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应性体育活动对智力与发展性残疾儿童功能、活动和参与效益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家坤 张晓侠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8-777,共10页
目的 分析适应性体育活动(APA)对智力与发展性残疾(IDD)儿童身体功能、运动技能、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Google Scholar、Cochrane Library和PsycINFO等数据库收集2014年1月至2024年5月公开发表的APA对IDD儿童功... 目的 分析适应性体育活动(APA)对智力与发展性残疾(IDD)儿童身体功能、运动技能、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Google Scholar、Cochrane Library和PsycINFO等数据库收集2014年1月至2024年5月公开发表的APA对IDD儿童功能和活动效益的相关文献。采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进行系统综述。结果 最终纳入9篇英文文献,PEDro量表评分5~8分,质量中等至高。纳入文献来自中国、乌克兰、伊朗、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土耳其等7个国家,涉及327例IDD儿童,主要来源于智力残疾研究、健康、运动与康复、适应性体育等领域期刊。发表时间主要集中在2018年至2022年。研究对象年龄7~18岁,涵盖多种IDD类型,包括智力残疾、孤独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PA干预涉及单一类和综合类,其中综合类包括多种类型的APA、运动行为管理、辅助技术应用等,活动由适应性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基于IDD儿童的兴趣与身体活动需求设计。具体干预方式包括适应性球类运动(足球、体操、篮球、网球、乒乓球等),适应性力量训练(站立举重、胸前传球等),执行功能训练(打鼹鼠、飞盘、击球和投掷等)以及适应性滑雪、步行、平衡训练等,干预频率为每次30~70 min,每周2~3次,干预强度为低~剧烈,干预持续8~36周。不同类型的APA对IDD儿童功能和健康效益体现在4个方面。在身体功能方面,能够提高IDD儿童的心肺耐力(最大摄氧量、心率恢复等),增强肌肉力量与耐力(握力、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提高动作灵活性(动作变化的迅速、准确和协调等)与柔韧性(坐位体前屈、肩关节活动度等),改善平衡与运动协调能力(静态/动态平衡测试、动作协调性评估等)与体成分(体质量指数、体脂率、腰臀比等)。在运动技能与能力方面,能够发展IDD儿童的基本运动技能(如行走、跑步、跳跃、投掷、接球等)以及复杂运动技能(如球类运动、体操、舞蹈等),提高运动能力测试成绩。在心理健康方面,有助于降低IDD儿童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提高自尊水平,改善执行功能。在社会参与方面,有助于提高IDD儿童的身体活动参与度,社交互动频率与质量,提升生活质量。结论 本研究系统综述了APA对IDD儿童功能、活动和参与效益的证据。根据儿童的功能和发展水平设计的多样化APA及其课程,可以提升IDD儿童的身体功能、运动技能、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与发展性残疾 儿童 适应性体育活动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美适应性体育教育发展述评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欣 刘杰 肖晓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8年第2期7-11,共5页
通过对适应性体育教育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进行述评,了解了适应性体育教育发展的基本态势。这对于我国夯实适应性体育理论体系,发展特殊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即统一适应性体育教育概念,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性体育教育体系... 通过对适应性体育教育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进行述评,了解了适应性体育教育发展的基本态势。这对于我国夯实适应性体育理论体系,发展特殊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即统一适应性体育教育概念,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性体育教育体系,加大对融合谱系课程教学的研究,开设适应性体育教育方向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体育 特殊教育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职业院校开展职业适应性体育课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卢志兴 罗丽华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62-64,65,共4页
职业院校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点,为了推广职业适应性体育课的健康发展,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多因素分析等方法,以职业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职业适应性体育课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职业院校 职业适应性体育 终身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力缺陷者适应性体育教育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军献 马冬梅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81-85,共5页
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视力缺陷者的体育教育活动日益受到重视,面对一个班级中可能存在的视力缺陷者体育老师应当如何开展体育教育活动成为制约融合体育教育活动成败的关键.分析视力缺陷者的认知、身心、动作学习等方面特征,指出应针对视... 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视力缺陷者的体育教育活动日益受到重视,面对一个班级中可能存在的视力缺陷者体育老师应当如何开展体育教育活动成为制约融合体育教育活动成败的关键.分析视力缺陷者的认知、身心、动作学习等方面特征,指出应针对视力缺陷者视觉受损只能依赖听觉、触觉、本体感觉渠道的情况下,体育教学应当以手把手模仿,同时伴随详细的讲解为主要教学策略.并且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在项目的选择设计方面要考虑到残疾人的特殊需要作出必要的适应性调整,使视力缺陷残疾者能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实现回归社会的终极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力缺陷者 适应性体育教育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F构建智力残疾儿童适应性体育课程体系 被引量:24
5
作者 杨亚茹 郝传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9-669,共11页
目的应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对智力残疾儿童的运动功能特点进行分析,并参照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构建适用智力残疾儿童的功能定向和体育运动核心素养的适应性体育课程体系。方法运用《国际疾... 目的应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对智力残疾儿童的运动功能特点进行分析,并参照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构建适用智力残疾儿童的功能定向和体育运动核心素养的适应性体育课程体系。方法运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1)和ICF对智力残疾儿童运动功能、活动和参与功能进行系统分析。依据ICF“生物-心理-社会”的功能、残疾和健康模式以及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参照美国《适应体育国家标准(第三版)》(APENS-3),构建适用于智力残疾儿童运动功能和运动能力发展要求的、功能定向的适应性体育课程体系。结果智力残疾儿童可能表现出基本动作发展缓慢、体适能水平较差、运动能力弱、运动动机不足等问题。适应性体育课程目标主要是促进儿童核心素养,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发展,并且掌握运动技能和发展运动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发展目标、动作发展目标、体育活动参与度目标、健康目标、适应与赋能目标。根据体育活动的类型,课程内容包括体适能类活动、运动技能训练类活动以及运动项目相关类活动。适应性体育课程实施过程涉及教材编写和教学建议。适应性体育课程实施效果评价可以从运动能力的发展、动作发展、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健康行为的养成、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方面进行,运用整体、多维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价智力残疾儿童的动作发展以及运动核心素养的养成。在开发适应性体育课程中,还应该确定无障碍环境与辅助技术的适用性。结论运用ICD-11和ICF对智力残疾儿童的健康状况、主要功能和运动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基于ICF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健康模式,参照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APENS-3,构建了智力残疾儿童适应性体育课程开发的理论架构,并且建立了功能导向的适应性体育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强调儿童体育运动核心素养的养成,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儿童 智力残疾 适应性体育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环境下适应性体育课程促进智力与发展性残疾儿童心理运动发展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2
6
作者 魏晓微 杨剑 +1 位作者 魏春艳 贺启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10-918,共9页
目的分析学校环境下适应性体育课程中的体育活动对智力与发展性残疾儿童心理运动发展的效益。方法检索EBSCO,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收集建库至2023年5月公开发表的智力与发展性残疾儿童适应性体育课程以及心理运... 目的分析学校环境下适应性体育课程中的体育活动对智力与发展性残疾儿童心理运动发展的效益。方法检索EBSCO,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收集建库至2023年5月公开发表的智力与发展性残疾儿童适应性体育课程以及心理运动发展相关的文献,进行系统综述。结果纳入7篇英文随机对照试验,来自4个国家,涉及236例被试,年龄6~18岁。主要来源体育运动与心理运动、发展障碍、适应性体育、儿童心理运动相关领域期刊,发表时间集中在2016年之后。学校环境下适应性体育课程中的身体活动内容主要包括肌肉和平衡训练、感知动作训练、上下楼梯、使用器材(如跑步机、步机、交叉训练机和固定自行车)的有氧运动、仰卧起坐、跳跃运动、律动性活动、专注于视觉输入的同时静态和动态平衡活动、以不同的节奏改变位置并在空间中移动、呼吸和伸展运动、适应性乒乓球运动技能训练、球的控制练习、手眼协调练习,干预强度为轻度至中等强度,每次45~60 min,每周1~5次,持续8~12周。促进心理运动发展的效益包括:加强节奏感知能力以及提高视觉、听觉、触觉的综合感知能力;显著改善肌肉力量和耐力、总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如精细运动整合、跑步速度和敏捷性、平衡性;改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如上肢协调能力、静态平衡、力量和灵活性;改善正确反应、持续反应和概念水平的反应能力,提高运动灵活性和敏捷性;显著改善生活自理能力(自助饮食、自助穿衣、自我指导),仰卧起坐达到标准次数显著增多,跳跃拿球的成功率提高,运动技能熟练程度和执行功能都得到显著改善。结论本系统综述根据PRISMA指南构建了学校环境下智力与发展性残疾儿童通过适应性体育课程参与体育活动促进心理运动发展的PICO架构。适应性体育课程促进智力与发展性残疾儿童心理运动发展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感知、运动控制、协调、反应时间、动作计划和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与发展性残疾 儿童 适应性体育课程 心理运动发展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性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探析
7
作者 任平 肖移刚 《新体育(下半月)》 2021年第12期97-99,共3页
为了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教育部等部门主张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然而在现实中,特殊儿童在体育课中往往被忽视或者孤立,难以达到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如何将特殊儿童自然融入健全... 为了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教育部等部门主张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然而在现实中,特殊儿童在体育课中往往被忽视或者孤立,难以达到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如何将特殊儿童自然融入健全儿童的体育课堂,对体育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向适应性体育教师(简称APE教师)转变。本文通过对传统体育教学与APE教学进行比较,探析APE教师的能力,对促进教育公平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体育教师 职业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运动弱势学生体育权利诉求到权利实现的转变——以“适应性体育”视角为出发点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裕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第3期109-109,143,共2页
在体育课堂过程之中,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这就意味着体育课程在学生学习生活中是享受体育权利的一种体现。作为运动弱势学生并不是不需要体育锻炼,而是体育诉求得不到权利实现,体育教师如何帮助运动弱势群体进行自我权利的维护与实现成... 在体育课堂过程之中,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这就意味着体育课程在学生学习生活中是享受体育权利的一种体现。作为运动弱势学生并不是不需要体育锻炼,而是体育诉求得不到权利实现,体育教师如何帮助运动弱势群体进行自我权利的维护与实现成为体育权利体现的关键。本文以文献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从"适应性体育"视角重新认识运动弱势学生的体育课堂教学,从而能够为中学体育教师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体育 运动弱势 体育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闭症儿童适应性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玮 《现代特殊教育》 2016年第7期69-71,共3页
针对自闭症儿童的个体差异,选取简单、有趣、适宜的适应性体育活动,使自闭症儿童在感知运动、意识认知、语言沟通、情绪与社会交往四大领域的能力都有所提升。
关键词 自闭症 适应性体育活动 培智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纳教育理念下高校适应性体育教学形式及教学策略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李波 朱琳琳 +1 位作者 杨晨 闪弘扬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21-30,35,共11页
全纳教育的本质在于消除“障碍”,其不排斥、不歧视的平等民主的教育理念及教学应该适应满足学生需要的课程观,为适应性体育的开展提供了有益启示和理论支撑。研究结合体育教学实际,依据全纳教育理念对适应性体育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进... 全纳教育的本质在于消除“障碍”,其不排斥、不歧视的平等民主的教育理念及教学应该适应满足学生需要的课程观,为适应性体育的开展提供了有益启示和理论支撑。研究结合体育教学实际,依据全纳教育理念对适应性体育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多种模式的具体操作,较好地解决了无障碍教学、适应对象偏窄化、教学平面化、教育孤立化等实际问题。针对适应性体育现状及未来发展,指出了无障碍环境建设、体育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支援体系构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也为构建全纳教育理念的推广和实践平台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纳教育 适应性体育 高校 教学形式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台湾地区特殊儿童适应性体育的发展与启示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慧 《现代特殊教育》 2018年第15期76-78,共3页
我国台湾地区适应性体育以提升特殊儿童的技能、情感、认知和自我实现为目的,以精细动作、大动作、认知、语言发展、社会能力和心理发展六大领域为教学的主要内容。适应性体育的教学模式以动作评量为中心,包括计划、评估、安置、教学和... 我国台湾地区适应性体育以提升特殊儿童的技能、情感、认知和自我实现为目的,以精细动作、大动作、认知、语言发展、社会能力和心理发展六大领域为教学的主要内容。适应性体育的教学模式以动作评量为中心,包括计划、评估、安置、教学和评鉴。我国台湾地区的适应性体育研究及实践成果,对我国大陆地区建立健全适应性体育相关法规,建立本土化的教学模式等,具有积极的启示与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特殊儿童 适应性体育 发展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障学生适应性体育教育探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谢祎 《现代特殊教育》 2020年第1期48-50,共3页
适应性体育教育对残疾学生自身的功能恢复、人格完善及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适应性体育教育在听障学校得到一定的开展。本文通过对听障学生的认知特征、心理特征和体育运动特征的分析探讨,有针对性... 适应性体育教育对残疾学生自身的功能恢复、人格完善及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适应性体育教育在听障学校得到一定的开展。本文通过对听障学生的认知特征、心理特征和体育运动特征的分析探讨,有针对性地提出听障学生的适应性体育教育策略,以期促进听障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为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障学生 适应性体育 体育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性体育教育理念下高校特殊学生开展体育课程的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晨 李英英 《青少年体育》 2021年第11期100-101,共2页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适应性体育教育在高校特殊学生教育中的作用,探讨了基于适应性体育教育理念高校特殊学生体育课程的构建,以期为高校特殊学生开展体育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适应性体育 特殊学生 体育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F-CY的视力障碍儿童功能状态与适应性体育的研究
14
作者 姜静远 顾沁文 王国祥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第26期18-23,28,共7页
目的:运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CF-CY)分析视力障碍儿童的功能状态,探讨适应性体育活动的内容与作用。方法:基于ICF-CY的理论框架与方法体系,分析视力障碍儿童功能障碍,构建功能框架,分析适应性体育的运动形... 目的:运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CF-CY)分析视力障碍儿童的功能状态,探讨适应性体育活动的内容与作用。方法:基于ICF-CY的理论框架与方法体系,分析视力障碍儿童功能障碍,构建功能框架,分析适应性体育的运动形式、功能改善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视力障碍儿童的功能框架涉及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以及环境因素,共计156个功能类目;视力障碍儿童在身体结构与功能方面表现为眼睛和视功能异常,活动和参与方面表现为学习交流、活动、自理和体育活动的异常,环境因素方面主要受到自然、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适应性体育活动主要涉及球类、健身舞蹈和体育游戏等,改善身体结构与功能,增进日常活动参与,营造健康环境。结论:对视力障碍儿童的评估、干预、康复以及健康促进要充分考虑功能现状,适应性体育活动应根据功能需求和目标,设计个性化运动方案,促进全面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F-CY 视力障碍儿童 功能状态 适应性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康复融入培智学校适应性体育课程的育人思考——基于通用学习设计理念
15
作者 郭丽娜 马金晶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46-49,共4页
当前培智学校学生障碍程度重、个体差异大的特点,给培智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展带来了困难。运动康复融入培智学校适应性体育课程,彰显适应性体育课程与智力障碍学生运动康复的高度契合性,促进教育公平,帮助智力障碍学生获取运动技能提高生... 当前培智学校学生障碍程度重、个体差异大的特点,给培智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展带来了困难。运动康复融入培智学校适应性体育课程,彰显适应性体育课程与智力障碍学生运动康复的高度契合性,促进教育公平,帮助智力障碍学生获取运动技能提高生活适应能力。在通用学习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将运动康复融入培智学校适应性体育课程,通过设定灵活有挑战性的课程目标、合理有效地整合课程内容、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和实施差异化的课程评价,以充分发挥融入了运动康复后适应性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体育 运动康复 通用学习设计 培智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智学校适应性体育教学的思考——以王慧老师执教的《球之趣》为例
16
作者 邹冬梅 《现代特殊教育》 2020年第7期56-57,共2页
培智学校运动与保健课程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可开展适应性体育教学的探索。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可用的康复器材作为教具学具,设计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适合所有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确保学... 培智学校运动与保健课程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可开展适应性体育教学的探索。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可用的康复器材作为教具学具,设计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适合所有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确保学生适应学习内容,获得能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智学校 体育 运动与保健 适应性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性体育对体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邵佳颖 陈秋菊 《当代体育科技》 2025年第7期111-114,共4页
为提高体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推动其可持续发展,该文以适应性体育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与逻辑分析等方法,旨在明晰适应性体育在夯实体育专业学生职业基石、塑造职业态度、拓展职业视野以及提升职业影响力等方面的价值意蕴。通过对当前体... 为提高体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推动其可持续发展,该文以适应性体育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与逻辑分析等方法,旨在明晰适应性体育在夯实体育专业学生职业基石、塑造职业态度、拓展职业视野以及提升职业影响力等方面的价值意蕴。通过对当前体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实践环节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的现状进行探究,该文提出以下具体策略:第一,以课程融合为基石,构建全面知识体系;第二,以实践教学为导向,提升体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第三,以师资培训为助力,加强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力;第四,以赛事活动为平台,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竞争意识。以上策略均基于适应性体育的视角,旨在有效促进体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体育 体育专业 学生素养 职业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性体育课程对孤独症患者行为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岐富 郭剑华 《作家天地》 2021年第12期114-115,共2页
本研究利用适应性体育干预方式特有的健身性、简单性、趣味性、等原则,结合孤独症患者身心发展特点,对孤独症患者进行体育干预。在适应性体育众多课程中选取轮滑、篮球、游泳三门课程,对孤独症患者问题行为、沟通行为、刻板行为、应激... 本研究利用适应性体育干预方式特有的健身性、简单性、趣味性、等原则,结合孤独症患者身心发展特点,对孤独症患者进行体育干预。在适应性体育众多课程中选取轮滑、篮球、游泳三门课程,对孤独症患者问题行为、沟通行为、刻板行为、应激行为、感知行为五大行为进行记录,分析适应性体育课程对于孤独症患者行为控制影响。为孤独症患者提供有效的体育干预方案,改善孤独症患者的不良行为,引导孤独症患者行为控制向积极的方面发展,为孤独症患者更好的接触社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体育 体育干预 行为控制 孤独症
原文传递
适应性体育课程对孤独症患者行为控制影响的个案分析
19
作者 郭剑华 王岐富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0年第20期97-98,共2页
目的:了解孤独症患者的运动表现现状,并用适应性课程帮助更多的孤独症患者提高孤独症患者的身体素质,弥补身体缺陷,提高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方法:该文采用实验研究法,围绕轮适应性轮滑、篮球、游泳三种不同的适应性课程对自闭症儿... 目的:了解孤独症患者的运动表现现状,并用适应性课程帮助更多的孤独症患者提高孤独症患者的身体素质,弥补身体缺陷,提高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方法:该文采用实验研究法,围绕轮适应性轮滑、篮球、游泳三种不同的适应性课程对自闭症儿童行为控制影响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在问题行为、沟通行为、应激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引导患者的行为控制向积极的方向发展。结果:(1)适应性体育课程能有效的减少孤独症患者问题行为的出现,使患者能用正常的方式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2)适应性体育课程对孤独症患者的行为控制影响是有效的,患者参与适应性体育课程后,虽然还是有问题行为的出现,但是相对而言,进步非常明显。(3)适应性体育课程的课程内容需要是患者熟悉的内容,课程难度突然提升会使患者情绪波动较大,课程设计需要循序渐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控制 运动 孤独症 适应性体育
原文传递
体育建筑与城市发展的适应性策略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侯叶 杜庆 《华中建筑》 2014年第9期7-12,共6页
体育建筑一直以来都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几次世界级体育赛事的带动下,全国兴起了体育建筑建设的浪潮。现如今,单纯从建设量的指标来说,一线城市的体育建筑建设基本已经达到满... 体育建筑一直以来都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几次世界级体育赛事的带动下,全国兴起了体育建筑建设的浪潮。现如今,单纯从建设量的指标来说,一线城市的体育建筑建设基本已经达到满足,建设行为从一线城市逐渐向二三线城市转移。该文分析了在建设中的一些不适应城市良性发展的现状,并提出针对城市发展的体育建筑适应性设计策略,以期构建体育建筑与城市的更良好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建筑城市发展适应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