环境遥感 环图 近岸海洋环境监测 技术监测 海洋环境科学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可行性研究 水质状况 监测中心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IOS系统远程用户信息集成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晓翔 邓孺孺 +2 位作者 何执兼 柯栋 李芳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0-65,共6页
PEIOS系统是珠江口海域立体监测技术示范系统,其总体目标是研制一个以水质监测为核心、以珠江口水域为监测范围的河口区近岸海洋环境监测示范系统。该系统接收多种来源的远距离观测数据(卫星、岸基雷达、自动气象站、自动水质测试仪... PEIOS系统是珠江口海域立体监测技术示范系统,其总体目标是研制一个以水质监测为核心、以珠江口水域为监测范围的河口区近岸海洋环境监测示范系统。该系统接收多种来源的远距离观测数据(卫星、岸基雷达、自动气象站、自动水质测试仪等),并具有数据实时更新的能力。它的远程用户模块可通过电话拨号连接主数据库,进行相关的空间信息查询与分析,是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同时,该模块还具有集成本地(用户端)数据的功能。作者提出了基于优秀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技术解决方案,并在 Autodesk World 2.0平台上成功开发了远程用户模块,实现了多源数据在远程用户端的GIS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远程用户 近岸海洋环境监测 珠江口立体监测系统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在近海氮循环过程的贡献与驱动机制 被引量:19
6
作者 龚骏 张晓黎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4-58,共15页
人类活动导致海岸带氮超载而富营养化,进而引起更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全球变化背景下,进一步揭示微生物驱动的氮循环过程的驱动机制及贡献,对评价与预测近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管理决策等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固氮、氨化、硝化、... 人类活动导致海岸带氮超载而富营养化,进而引起更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全球变化背景下,进一步揭示微生物驱动的氮循环过程的驱动机制及贡献,对评价与预测近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管理决策等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固氮、氨化、硝化、反硝化、硝酸盐铵化、厌氧氨氧化过程在近海多种生境沉积物中的生物地球化学(速率、通量、贡献)与微生物生态学(功能类群丰度)特征及时空变化规律,阐述温度、溶氧、盐度、活性溶解有机碳、无机氮、沉水植物、底栖动物活动等因素对各过程速率的影响及对各竞争性类群或过程(氨氧化细菌/氨氧化古菌,反硝化/硝酸盐铵化/厌氧氨氧化)的调控机制,并简析了海岸带微生物氮循环研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海洋环境 富营养化 海洋氮循环 微生物生态 生物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