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宽体探测器轴扫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剂量控制新功能在儿童胸部CT低剂量扫描分析
1
作者 翟艳慧 张文静 +4 位作者 孟慧英 张敏 杨晨晓 牛丹丹 贾守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轴扫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剂量控制新功能在患儿童胸部CT检查低辐射剂量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需要进行胸部CT的学龄前儿童。通过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儿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作为对照组,ASiR-V权重设... 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轴扫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剂量控制新功能在患儿童胸部CT检查低辐射剂量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需要进行胸部CT的学龄前儿童。通过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儿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作为对照组,ASiR-V权重设置为0(FBP),B、C、D组作为实验组,ASiR-V权重分别设置为20%、40%和60%。四组均采用16 cm探测器轴扫描,管电压100 kVp,自动管电流设置范围10~600 mA,球管旋转速度0.28 s/rot,噪声指数为12,层厚5 mm。记录每例患儿检查后所得的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值,测量每例患儿纵隔窗主动脉的噪声(SD)值,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DLP、SD的差异,并采用双盲法对肺窗及纵隔窗进行5分制主观图像质量评价。结果四组的DLP值分别为(30.16±13.75)、(21.33±8.19)、(16.41±6.66)、(10.26±4.60)mGy·cm,DLP值在四组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SiR-V为0(FBP)的图像比较,随着ASiR-V升高,DLP分别降低29.28%、45.59%、65.98%。SD值分别为(9.92±1.31)HU、(9.79±1.21)HU、(9.55±1.34)HU、(9.47±0.85)HU,SD值在四组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学龄前儿童的胸部CT检查中,利用迭代重建剂量控制新功能,ASiR-V权重改变不影响图像质量,还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胸部 迭代重建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低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
2
作者 申燕艳 曾燕冲 +3 位作者 范金凤 黄福灵 管学春 林盛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分析能谱CT低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100例冠状动脉CTA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低电压联合迭代重... 目的:分析能谱CT低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100例冠状动脉CTA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低电压联合迭代重建,对照组进行常规电压联合滤波反投影重建,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CT剂量指数(CTDI)、有效辐射剂量(ED)、剂量长度乘积(DLP)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图像总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动脉(Ao)、右冠状动脉(RCA)、噪声、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左冠状动脉主干(LM)高于对照组、图像信噪比(SN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对检查方式的满意度、对实验内容的认可度、对检测费用的接受程度、对本次检查的耐受程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能谱CT低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可以在保证成像清晰度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冠状动脉CTA的辐射量,减少检查对患者的影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迭代重建技术 冠状动脉C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迭代重建技术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莲莲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0期81-83,共3页
目的:评估迭代重建技术在低剂量CT扫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进行腹部CT扫描的68例患者。根据不同的CT扫描剂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扫描方式,联合滤波反射影重建方法... 目的:评估迭代重建技术在低剂量CT扫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进行腹部CT扫描的68例患者。根据不同的CT扫描剂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扫描方式,联合滤波反射影重建方法;观察组采用低剂量的扫描方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研究通过对比两组图像质量评分、CT剂量、辐射剂量、CT值、信噪比(SNR)以及对比噪比(CNR)等指标,全面评估在低剂量CT扫描中迭代重建方法的作用。结果:观察组图像质量评分达到4分的占比91.18%高于对照组的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竖脊肌图像、腹壁脂肪图像噪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剂量长度乘积、CT剂量指数、有效辐射剂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扫描检查结果(CT值、CNR、SNR)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低剂量CT扫描中引入迭代技术重建,能够有效减少辐射剂量,显著提升图像质量和降低噪声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重建技术 低剂量 CT扫描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CT检查泌尿系统结石中迭代重建技术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史佩佩 吴婷 +2 位作者 王芬 吴淅铭 王沛然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8期16-18,共3页
目的分析低剂量CT检查泌尿系统结石中迭代重建技术(ASIR)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检查2次:采用低剂量CT扫描,运用80%ASIR进行1.25 mm薄层重建,将检查结... 目的分析低剂量CT检查泌尿系统结石中迭代重建技术(ASIR)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检查2次:采用低剂量CT扫描,运用80%ASIR进行1.25 mm薄层重建,将检查结果作为观察组;采用常规剂量CT扫描,运用滤波反投影技术(FBP)进行1.25 mm薄层重建,将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CT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检出的结石数为254枚,经手术证实,诊断敏感度为98.07%;对照组检出结石数为259枚,经手术证实,诊断敏感度为100.00%;两组诊断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结石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手术证实,观察组结石直径为1.0~40 mm,对照组为1.0~41 mm,两组患者结石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T图像质量评分及诊断可信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IR可以提高低剂量CT图像质量,提高检查的准确性,是一种优秀的前沿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CT检查 泌尿系统结石 迭代重建技术 滤波反投影技术 CT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CT迭代重建技术用于输尿管小结石的诊断效能
5
作者 杜锐 朱献韶 余立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195-197,共3页
探究低剂量CT迭代算法重建技术对输尿管小结石的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2019年3月-2024年3月在湖南航天医院治疗的96例输尿管小结石(直径≤3mm)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双盲法平均分成两组,即采用低剂量CT平扫的低剂量组48例和行常规剂量平扫... 探究低剂量CT迭代算法重建技术对输尿管小结石的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2019年3月-2024年3月在湖南航天医院治疗的96例输尿管小结石(直径≤3mm)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双盲法平均分成两组,即采用低剂量CT平扫的低剂量组48例和行常规剂量平扫的常规组48例,扫描后均完成迭代算法薄层重建和三维后处理技术,记录并对比两组数据的诊断效果。结果 两种检查方式所获得两组数据的诊断准确率、误诊漏诊率和图像质量差异不大(P﹥0.05);低剂量组所统计的辐射剂量指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低剂量CT平扫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可以迅速和准确诊断出输尿管小结石,且在明显降低对患者的辐射损害同时具有较高图像质量,效能优异,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小结石 低剂量CT平扫 迭代重建技术 辐射剂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排螺旋CT“双低模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颅脑CTA检查中的应用可行性
6
作者 曾瑞清 李婷琪 王树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0期56-59,共4页
目的分析16排螺旋CT“双低模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颅脑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接受颅脑CTA检查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根据对比剂浓度、CT扫描管电压的不同分为A组(管电压100 kV,对比剂浓度370 mg I/ml)... 目的分析16排螺旋CT“双低模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颅脑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接受颅脑CTA检查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根据对比剂浓度、CT扫描管电压的不同分为A组(管电压100 kV,对比剂浓度370 mg I/ml)、B组(管电压100 kV,对比剂浓度320 mg I/ml)、C组(管电压100 kV,对比剂浓度270 mg I/ml)、D组(开启Care kV后将参考管电压设为80kV,对比剂浓度270mgI/ml),每组30例。四组扫描所得的原始数据均采用滤波反投影技术(FBP)、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进行图像重建。根据重建技术不同得到8个亚组A1/A2、B1/B2、C1/C2、D1/D2组(其中1为FBP图像重建亚组,2为ASIR图像重建亚组)。比较四组组内两亚组的血管CT均值、对比度噪声比(CNR)、信噪比(SNR)、颅底射线硬化伪影(BHA)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四组血管CT均值、CNR、SNR、BHA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四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结果A2组、B2组、C2组、D2组的CT均值、CNR、SNR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高于A1组、B1组、C1组、D1组(P<0.05)。A组、B组、C组、D组的血管CT均值、CNR、SNR、BHA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A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13.32±1.46)mGy、(863.67±95.17)mGy·cm,B组分别为(11.63±1.40)mGy、(734.62±90.43)mGy·cm,C组分别为(9.45±1.34)mGy、(642.49±87.12)mGy·cm,D组分别为(8.52±1.23)mGy、(558.25±80.52)mGy·cm。A组、B组、C组、D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呈递减趋势(F=11.563、95.736,P=0.000、0.000<0.05)。结论16排螺旋CT“双低模式”联合ASIR技术能够提升颅脑CTA检查的图像质量,降低辐射量,可用于颅脑血管相关疾病的检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CT血管造影 16排螺旋CT 双低模式 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 辐射剂量 低管电压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迭代重建技术+低剂量CT扫描应用于泌尿系统结石中的有效性探讨
7
作者 李建贵 陆建葵 +1 位作者 苏忠波 石海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28-031,共4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迭代重建技术与低剂量CT扫描策略在泌尿系统结石诊断中的临床效能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自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期间,因疑似泌尿系统结石症状就诊的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配的方式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 本研究旨在评估迭代重建技术与低剂量CT扫描策略在泌尿系统结石诊断中的临床效能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自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期间,因疑似泌尿系统结石症状就诊的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配的方式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常规剂量CT扫描检查,观察组应用迭代重建技术的低剂量CT扫描方案。比较两组图像质量的客观评分、噪声水平量化分析、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CT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及结石位置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在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估与客观评分、噪声水平的控制,以及结石位置诊断的精确性方面,两组间均未表现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在辐射剂量这一关键指标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泌尿系统结石的诊断中,采用迭代重建技术结合低剂量CT扫描的方法,不仅能够保持高质量的图像呈现和准确的诊断性能,同时还能大幅度减少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案。这一发现有助于减少患者的辐射风险,该技术为泌尿系统结石的有效诊断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重建技术 低剂量CT扫描 泌尿系统结石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以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和滤过反投影重建的低剂量腹部CT的图像质量 被引量:40
8
作者 王艳 史大鹏 +2 位作者 朱绍成 吴青霞 孙明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02-1905,共4页
目的比较应用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和滤过反投影(FBP)两种重建技术获得不同低剂量腹部CT扫描图像的质量及对病变的优化显示。方法选取22例临床诊断肝脏占位而接受腹部增强扫描的患者,在常规动脉期扫描后门静脉期分别以150mAs... 目的比较应用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和滤过反投影(FBP)两种重建技术获得不同低剂量腹部CT扫描图像的质量及对病变的优化显示。方法选取22例临床诊断肝脏占位而接受腹部增强扫描的患者,在常规动脉期扫描后门静脉期分别以150mAs和100mAs对病变中心上下10cm范围进行连续扫描,分别用FBP及3个水平(30%、50%、70%)的ASIR重建图像,测量并比较图像噪声及容积CT剂量指数(CIDIvol),并对所得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与FBP相比,ASIR可降低图像噪声,减少伪影,增加诊断信心度(P<0.001)。采用150mAs及100mAs扫描时,30%ASIR和50%ASIR图像的诊断信心度评分较好,CIDIvol分别为12.74mGy、8.59mGy,均低于常规扫描剂量(P<0.05)。150mAs时,与FBP比较,30%ASIR、50%ASIR和70%ASIR重建图像中,肝实质、背景肌肉及门静脉的平均噪声均有所降低,分别为(18.74%、30.39%、41.49%)、(18.73%、30.67%、41.85%)、(22.66%、37.14%、43.61%);100mAs时,则分别降低(20.37%、32.22%、43.32%)、(18.63%、30.48%、41.57%)和(21.39%、35.09%、45.72%)。100mAs-30%ASIR图像噪声与150mAs-FBP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扫描剂量降低32.96%。结论采用ASIR重建算法可有效提高图像质量,降低腹部CT扫描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低剂量 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 滤过反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曝光技术结合迭代重建技术降低肝脏CT辐射剂量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赵君禄 聂关伟 +2 位作者 王猛 郑立冬 任庆云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自动曝光技术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对降低肝脏CT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疑诊肝肿瘤或肝肿瘤复查患者93例,随机将其分为A、B、C组各31例,三组均予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A组电压120 k V、电流150 m As,B、C组采用自动曝光技术并迭... 目的探讨自动曝光技术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对降低肝脏CT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疑诊肝肿瘤或肝肿瘤复查患者93例,随机将其分为A、B、C组各31例,三组均予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A组电压120 k V、电流150 m As,B、C组采用自动曝光技术并迭代重建技术对数据进行重建,B组电压120 k V、电流130 m As,C组电压120 k V、电流110 m As。计算三组有效辐射剂量、主观评价图像质量(分辨率、图像失真、诊断信心度)、客观评价图像质量(CT值、噪声、SNR、CNR)。结果 A、B、C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7.64±0.67)、(4.23±0.27)、(2.41±0.38)m Sv,三组有效辐射剂量比较,P<0.05。A、B组图像分辨率、图像失真、诊断信心评分及总分均高于C组(P均<0.05)。B组肝CT值、SNR、CNR高于A、C组(P<0.05),三组噪声比较,P>0.05。结论肝脏CT扫描时采用自动曝光技术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管电流降至130 m As时不影响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CT检查 迭代重建技术 自动曝光技术 有效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辐射剂量肝脏CT增强扫描:80kVp结合迭代重建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姜健 王可 +3 位作者 许玉峰 徐莎莎 刘建新 王霄英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6-320,共5页
目的:探讨80kVp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技术(SAFIRE)在正常体重人群肝脏CT增强扫描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地对身体质量指数(BMI)18~24kg/m2、临床怀疑肝脏疾病的46例患者采用低辐射剂量(80kVp、420mAs)进行CT增强扫描,对比剂... 目的:探讨80kVp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技术(SAFIRE)在正常体重人群肝脏CT增强扫描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地对身体质量指数(BMI)18~24kg/m2、临床怀疑肝脏疾病的46例患者采用低辐射剂量(80kVp、420mAs)进行CT增强扫描,对比剂注射采用个性化方案。以滤波反投影法(FBP)和5种强度SAFIRE(1~5)方法分别进行图像重建。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估指标:图像噪声、对比噪声比(CNR)、品质指数(FOM)。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估:对图像噪声、血管显示、伪影及图像整体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对动脉晚期的期相进行评估。结果:图像质量客观评估结果:SAFIRE-5图像的噪声最小,CNR及FOM值最高,与其余5组图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主观评估结果:SAFIRE-5图像的噪声、血管显示情况及硬化伪影的评估结果均优于其它5组,但"蜡样"伪影的评分明显低于其它各组,使其图像整体评分受到影响;SAFIRE-3图像的整体评分最高,与其它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6%(44/46)的动脉晚期图像质量合格。结论:正常体型人群行肝脏CT增强扫描时,使用80kVp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及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能得到较好的图像质量;此种条件下,建议使用SAFIRE-3进行图像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管电压 迭代重建技术 图像质量 肝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胸部CT扫描中最佳方案的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田庆龙 吕佳南 +3 位作者 许传斌 张武 吕仁杰 徐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i 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胸部CT扫描中的最佳电流强度。方法收集行256层螺旋CT胸部扫描的患者135例,随机分为5组,A、B、C、D组各30例,E组15例。其中A组为对照组,行常规剂量100 m As扫描,用传统的滤过反透射法重建,其余各组依次分... 目的探讨i 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胸部CT扫描中的最佳电流强度。方法收集行256层螺旋CT胸部扫描的患者135例,随机分为5组,A、B、C、D组各30例,E组15例。其中A组为对照组,行常规剂量100 m As扫描,用传统的滤过反透射法重建,其余各组依次分别为75、50、30、15 m As进行扫描,并在i Dose4-5水平重建图像,对5组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结果在i Dose4-5水平下,随着电流强度的降低,有效剂量逐渐减小,图像噪声值逐渐增大,B、C、D、E组有效剂量较A组分别减少约27.74%、51.82%、77.01%和83.94%,B、C、D组图像质量评分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E组图像质量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i Dose4-5水平,电流强度降低至30 m As可以明显减低辐射剂量,且图像质量不受影响,可以作为胸部低剂量扫描的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重建技术 胸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低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CT与迭代重建技术在健康体检筛查早期肺癌中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张宏宾 袁海燕 王小乐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9期14-16,37,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CT(LDCT)与迭代重建技术在健康体检筛查早期肺癌中的可行性。方法将600例健康体检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CT组和LDCT组,分别进行常规剂量肺CT(120kV,150mAs)扫描和低剂量肺CT(120kV,30mAs)扫描,采用迭代重建技术对LDCT扫描图... 目的探讨低剂量CT(LDCT)与迭代重建技术在健康体检筛查早期肺癌中的可行性。方法将600例健康体检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CT组和LDCT组,分别进行常规剂量肺CT(120kV,150mAs)扫描和低剂量肺CT(120kV,30mAs)扫描,采用迭代重建技术对LDCT扫描图像进行重建,比较两组主观图像质量,客观图像质量参数(噪声、CT值、SNR),辐射剂量参数(CTDIvol、DLP、ED)及肺结节检出率。结果两组纵隔窗、肺窗主观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CT组图像噪声略高于常规剂量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CT值、S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DCT组CTDIvol、DLP、ED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受检者肺结节及早期肺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CT结合迭代重建技术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且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对早期肺癌的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肺癌 低剂量CT 迭代重建技术 健康体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单能量成像及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夏远舰 刘海静 +5 位作者 吴国华 申兵 李娜 袁仲强 丁芳芳 王丽坤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851-854,共4页
目的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及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中的应用。方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亚组(每组20例),A组进... 目的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及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中的应用。方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亚组(每组20例),A组进行能谱CT+滤波反投影重建(FBP),B组进行能谱CT(60 keV)+40%ASiR,对照组行多层螺旋CT+FBP。比较2组门静脉CT值、肝实质CT值、CT值差、图像噪声、对比噪声比(CNR)以及图片质量评分,观察B组成像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情况。结果 A、B组门静脉CT值、肝实质CT值、CT差值、CN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组门静脉CT值、CT差值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肝实质CT值和CN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图像噪声、伪影、门静脉3级分支显示高于对照组(P<0.05),A组图像噪声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2组伪影和门静脉3级分支显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20例患者中,胃底静脉、胃左静脉曲张14例(占70.00%),食管及食管周围静脉曲张12例(占60.00%),胃/脾-左肾静脉曲张9例(占45.00%)。结论能谱CT单能量(60 keV)+40%ASiR可明显改善门静脉血管成像质量,更准确呈现侧枝循环开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单能量成像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联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结直肠癌N分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颜俏燕 丁士申 +1 位作者 陈刚 甘东慧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MSCTC)联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结直肠癌N分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1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术前MSCTC检查参数分为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105例。低剂量组采用100 kV管电压、80 mA管电流及iDose4...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MSCTC)联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结直肠癌N分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1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术前MSCTC检查参数分为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105例。低剂量组采用100 kV管电压、80 mA管电流及iDose4迭代重建技术进行检查,常规剂量组采用120 kV管电压、自动管电流调节及滤波反投影重建技术进行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N分期为金标准,比较不同剂量MSCTC检查诊断结直肠癌术前N分期的准确性及其与术后病理诊断N分期的一致性。记录两组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低剂量、常规剂量MSCTC诊断结直肠癌术前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66.7%、70.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诊断N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N分期结果的一致性均为中等(P<0.05)。低剂量组的总剂量长度乘积、总容积CT剂量指数及有效剂量均低于常规剂量组(均P<0.05)。结论与常规剂量检查相比,低剂量MSCTC联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可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且对结直肠癌术前N分期的评估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N分期 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 iDose4迭代重建技术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智能匹配技术联合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在布加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苏蕾 胡丽丽 +1 位作者 吴艳 高剑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72-275,284,共5页
目的探讨能谱CT智能匹配技术联合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技术对布加综合征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行能谱CT血管成像的120例布加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采用CT智能匹配技... 目的探讨能谱CT智能匹配技术联合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技术对布加综合征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行能谱CT血管成像的120例布加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采用CT智能匹配技术,对比剂1.6ml/kg,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FBP)及ASIR对40~60keV图像进行重组,获得A、B组图像;对照组采用常规120kVp扫描,对比剂1.8ml/kg,采用FBP重组获得C组图像。比较3组图像的门静脉主干、肝静脉、下腔静脉及肝脏对比噪声比(CNR)及主观评分。结果在40~60keV水平,B组各部位的CNR值最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40keV水平,C组的主观评分最高,为(3.61±0.53)分;在50~60keV水平,B组的主观评分最高,分别为(3.67±0.61)分、(3.91±0.6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能谱CT智能匹配技术可获得与常规扫描相当的辐射剂量,采用ASIR技术既提高了图像质量,又降低了对比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迭代重建技术 算法 辐射剂量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迭代重建技术在CT上腹部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信起 王宁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20期3053-3055,共3页
目的观察迭代重建技术在CT上腹部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上腹部CT扫描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在120kV、250mAs下进行常规剂量腹部扫描,获得的图像采用滤波反... 目的观察迭代重建技术在CT上腹部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上腹部CT扫描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在120kV、250mAs下进行常规剂量腹部扫描,获得的图像采用滤波反射影进行重建;观察组在管电压120kV、管电流于250~70mAs每次间隔60mAs减低扫描条件下行上腹部低剂量扫描,获得的图像采用迭代技术进行重建,分析迭代重建技术在CT腹部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1分、2分及3分患者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4分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获得图像中噪声、竖脊肌噪声及腹壁脂肪噪声值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迭代重建技术处理后CT剂量指数、CT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辐射剂量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腹部CT扫描患者采用迭代技术重建效果理想,能降低图像噪声及辐射剂量,且辐射剂量降低35%仍能获得与常规剂量相对的图像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重建技术 CT腹部低剂量扫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联合迭代重建技术的超声CT重建算法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浩全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844-1846,共3页
在研究超声CT成像原理的基础上,对阵列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探头布置方式的改进,增加了成像所需的数据量。基于最小二乘方准则,利用联合迭代重建算法,采用四边扫描算法求解相关系数矩阵,通过不断修正误差逼近真实值,进而实现速度... 在研究超声CT成像原理的基础上,对阵列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探头布置方式的改进,增加了成像所需的数据量。基于最小二乘方准则,利用联合迭代重建算法,采用四边扫描算法求解相关系数矩阵,通过不断修正误差逼近真实值,进而实现速度矩阵的求取。数值仿真表明:采用上述方法能够明显减小重建误差,改善层析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迭代重建技术 阵列检测 超声CT 速度重建 最小二乘方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迭代重建技术原理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8
作者 董继伟 《中国医学装备》 2016年第10期128-133,共6页
CT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临床疾病的诊断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然而CT检查的辐射剂量对被照射人群存在潜在危害,并日渐被人们所关注。如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是当今医学影像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而重建算法的改进成为C... CT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临床疾病的诊断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然而CT检查的辐射剂量对被照射人群存在潜在危害,并日渐被人们所关注。如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是当今医学影像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而重建算法的改进成为CT低剂量研究的方向之一。随着重建算法在技术上取得的新突破以及迭代重建技术的日趋成熟,可实现CT检查中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得高质量的图像,从而使更多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成像 迭代重建技术 新进展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迭代重建技术CT扫描检查颅脑外伤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鹏 陈宗发 杨文闻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18期3356-3357,3358,共3页
目的观察低剂量迭代重建技术(i Dose)CT扫描检查颅脑外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3组,各30例。A组:常规剂量滤波反投影法;B组:i Dose法(2/3剂量);C组:i Dose法(... 目的观察低剂量迭代重建技术(i Dose)CT扫描检查颅脑外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3组,各30例。A组:常规剂量滤波反投影法;B组:i Dose法(2/3剂量);C组:i Dose法(1/2剂量)。比较3组的图像质量,对比3组的CNR、SNR和图像噪声以及辐射剂量情况。结果 A组和B组在图像质量的图像主观噪声评分、病变显示评分、灰白质对比评分以及颅底伪影评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图像主观噪声评分、病变显示评分、灰白质对比评分以及颅底伪影评分方面略差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噪声评分低于B、C组,CNR、SNR水平则高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DLP和CTDIvol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迭代重建技术CT扫描检查颅脑外伤可以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可有效显示病变情况,虽然噪声相对较大,但是其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低剂量迭代重建技术 临床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小勇 唐雷 +6 位作者 曾宪春 王超 喻石光 崔学龙 施辉友 王玉权 王荣品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6期560-563,共4页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80 kV)联合迭代重建技术降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胸部CT辐射剂量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核酸检测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19例,初次检查采用常规管电压(110 kV),复查采用低管电压(80 kV)进行扫描。初次检...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80 kV)联合迭代重建技术降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胸部CT辐射剂量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核酸检测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19例,初次检查采用常规管电压(110 kV),复查采用低管电压(80 kV)进行扫描。初次检查图像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复查图像采用高级建模迭代重建(ADMIRE)。分别测量气管分叉层面气管内空气、升主动脉、胸壁脂肪的CT值及标准差,计算图像的SNR、CNR、噪声。采用3分法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2分及以上为满足诊断标准;记录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对2次CT检查图像的主、客观评价指标及辐射剂量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次CT检查图像的CTDIvol、DLP、ED分别为(4.80±0.94)mGy、(192.60±42.20)mGy·cm、(2.70±0.59)mSv和(2.02±0.29)mGy、(81.40±8.72)mGy·cm、(1.14±0.12)m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初次检查相比,复查时ED减少约57.8%。2次CT检查图像的平均噪声、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管分叉处空气、升主动脉的CT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查时图像胸壁脂肪的CT值低于首次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次CT检查图像的主观评分分别为(2.80±0.47)、(2.20±0.45)分,图像均达到诊断要求。结论:采用低管电压联合ADMIRE可获得满足诊断的图像,并能显著减少新冠肺炎患者短期内接受多次复查胸部CT的辐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低管电压 迭代重建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