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迷走神经功能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12
1
作者 韩冰 巩燕 +3 位作者 汪忠镐 陈秀 王磊 吴继敏 《安徽医学》 2010年第3期285-286,共2页
目的讨迷走神经功能紊乱对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影响。方法从解剖学基础、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特点、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疑点以及2个临床资料等方面出发,分析迷走神经在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结果部分GERD患者的反流... 目的讨迷走神经功能紊乱对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影响。方法从解剖学基础、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特点、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疑点以及2个临床资料等方面出发,分析迷走神经在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结果部分GERD患者的反流和其他消化道外症状未发现有明显的因果关系,都可作为递走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症状。结论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症状(包括消化道内及消化道外)可能是由于迷走神经功能紊乱造成的,对于这部分患者的治疗,应以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迷走神经功能紊乱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清扫手术中对迷走神经功能的监护 被引量:1
2
作者 焦粤农 林意 +1 位作者 于锋 于泓 《广州医药》 2005年第2期11-13,共3页
目的通过颈清扫手术中迷走神经监护,探讨预防迷走神经医源性损伤的方法。方法全麻下对26例(37侧)头颈恶性肿瘤颈清扫术,采用气管插管式表面电极(endolaryngealsurfaceelectrodesmountedonanendo trachealtube,ETT),连续记录喉肌电活动,... 目的通过颈清扫手术中迷走神经监护,探讨预防迷走神经医源性损伤的方法。方法全麻下对26例(37侧)头颈恶性肿瘤颈清扫术,采用气管插管式表面电极(endolaryngealsurfaceelectrodesmountedonanendo trachealtube,ETT),连续记录喉肌电活动,对可疑部位用单极刺激器行迷走神经定位,及对其神经完整性进行评估。结果迷走神经定位成功率94.6%,迷走神经功能受损时,即使外观完整,共解剖前、后电刺激反应电流阈值差异常升高。结论颈清扫手术中应用气管插管式记录电极进行迷走神经监护,能有效定位迷走神经,以降低损伤的风险。迷走神经解剖前、后电刺激反应电流阈值差异升高时要警惕其功能损伤,对此更深一步的研究尚待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功能 电刺激反应 头颈恶性肿瘤 神经功能受损 神经监护 气管插管 神经定位 医源性损伤 手术中应用 颈清扫术 表面电极 tube 肌电活动 记录电极 神经解剖 功能损伤 刺激器 升高 阈值 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静脉电隔离对迷走神经功能及心房电重构的影响
3
作者 董颖雪 张树龙 +6 位作者 赵宏伟 高连君 尹晓盟 杨东辉 夏云龙 林治湖 杨延宗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92-92,共1页
目的研究肺静脉电隔离(PVI)对犬的心房迷走神经功能及心房电重构的影响,以探讨PVI治疗心房颤动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成年杂种犬18只,分为A组和B组。应用硫代巴比妥钠麻醉后分离并结扎双侧颈交感迷走神经干。静脉应用美托洛尔阻断交感神... 目的研究肺静脉电隔离(PVI)对犬的心房迷走神经功能及心房电重构的影响,以探讨PVI治疗心房颤动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成年杂种犬18只,分为A组和B组。应用硫代巴比妥钠麻醉后分离并结扎双侧颈交感迷走神经干。静脉应用美托洛尔阻断交感神经活性。A组:9只犬,房间隔穿刺后,先行PVI,后以600次/min起搏右心房30 min,构建急性心房电重构模型。B组:9只犬,行房间隔穿刺后构建急性心房电重构模型。分别于PVI前后及心房电重构前后在基础状态及迷走神经刺激时测量右心耳(PAA)、左心耳(LAA)、冠状静脉窦近端(CSp)和冠状静脉窦远端(CSd)的不应期(ERP)、心房易感窗口(VW)及窦性周长(SCL)。结果①PVI对迷走神经的影响:A组犬PVI后迷走神经刺激对SCL影响较消融前明显降低(P<0.01)。PVI后迷走神经刺激对心房ERP的影响较消融前明显减弱(P<0.05)。PVI后迷走神经介导的心房颤动诱发率明显下降(P<0.05)。②PVI对心房电重构的影响:A组心房电重构后基础状态下和迷走神经刺激时测得的ERP较重构前无明显变化(P>0.05)。心房电重构前后基础及迷走神经刺激下均不能诱发心房颤动。B组心房电重构后基础状态下和迷走神经刺激时测得的ERP均明显缩短(尸值分别<0.01、0.05)。心房电重构前后基础状态下均不能诱发心房颤动,心房电重构后迷走神经刺激下的VW明显增宽(P<0.05)。B组电重构后基础状态和迷走神经刺激时的ERP缩短值较A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PVI可导致心房局部去神经反应,抑制迷走神经介导的心房颤动发生。心房电重构伴随着迷走神经对心房电生理特性调节活动增强,迷走神经介导的心房颤动易感窗口增宽。PVI能减轻心房电重构,其机制可能为心房去迷走神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电重构 肺静脉电隔离 心房颤动 迷走神经刺激 迷走神经功能 电生理特性 左心耳 基础状态 右心耳 房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室结慢径区域消融对迷走神经功能及心房颤动易感性的影响
4
作者 尹晓盟 张树龙 +7 位作者 高连君 夏云龙 杨东辉 董莹雪 刘颖 赵宏伟 林治湖 杨延宗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94-94,共1页
目的探讨房室结慢径区域消融对心房迷走神经调节功能及心房颤动易感性的影响。方法11条成年杂种犬,全麻下行颈交感一迷走神经干剥离术。经右颈内静脉穿刺放置冠状窦导管,经左股静脉穿刺放置右心室导管及右心房标测电极导管(Hallo导管),... 目的探讨房室结慢径区域消融对心房迷走神经调节功能及心房颤动易感性的影响。方法11条成年杂种犬,全麻下行颈交感一迷走神经干剥离术。经右颈内静脉穿刺放置冠状窦导管,经左股静脉穿刺放置右心室导管及右心房标测电极导管(Hallo导管),经右股静脉穿刺放置消融导管和希氏束导管。静脉应用美托洛尔阻断交感神经活性。测量慢径路区域消融前后基础状态及迷走神经刺激下的窦性周长(SCL)及高位右心房(HRA)、低位右心房(LRA)、冠状静脉窦近端(CSp)和冠状静脉窦远端(CSd)的有效不应期(ERP)及心房易感窗口(VW)。结果①窦性周长的变化:消融前、后迷走神经刺激导致的SCL缩短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7±19)比(108±8)次/min,P>0.05]。②有效不应期的变化:消融前、后迷走神经刺激导致的ERP缩短值在HRA分别为(69±37) ms、(55±34)ms,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d分别为(55±30)ms及(42±32)ms,LRA分别为(66±24) ms及(19±21)ms,CSp分别为(46±24)及(7±18) 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5、0.01)。③心房易感窗口的变化:消融前后基础状态下各个部位刺激均较难诱发心房颤动(VW接近0)。消融前、后HRA迷走神经刺激诱发心房颤动能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31) ms比(63±25) ms,P>0.05],CSd的VW有一定程度的降低[(35±37) ms比(57±28) ms,P=0.07],LRA及CSp的VW明显降低(LRA:(1±3)ms比(49±36) ms;CSp:(10±12) ms比(45±34)ms,P值均<0.05)。结论慢径区域消融未直接改变窦房结区域及高位右心房的迷走神经支配,部分削弱了冠状静脉窦远端的迷走神经功能。导致了低位右心房及冠状静脉窦口区域的去迷走神经效应。降低了低位右心房及冠状静脉窦区域早搏刺激诱发迷走神经介导房颤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房室结 迷走神经功能 迷走神经刺激 冠状静脉窦 右心房 标测电极导管 希氏束导管 消融导管 慢径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腔静脉隔离对迷走神经功能及心房颤动易感性的影响
5
作者 肖明 张树龙 +5 位作者 董颖雪 高连君 杨东辉 夏云龙 林治湖 杨延宗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92-93,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迷走神经调节的心房电生理指标(心房有效不应期及心房颤动易感窗口)的变化,间接揭示上腔静脉(SVC)隔离对犬心房迷走神经功能及心房颤动易感性的影响.方法9条成年杂种犬,全麻下行颈交感-迷走神经干剥离术。经右颈内静脉穿... 目的通过分析迷走神经调节的心房电生理指标(心房有效不应期及心房颤动易感窗口)的变化,间接揭示上腔静脉(SVC)隔离对犬心房迷走神经功能及心房颤动易感性的影响.方法9条成年杂种犬,全麻下行颈交感-迷走神经干剥离术。经右颈内静脉穿刺放置冠状静脉窦导管,经股静脉穿刺放置右心室导管(行临时右心室起搏)、环状标测导管(Lasso)及消融导管。静脉应用美托洛尔阻断交感神经活性。分别于SVC隔离前、后在基础状态及迷走神经刺激时测量右心耳(RAA)、冠状静脉窦近端(CSp)和冠状静脉窦远端(CSd)的不应期(ERP)、心房易感窗口(VW)及窦性周长(SCL)。不应期缩短值为基础状态下的ERP与迷走神经刺激时的ERP的差值。VW定义为引起房性早搏或心房颤动的最长S1与最短S2间期的差值。结果①窦性周长的变化:SVC隔离前,基础状态与迷走神经刺激的SC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78±28.49)次/min比(142.67±15.42)次/min,P<0.001]:SVC隔离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4.89±19.19)次/min比(114.33±31.41)次/min, P>0.05]。②有效不应期的变化:SVC隔离前,迷走神经刺激下测得的心房ERP为(51.11±18.33) ms,CSd为(56.67±22.36)ms,CSp为(48.89±25.22) ms;基础状态下分别为(101.11±27.59)、(98.89±14.53)和(101.11±12.69) ms,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SVC隔离后,迷走神经刺激所致心房ERP缩短的能力明显下降(P<0.001);迷走神经刺激下的CSd、CSp分别为(89±15)、(93.3±18.7)ms,显著短于基础状态下的(96.7±18)、(98.9±20.3) ms (P值均<0.001)。③心房易感窗口的变化:SVC隔离前、后基础状态下测得VW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VC隔离前迷走神经刺激容易诱发心房颤动,迷走神经刺激下的RAA、CSd和CSp测得的VW分别为(21.11±20.88)、(16.66±23.97)及(22.22±18.55)ms,RAA、CSd和CSp测得的VW分别为(6.67±1I.18)、(8.89±14.52)及(2.22±6.67)ms,隔离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VC隔离后迷走神经介导的心房颤动诱发率明显下降。结论SVC隔离能导致迷走神经介导的窦房结抑制、心房不应期缩短能力及心房颤动易感窗口增加能力明显下降。提示SVC隔离可导致心房局部去神经反应,抑制迷走神经介导的心房颤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迷走神经刺激 迷走神经功能 上腔静脉 不应期缩短 标测导管 消融导管 房性早搏 有效不应期 右心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裂电位消融对迷走神经功能及心房颤动易感性的影响
6
作者 蒋鹏 张树龙 +7 位作者 夏云龙 董莹雪 高连君 尹晓盟 刘颖 赵宏伟 林治湖 杨延宗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碎裂电位消融对心房迷走神经调节功能及心房颤动易感性的影响。方法10条成年杂种犬,全麻下行颈交感一迷走神经干剥离术。经右颈内静脉穿刺放置冠状静脉窦导管,经左股静脉穿刺放置右心室导管(房室结消融后,行临时右心室起搏)及... 目的探讨碎裂电位消融对心房迷走神经调节功能及心房颤动易感性的影响。方法10条成年杂种犬,全麻下行颈交感一迷走神经干剥离术。经右颈内静脉穿刺放置冠状静脉窦导管,经左股静脉穿刺放置右心室导管(房室结消融后,行临时右心室起搏)及右心房导管(Hallo导管),经右股静脉穿刺放置房间隔穿刺鞘管,经房间隔穿刺途径放置消融导管及左心房标测导管(Lasso导管)。静脉应用美托洛尔阻断交感神经活性。通过双侧颈部交感-迷走神经干刺激诱发并维持心房颤动,在心房颤动过程中标测并记录碎裂电位的分布部位。测量碎裂电位消融前后基础状态及迷走神经刺激下的窦性周长(SCL)及右心耳(RAA)、左心耳(LAA)、冠状静脉窦近端(CSp)和冠状静脉窦远端(CSd)的有效不应期(ERP)及心房易感窗口(VW)。消融后应用甲醛固定心脏标本,对消融区域的心脏标本进行连续切片,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消融对心房肌的影响,并选择相同区域未消融的犬心脏标本做对照。结果①窦性周长的变化:消融后迷走神经刺激导致的SCL为(18±8)次/min,较消融前[(107±19)次/min]明显缩短(P<0.001)。②有效不应期的变化:消融前、后迷走神经刺激导致的ERP缩短值在右心耳分别为(65±22) ms及(17±24)ms,冠状静脉窦远端分别为(63±23)ms及(9±10)ms,冠状静脉窦近端分别为(61±21) ms及(4±16)ms,左心耳分别为(41±19)ms及(6±14)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③心房易感窗口的变化:消融前、后基础状态下测得的VW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前、后迷走神经刺激诱发心房颤动的能力:右心耳分别为(18±29)、(58±13)ms,冠状静脉窦远端分别为(11±20)、(52±28)ms,冠状静脉窦近端分别为(7±15)、(62±35)ms,左心耳分别为(19±22)、(31±24)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碎裂电位区域心外膜脂肪垫存在大量自主神经纤维的分布,碎裂电位区域消融明显损伤了神经纤维。结论碎裂电位消融能导致迷走神经介导的窦房结抑制、心房不应期缩短效应及心房颤动易感窗口增加效应明显下降。提示碎裂电位的发生与迷走神经密切相关,针对碎裂电位消融能引起心房局部去神经反应,进而减少迷走神经对心房的支配,抑制迷走神经介导的心房颤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裂电位 心房颤动 冠状静脉窦 迷走神经刺激 迷走神经功能 标测导管 左心耳 房间隔穿刺鞘管 右心耳 房室结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胃窦迷走神经功能的管状胃大部切除术临床分析
7
作者 罗象斌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0期91-92,共2页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可发病于任何一个年龄段的群体,其中以中年人居多。临床上主要治疗方式为胃大部分切除术或单纯穿孔修补术[1]。我院采取保留胃窦迷走神经功能的管状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可发病于任何一个年龄段的群体,其中以中年人居多。临床上主要治疗方式为胃大部分切除术或单纯穿孔修补术[1]。我院采取保留胃窦迷走神经功能的管状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留胃窦迷走神经功能 管状胃大部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变异性与迷走神经功能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3
8
作者 朱艳芳 范倩 +2 位作者 尹岚 张超 李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5期862-86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QT间期变异性与迷走神经功能(Vagal function,VNF)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0月于我院确诊的AMI患者147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心电图(Electrocardio...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QT间期变异性与迷走神经功能(Vagal function,VNF)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0月于我院确诊的AMI患者147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检查,而后通过计算分别得到代表患者QT间期变异性的QT间期变异指数(QT Interval Variation Index,QTVI)及反应心脏迷走神经功能的周期复极化动力学指数(Periodic Repolarization Kinetic Index,PRD)。通过PRD判断患者VNF等级后分为VNF_(0),VNF_(1)及VNF_(2)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及ECG检查资料等,通过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对QTVI与VNF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建立ROC曲线分析QTVI对AMI患者VNF损伤的预测效能。结果:VNF_(2)患者Killip分级Ⅲ级及ST段抬高占比、QTVI、HR、cTnI及NT-proBNP均显著高于VNF_(0)及VNF_(1)患者,而LVEF显著低于VNF_(0)及VNF_(1)患者;VNF_(1)患者ST段抬高占比、QTVI、HR、cTnI及NT-proBNP均显著高于VNF_(0)患者,而LVEF显著低于VNF_(0)患者(P<0.05)。QTVI(OR=6.184,95%CI=4.345-11.298,P<0.05)及ST段抬高(OR=2.929,95%CI=1.082-6.402,P<0.05)与VNF功能呈负相关,而LVEF(OR=0.847,95%CI=0.743-0.989,P<0.05)与VNF功能呈正相关。QTVI(AUC=0.881,95%CI=0.833-0.942,P<0.05)对于VNF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QTVI预测VNF的最佳截点为0.814,敏感度为78.09%,特异度为86.04%。结论:QTVI对AMI患者VNF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以将之运用于AMI患者的病情评价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QT间期变异指数 迷走神经功能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大学生迷走神经功能在神经质与睡眠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袁小龙 何晓丽 胡铭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0-594,共5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神经质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及迷走神经功能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招募222名大学生(男119人,女103人),采用大五人格问卷神经质分量表(FFI-N)和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估神经质程度及睡眠质量,收集被试平静时期和... 目的:探讨大学生神经质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及迷走神经功能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招募222名大学生(男119人,女103人),采用大五人格问卷神经质分量表(FFI-N)和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估神经质程度及睡眠质量,收集被试平静时期和心算任务时期的心率、呼吸数据经换算得出基线期迷走神经张力以及心算任务下迷走神经反应性。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迷走神经反应性的调节作用。结果:神经质得分与PSQI总分正相关(r=0.34,P<0.01);基线迷走神经张力与PSQI总分负相关(r=-0.17,P<0.05)。结构方程模型检验表明神经质正向预测睡眠得分(γ=0.52,P<0.01);迷走神经反应性调节神经质与睡眠得分的关系。结论:迷走神经反应性能够调节神经质与睡眠的关系,当迷走反应性较高时神经质程度越高睡眠越差,当迷走反应性较低时神经质与睡眠的关系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神经 睡眠 迷走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父母元情绪理念与青少年问题行为:迷走神经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何晓丽 袁小龙 +1 位作者 胡铭 周丽晨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71-981,共11页
探讨父母元情绪理念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以及青少年自身迷走神经功能对两者关系的影响。采用"心算任务范式"及问卷法,对224名青少年及其父母进行测量与调查。结果发现:(1)母亲情绪教导理念负向预测青少年内外化问题行为,... 探讨父母元情绪理念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以及青少年自身迷走神经功能对两者关系的影响。采用"心算任务范式"及问卷法,对224名青少年及其父母进行测量与调查。结果发现:(1)母亲情绪教导理念负向预测青少年内外化问题行为,母亲情绪失控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内外化问题行为,母亲情绪不干涉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父亲情绪教导理念负向预测青少年内化问题行为,父亲情绪失控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2)当青少年迷走张力较低时,母亲情绪不干涉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当青少年迷走抑制较低时,母亲情绪失控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内化、外化问题行为,父亲情绪失控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综上,父母元情绪理念能够预测青少年问题行为,且父母元情绪理念对青少年问题行为影响存在差异。同时,迷走神经功能对父母元情绪理念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元情绪理念 迷走神经功能 青少年问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抑郁症药物对心脏迷走神经功能的影响不容忽视
11
作者 钟铃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3年第4期10-10,共1页
美国和印度的研究者认为,抑郁症是影响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医师们应该对用于抑郁症治疗的药物对心脏迷走神经功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引起足够警惕。
关键词 抗抑郁症药 心脏迷走神经功能 心率变异 去甲替林 药物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心率减速力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庞明洋 黄炜 +5 位作者 樊静静 丁世芳 王荣 官磊 林锋 余秋实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954-960,共7页
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截至2022年心血管患病人数达3.3亿。心血管疾病可引起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常表现为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和副交感神经功能下降,导致心源性死亡风险增加。心率减速力作为评估迷走神经功能的非侵入性定量测量... 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截至2022年心血管患病人数达3.3亿。心血管疾病可引起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常表现为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和副交感神经功能下降,导致心源性死亡风险增加。心率减速力作为评估迷走神经功能的非侵入性定量测量指标,其特异性、准确性得到研究者的广泛认可,在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心率减速力目前主要用于迷走神经功能测定、高危患者识别、预后评估及发病机制研究等。本文将心率减速力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方法、预后判断、危险分层方法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减速力 心血管疾病 自主神经 心率变异性 迷走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荃方 戚平平 +1 位作者 王桂玲 赵晖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6年第6期422-422,共1页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临床意义 交感神经兴奋 迷走神经兴奋 窦房结细胞 心脏节律 迷走神经功能 神经功能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减速力对高血压脑卒中患者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建红 白梅 闫俊红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3期400-402,共3页
心率减速力(DC)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检测自主神经功能张力的新技术,是通过24 h心率的整体趋向性和减速能力的测定定量检测体内自主神经尤其是迷走神经功能障碍进而筛选和预警猝死高危患者的一种新的无创心电技术。心率变异... 心率减速力(DC)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检测自主神经功能张力的新技术,是通过24 h心率的整体趋向性和减速能力的测定定量检测体内自主神经尤其是迷走神经功能障碍进而筛选和预警猝死高危患者的一种新的无创心电技术。心率变异(HRV)也是一项评估自主神经功能预测高危患者预后的无创指标。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是引起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及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速力 血压昼夜节律 危险性评估 脑卒中早期 靶器官损害 迷走神经功能 无创指标 迷走神经张力 非杓型 流行病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房室结双径路1例
15
作者 姜大春 何国祥 +1 位作者 刘建平 张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4-334,341,共2页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房室结双径路 迷走神经功能亢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78讲 细说窦性心律的“快”与“慢”(四)
16
作者 薛松维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13期7-9,共3页
近年,国内外指南或专家共识已发布新的窦性心动过缓标准,以往窦性心动过缓定义为心率在60次/min以下的情况可能要改变。窦性心动过缓发生原因主要为各种病因导致的窦房结功能障碍,特别是其自律性降低,以及窦房结及周围组织传导功能受损... 近年,国内外指南或专家共识已发布新的窦性心动过缓标准,以往窦性心动过缓定义为心率在60次/min以下的情况可能要改变。窦性心动过缓发生原因主要为各种病因导致的窦房结功能障碍,特别是其自律性降低,以及窦房结及周围组织传导功能受损、各种类型的房室传导阻滞;其次是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尤其是迷走神经调节功能障碍;还要注意药源性或医源性原因造成的窦性心动过缓;罕见原因是颈动脉窦高度敏感或颈动脉窦性晕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动过缓 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自主神经调节 迷走神经功能亢进 Β受体阻滞剂 颈动脉窦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缓慢怎么办
17
作者 杨英珍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05年第11期62-62,共1页
兰州读者青某来信说:儿子43岁,从事脑力劳动。患糖尿病已有3年多。去年至今发现心跳缓慢.只有40或不到40次/分。检查心血管正常.自己也没有任何感觉,医生建议安装心脏起搏器。请问该怎么办?
关键词 心率缓慢 心脏起搏器 迷走神经功能亢进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调控改善100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月梅 范晓圆 +3 位作者 童可辉 邬颖杰 陈建德 许丰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92-396,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调控(TN)改善胃肠道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于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行胃肠道肿瘤手术的100例患者。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接受TN治疗,50例)与对照组(接受虚拟治疗,50例),比较...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调控(TN)改善胃肠道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于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行胃肠道肿瘤手术的100例患者。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接受TN治疗,50例)与对照组(接受虚拟治疗,50例),比较两组接受治疗后的临床资料[首次排便、排气、下床和恢复进食时间,术后3 d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疼痛评分(0~10分)]以评估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通过比较两组的心率变异性(HRV)分析TN改善胃肠道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的可能机制。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100例患者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范围)为(67.0±11.3)岁(28~92岁)。治疗组的术后首次排便、排气、下床和恢复进食时间较对照组分别缩短了31.0%、39.8%、38.0%和32.4%[(72.1±3.0)h比(104.5±2.9)h、(49.4±5.7)h比(82.1±3.1)h、(3.1±0.7)d比(5.0±0.9)d、(4.8±0.9)d比(7.1±0.8)d],术后第2天、第3天的疼痛评分和术后3 d内恶心呕吐发生率较对照组分别下降了50.0%、65.5%、26.0%[(1.5±0.6)分比(3.0±0.7)分、(1.0±0.6)分比(2.9±0.6)分、16.0%(8/50)比42.0%(2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28、35.72、11.67、13.66、12.00、14.90,χ^(2)=8.21;P均<0.01)。HRV检测结果示治疗组术后第3天高频率波段高于同组术后第1天,术后低频率波段与高频率波段的比值较同组术前降低(0.5±0.1比0.4±0.1、1.2±0.7比1.9±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1、4.26,P均<0.01),提示TN可增强迷走神经活动。结论TN对于胃肠道肿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可作为加快临床胃肠道肿瘤术后恢复的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调控 胃肠肿瘤 术后胃肠功能 心率变异性 迷走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糖尿病人的心率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万颖 温正乐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 :研究糖尿病人的心率变异情况。方法 :用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系统测定 5 5例糖尿病患者及 10 0例正常人的心率变异性指数 2 4小时总的 R- R间期标准差 (SDNN)。结果 :糖尿病人 2 4小时的 SDNN为 99.46±2 9.8ms,小于正... 目的 :研究糖尿病人的心率变异情况。方法 :用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系统测定 5 5例糖尿病患者及 10 0例正常人的心率变异性指数 2 4小时总的 R- R间期标准差 (SDNN)。结果 :糖尿病人 2 4小时的 SDNN为 99.46±2 9.8ms,小于正常对照组的 141.45± 17.8ms,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 (P<0 .0 1)。结论 :糖尿病人存在迷走神经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 糖尿病 动态心电图 迷走神经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连续心率减速力的检测研究
20
作者 刘霞 刘丹 余凤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7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连续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减速力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冠心病患者为试验组,另选50例非心脏病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并计算DRs值和DC值。结果:试验组DRs值和DC值均低于对照组,且DR...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连续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减速力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冠心病患者为试验组,另选50例非心脏病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并计算DRs值和DC值。结果:试验组DRs值和DC值均低于对照组,且DRs值与DC值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DRs值与DC值相关性较好,两者联合检测不失为迷走神经功能状态评估的一个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心率减速力 心率减速力 冠心病 迷走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