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PLR与DFR对单纯性脑损伤后进行性出血性损伤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张明昕
冀兵
姜铜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0期3817-3820,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DFR)与单纯性创伤性脑损伤(TBI)后发生进行性出血性损伤(PHI)的关系,以期对PHI病人的防治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9年6月—2022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收...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DFR)与单纯性创伤性脑损伤(TBI)后发生进行性出血性损伤(PHI)的关系,以期对PHI病人的防治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9年6月—2022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收治的单纯性TBI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影像学结果将其分为进展组(PHI组)和非进展组(非PHI组)。采集病人的一般资料及入院化验指标,计算PLR、DFR值,评估各项指标对单纯性TBI后PHI的预测价值。结果:纳入的111例病人中有28例(25.23%)病人在入院72 h内发生了PHI。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HI组与非PHI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LR、DF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FR为预测单纯性TBI后PH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DFR对于单纯性TBI病人PHI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PLR并未表现出较好的预测价值,对DFR较高的病人应进一步通过头颅CT明确是否发生PHI,并进行早期快速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
损伤
进行性出血性损伤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病灶体积变化对手术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陈鑫
刘运生
+4 位作者
刘志雄
刘劲芳
杨魁
李春涛
刘忠富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1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后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Progressive Hemorrhagic Injury,PHI)患者病灶体积变化对于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 PHI患者共4 8例,分为手术组(n=3 2)与非手术组(n=1 6)例,比较两组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CS),年龄,六个月GOS,首次C...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后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Progressive Hemorrhagic Injury,PHI)患者病灶体积变化对于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 PHI患者共4 8例,分为手术组(n=3 2)与非手术组(n=1 6)例,比较两组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CS),年龄,六个月GOS,首次CT损伤灶体积以及伤后2 4小时内损伤灶体积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首次CT损伤灶体积与伤后2 4小时内损伤灶体积变化,六个月GO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CS),年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 5),伤后2 4小时内损伤灶体积变化(增大)是手术治疗的高危因素(OR 5.9 6 0,P<0.0 5)。结论对于颅脑外伤后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PHI)患者,伤后2 4小时内损伤灶体积增长速度越快,需要手术治疗的风险就越大,手术治疗患者六个月GOS较非手术患者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进行性
出血性
脑
损伤
手术治疗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探讨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的最佳手术时机
3
作者
刘继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2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选取我院2010-01—2016-01收治的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患者87例,根据不同手术进行时机分为观察组(手术时间距受伤时间≤6h)40例和对照组(手术时间距受伤时间>6h)37例,手术均为开颅手术...
目的探讨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选取我院2010-01—2016-01收治的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患者87例,根据不同手术进行时机分为观察组(手术时间距受伤时间≤6h)40例和对照组(手术时间距受伤时间>6h)37例,手术均为开颅手术,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完成。随访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评估2组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并了解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预后优良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7%(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GOS良好率为60.00%显著高于对照组35.14%(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2%(P<0.05)。结论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的最佳手术时机为距受伤时间6h内。严格监测患者病情、尽早实施开颅手术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改善,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
出血性
脑
损伤
开颅手术
手术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临床护理路径在酒后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4
作者
陈燕萍
丘春燕
苏碧齐
《全科护理》
2019年第27期3393-3394,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酒后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62例酒精性颅脑外伤后进行性出血损伤病人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月—2017年8月医院收治的56例酒精性脑外伤后进行...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酒后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62例酒精性颅脑外伤后进行性出血损伤病人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月—2017年8月医院收治的56例酒精性脑外伤后进行性出血损伤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医院感染发生率、对护理的满意度、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病人住院时间分别为(27.99±3.77)d、(47.85±2.63)d,医院感染率分别为14.3%和32.3%,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2.3%,高于对照组的46.7%(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酒后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病人中可缩短病人住院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酒后颅脑
损伤
进行性出血性损伤
重症监护室
医院感染
临床护理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LR与DFR对单纯性脑损伤后进行性出血性损伤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张明昕
冀兵
姜铜源
机构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出处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0期3817-3820,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DFR)与单纯性创伤性脑损伤(TBI)后发生进行性出血性损伤(PHI)的关系,以期对PHI病人的防治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9年6月—2022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收治的单纯性TBI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影像学结果将其分为进展组(PHI组)和非进展组(非PHI组)。采集病人的一般资料及入院化验指标,计算PLR、DFR值,评估各项指标对单纯性TBI后PHI的预测价值。结果:纳入的111例病人中有28例(25.23%)病人在入院72 h内发生了PHI。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HI组与非PHI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LR、DF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FR为预测单纯性TBI后PH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DFR对于单纯性TBI病人PHI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PLR并未表现出较好的预测价值,对DFR较高的病人应进一步通过头颅CT明确是否发生PHI,并进行早期快速的干预。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
损伤
进行性出血性损伤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
分类号
R651.15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病灶体积变化对手术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陈鑫
刘运生
刘志雄
刘劲芳
杨魁
李春涛
刘忠富
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1年第1期1-4,共4页
文摘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后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Progressive Hemorrhagic Injury,PHI)患者病灶体积变化对于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 PHI患者共4 8例,分为手术组(n=3 2)与非手术组(n=1 6)例,比较两组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CS),年龄,六个月GOS,首次CT损伤灶体积以及伤后2 4小时内损伤灶体积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首次CT损伤灶体积与伤后2 4小时内损伤灶体积变化,六个月GO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CS),年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 5),伤后2 4小时内损伤灶体积变化(增大)是手术治疗的高危因素(OR 5.9 6 0,P<0.0 5)。结论对于颅脑外伤后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PHI)患者,伤后2 4小时内损伤灶体积增长速度越快,需要手术治疗的风险就越大,手术治疗患者六个月GOS较非手术患者差。
关键词
脑外伤
进行性
出血性
脑
损伤
手术治疗
危险因素
Keywords
traumatic brain injury
progressive hemorrhagic injury
operation
risk factor
分类号
R651.1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探讨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的最佳手术时机
3
作者
刘继东
机构
河南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2期61-63,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选取我院2010-01—2016-01收治的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患者87例,根据不同手术进行时机分为观察组(手术时间距受伤时间≤6h)40例和对照组(手术时间距受伤时间>6h)37例,手术均为开颅手术,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完成。随访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评估2组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并了解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预后优良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7%(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GOS良好率为60.00%显著高于对照组35.14%(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2%(P<0.05)。结论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的最佳手术时机为距受伤时间6h内。严格监测患者病情、尽早实施开颅手术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改善,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关键词
进行性
出血性
脑
损伤
开颅手术
手术时机
分类号
R743.3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临床护理路径在酒后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4
作者
陈燕萍
丘春燕
苏碧齐
机构
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
出处
《全科护理》
2019年第27期3393-3394,共2页
文摘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酒后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62例酒精性颅脑外伤后进行性出血损伤病人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月—2017年8月医院收治的56例酒精性脑外伤后进行性出血损伤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医院感染发生率、对护理的满意度、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病人住院时间分别为(27.99±3.77)d、(47.85±2.63)d,医院感染率分别为14.3%和32.3%,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2.3%,高于对照组的46.7%(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酒后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病人中可缩短病人住院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
饮酒后颅脑
损伤
进行性出血性损伤
重症监护室
医院感染
临床护理路径
分类号
R473.74 [医药卫生—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PLR与DFR对单纯性脑损伤后进行性出血性损伤的预测价值
张明昕
冀兵
姜铜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病灶体积变化对手术治疗的影响
陈鑫
刘运生
刘志雄
刘劲芳
杨魁
李春涛
刘忠富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探讨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的最佳手术时机
刘继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临床护理路径在酒后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病人中的应用
陈燕萍
丘春燕
苏碧齐
《全科护理》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