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低渗透油藏气驱注采比和注气量设计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高峰
雷友忠
+2 位作者
谭俊领
姚杰
秦积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4-139,共6页
注采比合理性对气驱生产效果影响较大。基于物质平衡原理、达西定律和油气分流理论、气驱增产倍数和气驱油墙描述等概念与成果,考虑并量化了注入气溶解、油藏流体膨胀、注入气成矿固化、储层压敏效应、天然裂缝疏导和干层吸气、注气井...
注采比合理性对气驱生产效果影响较大。基于物质平衡原理、达西定律和油气分流理论、气驱增产倍数和气驱油墙描述等概念与成果,考虑并量化了注入气溶解、油藏流体膨胀、注入气成矿固化、储层压敏效应、天然裂缝疏导和干层吸气、注气井组和外部液量交换、气油比构成等因素,分别建立了基于采出油水两相地下体积的气驱注采比计算公式(2P公式)和基于采出油气水三相地下体积的气驱注采比计算公式(3P公式),给出了单井日注气量计算方法。应用新方法,研究代表性特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项目注采比变化情况,连续注气气窜后应按照3P公式计算的气驱注采比进行配注;水气交替注入按照2P公式计算的气驱注采比进行配注基本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气
驱
注
采比
物质平衡
水
气
交替
连续注气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注气抽采煤层气先导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美红
张牧君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44-46,共3页
在不影响正常的煤层气抽采工艺条件下,进行注气抽采煤层气微型先导性试验研究,测试注气抽采过程中煤层气流量、抽采率和注气时间的关系。并与不注气情况下煤层气抽采效果进行比较,连续注气平均单孔流量和单孔累计产量提高7.26%,而间歇...
在不影响正常的煤层气抽采工艺条件下,进行注气抽采煤层气微型先导性试验研究,测试注气抽采过程中煤层气流量、抽采率和注气时间的关系。并与不注气情况下煤层气抽采效果进行比较,连续注气平均单孔流量和单孔累计产量提高7.26%,而间歇注气平均单孔流量和单孔累计产量提高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气
抽采
连续注气
间歇
注
气
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考虑封存机理的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与封存注采参数敏感性分析
3
作者
李远铎
丁帅伟
+3 位作者
张蒙
许川
樊纹宇
屈传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1-718,共8页
低渗透油藏采用CO_(2)驱油,既可以提高油气采收率,又能实现CO_(2)地质封存。基于CO_(2)封存机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考虑CO_(2)构造封存、束缚封存和溶解封存的驱油与封存机理模型,研究在连续注气开发和水气交替注入开发下,不同注...
低渗透油藏采用CO_(2)驱油,既可以提高油气采收率,又能实现CO_(2)地质封存。基于CO_(2)封存机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考虑CO_(2)构造封存、束缚封存和溶解封存的驱油与封存机理模型,研究在连续注气开发和水气交替注入开发下,不同注采参数(注水年限、CO_(2)注入速度、注采比、生产井井底流压下限、注入井井底流压上限、循环次数和气水段塞比)对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采收率与CO_(2)封存效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CO_(2)封存机理会对CO_(2)驱油以及CO_(2)封存造成很大的影响。连续注气开发时,CO_(2)束缚封存有利于驱油,但对CO_(2)封存影响不大;CO_(2)溶解封存不利于CO_(2)驱油,但是有利于CO_(2)封存。水气交替注入开发时,CO_(2)封存机理不利于CO_(2)驱油,但是对CO_(2)封存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可揭示不同CO_(2)注入方式下,封存机理对驱油与封存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CO_(2)驱油
CO_(2)封存
封存机理
连续注气
开发
水
气
交替
注
入开发
提高采收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特低渗油藏CO_2非混相驱生产特征与气窜规律
被引量:
74
4
作者
高云丛
赵密福
+1 位作者
王建波
宗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9-85,共7页
基于吉林腰英台油田CO2非混相驱先导试验区生产动态数据、吸水(气)剖面监测、示踪剂监测、原油和地层水组成分析,研究CO2非混相驱油井生产特征和气窜规律。先导试验中较好地利用了CO2的萃取、降黏、膨胀原油体积、增大地层有效孔隙等特...
基于吉林腰英台油田CO2非混相驱先导试验区生产动态数据、吸水(气)剖面监测、示踪剂监测、原油和地层水组成分析,研究CO2非混相驱油井生产特征和气窜规律。先导试验中较好地利用了CO2的萃取、降黏、膨胀原油体积、增大地层有效孔隙等特点,增油效果较明显。对于特低渗、强非均质性油藏,水驱或气驱过程均存在单层突进、平面指进现象,水气交替注入可有效提高波及体积,有助于缓解气窜,注水转注气后产油量增幅低于注气转注水,水气交替注入过程中注水半周期的调整对气驱开发效果改善起主要作用。腰英台油田油井见气类型包括沿裂缝方向见气、沿高渗条带见气和低渗区域见气。根据建立的油井气窜标准,保持油井见气但不气窜、减缓气油比上升速度是改善非混相驱效果的关键。关停气窜井、调整生产井井底流压、实施水气交替注入是控制气窜的良好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CO2非混相驱
水驱
连续注气
水
气
交替
注
入
生产特征
气
窜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裂缝-基质模型CO_2混相注入提高原油采收率
被引量:
14
5
作者
王业飞
高苗
+4 位作者
谭龙
元福卿
陈旭
曲正天
丁名臣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7-92,共6页
对传统驱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建立裂缝-基质模型以模拟裂缝性油藏。应用该模型开展CO_2混相连续注入和吞吐实验,研究CO_2混相注入提高裂缝性油藏采收率特征,并测试产出原油组分,据此分析不同连续注气时间下基质原油产出机理。结果表明,C...
对传统驱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建立裂缝-基质模型以模拟裂缝性油藏。应用该模型开展CO_2混相连续注入和吞吐实验,研究CO_2混相注入提高裂缝性油藏采收率特征,并测试产出原油组分,据此分析不同连续注气时间下基质原油产出机理。结果表明,CO_2混相连续注入很难显著提高裂缝-基质模型原油采收率,基质长度为10.0 cm时采收率仅为18.2%,长度为20.0 cm时采收率降至14.1%。原油组分测试结果表明:CO_2注入初期(0~8 h),产出原油组分基本不变,溶解膨胀为主要产油机理,是主要出油阶段;注气后期(8~40 h),产出原油组分明显变化,萃取为主要产油机理,但产油量较少。CO_2吞吐可在连续注气基础上大幅提高采收率72.8%~73.9%;但吞吐效果受生产压差影响,当生产压差为5 MPa时,累积采收率仅为7.9%~12.4%;当生产压差增至20 MPa时,累积采收率最高可达7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基质模型CO2混相
注
入
连续注气
原油组分CO2吞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氧化碳驱油注入方式优选实验
被引量:
38
6
作者
王维波
师庆三
+2 位作者
余华贵
黄春霞
陈龙龙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7-500,504,共5页
针对二氧化碳(CO2)驱油注入方式优选问题,选择连续注气、水气交替注入、周期注气3种方式对低渗透岩心进行室内对比实验,同时对3种注气方式的主要参数(注气压力、速度、比例、段塞大小)以采出程度、水/气突破时间为评价标准进行优化研究...
针对二氧化碳(CO2)驱油注入方式优选问题,选择连续注气、水气交替注入、周期注气3种方式对低渗透岩心进行室内对比实验,同时对3种注气方式的主要参数(注气压力、速度、比例、段塞大小)以采出程度、水/气突破时间为评价标准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驱替压力及注入速度增加,见气采出程度和最终采出程度逐步增大后趋于稳定,最佳注入压力为26 MPa,最佳注入速度为2.4 cm3/min;水气交替水气比为1∶1时,最终采出程度最高,水、气突破时间较为接近;从最终采出程度看,水气交替最佳段塞为0.20 PV;周期注气最终采出程度随着注气段塞的增加而增大,小周期注入量有利于推迟见气。从见气采出程度和最终采出程度综合考虑,周期注入段塞0.03 PV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驱
注
入方式
连续注气
水
气
交替
周期
注
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渗透油藏气驱注采比和注气量设计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高峰
雷友忠
谭俊领
姚杰
秦积舜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
出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4-139,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CO_2封存与驱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8YFB060550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2016ZX05016)
文摘
注采比合理性对气驱生产效果影响较大。基于物质平衡原理、达西定律和油气分流理论、气驱增产倍数和气驱油墙描述等概念与成果,考虑并量化了注入气溶解、油藏流体膨胀、注入气成矿固化、储层压敏效应、天然裂缝疏导和干层吸气、注气井组和外部液量交换、气油比构成等因素,分别建立了基于采出油水两相地下体积的气驱注采比计算公式(2P公式)和基于采出油气水三相地下体积的气驱注采比计算公式(3P公式),给出了单井日注气量计算方法。应用新方法,研究代表性特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项目注采比变化情况,连续注气气窜后应按照3P公式计算的气驱注采比进行配注;水气交替注入按照2P公式计算的气驱注采比进行配注基本可行。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气
驱
注
采比
物质平衡
水
气
交替
连续注气
计算方法
Keywords
low-permeability oil reservoirs
gas flooding
injection-production ratio
material balance
WAG injection
CGI
calculation method
分类号
TE357.4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注气抽采煤层气先导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美红
张牧君
机构
山西能源学院
山西中远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出处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44-46,共3页
文摘
在不影响正常的煤层气抽采工艺条件下,进行注气抽采煤层气微型先导性试验研究,测试注气抽采过程中煤层气流量、抽采率和注气时间的关系。并与不注气情况下煤层气抽采效果进行比较,连续注气平均单孔流量和单孔累计产量提高7.26%,而间歇注气平均单孔流量和单孔累计产量提高8.4%。
关键词
煤层
气
抽采
连续注气
间歇
注
气
流量
分类号
TD712.6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考虑封存机理的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与封存注采参数敏感性分析
3
作者
李远铎
丁帅伟
张蒙
许川
樊纹宇
屈传超
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1-71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474044)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24JC-YBMS-328)
西北大学2024年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24229)。
文摘
低渗透油藏采用CO_(2)驱油,既可以提高油气采收率,又能实现CO_(2)地质封存。基于CO_(2)封存机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考虑CO_(2)构造封存、束缚封存和溶解封存的驱油与封存机理模型,研究在连续注气开发和水气交替注入开发下,不同注采参数(注水年限、CO_(2)注入速度、注采比、生产井井底流压下限、注入井井底流压上限、循环次数和气水段塞比)对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采收率与CO_(2)封存效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CO_(2)封存机理会对CO_(2)驱油以及CO_(2)封存造成很大的影响。连续注气开发时,CO_(2)束缚封存有利于驱油,但对CO_(2)封存影响不大;CO_(2)溶解封存不利于CO_(2)驱油,但是有利于CO_(2)封存。水气交替注入开发时,CO_(2)封存机理不利于CO_(2)驱油,但是对CO_(2)封存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可揭示不同CO_(2)注入方式下,封存机理对驱油与封存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CO_(2)驱油
CO_(2)封存
封存机理
连续注气
开发
水
气
交替
注
入开发
提高采收率
数值模拟
Keywords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CO_(2)EOR
CO_(2)storage
storage mechanism
continuous gas injection
WAG injection
enhanced oil recovery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TE34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特低渗油藏CO_2非混相驱生产特征与气窜规律
被引量:
74
4
作者
高云丛
赵密福
王建波
宗畅
机构
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开发处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9-85,共7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CO2驱油的油藏工程设计技术研究'课题(2009AA0634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气开发重要先导项目(KF-2010-18)
文摘
基于吉林腰英台油田CO2非混相驱先导试验区生产动态数据、吸水(气)剖面监测、示踪剂监测、原油和地层水组成分析,研究CO2非混相驱油井生产特征和气窜规律。先导试验中较好地利用了CO2的萃取、降黏、膨胀原油体积、增大地层有效孔隙等特点,增油效果较明显。对于特低渗、强非均质性油藏,水驱或气驱过程均存在单层突进、平面指进现象,水气交替注入可有效提高波及体积,有助于缓解气窜,注水转注气后产油量增幅低于注气转注水,水气交替注入过程中注水半周期的调整对气驱开发效果改善起主要作用。腰英台油田油井见气类型包括沿裂缝方向见气、沿高渗条带见气和低渗区域见气。根据建立的油井气窜标准,保持油井见气但不气窜、减缓气油比上升速度是改善非混相驱效果的关键。关停气窜井、调整生产井井底流压、实施水气交替注入是控制气窜的良好措施。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CO2非混相驱
水驱
连续注气
水
气
交替
注
入
生产特征
气
窜规律
Keywords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CO2 immiscible flooding
water flooding
continuous gas injection
alternative water/gas injection
producing characteristics
gas breakthrough
分类号
TE357.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裂缝-基质模型CO_2混相注入提高原油采收率
被引量:
14
5
作者
王业飞
高苗
谭龙
元福卿
陈旭
曲正天
丁名臣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7-9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强CO_2-原油传质作用的化学改性CO_2驱油体系构筑及其驱油特征研究"(5150427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金资助"基于CO_2-原油传质作用的低渗绕流原油排驱机制及提高采收率研究"(17CX02076)
文摘
对传统驱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建立裂缝-基质模型以模拟裂缝性油藏。应用该模型开展CO_2混相连续注入和吞吐实验,研究CO_2混相注入提高裂缝性油藏采收率特征,并测试产出原油组分,据此分析不同连续注气时间下基质原油产出机理。结果表明,CO_2混相连续注入很难显著提高裂缝-基质模型原油采收率,基质长度为10.0 cm时采收率仅为18.2%,长度为20.0 cm时采收率降至14.1%。原油组分测试结果表明:CO_2注入初期(0~8 h),产出原油组分基本不变,溶解膨胀为主要产油机理,是主要出油阶段;注气后期(8~40 h),产出原油组分明显变化,萃取为主要产油机理,但产油量较少。CO_2吞吐可在连续注气基础上大幅提高采收率72.8%~73.9%;但吞吐效果受生产压差影响,当生产压差为5 MPa时,累积采收率仅为7.9%~12.4%;当生产压差增至20 MPa时,累积采收率最高可达73.9%。
关键词
裂缝-基质模型CO2混相
注
入
连续注气
原油组分CO2吞吐
Keywords
fracture-matrix model
CO2 miscible injection
continuous CO2 injection
composition of produced oil
CO2 huff-n-puff
分类号
TE357.4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氧化碳驱油注入方式优选实验
被引量:
38
6
作者
王维波
师庆三
余华贵
黄春霞
陈龙龙
机构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7-500,504,共5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陕北煤化工CO2捕集
埋存与提高采收率技术示范"(2012BAC26B00)
文摘
针对二氧化碳(CO2)驱油注入方式优选问题,选择连续注气、水气交替注入、周期注气3种方式对低渗透岩心进行室内对比实验,同时对3种注气方式的主要参数(注气压力、速度、比例、段塞大小)以采出程度、水/气突破时间为评价标准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驱替压力及注入速度增加,见气采出程度和最终采出程度逐步增大后趋于稳定,最佳注入压力为26 MPa,最佳注入速度为2.4 cm3/min;水气交替水气比为1∶1时,最终采出程度最高,水、气突破时间较为接近;从最终采出程度看,水气交替最佳段塞为0.20 PV;周期注气最终采出程度随着注气段塞的增加而增大,小周期注入量有利于推迟见气。从见气采出程度和最终采出程度综合考虑,周期注入段塞0.03 PV最佳。
关键词
二氧化碳驱
注
入方式
连续注气
水
气
交替
周期
注
气
Keywords
carbon dioxide flooding
injection mode
continuous gas injection
water and gas alternate injection
cycle gas injection
分类号
TE357.4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低渗透油藏气驱注采比和注气量设计
王高峰
雷友忠
谭俊领
姚杰
秦积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注气抽采煤层气先导性试验研究
张美红
张牧君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考虑封存机理的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与封存注采参数敏感性分析
李远铎
丁帅伟
张蒙
许川
樊纹宇
屈传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特低渗油藏CO_2非混相驱生产特征与气窜规律
高云丛
赵密福
王建波
宗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7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裂缝-基质模型CO_2混相注入提高原油采收率
王业飞
高苗
谭龙
元福卿
陈旭
曲正天
丁名臣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二氧化碳驱油注入方式优选实验
王维波
师庆三
余华贵
黄春霞
陈龙龙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
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