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GC-1α对线粒体氧化应激反应及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焦亡的影响
1
作者 丁艳玲 王妍君 罗朋立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71-281,共11页
目的探讨PGC-1α对线粒体氧化应激反应及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HK-2)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将HK-2分为对照组(Con组。21%氧气)和缺氧/复氧组(Hyp-R组。用1%氧气培养12 h后立刻用21%氧气培养12 h)、缺氧/复氧组加溶剂对照组(Hyp-R+S组。... 目的探讨PGC-1α对线粒体氧化应激反应及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HK-2)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将HK-2分为对照组(Con组。21%氧气)和缺氧/复氧组(Hyp-R组。用1%氧气培养12 h后立刻用21%氧气培养12 h)、缺氧/复氧组加溶剂对照组(Hyp-R+S组。用1%氧气培养12 h,加入DMSO溶液后立刻用21%氧气培养12 h)、缺氧/复氧组加药物干预组(Hyp-R+ZLN组。用1%氧气培养12 h,加入PGC-1α激动剂ZLN005后立刻用21%氧气培养12 h)。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活性氧含量、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和细胞上清液中IL-10、IL-18的含量,以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和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各组细胞及线粒体形态结构。结果1.Hyp-R组与Con组相比,Caspase-1、Nlrp3、GSDMD-N、Drp1蛋白表达增多(P<0.05),细胞上清液中IL-18的分泌增多(P<0.05),细胞晚期凋亡率升高(P<0.05),活性氧含量增多(P<0.05),JC-1单聚体荧光含量增多(P<0.05)。2.Hyp-R+ZLN组与Hyp-R组相比,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减少,细胞上清液中IL-18的分泌减少(P<0.05),活性氧含量减少(P<0.05),JC-1单聚体荧光含量减少(P<0.05)。3.Hyp-R组的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溶解,细胞具有部分疑似焦亡的特征;Hyp-R+ZLN组被破坏的细胞及线粒体结构得以修复。结论PGC-1α通过调控线粒体生物合成改善线粒体功能、影响HK-2细胞焦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氧化应激 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诱导猪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LLC-PK_1的凋亡 被引量:7
2
作者 任香梅 蔡云清 +2 位作者 许冬青 王明艳 吴小丽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0-721,共2页
关键词 近曲小管 上皮细胞 LLC-PK1 细胞凋亡 毒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唑胺对大鼠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作用的差异蛋白分析及其与AQP1抑制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母生梅 暨荀鹤 +2 位作者 马兵 于和鸣 李学军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 研究乙酰唑胺抑制大鼠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水孔蛋白 1(aquaporin 1,AQP1)表达的内源性机制。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大鼠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分为两组 ,一组给予 1× 10 - 5mol·L- 1 乙酰唑胺 ,另一组为阴性对照。待细胞... 目的 研究乙酰唑胺抑制大鼠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水孔蛋白 1(aquaporin 1,AQP1)表达的内源性机制。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大鼠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分为两组 ,一组给予 1× 10 - 5mol·L- 1 乙酰唑胺 ,另一组为阴性对照。待细胞长至亚融合状态时裂解细胞 ,用等电聚焦电泳对裂解物进行差异蛋白筛选 ,并对差异蛋白作肽质量指纹谱鉴定。结果 给乙酰唑胺后细胞中出现两个差异蛋白 ,其中等电点 (pI)为 3 8的蛋白给药后的表达减少 ,数据库检索发现其氨基酸序列与来源于大鼠肝脏和睾丸的刷状缘肌球蛋白有 2 1 4 %的相似性 ;而与来源于大鼠脑的糖原磷酸化酶有 2 7%相似性。另外一条pI为 5 5的蛋白被诱导增多 ,它与来源于大鼠肺脏的α亚型磷脂酰肌醇转移蛋白的相似性为 2 0 %。结论 乙酰唑胺可能通过影响pI 3 8蛋白或pI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唑胺 水孔蛋白 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肽质量指纹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猪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11
4
作者 沈青 姚裕家 +1 位作者 熊英 王峥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40-443,共4页
目的 分离新生猪肾小管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为研究围生期肾小管上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特征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机械分散结合 型胶原酶 (0 .5 g/ L)消化的方法纯化肾小管片段 ,选择含 10 %的 FCS低糖DMEM培养基 ,置于 5 %CO2 ,37... 目的 分离新生猪肾小管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为研究围生期肾小管上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特征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机械分散结合 型胶原酶 (0 .5 g/ L)消化的方法纯化肾小管片段 ,选择含 10 %的 FCS低糖DMEM培养基 ,置于 5 %CO2 ,37℃孵箱培养。 0 .2 5 %胰蛋白酶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纯化和传代培养。应用细胞形态学 (光镜和电镜 )、免疫细胞化学 (Pan CK和 CK18单抗 )和酶组织化学 (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 )方法进行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鉴定 ;用流式细胞术做细胞纯度鉴定。结果 出生 12~ 2 4小时的新生猪肾小球直径为 5 0~ 70 μm,出生5~ 6天的肾小球直径为 70~ 98μm。新生猪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对葡萄糖的需求量不高。培养成功并传 6~8代 ,肾小管上皮细胞纯度达 95 %~ 98%。综合形态学、免疫细胞化学和酶组织化学结果 ,支持细胞来源于肾单位的近曲小管。结论 采用机械分散 -酶消化纯化肾小管 ,0 .2 5 %胰蛋白酶纯化肾小管上皮细胞及低糖 DMEM培养新生猪肾近曲小管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猪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体外培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肾近曲小管微分离技术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红 罗蕾 高原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近曲小管微分离技术 显微解剖分离法 皮质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对肾脏近曲小管超微结构作用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陈峰 季晖 +1 位作者 吴建扬 张荣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496-499,共4页
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血,强壮身体的功能。对服用六味地黄丸的大鼠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用透射电镜技术、电脑图像分析技术和立体学方法定量计算溶酶体的形态参数后发现:(1)服用六味地黄丸后细胞生成溶酶体的速度明显加快,溶酶体的个数比... 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血,强壮身体的功能。对服用六味地黄丸的大鼠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用透射电镜技术、电脑图像分析技术和立体学方法定量计算溶酶体的形态参数后发现:(1)服用六味地黄丸后细胞生成溶酶体的速度明显加快,溶酶体的个数比对照组增多57%,单位细胞体积内溶酶体的表面积比增大;(2)服药后细咆内溶酶体占细胞体积的百分比与对照组接近,不受服药的影响。由于上述(1)使溶酶体在胞浆内的个体密度以及表面积增加,从而提高了细胞的解毒速度并改善了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肾脏近曲小管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ABCG2表达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洪长 张莹 +2 位作者 律广富 王恩鹏 陈新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6年第3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Pur)对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内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2(ABCG2)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葛根素治疗痛风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分为对照组与25、50、100、200 mg/L葛根素给药组。CCK-8法检测葛根素对... 目的探讨葛根素(Pur)对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内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2(ABCG2)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葛根素治疗痛风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分为对照组与25、50、100、200 mg/L葛根素给药组。CCK-8法检测葛根素对HK2细胞的影响;检测ALP活性,观察HK2细胞内酶促反应状态;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对照组与给药组HK2细胞内ABCG2基因蛋白表达。结果葛根素对HK2细胞有促进增殖作用(P<0.05);100 mg/L葛根素组ALP活性最佳(P<0.01)。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果显示,葛根素组HK2细胞内ABCG2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100 mg/L葛根素组HK2细胞内ABCG2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葛根素能够增加HK2细胞内ABCG2基因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葛根素调节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痛风 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肾缺血与再灌时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钙含量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沙继宏 叶煦亭 +3 位作者 郑尊 于秉学 窦宏 魏尧梅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7年第1期50-53,共4页
本实验采用细胞化学方法结合EDX微区分析及生化测试方法,从细胞水平研究了大鼠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钙含量在缺血-再灌流损伤过程中的改变情况,并探讨了其机理。结果表明:缺血1h,可致细胞内钙含量增高,质膜Ca2+-ATPase活性下降;... 本实验采用细胞化学方法结合EDX微区分析及生化测试方法,从细胞水平研究了大鼠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钙含量在缺血-再灌流损伤过程中的改变情况,并探讨了其机理。结果表明:缺血1h,可致细胞内钙含量增高,质膜Ca2+-ATPase活性下降;膜通透性无明显变化。再灌流期,细胞内钙含量持续增高;质膜Ca2+-ATPase活性在再灌流早期(2~4h)基本恢复至正常,在再灌流晚期(12~24h)下降;再灌流期膜通透性逐渐增大。肾小管上皮细胞内钙含量增加在缺血期、再灌流早期及晚期某机制并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流 近曲小管上皮 膜通透性 肾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对大鼠肾脏近曲小管超微结构保护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孙艳萍 陈金和 陈贤钧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3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阿霉素致大鼠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病理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一次性静脉注射阿霉素 7.5mg/kg ,制备阿霉素致大鼠肾脏损伤模型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其 2 4h尿蛋白排泄量、血清蛋白、胆固醇、超氧...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阿霉素致大鼠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病理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一次性静脉注射阿霉素 7.5mg/kg ,制备阿霉素致大鼠肾脏损伤模型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其 2 4h尿蛋白排泄量、血清蛋白、胆固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丙二醛 (MDA)的影响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 ,微绒毛肿胀 ,排列紊乱 ,部分脱失 ;线粒体和溶酶体囊状扩张 ,结构模糊 ;细胞核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复方丹参可提高大鼠血清SOD活性 ,降低其MDA水平 ,减轻大鼠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超微病理损伤。结论 :复方丹参对阿霉素致大鼠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其药理机制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注射液 肾脏 近曲小管 超微病理 阿霉素 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_2受体通过NO途径降低肾脏近曲小管AT_1受体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剑 任红梅 +4 位作者 陈彩宇 韩愈 何多芬 周林 曾春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研究AT2受体激动剂CGP42112对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RPT)AT1受体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WKY(Wistar-Kyoto)大鼠的RPT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AT2受体激动剂CGP42112对AT1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RT-PCR检测AT1受体m... 目的研究AT2受体激动剂CGP42112对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RPT)AT1受体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WKY(Wistar-Kyoto)大鼠的RPT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AT2受体激动剂CGP42112对AT1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RT-PCR检测AT1受体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结果 AT2受体激动剂CGP42112 10-7mol/L作用24 h可以明显抑制WKY大鼠RPT细胞AT1受体的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P<0.05)。CGP42112对AT1受体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被AT2受体特异性拮抗剂PD123319(10-6mol/L)所阻断。与对照组比较,CGP42112刺激RPT细胞30 min后,NO的合成含量明显升高;NO合成酶抑制剂L-NAME(10-4mol/L)可以阻断CGP42112对AT1受体表达的抑制效应。结论 AT2受体能够抑制WKY大鼠RPT细胞AT1受体的表达水平,该作用可能与NO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2受体 AT1受体 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3受体对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D5受体的影响在高血压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河飞 何多芬 +7 位作者 石伟彬 于长青 傅春江 杨成明 王旭开 黄岚 周林 曾春雨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02-806,共5页
目的观察多巴胺 D_3受体对肾脏近曲小管(RPT)上皮细胞上多巴胺 D_3受体表达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 Wistar-Kyoto(WKY)大鼠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为研究对象,利用免疫印迹法观察 D_3受体对 D_5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并采用 Na^+-K^+-ATP ... 目的观察多巴胺 D_3受体对肾脏近曲小管(RPT)上皮细胞上多巴胺 D_3受体表达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 Wistar-Kyoto(WKY)大鼠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为研究对象,利用免疫印迹法观察 D_3受体对 D_5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并采用 Na^+-K^+-ATP 酶活性测定方法在转染 D_5受体的人胚肾293细胞(HEK293-D_5)上观察D_3受体对 D_5受体影响的病理生理学意义。结果刺激 D_3受体可增强 D_5受体的蛋白表达,该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同时能被 D_3受体特异性阻断剂所阻断;在高血压状态下,这种作用受损。刺激 D_5受体可抑制 Na^+-K^+-ATP 酶的活性,在预先刺激 D_3受体的情况下可使 D_5受体对 Na^+-K^+-ATP 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增强。结论D_3受体对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上 D_5受体的表达和功能具有促进作用,这种作用的受损可能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受体 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高血压 肾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内注射高张盐水抑制近曲小管对水和钠的重吸收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小瑞 张继峰 姚泰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21-427,共7页
实验在麻醉大鼠上进行。用锂清除率为指标观察脑室内注射高张盐水对近曲小管重吸收水和钠的影响。在切断单侧肾神经的动物中,脑室内注射高张盐水后的锂清除率与肾小球滤过率比值在去神经侧肾脏从0.37±0.04增加至0.51±0.05(P&l... 实验在麻醉大鼠上进行。用锂清除率为指标观察脑室内注射高张盐水对近曲小管重吸收水和钠的影响。在切断单侧肾神经的动物中,脑室内注射高张盐水后的锂清除率与肾小球滤过率比值在去神经侧肾脏从0.37±0.04增加至0.51±0.05(P<0.01);神经完好侧肾脏则从0.26±0.03增加至0.31±0.04(P<0.05);双侧肾脏的肾小球滤过率、尿量、尿钠和尿钾量均增加,且去肾神经肾脏的增加幅度高于肾神经完好肾脏。在肾小管微穿刺实验中,脑室内注射高张盐水后,近曲小管末段小管液流量从24.42±1.84nl/min增加至31.86±3.09nl/min(P<0.01),小管液的渗透压无显著变化。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脑室内注射高张盐水引起的利尿、尿钠增多反应与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和近曲小管对水、钠重吸收减少有关,体液因素在该反应中可能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张盐水 肾神经 近曲小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B受体对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琰 曾春雨 +5 位作者 何多芬 石伟彬 杨剑 于长青 杨成明 周林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23-826,共4页
目的探讨内皮素B(ETB)受体对肾脏近曲小管(RPT)上皮细胞Na+-K+-ATP酶活性的影响和机制。方法以WKY(Wistar-Kyoto)大鼠RPT细胞为研究对象,Na+-K+-ATP酶活性采用哇巴因法进行测定。结果ETB受体激动剂BQ3020能明显降低Na+-K+-ATP酶的活性,... 目的探讨内皮素B(ETB)受体对肾脏近曲小管(RPT)上皮细胞Na+-K+-ATP酶活性的影响和机制。方法以WKY(Wistar-Kyoto)大鼠RPT细胞为研究对象,Na+-K+-ATP酶活性采用哇巴因法进行测定。结果ETB受体激动剂BQ3020能明显降低Na+-K+-ATP酶的活性,这一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BQ302010-8mol/L刺激15min达最大效应,下降幅度达36.1%;用细胞膜钙通道阻断剂尼卡地平预先刺激细胞后,能够阻断ETB受体对Na+-K+-ATP酶的抑制效应;在无钙状态下,ETB受体激动剂BQ3020对Na+-K+-ATP酶的抑制效应丧失。结论ETB受体在RPT处通过降低Na+-K+-ATP酶活性调节离子转运;细胞外钙内流参与了ETB受体对Na+-K+-ATP酶活性抑制作用的信号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B受体 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NA^+-K^+-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汞、氯化甲基汞对大鼠肾近曲小管细胞损伤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砂 刘毓谷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54-460,共7页
研究了HgCl_2和CH_3HgCl对大鼠游离肾近曲小管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结果显示,HgCl_2和CH_3HgCl均对肾细胞有明显毒性,表现为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和溶酶体β-葡糖苷酸酶(β-GD)漏出增加,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蛋白巯基(PSH)含量降低... 研究了HgCl_2和CH_3HgCl对大鼠游离肾近曲小管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结果显示,HgCl_2和CH_3HgCl均对肾细胞有明显毒性,表现为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和溶酶体β-葡糖苷酸酶(β-GD)漏出增加,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蛋白巯基(PSH)含量降低,同时GSH和PSH含量的降低与LDH及β-GD漏出之间呈良好的相关关系.未观察到CH_3HgCl明显诱发肾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HgCl_2仅在50μmol/L以上才出现轻度脂质过氧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汞 近曲小管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B受体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多巴胺D3受体的异常调节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伟彬 于长青 +7 位作者 杨剑 何多芬 傅春江 杨成明 王旭开 黄岚 周林 曾春雨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内皮素 B(ETB)受体对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多巴胺 D_3受体表达的影响,以及其与高血压(EH)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以 Wistar-Kyoto(WKY)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RPT)株为研究对象,观察刺激 ETB 受体后 D_... 目的探讨内皮素 B(ETB)受体对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多巴胺 D_3受体表达的影响,以及其与高血压(EH)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以 Wistar-Kyoto(WKY)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RPT)株为研究对象,观察刺激 ETB 受体后 D_3受体蛋白表达的变化,D_3受体的蛋白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测定,ETB/D_3受体之间的连接采用免疫沉淀测定。结果 ETB 受体激动剂 BQ3020可增加 WKY 大鼠 RPT 细胞 D_3受体的蛋白表达,该作用呈现出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关系,而且 BQ3020对 D_3受体蛋白表达的刺激作用可以被D_3受体拮抗剂 BQ788所抑制。在 SHR 细胞,ETB 受体激动剂 BQ3020并不能增加 RPT 细胞 D_3受体的蛋白表达,并且基础状态下 D_3受体的蛋白表达在 SHR 细胞明显低于 WKY 细胞。免疫共沉淀显示在 ETB/D_3受体之间存在同连接,刺激 ETB 受体可增加 ETB/D_3受体之间的连接程度,然而,在 SHR 细胞,不仅基础状态下 ETB/D_3受体之间的连接程度低,而且,刺激 ETB 受体对 ETB/D_3受体之间的连接程度无影响。结论 ETB 受体具有对 D_3受体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ETB/D_3受体之间的异常调节可能参与了 EH 发生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3受体 内皮素B受体 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罗布考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冰冰 迟杨峰 +3 位作者 王浩 刘育军 王云满 彭文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5年第10期620-625,共6页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LOX-1)及氧化应激在其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采用不同浓度Ox-LDL(0-100ug/ml)孵育HK-2细胞,并予普罗布考(20umol/L)和LOX-1抑制剂多聚肌苷酸(250ug/m1)干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DCFH—DA法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活性,生化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0)浓度,Western blot检测E-钙粘素(cadherin)、a平滑肌动蛋白(a-smooth muscle actin,a-SMA)、LOX-1、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2'-phosphate reduced tetrasodium salt,NADPH)氧化酶4(NOX4)表达。结果12.5~200ug/ml浓度范围内的Ox-LDL对HK-2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25-100ug/ml的Ox-LDL以浓度依赖方式促进HK-2细胞LOX-1、a-SMA蛋白表达上升,E-cadherin下降。而多聚肌苷酸、普罗布考能使LOX-1、a-SMA蛋白表达抑制,E-cadherin表达上调。50ug/ml的Ox-LDL能促进NOX4表达上调,ROS活性增加(451.5ug/ml kg839.8ug/ml,P〈0.05),NO含量略增加(46.0umol/L比46.2umol/L),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聚肌苷酸、普罗布考能使NOX4表达下调,ROS活性下降,但对NO浓度无明显影响。结论Ox-LDL可诱导HK-2细胞转分化,其机制可能与其结合LOX-1促进氧化应激有关,而普罗布考可以通过降低LOX-1,抑制氧化应激损伤,从而延缓HK-2细胞转分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 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毒性急性肾衰早期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细胞骨架的改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正茂 张训 侯凡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 :了解中毒性急性肾衰 (ARF)早期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PTC)细胞骨架微丝和微管的改变 ,并探讨其改变的机制。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氯化汞建立中毒性ARF模型 ,用免疫组化和电镜法观察中毒 6h和 12hPTC细胞骨架微丝和微管的改变 ,并用... 目的 :了解中毒性急性肾衰 (ARF)早期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PTC)细胞骨架微丝和微管的改变 ,并探讨其改变的机制。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氯化汞建立中毒性ARF模型 ,用免疫组化和电镜法观察中毒 6h和 12hPTC细胞骨架微丝和微管的改变 ,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试细胞内ATP水平。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微丝随着中毒时间的延长 ,PTC刷状缘损伤逐渐加重 ,胞浆内有片状肌动蛋白分布 ;电镜示中毒 6h微绒毛变成球形小体 ,中毒 12h微绒毛部分缺失 ;免疫组化微管示中毒 6hPTC严重受损 ,着色变浅、不规则 ,中毒 12h着色部分恢复 ;细胞内ATP水平随着中毒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结论 :中毒性ARF时 ,PTC细胞骨架微丝和微管发生变化 ,微丝的改变可能与细胞内ATP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功能衰竭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细胞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侧脑室注射血管紧张素Ⅱ抑制近曲小管Na^+,K^+-ATPase活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蕾 刘红 高原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探讨脑内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对肾小管Na+,K+-ATPase活性的作用及作用途径。方法雄性SD大鼠,麻醉下侧脑室注射人工脑脊液或AngⅡ(100ng),或先注射AngⅡ的1型受体(AT1)拮抗剂Losartan(10μg)后再注射AngⅡ(100ng)。注... 目的探讨脑内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对肾小管Na+,K+-ATPase活性的作用及作用途径。方法雄性SD大鼠,麻醉下侧脑室注射人工脑脊液或AngⅡ(100ng),或先注射AngⅡ的1型受体(AT1)拮抗剂Losartan(10μg)后再注射AngⅡ(100ng)。注射后30min取血,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endogenousdigitalis-likesubstance,EDLS)水平;立体显微镜下手工微分离单根近曲小管,电镜鉴定;以[γ-32P]ATP与近曲小管孵育后用液闪计数器测定标记磷酸的方法计算出近曲小管Na+,K+-ATPase活性。结果与侧脑室注射aCSF的结果比较,在侧脑室注射AngⅡ后30min,血清EDLS水平显著升高(62.95±9.80vs.42.55±7.91pg/ml,P<0.05);近曲小管Na+,K+-ATPase活性显著降低(1285±157vs.2105±176pmolPi/mm/h,P<0.05);近曲小管Na+,K+-ATPase活性下降幅度与血清EDLS升高幅度呈负相关,(r=-0.918,P<0.05);而Losartan预处理侧脑室再注射AngⅡ后30min,血清EDLS水平和近曲小管Na+,K+-ATPase活性均无显著变化。结论脑内的AngⅡ通过AT1受体介导,促进EDLS释放,从而抑制肾小管的Na+,K+-ATPase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近曲小管 NA^+ K^+ -ATPase 侧脑室 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正中视前核注射血管紧张素Ⅱ对近曲小管Na^+,K^+-ATPase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蕾 刘红 +1 位作者 刘爱东 高原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正中视前核(MnPO)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肾脏近曲小管Na+,K+-ATPase活性的作用及其途径。方法雄性SD大鼠,麻醉下MnPO注射AngⅡ,或预先注射AngⅡ的Ⅰ型受体(AT1)拮抗剂氯沙坦(Losartan)后再注射AngⅡ。注射后45min取血,放... 目的探讨大鼠正中视前核(MnPO)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肾脏近曲小管Na+,K+-ATPase活性的作用及其途径。方法雄性SD大鼠,麻醉下MnPO注射AngⅡ,或预先注射AngⅡ的Ⅰ型受体(AT1)拮抗剂氯沙坦(Losartan)后再注射AngⅡ。注射后45min取血,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EDLS)水平;立体显微镜下手工微分离单根近曲小管,电镜鉴定,液闪计数器测定近曲小管Na+,K+-ATPase活性。结果与MnPO注射aCSF的结果比较,在MnPO注射AngⅡ后45min,血清EDLS水平显著升高(59.87±4.48)pg/mLvs.(42.86±4.0)pg/mL,P<0.05;近曲小管Na+,K+-ATPase活性显著降低(1327±127)pmolPi/mm/hvs.(1788±118)pmolPi/mm/h,P<0.05;近曲小管Na+,K+-ATPase活性下降幅度与血清EDLS升高幅度呈负相关(r=-0.945,P<0.05);而Losartan预处理MnPO再注射AngⅡ后45min,血清EDLS水平和近曲小管Na+,K+-ATPase活性均无显著变化。结论AngⅡ通过作用于MnPO的Ⅰ型受体(AT1),可抑制肾小管的Na+,K+-ATPase活性,AngⅡ的这一作用与其促进EDLS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视前核 血管紧张素Ⅱ 近曲小管 Na+ K+-ATPase 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2受体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AT1受体表达与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杨剑 任红梅 +5 位作者 孙海岚 陈新建 何多芬 蒋宝泉 周林 曾春雨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63-1166,共4页
目的研究AT2受体激动剂CGP42112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脏近曲小管上皮(RPT)细胞AT1受体的表达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以RPT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AT2受体激动剂CGP42112(10-9~10-7 mol/L)作用24h或同一浓度CGP42112(10-7 mol... 目的研究AT2受体激动剂CGP42112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脏近曲小管上皮(RPT)细胞AT1受体的表达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以RPT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AT2受体激动剂CGP42112(10-9~10-7 mol/L)作用24h或同一浓度CGP42112(10-7 mol/L)作用不同时间(8、16、24h),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法检测AT1受体蛋白和mRNA表达的改变。采用CGP42112(10-7 mol/L)预先作用24h,观察其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用下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比较CGP42112(10-7mol/L)作用30min与作用24h后洗脱2h,Na+-K+-ATP酶活性的差异。结果 CGP42112作用于AT2受体后可明显抑制RPT细胞AT1受体蛋白的表达,且呈现一定的浓度与时间依赖性。CGP42112(10-7 mol/L)能够抑制AT1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与AngⅡ单独作用比较,CGP42112(10-7 mol/L)预处理24h可使AngⅡ(10-11 mol/L)增强Na+-K+-ATP酶活性的效应明显降低。CGP42112(10-7 mol/L)作用30min后,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但作用24h洗脱后2h,Na+-K+-ATP酶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AT2受体能够抑制SHR大鼠RPT细胞AT1受体的表达及其介导的Na+-K+-ATP酶活性增强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2受体 AT1受体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