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水稻不同生育期叶绿素值推荐追施氮量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
27
1
作者
陈晓群
张学军
+3 位作者
白建忠
郝中华
李广成
冒海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7-151,共5页
为研究水稻生育期内不同施氮量、叶绿素值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基于叶绿素诊断值的合理推荐施氮量,为宁夏灌区水稻合理追施氮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多点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氮处理下水稻不同生育期内的叶绿素SPAD值动态变化规律...
为研究水稻生育期内不同施氮量、叶绿素值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基于叶绿素诊断值的合理推荐施氮量,为宁夏灌区水稻合理追施氮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多点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氮处理下水稻不同生育期内的叶绿素SPAD值动态变化规律,并对水稻叶绿素SPAD值、施氮量和产量进行回归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分蘖期开始,水稻叶绿素SPAD值随着生育期的推进逐渐增加,在分蘖后期到拔节初期SPAD值达到最高点,然后在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SPAD值呈下降趋势;水稻不同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值与施氮量呈正相关,随着施氮量增加,叶绿素值也增加;水稻孕穗期、抽穗期前期叶绿素值与产量呈正相关,从而提出基于水稻不同生育期叶绿素诊断值的氮肥推荐追施量,在分蘖-拔节期间,叶绿素SPAD值要达到32~35之间,追施氮量在30~60kg/hm2;在拔节-孕穗前期,叶绿素SPAD值要达到35~40之间,追施氮量在45~75kg/hm2,在孕穗后期,叶绿素SPAD值控制在40~45之间,追施氮量在15~30kg/hm2,若叶绿素SPAD值超过40~45之间,可以免追穗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不同生育期
叶绿素SPAD值
推荐
追施氮量
宁夏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SPAD值不同追施氮量对烤烟碳氮代谢与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宗钊辉
黄浩
+4 位作者
谢晋
陈桢禄
贺广生
曹阿敏
王维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72-77,82,共7页
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在基施氮量一致的条件下,基于SPAD值设计了不同的追施纯氮量处理(处理T1,每次追施纯氮15 kg/hm2;T2,20 kg/hm2;T3,30 kg/hm2;T4,40 kg/hm2),研究了不同追施纯氮量对烤烟光合特性、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碳氮...
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在基施氮量一致的条件下,基于SPAD值设计了不同的追施纯氮量处理(处理T1,每次追施纯氮15 kg/hm2;T2,20 kg/hm2;T3,30 kg/hm2;T4,40 kg/hm2),研究了不同追施纯氮量对烤烟光合特性、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碳氮代谢产物含量以及烤后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追施氮量的增加,烤烟的光合特性与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移栽后55 d时均以T2处理最高,且T2处理的烤前果糖、葡萄糖、氨基酸含量均最高;T4处理的烤前蔗糖与麦芽糖含量最高;T2处理的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协调性最好,产值与中上等烟比例最高。因此,以SPAD值43为阀值每次追施纯氮20 kg/hm2时,综合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D值
追施氮量
烤烟
光合特性
酶活性
产
量
和质
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产量和品质的陕北苹果滴灌水量和追施氮量优化研究
被引量:
10
3
作者
张建锴
曹红霞
+1 位作者
潘小燕
南学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3-152,共10页
通过2 a田间试验,研究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滴灌水量和追施氮量对苹果生长指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优化苹果灌水量和追施氮量,以达到节水、节肥和高产优质的目的。试验设置4个灌溉水平:高水(W1:100%I,I为计算灌水量)、中水(W2:80%I)、低水...
通过2 a田间试验,研究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滴灌水量和追施氮量对苹果生长指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优化苹果灌水量和追施氮量,以达到节水、节肥和高产优质的目的。试验设置4个灌溉水平:高水(W1:100%I,I为计算灌水量)、中水(W2:80%I)、低水(W3:60%I)和不灌水W4,各处理追施氮量均为230 kg·hm^-2(N2),探究最优灌水量;设置4个追施氮水平:高氮(N1:施纯氮0.69 kg·棵-1,约合345 kg·hm^-2)、中氮(N2:施纯氮0.46 kg·棵-1,约合230 kg·hm^-2)、低氮(N3:施纯氮0.23 kg·棵-1,约合115 kg·hm^-2)和不施氮N4,各处理灌水量均为80%I(W2),探究最优追施氮量。试验结果表明,灌水量和追施氮量对苹果生长、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W1N2、W2N2和W3N2处理2 a平均叶片相对含水率比W4N2分别增加了7.5%、6.3%和2.5%,各追施氮处理的追施氮量对叶片相对含水率影响不显著。叶片SPAD值随生育期的变化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2 a的SPAD值均在W1N2处理取得最大值,平均为61.30。W2N2处理能显著增加横径70~80 mm和>80 mm的苹果产量和苹果总产量,提高优果率。W1N2处理2 a的单果重均最大,平均为212.86 g,W2N2处理的单果重为210.20 g,与W1N2无显著差异。W2N2处理维生素C含量在2 a间均取得最大值,平均为5.6 mg·(100g)-1,比W1N2增加2.7%,比W2N1增加11.6%。W1N2、W2N2和W3N2处理2 a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分别比W4N2处理减少11.3%、4.9%和2.5%,W2N1、W2N2、W2N3处理2 a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分别比W2N4处理减少11.7%、9.7%和4.8%。W1N2处理平均可溶性糖含量为11.53%,仅比W2N2增加2.4%。2年W1N2处理的可滴定酸均为最小,平均为0.35%,与W2N2处理不存在显著差异。全面考虑果树生长、产量、品质及节水节肥等因素,W2N2处理为该研究区较优的苹果灌水和追施氮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滴灌
灌水
量
追施氮量
产
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米追氮对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的影响及其后茬效应
被引量:
13
4
作者
张亦涛
任天志
+6 位作者
刘宏斌
雷秋良
翟丽梅
王洪媛
刘申
尹昌斌
张继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4-110,共7页
【目的】明确玉米条带不同追施氮量对间作作物产量、吸氮量和土壤硝态氮动态变化的影响,并阐明间作系统不同施氮量的后茬农学效应和环境效应。【方法】玉米和大豆播种时均施用相同的基肥(其中氮肥用量为N 45kg/hm2),根据大喇叭口期玉米...
【目的】明确玉米条带不同追施氮量对间作作物产量、吸氮量和土壤硝态氮动态变化的影响,并阐明间作系统不同施氮量的后茬农学效应和环境效应。【方法】玉米和大豆播种时均施用相同的基肥(其中氮肥用量为N 45kg/hm2),根据大喇叭口期玉米条带追施氮量的不同(N0、75、180 kg/hm2)设置三个处理(N0、N75、N180),并且大豆生育期间均不追施氮肥,然后实时监测玉米和大豆各个关键生育期的生物量和土壤硝态氮动态变化,并对比分析各处理的后茬冬小麦产量和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结果】随着玉米条带追施氮量的增加,玉米条带生物量、产量和吸氮量均无显著变化,而且玉米追施氮量的多少对大豆生物量、产量和吸氮量没有明显影响。间作种植系统土壤硝态氮含量受到追施氮量的影响,氮肥追施后,0—2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上升,但20—4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不大。追施氮量越多,玉米条带和大豆条带的土壤硝态氮含量也越高,作物收获后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也越高,玉米条带追施N 180 kg/hm2的间作系统作物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含量高出其他两个处理12%25%。此外,后茬作物冬小麦产量、吸氮量并未随着前茬间作系统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小麦收获后的0—100 cm土壤硝态氮残留却随着前茬间作系统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相对仅施用基肥而不追施氮肥的间作系统,前茬间作系统追施氮肥导致后茬小麦收获后土壤(0—100 cm)硝态氮残留量增加了22.38%70.18%。【结论】针对玉米与大豆间作种植模式,只施用玉米基肥(其中氮肥用量为N 45 kg/hm2)而不追肥,或者在施用基肥的基础上,仅在玉米条带上追施少量氮肥(N 75 kg/hm2),不会影响间作体系产量,还可降低后茬小麦0—100 cm土壤中的硝态氮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追施氮量
产
量
土壤
后茬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施氮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0
5
作者
崔亮
KRISTIINA Laanemets
+6 位作者
刘冠求
TERJE T?htj?rv
MATI Koppel
周桦楠
潘家荃
万博
孟令文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4-51,共8页
以辽宁省主推马铃薯品种辽薯6号为试验材料,采取膜下滴灌种植模式,在底施氮磷钾(15∶15∶15)复合肥750 kg/hm^2的基础上,设置5个追施氮水平(N 1:0 kg/hm^2;N 2:60 kg/hm^2;N 3:105 kg/hm^2;N 4:180 kg/hm^2;N 5:225 kg/hm^2),以滴施方...
以辽宁省主推马铃薯品种辽薯6号为试验材料,采取膜下滴灌种植模式,在底施氮磷钾(15∶15∶15)复合肥750 kg/hm^2的基础上,设置5个追施氮水平(N 1:0 kg/hm^2;N 2:60 kg/hm^2;N 3:105 kg/hm^2;N 4:180 kg/hm^2;N 5:225 kg/hm^2),以滴施方式追施,研究施氮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叶、茎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分配比例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N 5处理最高。块茎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分配比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以N 3处理最高。马铃薯的干物质转运量、转移率、平均薯块质量、单株薯块质量、产量均以N 3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产量为46.5 t/hm^2,分别较N 1、N 2、N 4、N 5处理提高92.9%、78.2%、9.7%、18.6%。相关分析表明,马铃薯的干物质积累量、积累速率、转运量、转移率与平均薯块质量、单株薯块质量和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N 3处理通过对马铃薯叶、茎及块茎干物质积累量及分配比例的调控,提高了叶和茎干物质向块茎的转运量和转移率,进而增加了平均薯块质量、单株结薯质量和产量。综上,追施氮量以105 kg/hm^2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追施氮量
干物质积累
干物质分配
产
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水稻不同生育期叶绿素值推荐追施氮量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
27
1
作者
陈晓群
张学军
白建忠
郝中华
李广成
冒海军
机构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青铜峡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中卫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贺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平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7-151,共5页
基金
宁夏农牧厅
"宁夏主要粮食作物营养诊断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文摘
为研究水稻生育期内不同施氮量、叶绿素值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基于叶绿素诊断值的合理推荐施氮量,为宁夏灌区水稻合理追施氮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多点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氮处理下水稻不同生育期内的叶绿素SPAD值动态变化规律,并对水稻叶绿素SPAD值、施氮量和产量进行回归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分蘖期开始,水稻叶绿素SPAD值随着生育期的推进逐渐增加,在分蘖后期到拔节初期SPAD值达到最高点,然后在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SPAD值呈下降趋势;水稻不同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值与施氮量呈正相关,随着施氮量增加,叶绿素值也增加;水稻孕穗期、抽穗期前期叶绿素值与产量呈正相关,从而提出基于水稻不同生育期叶绿素诊断值的氮肥推荐追施量,在分蘖-拔节期间,叶绿素SPAD值要达到32~35之间,追施氮量在30~60kg/hm2;在拔节-孕穗前期,叶绿素SPAD值要达到35~40之间,追施氮量在45~75kg/hm2,在孕穗后期,叶绿素SPAD值控制在40~45之间,追施氮量在15~30kg/hm2,若叶绿素SPAD值超过40~45之间,可以免追穗肥。
关键词
水稻
不同生育期
叶绿素SPAD值
推荐
追施氮量
宁夏灌区
Keywords
rice
different growth stage
chlorophyll SPAD diagnosis of rice
amount of recommended topdressing nitrogen
irrigation area of Ningxia
分类号
S365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SPAD值不同追施氮量对烤烟碳氮代谢与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宗钊辉
黄浩
谢晋
陈桢禄
贺广生
曹阿敏
王维
机构
广东烟草烟叶生产技术中心/广东省烟草南雄科学研究所
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烟草总公司广东省公司
华南农业大学
出处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72-77,82,共7页
基金
梅州烟区烟叶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粤烟科[2012]26号)。
文摘
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在基施氮量一致的条件下,基于SPAD值设计了不同的追施纯氮量处理(处理T1,每次追施纯氮15 kg/hm2;T2,20 kg/hm2;T3,30 kg/hm2;T4,40 kg/hm2),研究了不同追施纯氮量对烤烟光合特性、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碳氮代谢产物含量以及烤后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追施氮量的增加,烤烟的光合特性与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移栽后55 d时均以T2处理最高,且T2处理的烤前果糖、葡萄糖、氨基酸含量均最高;T4处理的烤前蔗糖与麦芽糖含量最高;T2处理的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协调性最好,产值与中上等烟比例最高。因此,以SPAD值43为阀值每次追施纯氮20 kg/hm2时,综合效果最佳。
关键词
SPAD值
追施氮量
烤烟
光合特性
酶活性
产
量
和质
量
Keywords
SPAD value
Topdressing nitrogen rate
Flue-cured tobacco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Enzyme activity
Yield and quality
分类号
S572.062 [农业科学—烟草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产量和品质的陕北苹果滴灌水量和追施氮量优化研究
被引量:
10
3
作者
张建锴
曹红霞
潘小燕
南学平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陕西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3-152,共10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400204)
陕西省水利科技计划项目(2013slkj-48)
陕西省果业发展项目(tg2015-075)。
文摘
通过2 a田间试验,研究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滴灌水量和追施氮量对苹果生长指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优化苹果灌水量和追施氮量,以达到节水、节肥和高产优质的目的。试验设置4个灌溉水平:高水(W1:100%I,I为计算灌水量)、中水(W2:80%I)、低水(W3:60%I)和不灌水W4,各处理追施氮量均为230 kg·hm^-2(N2),探究最优灌水量;设置4个追施氮水平:高氮(N1:施纯氮0.69 kg·棵-1,约合345 kg·hm^-2)、中氮(N2:施纯氮0.46 kg·棵-1,约合230 kg·hm^-2)、低氮(N3:施纯氮0.23 kg·棵-1,约合115 kg·hm^-2)和不施氮N4,各处理灌水量均为80%I(W2),探究最优追施氮量。试验结果表明,灌水量和追施氮量对苹果生长、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W1N2、W2N2和W3N2处理2 a平均叶片相对含水率比W4N2分别增加了7.5%、6.3%和2.5%,各追施氮处理的追施氮量对叶片相对含水率影响不显著。叶片SPAD值随生育期的变化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2 a的SPAD值均在W1N2处理取得最大值,平均为61.30。W2N2处理能显著增加横径70~80 mm和>80 mm的苹果产量和苹果总产量,提高优果率。W1N2处理2 a的单果重均最大,平均为212.86 g,W2N2处理的单果重为210.20 g,与W1N2无显著差异。W2N2处理维生素C含量在2 a间均取得最大值,平均为5.6 mg·(100g)-1,比W1N2增加2.7%,比W2N1增加11.6%。W1N2、W2N2和W3N2处理2 a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分别比W4N2处理减少11.3%、4.9%和2.5%,W2N1、W2N2、W2N3处理2 a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分别比W2N4处理减少11.7%、9.7%和4.8%。W1N2处理平均可溶性糖含量为11.53%,仅比W2N2增加2.4%。2年W1N2处理的可滴定酸均为最小,平均为0.35%,与W2N2处理不存在显著差异。全面考虑果树生长、产量、品质及节水节肥等因素,W2N2处理为该研究区较优的苹果灌水和追施氮策略。
关键词
苹果
滴灌
灌水
量
追施氮量
产
量
品质
Keywords
drip irrigation
apple
irrigation amount
topdressing nitrogen
yield
quality
分类号
S275.6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S661.1 [农业科学—果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追氮对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的影响及其后茬效应
被引量:
13
4
作者
张亦涛
任天志
刘宏斌
雷秋良
翟丽梅
王洪媛
刘申
尹昌斌
张继宗
机构
农业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4-110,共7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11)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资助
文摘
【目的】明确玉米条带不同追施氮量对间作作物产量、吸氮量和土壤硝态氮动态变化的影响,并阐明间作系统不同施氮量的后茬农学效应和环境效应。【方法】玉米和大豆播种时均施用相同的基肥(其中氮肥用量为N 45kg/hm2),根据大喇叭口期玉米条带追施氮量的不同(N0、75、180 kg/hm2)设置三个处理(N0、N75、N180),并且大豆生育期间均不追施氮肥,然后实时监测玉米和大豆各个关键生育期的生物量和土壤硝态氮动态变化,并对比分析各处理的后茬冬小麦产量和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结果】随着玉米条带追施氮量的增加,玉米条带生物量、产量和吸氮量均无显著变化,而且玉米追施氮量的多少对大豆生物量、产量和吸氮量没有明显影响。间作种植系统土壤硝态氮含量受到追施氮量的影响,氮肥追施后,0—2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上升,但20—4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不大。追施氮量越多,玉米条带和大豆条带的土壤硝态氮含量也越高,作物收获后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也越高,玉米条带追施N 180 kg/hm2的间作系统作物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含量高出其他两个处理12%25%。此外,后茬作物冬小麦产量、吸氮量并未随着前茬间作系统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小麦收获后的0—100 cm土壤硝态氮残留却随着前茬间作系统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相对仅施用基肥而不追施氮肥的间作系统,前茬间作系统追施氮肥导致后茬小麦收获后土壤(0—100 cm)硝态氮残留量增加了22.38%70.18%。【结论】针对玉米与大豆间作种植模式,只施用玉米基肥(其中氮肥用量为N 45 kg/hm2)而不追肥,或者在施用基肥的基础上,仅在玉米条带上追施少量氮肥(N 75 kg/hm2),不会影响间作体系产量,还可降低后茬小麦0—100 cm土壤中的硝态氮残留。
关键词
间作
追施氮量
产
量
土壤
后茬效应
Keywords
intercropping
topdressing nitrogen
yield
soil
residual effect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施氮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0
5
作者
崔亮
KRISTIINA Laanemets
刘冠求
TERJE T?htj?rv
MATI Koppel
周桦楠
潘家荃
万博
孟令文
机构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爱沙尼亚作物研究所
出处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4-51,共8页
基金
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1601383)
沈阳市重点科技研发计划项目(17-154-3-00)
中国-爱沙尼亚马铃薯联合育种实验室项目
文摘
以辽宁省主推马铃薯品种辽薯6号为试验材料,采取膜下滴灌种植模式,在底施氮磷钾(15∶15∶15)复合肥750 kg/hm^2的基础上,设置5个追施氮水平(N 1:0 kg/hm^2;N 2:60 kg/hm^2;N 3:105 kg/hm^2;N 4:180 kg/hm^2;N 5:225 kg/hm^2),以滴施方式追施,研究施氮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叶、茎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分配比例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N 5处理最高。块茎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分配比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以N 3处理最高。马铃薯的干物质转运量、转移率、平均薯块质量、单株薯块质量、产量均以N 3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产量为46.5 t/hm^2,分别较N 1、N 2、N 4、N 5处理提高92.9%、78.2%、9.7%、18.6%。相关分析表明,马铃薯的干物质积累量、积累速率、转运量、转移率与平均薯块质量、单株薯块质量和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N 3处理通过对马铃薯叶、茎及块茎干物质积累量及分配比例的调控,提高了叶和茎干物质向块茎的转运量和转移率,进而增加了平均薯块质量、单株结薯质量和产量。综上,追施氮量以105 kg/hm^2最佳。
关键词
马铃薯
追施氮量
干物质积累
干物质分配
产
量
Keywords
Potato
Nitrogen topdressing rat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Dry matter distribution
Yield
分类号
S5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水稻不同生育期叶绿素值推荐追施氮量的研究初报
陈晓群
张学军
白建忠
郝中华
李广成
冒海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SPAD值不同追施氮量对烤烟碳氮代谢与产质量的影响
宗钊辉
黄浩
谢晋
陈桢禄
贺广生
曹阿敏
王维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产量和品质的陕北苹果滴灌水量和追施氮量优化研究
张建锴
曹红霞
潘小燕
南学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玉米追氮对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的影响及其后茬效应
张亦涛
任天志
刘宏斌
雷秋良
翟丽梅
王洪媛
刘申
尹昌斌
张继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施氮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崔亮
KRISTIINA Laanemets
刘冠求
TERJE T?htj?rv
MATI Koppel
周桦楠
潘家荃
万博
孟令文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