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近端锚定区不足腔内治疗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许果 黄连军 +2 位作者 黄小勇 王继相 佘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49-852,共4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时近端锚定区不足的3种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近端锚定区不足15mm的处理方法,其中覆盖左锁骨下动脉(LSA)15例(A组),工JSA烟囱支架植...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时近端锚定区不足的3种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近端锚定区不足15mm的处理方法,其中覆盖左锁骨下动脉(LSA)15例(A组),工JSA烟囱支架植入14例(B组),头臂动脉转流7例(C组)。结果TEVAR术均获成功。IA型内漏3例,Ⅳ型内漏1例,内漏发生率11.11%。双上肢平均收缩压差在A组为(41.68±17.52)mmHg,与B组(15.61±8.83)mmHg和C组(11.54±10.07)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围手术期死亡、脑梗死、截瘫、严重左上肢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12个月,CTA复查显示主动脉覆膜支架及烟囱支架无移位,人工血管及烟囱支架均通畅,原少量内漏消失,无新发内漏。结论对近端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施行TEVAR术时可通过覆盖LSA、植入LSA烟囱支架和头臂动脉转流技术,安全有效地拓展近端锚定区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术 近端锚定区 锁骨下动脉 烟囱技术 动脉旁路术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8例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患者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禹纪红 黄连军 +3 位作者 蒋世良 金敬琳 常宗平 吕滨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时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及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的108例胸主动脉病变(B型夹层94例,假性动脉瘤14例)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时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及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的108例胸主动脉病变(B型夹层94例,假性动脉瘤14例)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结果及并发症。2例行人工血管旁路联合覆膜支架置入术(杂交手术),其余患者直接行覆膜支架置入术,其中,完全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72例(A组),部分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34例(B组)。对比两组术后内漏、LSA显影、双上肢收缩期压差等结果。结果支架均顺利置入,术后除1例出现脑供血不足,死于呼吸循环衰竭,余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左上肢严重缺血症状。A组左上肢收缩期血压低于右侧(84.8±44.0)mmHg和(130.8±21.4)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双上肢收缩期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1.3±23.7)个月,仅A组中33例出现轻微左上肢乏力、麻木及头晕症状,无需手术处理。结论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中近端锚定区不足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延长锚定区是可行的,特别是部分覆盖LSA开口更为安全;但必需严格把握适应证、仔细评估双侧椎动脉及颈动脉血供情况,对合并脑梗塞、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等影响脑供血疾病的患者即使右侧椎动脉及双侧颈动脉血供良好,也不宜直接完全覆盖LSA开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溃疡 动脉瘤 夹层 动脉瘤 假性 支架 锁骨下动脉 近端锚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端锚定区不足的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家祎 黄连军 +1 位作者 范占明 罗南 《中国医药》 2011年第11期1287-1289,共3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时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的29例胸主动脉病变(B型主动脉夹层16例,假性动脉瘤1例,动脉瘤8例,穿透性溃疡4例)患者的处理方法、结果及并发症。结果主动脉...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时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的29例胸主动脉病变(B型主动脉夹层16例,假性动脉瘤1例,动脉瘤8例,穿透性溃疡4例)患者的处理方法、结果及并发症。结果主动脉覆膜支架均顺利置入,8例直接封闭左锁骨下动脉,15例采用烟囱技术,6例进行杂交手术。2例患者Ⅰ型内漏,2例患者出现轻度左上肢缺血症状,4例头晕,1例发生吻合口瘘,1例失血过多。结论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人术中近端锚定区不足时,对右侧椎动脉优势的患者可以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左侧椎动脉优势时,采用“烟囱术”或进行杂交手术以延长锚定区。上述方法可以保持颅内供血的通畅,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支架 锁骨下动脉 近端锚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tor分支型支架治疗近端锚定区不足的B型主动脉夹层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燚 唐龙 +3 位作者 张永恒 刘建平 陈小康 蔡俨 《安徽医学》 2021年第11期1324-1325,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5岁,因“胸背部疼痛11天,加重4+小时”入院。患者于入院11天前在情绪激动后出现胸背部胀痛,活动后加重。入院4小时前患者诉上诉症状加重,遂来遂宁市中心医院就诊。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5年。入院后完善心脏彩超:主动...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5岁,因“胸背部疼痛11天,加重4+小时”入院。患者于入院11天前在情绪激动后出现胸背部胀痛,活动后加重。入院4小时前患者诉上诉症状加重,遂来遂宁市中心医院就诊。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5年。入院后完善心脏彩超:主动脉瓣轻-中度反流。头颈部CTA:右侧椎动脉细小,考虑发育异常;双侧颈总动脉窦及主动脉弓、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钙化斑。胸腹主动脉CTA: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部及弓上动脉分支显影良好,未见内膜破口及壁间血肿;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约1 cm,主动脉弓降部可见一约0.8 cm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or分支型支架 近端锚定区 B型主动脉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时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及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煜 贺宝臣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7期66-67,共2页
目的分析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时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及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安全性。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20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患者,所有患者均需要在左锁骨下动脉实施... 目的分析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时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及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安全性。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20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患者,所有患者均需要在左锁骨下动脉实施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理,分析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在主动脉中植入覆膜支架,并且在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成功植入烟囱支架,没有I型内漏等情况出现。结论在胸主动覆膜支架植入术实施过程中,若近端锚定区域不足,可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可取得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 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 左锁骨下动脉 直接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丝“鱿鱼”圈套技术辅助左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治疗近端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祺熠 魏立春 +10 位作者 侯培勇 郑志勇 苏奕明 郑毅 张科 罗长志 许太福 叶奕辉 蓝宇俭 韦肖敏 王有福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724-728,共5页
目的探讨近端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应用导丝"鱿鱼"圈套技术辅助下左锁骨下动脉激光原位开窗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5例近端锚定区不足(<1.5 cm)的Stanford B型AD患者,在覆膜支架... 目的探讨近端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应用导丝"鱿鱼"圈套技术辅助下左锁骨下动脉激光原位开窗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5例近端锚定区不足(<1.5 cm)的Stanford B型AD患者,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基础上应用主动脉弓部导丝"鱿鱼"圈套技术辅助下左锁骨下动脉激光原位开窗术。本组病例均为非急性期夹层。结果全组患者植入国产微创或先健锥形大动脉支架15枚,左锁骨下动脉植入Fluency plus直管型覆膜支架15枚。术中开窗时间5~20 min,手术时间30~120 min。手术成功率100%,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无内漏及脑血管意外病例。术后CTA随访6~16个月,随访结果均显示夹层破口隔绝良好,无内漏,开窗支架通畅无狭窄。结论对近端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弓部导丝"鱿鱼"圈套技术辅助下,能够快速准确行左锁骨下动脉激光原位开窗治疗,从而安全有效地拓展近端锚定区距离,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近端锚定区 锁骨下动脉 腔内隔绝 原位开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部疾病腔内修复术中Castor分支支架置入联合体外预开窗应用观察
7
作者 王辰 庞昕焱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腔内修复手术治疗中采用Castor分支支架置入联合体外预开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应用Castor分支支架置入联合体外预开窗行腔内修复手术治疗的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16... 目的探讨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腔内修复手术治疗中采用Castor分支支架置入联合体外预开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应用Castor分支支架置入联合体外预开窗行腔内修复手术治疗的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16例,记录其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手术实施情况、手术时间、分支支架置入位置、开窗原因、开窗位置、近端锚定区、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出院情况等,术后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情况及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检查(CTA)复查结果。结果1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手术时间(2.52±0.48)h,分支支架置入位置:左锁骨下动脉12例、左颈总动脉2例、迷走右锁骨下动脉2例,开窗原因:单独起源的左椎动脉8例、弓部病变范围广导致近端锚定区不足4例、分支动脉间距不足(小于Castor支架最小后移长度5 mm)4例,开窗位置:单独起源的左椎动脉8例、左颈总动脉4例、左锁骨下动脉4例,近端锚定区:Z1区6例、Z2区10例。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5.84±6.59)h,ICU停留时间(29.2±21.1)h,住院时间(11.9±6.05)d。患者术后治愈出院15例、偏瘫1例,随访过程中存活15例、死亡1例(为偏瘫患者)。12例患者术后影像学资料完整,CTA复查均未见开窗和分支闭塞或狭窄,无新发夹层或内漏,其中胸主动脉段假腔完全血栓化10例;夹层和壁间血肿患者中术后影像学资料完整9例,其中腹主动脉段假腔完全血栓化6例。结论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腔内修复手术治疗中采用Castor分支支架置入联合体外预开窗的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患者术后并发症少、预后良好,短中期随访效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or分支支架 开窗技术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近端锚定区不足 主动脉弓部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端不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肖玉林 吴忠隐 张弘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2期189-192,共4页
近端不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弓上分支动脉重建和非弓上分支动脉重建技术。弓上分支动脉重建技术相对于非弓上分支动脉重建技术有较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弓上分支动脉重建介入治疗方式有多种,不同的介入... 近端不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弓上分支动脉重建和非弓上分支动脉重建技术。弓上分支动脉重建技术相对于非弓上分支动脉重建技术有较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弓上分支动脉重建介入治疗方式有多种,不同的介入治疗方式对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疗效亦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就不同介入治疗方式进行综述分析,为了更深入地分析和总结不同介入治疗方式对近端不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优、劣势和临床效果,以便为临床手术决策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不良锚定 介入治疗方式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定区不足的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方法策略探讨
9
作者 马云鹏 李强 张瑜 《甘肃医药》 2024年第7期625-628,共4页
目的:观察Standford B型夹层近端锚定区不足时不同手术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行Standford B型夹层近端锚定区不足手术治疗的患者116例。根据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技术、烟囱技式(平行支架... 目的:观察Standford B型夹层近端锚定区不足时不同手术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行Standford B型夹层近端锚定区不足手术治疗的患者116例。根据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技术、烟囱技式(平行支架)、原位开窗技术、体外预开窗技术、分支支架技术、杂交技术不同术式将患者分组,通过对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关资料分析,总结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6种手术方案手术时长、造影剂量、术中射线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杂交技术手术时长最长,杂交技术造影剂量及术中射线量最少。各术式术后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支支架技术术后有轻度疼痛,杂交技术术后有轻度疼痛和中度疼痛。对比发现分支支架技术和杂交技术术后假腔血栓化程度较其他术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种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使用分支支架技术、杂交技术的治疗效果更佳,可依此结论调整临床诊疗方案,提升患者的诊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近端锚定区 烟囱技术 开窗技术 杂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线法测量B型主动脉夹层锚定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吕俊远 王雷 +4 位作者 杨春卿 王磊 李璇 高洪明 辛世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57-860,共4页
目的评价中心线(CL)测量法作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锚定区测量验算手段的可行性。方法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动脉夹层数据库中随机抽取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30例(男24例,中位年龄49.5岁)CTA资料,2位血管影像学专家独立... 目的评价中心线(CL)测量法作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锚定区测量验算手段的可行性。方法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动脉夹层数据库中随机抽取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30例(男24例,中位年龄49.5岁)CTA资料,2位血管影像学专家独立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测量法及CL测量法采集数据,以混合线性模型分析2种方法测量结果的异同,Bland-Altman法行不同方法、不同测量者之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分析。结果 2位测量者用MPR法测得值分别为(29.73±2.99)mm、(29.86±2.95)mm,CL法测得值分别为(29.66±2.81)mm、(29.71±2.91)mm,2种方法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但CL测量法更便捷。结论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锚定区血管直径测量时,CL测量法可作为MPR测量法的验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腔内治疗 近端锚定区 中心线测量 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主动脉弓上重建方式治疗近端不良锚定区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11
作者 张川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120-123,共4页
观察近端不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采用不同主动脉弓上重建方式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40例近端不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研究,参照组接受烟囱支架技术治疗,研究组接受一体化单分支支架术治疗。观察治疗效... 观察近端不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采用不同主动脉弓上重建方式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40例近端不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研究,参照组接受烟囱支架技术治疗,研究组接受一体化单分支支架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各项指标较参照组更好,(P<0.05)。结论 针对近端不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一体化单分支支架术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全主动脉腔,且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锚定 全主动脉直径 真假腔直径 动脉血栓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弓上重建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并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家祎 黄连军 +1 位作者 范占明 张兆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时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及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并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4月收治的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的15例胸主动脉...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时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及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并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4月收治的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的15例胸主动脉病变患者(B型夹层6例,假性动脉瘤1例,动脉瘤4例,穿透性溃疡4例),其中13例病变距左锁骨下动脉锚定区小于15 mm,2例大于15 mm。采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并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术治疗,观察脑及上肢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评价内漏、左锁骨下动脉显影等结果。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地在主动脉内植入覆膜支架1枚,并在左锁骨下动脉植入"烟囱"支架1枚,术后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左上肢严重缺血症状。术后5 d~3个月复查,主动脉覆膜支架形态良好,未发现I型内漏,"烟囱"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胸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中近端锚定区不足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并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术"以延长锚定区并保持左锁骨下动脉通畅,更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支架 锁骨下动脉 近端锚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髂动脉瘤的处理策略 被引量:2
13
作者 金毕 《腹部外科》 2017年第6期421-425,共5页
临床上,绝大多数髂动脉瘤合并有腹主动脉瘤,是腹主动脉瘤的一部分。而孤立性髂动脉瘤(isolated iliac artery aneurysm,IIAA)是指没有合并腹主动脉瘤的髂动脉瘤。IIAA临床上并不鲜见,它包括髂总动脉瘤、髂内动脉瘤和髂外动脉瘤,无论哪... 临床上,绝大多数髂动脉瘤合并有腹主动脉瘤,是腹主动脉瘤的一部分。而孤立性髂动脉瘤(isolated iliac artery aneurysm,IIAA)是指没有合并腹主动脉瘤的髂动脉瘤。IIAA临床上并不鲜见,它包括髂总动脉瘤、髂内动脉瘤和髂外动脉瘤,无论哪种IIAA破裂,常常导致生命危险,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腹主动脉瘤 髂内动脉结扎 近端锚定区 孤立性 处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并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术疗效分析
14
作者 韩冬 李会 +3 位作者 卢庆国 严文俊 薛东明 王伟林 《系统医学》 2018年第17期5-6,23,共3页
目的分析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并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所接收的支架近端锚定区缺少的胸主动脉病变患者共20例(9例为B型夹层,2例为假性动脉瘤,5例为动脉瘤,4例为穿透性溃疡),其中18... 目的分析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并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所接收的支架近端锚定区缺少的胸主动脉病变患者共20例(9例为B型夹层,2例为假性动脉瘤,5例为动脉瘤,4例为穿透性溃疡),其中18例病变位置距离左锁骨细动脉锚定区<15 mm,2例>15 mm。应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并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术治疗,对脑部以及上肢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手术完成后对内漏以及左锁骨下动脉显影的结果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均成功的植入覆膜支架,同时在左锁骨下动脉植入烟囱支架1个,手术完成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状以及左上肢缺血反应。手术7~90d进行复查后,主动脉覆膜支架形态良好,未出现I型内漏情况,烟囱支架内的血流处于通畅状态。结论胸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手术中的近端锚定区缺少时,可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并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术,能够对锚定区进行延长,同时保证左锁骨下动脉处于通畅状态,临床安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支架 锁骨下动脉 近端锚定区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锁骨下动脉受累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淑珍 李育敏 +5 位作者 刘志平 张玉龙 王坚 李伟 雷鹏 赵明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2-534,共3页
腔内修复术于1999年应用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由于其安全性上的明显优势,使病死率和并发症大大降低,目前已成为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首选方法。然而部分主动脉夹层由于解剖结构不适合直接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如主动... 腔内修复术于1999年应用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由于其安全性上的明显优势,使病死率和并发症大大降低,目前已成为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首选方法。然而部分主动脉夹层由于解剖结构不适合直接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如主动脉弓分支血管受累、近端锚定区不足15mm成为腔内治疗的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B型 杂交手术 近端锚定区 左侧锁骨下动脉
原文传递
自主研发原位开窗系统在保留弓上分支动脉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利新 侯凯 +5 位作者 郭大乔 周修适 史振宇 唐骁 符伟国 王玉琦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原位开窗系统在TEVAR术中保留弓上分支动脉的早期结果。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对我科收治的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扩张性疾病进行TEVAR术中原位开窗以保留左锁骨下动脉。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并以CTA进行随访...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原位开窗系统在TEVAR术中保留弓上分支动脉的早期结果。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对我科收治的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扩张性疾病进行TEVAR术中原位开窗以保留左锁骨下动脉。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并以CTA进行随访。结果共入组患者12例,平均年龄(65±11)岁;其中胸主动脉瘤6例,主动脉夹层6例。手术平均时间(145±36)min,手术成功率100%。术后的即刻造影显示1例患者存在Ⅰ型内漏,1例患者存在Ⅱ型内漏;1例患者术后出现脑卒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轻度截瘫症状,脑卒中和轻度截瘫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好转。所有患者术后按时定期进行随访,随访率100%,平均随访时间(6.5±3.0)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仍有Ⅱ型内漏。结论采用自主研发原位开窗系统能够有效、快速地在TEVAR术中进行开窗保留左锁骨下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原位开窗 近端锚定区
原文传递
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部分覆盖左锁骨下动脉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经子兰 张志强 +2 位作者 周铁楠 荆全民 王效增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93-498,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患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中部分覆盖左锁骨下动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07年6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明确诊断为急性TBAD并行TE... 目的分析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患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中部分覆盖左锁骨下动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07年6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明确诊断为急性TBAD并行TEVAR的8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将患者分为部分覆盖组(n=232)和未覆盖组(n=587)。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影像学特征,以及住院和随访期间的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所有患者在出院后30 d、1年接受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全因死亡、新发脑卒中、左上肢缺血等情况。结果部分覆盖组患者年龄、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未覆盖组,螺旋形撕裂比例高于未覆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共死亡9例,其中,部分覆盖组4例,未覆盖组5例。部分覆盖组左上肢乏力、左上肢疼痛、左上肢苍白和发凉的发生率均高于未覆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d时,部分覆盖组212例完成随访,随访率为92.98%(212/228);未覆盖组534例完成随访,随访率为91.75%(534/582)。两组共死亡7例:部分覆盖组1例,未覆盖组6例。两组患者全因死亡、新发脑卒中、左上肢缺血、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等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810例存活出院患者进行1年随访,共随访670例(82.72%):部分覆盖组188例完成随访,随访率为82.46%(188/228);未覆盖组482例完成随访,随访率为82.82%(482/582)。部分覆盖组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低于未覆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新发脑卒中、左上肢缺血、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等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采用部分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TEVAR治疗近端锚定区不充足的急性TBAD患者,不会明显增加新发脑卒中、截瘫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且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显著,远期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近端锚定区 部分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