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离散-连续耦合方法的圆砾地层超深地连墙施工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申玉生 甘雨航 +4 位作者 资晓鱼 董俊 闵鹏 张逸飞 王进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51-261,共11页
依托昆明轨道交通4号线火车北站工程(三线换乘站),推导了离散元-有限差分耦合算法,并对圆砾地层中单幅超深(70 m)地下连续墙施工全过程的力学行为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超深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阶段地层水平应力与竖向应力不同程度下降,槽... 依托昆明轨道交通4号线火车北站工程(三线换乘站),推导了离散元-有限差分耦合算法,并对圆砾地层中单幅超深(70 m)地下连续墙施工全过程的力学行为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超深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阶段地层水平应力与竖向应力不同程度下降,槽壁向槽内卸荷变形,黏性土层在槽段拐角附近有土拱形成,区域内应力增加,圆砾地层土拱效应不明显;成槽阶段槽壁累计水平变形由大到小依次为圆砾地层、下伏地层、上覆土体,水平最大位移约为15.8 mm,最大地表沉降约为9 mm;在混凝土浇筑阶段,地层应力在混凝土压力挤压作用下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槽壁向槽外反向内挤变形,地表向上隆起变形,并在混凝土硬化阶段逐渐收敛;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取得了良好成槽效果,可为同类地下连续墙设计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工程 施工力学行为 离散-连续耦合方法 地下连续 圆砾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离散-连续耦合方法的NPR锚索-围岩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胡杰 何满潮 +2 位作者 李兆华 张龙飞 冯吉利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7-34,共8页
恒阻大变形(NPR)锚索作为一种高效的吸能锚索已广泛应用于边坡和采矿工程的加固和监测预警中。NPR锚索工作时的径向膨胀特性将影响整个锚固系统的性能。因此,基于离散元法(DEM)-有限差分法(FDM)耦合方法对静力拉伸作用下NPR锚索-围岩的... 恒阻大变形(NPR)锚索作为一种高效的吸能锚索已广泛应用于边坡和采矿工程的加固和监测预警中。NPR锚索工作时的径向膨胀特性将影响整个锚固系统的性能。因此,基于离散元法(DEM)-有限差分法(FDM)耦合方法对静力拉伸作用下NPR锚索-围岩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分析。NPR锚索考虑为连续单元体,围岩和锚固材料由离散球体单元表征,将整个NPR锚固系统实现了离散元法与有限元法耦合模拟。围岩的离散元细观参数得到校准,NPR锚索的有限差分宏观参数由相应的静力拉伸室内试验进行验证。通过分析数值结果,对NPR锚索与NPR锚固系统的恒阻力进行了比较;描述了锚索-围岩界面的正应力与切应力的分布特征;此外,对锚固剂与围岩的破坏模式进行了细观研究。研究结果描述了NPR锚索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并揭示了NPR锚索的特殊锚固机理,可用于预测和提高NPR锚索锚固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阻大变形锚索 锚索-围岩相互作用 离散-连续耦合方法 静力拉伸试验 细观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积体边坡动力响应离散-连续耦合分析
3
作者 赵峰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23年第6期138-140,共3页
西南地区特殊的地质结构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及自然气候因素影响造成该区域滑坡地质灾害分布较为集中,针对该地区滑坡的发育规律与稳定性开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以某大型堆积体边坡为例,采用离散-连续耦合方法对该边坡的动力响应特征进行... 西南地区特殊的地质结构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及自然气候因素影响造成该区域滑坡地质灾害分布较为集中,针对该地区滑坡的发育规律与稳定性开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以某大型堆积体边坡为例,采用离散-连续耦合方法对该边坡的动力响应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地震强度逐渐增大时,堆积体前部首先发生滑动,边坡后援开始出现拉应力;随着强度进一步增大,滑坡出现整体失稳。且通过离散-连续耦合方法进行边坡动力分析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能够体现出岩体在大变形下的破坏形态。该方法可以为之后学者研究边坡动力响应问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堆积体 动力响应 离散-连续耦合方法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确缩尺和粗粒化的颗粒材料FDEM模拟方法
4
作者 汪泾周 马刚 +3 位作者 赵婷婷 张文宇 胡锦方 周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71-2379,共9页
颗粒材料具有非连续、离散性等特征,在进行数值模拟时面临着较大的计算压力。通过将精确缩尺准则和粗粒化方法引入到连续-离散耦合(combined finite-discrete element method,FDEM)方法中,旨在为加速基于FDEM的颗粒材料数值模拟提供一... 颗粒材料具有非连续、离散性等特征,在进行数值模拟时面临着较大的计算压力。通过将精确缩尺准则和粗粒化方法引入到连续-离散耦合(combined finite-discrete element method,FDEM)方法中,旨在为加速基于FDEM的颗粒材料数值模拟提供一种解决方案。基于精确缩尺和粗粒化等理论,推导了FDEM中应遵循的精确缩尺准则,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了等粒径颗粒体系及二元颗粒体系的三轴剪切数值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未引入精确缩尺准则时,粗粒化模型表现的力学响应特征会发生改变,结果出现失真,因此必须对粗粒化模型参数进行修正。引入精确缩尺准则后,粗粒化模型的力学响应特征会得到补正。试验结果论证了FDEM引入精确缩尺准则和粗粒化方法的有效性,即能在近似原始颗粒体系的条件下大幅度提升采用FDEM进行颗粒材料数值模拟的计算效率。基于数值试验结果进行了宏细观力学分析,宏观应力变形和细观接触力相互映证,揭示了精确缩尺和粗粒化方法的细观力学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材料 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 精确缩尺 粗粒化 计算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DEM方法的小间距巷道中间岩柱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昱博 肖支飞 +2 位作者 王安民 郑勇 仝跃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785-791,共7页
中间岩柱的稳定性是影响小间距巷道施工成败的重要因素,基于连续-离散耦合方法(CDEM),依托华北某煤矿深埋巷道工程,针对深埋小间距巷道开挖过程中对中间岩柱所产生的应力重分布机制及空间位移变形规律进行研究,以确定合理的巷道间距。... 中间岩柱的稳定性是影响小间距巷道施工成败的重要因素,基于连续-离散耦合方法(CDEM),依托华北某煤矿深埋巷道工程,针对深埋小间距巷道开挖过程中对中间岩柱所产生的应力重分布机制及空间位移变形规律进行研究,以确定合理的巷道间距。结果表明:巷道间距小于等于1.0B时,岩柱应力集中效应显著,发生以拉伸破坏为主的拉剪破坏,同时岩柱的失稳破坏导致巷道以双洞联合模式塌落;巷道间距大于等于1.6B时,应力、位移和破损程度等指标及理论计算结果均显示在开挖完成后岩柱与巷道不会发生坍塌,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研究成果对小间距巷道的施工控制与事故预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间距巷道 围岩稳定性 中间岩柱 连续-离散耦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DEM的岩石颗粒破碎后碎片形状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周剑 马刚 +3 位作者 周伟 程勇刚 黄泉水 曹学兴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8-357,共10页
针对碎片尺寸和形状会影响岩石强度和变形的问题,采用三维扫描技术获得真实岩石颗粒的表面点云数据,然后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重构数字颗粒,利用连续-离散耦合方法(FDEM)模拟单个颗粒在平板压缩下的断裂破碎.识别颗粒破碎后所产生的碎片... 针对碎片尺寸和形状会影响岩石强度和变形的问题,采用三维扫描技术获得真实岩石颗粒的表面点云数据,然后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重构数字颗粒,利用连续-离散耦合方法(FDEM)模拟单个颗粒在平板压缩下的断裂破碎.识别颗粒破碎后所产生的碎片,并进行碎片形状的表征和量化,分析碎片形状与颗粒初始形状、碎片尺寸的关系.为了准确描述裂纹尖端的应力梯度和损伤演化,进行颗粒有限元网格密度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断裂过程区至少需要5、6个界面单元以减弱网格尺寸的影响.本研究关注颗粒破碎后所产生碎片的整体形态,忽略断裂引起的碎片表面局部起伏和粗糙变化.尽管所研究颗粒的初始形状存在较大差异,仍发现颗粒破碎后所产生碎片的形状指标分布具有一些共性特征.碎片的圆度、扁平率、Domokos因子和凸度对颗粒初始形状的敏感性逐渐增强,并且除了圆度外,其他形状指标分布与碎片尺寸之间并未发现显著的相关性.不同粒径组碎片的圆度分布表明,较大的碎片棱角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颗粒 单颗粒破碎 连续-离散耦合方法(FDEM) 内聚力模型 形状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遇水湿化对堆石体颗粒破碎和压缩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马刚 王渊 +4 位作者 程家林 叶晓峰 邹宇雄 周伟 刘其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40-1648,共9页
堆石体遇水后产生的湿化变形会影响堆石坝的安全稳定运行,一直是工程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但目前对湿化变形细观机理的认识还不够充分。采用室内试验、电镜扫描、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进行了湿化对堆石体破碎特性和压缩特性的影... 堆石体遇水后产生的湿化变形会影响堆石坝的安全稳定运行,一直是工程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但目前对湿化变形细观机理的认识还不够充分。采用室内试验、电镜扫描、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进行了湿化对堆石体破碎特性和压缩特性的影响研究。干燥和饱和状态的单颗粒破碎试验和SEM电镜扫描表明,遇水饱和导致颗粒的岩石矿物成分和微观结构发生变化,其孔隙、微裂纹等缺陷增多,颗粒破碎强度和表面摩擦系数降低。率定了干燥与饱和颗粒的细观参数,开展了干燥和饱和状态的单颗粒破碎和颗粒集合体单轴压缩的数值试验。遇水湿化对堆石体有润滑、软化和劣化作用,使堆石颗粒的摩擦系数、变形模量和破碎强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湿化使颗粒破碎强度降低了22.6%,使颗粒间摩擦系数降低了11.7%,使颗粒集合体的压缩模量降低了13.1%。破碎强度降低导致的颗粒破碎是堆石体产生湿化变形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体 湿化变形 颗粒破碎 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力增加法的边坡失稳破坏全过程模拟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郴玲 常晓林 +2 位作者 唐龙文 周伟 马刚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3-138,共6页
边坡失稳破坏是渐进积累的过程,采用基于重力增加法的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弥补了传统边坡稳定分析方法无法反映边坡岩体启动-滑动-堆积的渐进破坏全过程的缺陷。以红石岩边坡工程为实例,在边坡模型的表层岩体中引入界面单元,建立连续... 边坡失稳破坏是渐进积累的过程,采用基于重力增加法的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弥补了传统边坡稳定分析方法无法反映边坡岩体启动-滑动-堆积的渐进破坏全过程的缺陷。以红石岩边坡工程为实例,在边坡模型的表层岩体中引入界面单元,建立连续-离散耦合的边坡计算模型,模拟边坡临界破坏状态,得到安全系数和滑裂面,并将计算结果与刚体极限平衡法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增加重力加速度,获得边坡失稳破坏的渐进破坏全过程。结果表明:2种方法得到的安全系数一致,最危险滑裂面的位置和形状基本吻合,证明基于重力增加法的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用于边坡失稳破坏具有可行性。极限平衡法仅用于分析临界失稳状态,不能预测后续滑块的形成,而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能进一步模拟边坡临界失稳状态后的边坡破坏全过程,为边坡治理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分析 重力增加法 渐进破坏全过程 刚体极限平衡法 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约束模式对单颗粒破碎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邓璇璇 马刚 +1 位作者 周伟 常晓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29-1337,共9页
为了研究不同约束模式对单颗粒破碎的影响,通过改变颗粒的接触状态(接触点个数、接触角度)设计一系列约束模式.对描述颗粒接触状态的二维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SVD),得到量化颗粒约束状态的特征值.基于Voronoi图生成试样的随机不规则网格... 为了研究不同约束模式对单颗粒破碎的影响,通过改变颗粒的接触状态(接触点个数、接触角度)设计一系列约束模式.对描述颗粒接触状态的二维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SVD),得到量化颗粒约束状态的特征值.基于Voronoi图生成试样的随机不规则网格,在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FDEM)的基础上建立颗粒模型,研究颗粒的破碎强度和破碎形式与约束模式之间的关系,建立考虑颗粒约束模式的破碎阈值模型.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在颗粒破碎过程中,靠近竖直加载轴线的约束部位出现初始裂纹,并逐渐发展成为宏观贯穿裂缝,继而圆周侧向约束部位出现向顶部或底部约束部位扩展的裂纹.颗粒接触点或者配位数越多,SVD分解得到的平均奇异值越大,颗粒破碎阈值越高.在接触点或者配位数相同的情况下,约束模式对应的平均奇异值越高或偏状态程度越低,颗粒抵抗破碎的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破碎 约束模式 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 奇异值分解(SVD) 颗粒破碎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石颗粒在复杂约束模式的破碎特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宇轩 马刚 +3 位作者 陆希 周伟 王頔 苗泽锴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14-1522,1559,共10页
为了研究三维情况下单个颗粒在不同约束模式下的破碎特性,对颗粒开展了物理试验和基于连续-离散耦合数值分析方法 (FDEM)的数值试验研究.通过改变颗粒周边约束的个数和位置,设定了不同的约束模式,并采用奇异值分解(SVD)对颗粒约束模式... 为了研究三维情况下单个颗粒在不同约束模式下的破碎特性,对颗粒开展了物理试验和基于连续-离散耦合数值分析方法 (FDEM)的数值试验研究.通过改变颗粒周边约束的个数和位置,设定了不同的约束模式,并采用奇异值分解(SVD)对颗粒约束模式进行量化,分析约束模式对颗粒破碎模式、破碎强度和碎片尺寸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在不同的约束模式下呈现出3种典型的破碎形式:削切、劈裂和碎裂.统计不同约束个数下的颗粒破碎峰值荷载,其在4~6个约束个数情况下变化并不明显,可以认为在离散元数值(DEM)模拟中采用接触力准则判断颗粒破碎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分析碎片尺寸分布,为构建更加合理的碎片替换模式进行离散元颗粒破碎模拟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破碎 约束模式 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 破碎模式 破碎强度 碎片尺寸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摩擦系数和颗粒强度劣化效应的堆石体湿化细观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绪武 周伟 +2 位作者 马刚 陈远 常晓林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5-131,共7页
堆石体遇水之后,水的润滑作用会导致颗粒之间的滑移和重新排列,水的软化作用则会导致颗粒破碎增加。在考虑颗粒破碎的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FDEM)中,引入代表水对于堆石体颗粒间摩擦系数和颗粒强度劣化作用的湿化模型,并按照室内单线... 堆石体遇水之后,水的润滑作用会导致颗粒之间的滑移和重新排列,水的软化作用则会导致颗粒破碎增加。在考虑颗粒破碎的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FDEM)中,引入代表水对于堆石体颗粒间摩擦系数和颗粒强度劣化作用的湿化模型,并按照室内单线法湿化试验的步骤进行了一系列数值试验。数值试验得到的湿化轴向应变与室内试验结果接近,表明水对于颗粒间摩擦系数和颗粒强度的劣化作用是产生湿化轴向应变的主要原因,堆石体颗粒间摩擦系数的降低是引起湿化轴向应变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颗粒强度的降低。湿化过程中的颗粒破碎分布呈现出局部集中的现象。湿化后颗粒之间的法向接触力平均值略有增加而切向接触力平均值则下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体 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 湿化变形 颗粒破碎 接触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谐级数对数字重构颗粒形状及堆积特性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朱俊宇 汪淼 +3 位作者 王桥 汪泾周 马刚 周伟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3-352,共10页
采用三维扫描技术获得了大石峡灰岩混合料的真实形状颗粒模型,采用不同球谐级数的球谐函数进行颗粒数字重构。系统研究了球谐级数对重构颗粒的形状特征的影响,及其对颗粒堆积、颗粒柱坍塌的影响。随着球谐级数l的增加,数字重构颗粒的形... 采用三维扫描技术获得了大石峡灰岩混合料的真实形状颗粒模型,采用不同球谐级数的球谐函数进行颗粒数字重构。系统研究了球谐级数对重构颗粒的形状特征的影响,及其对颗粒堆积、颗粒柱坍塌的影响。随着球谐级数l的增加,数字重构颗粒的形状会逐渐逼近实际扫描颗粒。当球谐级数为5左右时,重构颗粒和真实颗粒的伸长率和扁平率基本一致;当球谐级数大于10时,重构颗粒和真实颗粒的球度和凸度基本一致;当球谐级数为15时,重构颗粒和真实颗粒的圆度基本一致。用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进行了颗粒堆积模拟,随着球谐级数的增加,由重构颗粒组成的集合体的孔隙率先降低后逐渐增大,直到球谐级数达到15时,颗粒集合体的孔隙率趋于稳定。采用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进行了颗粒柱坍塌试验模拟,当球谐级数达到5时,反映颗粒堆积和流动性的指标趋于稳定,而后随着球谐级数的增大有少许波动,但变化不大。通过颗粒形态重构进行相关研究,将对实际工程中颗粒体的堆积特性分析与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形状 球谐函数 形状量化参数 连续-离散耦合方法 堆积试验 坍塌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