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1BBL逆向信号促进单核细胞的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
1
作者 居颂光 居颂文 +9 位作者 王明元 王凤鸣 周斌 徐颖 马泓冰 胡玉敏 於葛华 葛彦 邱玉华 张学光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45-448,共4页
采用抗人 4 1BBL单克隆抗体 1F1包被 2 4孔培养板 ,加入经免疫磁珠阴性选择获得的高纯度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动态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 ,并用3 H TdR掺入法分析单核细胞增殖 ,应用ELISA动态测定培养上清中IL 6、IL 10、M CSF和FL等细胞因... 采用抗人 4 1BBL单克隆抗体 1F1包被 2 4孔培养板 ,加入经免疫磁珠阴性选择获得的高纯度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动态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 ,并用3 H TdR掺入法分析单核细胞增殖 ,应用ELISA动态测定培养上清中IL 6、IL 10、M CSF和FL等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发现 1F1非常有效地促进单核细胞的增殖 ,1F1组单核细胞分泌高水平的M CSF以及IL 6和FL增加 ,但 1F1组单核细胞分泌IL 10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由此表明 ,抗人 4 1BBL单克隆抗体 1F1通过激发单核细胞 4 BBL逆向信号 ,介导单核细胞分泌M CSF、IL 6和FL。上述细胞因子联合作用 ,从而促进了单核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BBL 逆向信号 单克隆抗体 共刺激分子 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50分子在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上的表达及其逆向信号对树突状细胞体外分化成熟的促进作用
2
作者 王凤鸣 刘彤 +3 位作者 孙静 胡益洲 王旭东 张学光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5-509,共5页
目的分析GL50在不同分化时期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Mo-DCs)上的表达,探讨GL50信号对Mo-DCs的生物学作用。方法用Ficoll密度离心及贴壁法获得外周血单核细胞,经GM-CSF+IL-4常规方法诱导,并分别加入丝裂霉素处理的mock-L929和ICOS-L929... 目的分析GL50在不同分化时期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Mo-DCs)上的表达,探讨GL50信号对Mo-DCs的生物学作用。方法用Ficoll密度离心及贴壁法获得外周血单核细胞,经GM-CSF+IL-4常规方法诱导,并分别加入丝裂霉素处理的mock-L929和ICOS-L929细胞,6 d时,加入或不加入TNF-α培养3 d后收集细胞;另外,在上述ICOS-L929细胞处理组的单核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GL50单克隆抗体11C4或小鼠同型IgG,加入或不加入TNF-α,继续培养3 d后,收集细胞,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分析Mo-DCs表型(GL50、CD80、CD83、CD86)、摄取FITC-Dextran抗原的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Mo-DCs对T细胞的作用;ELISA方法检测对分泌细胞因子IL-2I、L-10的影响。结果GL50分子在不成熟Mo-DCs上高表达,而随着Mo-DCs的成熟呈下调性表达;GL50单克隆抗体11C4能够有效地促进Mo-DCs的成熟,上调Mo-DCs表面分子(CD86、CD80、CD83、HLA-DR)的表达,降低Mo-DCs摄取FITC-Dextran的能力,同时能有效地促进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而对IL-2的分泌没有显著影响。结论GL50分子介导的逆向信号参与了Mo-DCs分化成熟的调节,GL50/ICOS是参与DC/T细胞相互作用的主要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50 树突状细胞 逆向信号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BBL逆向信号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的促生长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汪娟 居颂光 傅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1-734,共4页
目的探讨4-1BBL逆向信号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的促生长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检测U266细胞株表面4-1BBL分子的表达;采用抗人4-lBBL单抗(1F1)激发4-1BBL逆向信号,通过细胞计数及MTT法观察U266细胞增殖;... 目的探讨4-1BBL逆向信号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的促生长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检测U266细胞株表面4-1BBL分子的表达;采用抗人4-lBBL单抗(1F1)激发4-1BBL逆向信号,通过细胞计数及MTT法观察U266细胞增殖;通过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检测U266细胞内白细胞介素-6(IL-6)的合成,并利用中和性抗体阻断IL-6的生物学作用,观察IL-6是否参与了4-1BBL逆向信号对U266细胞的促增殖作用。结果 U266细胞表面高表达4-1BBL分子;细胞计数及MTT实验均表明单抗1F1明显促进U266细胞系生长;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示1F1促进U266自分泌IL-6增多。中和IL-6能够抑制单抗1F1对U266细胞促增殖作用。结论 U266细胞株高表达4-1BBL分子;4-1BBL逆向信号通过增加IL-6的产生,促进U266细胞的增殖;4-1BB/4-1BBL分子可能是对多发性骨髓瘤进行免疫干预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BBL 逆向信号 多发性骨髓瘤 白细胞介素-6
原文传递
4-1BBL介导的逆向信号对人外周血T细胞体外活化的调节作用
4
作者 居颂文 居颂光 +6 位作者 仇红霞 王凤鸣 王明元 胡玉敏 刘彤 刘高勤 张学光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表达于活化T细胞上的4-1BBL分子对T细胞的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鼠抗人4-1BBL单克隆抗体1F1加入CD3单抗联合CD28单抗激发的T细胞培养体系。细胞计数分析T细胞的增殖;PI/AnnexinⅤ双染法分析T细胞的凋亡;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 目的探讨表达于活化T细胞上的4-1BBL分子对T细胞的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鼠抗人4-1BBL单克隆抗体1F1加入CD3单抗联合CD28单抗激发的T细胞培养体系。细胞计数分析T细胞的增殖;PI/AnnexinⅤ双染法分析T细胞的凋亡;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T细胞的表型。结果单抗1F1能够有效地抑制活化T细胞的体外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同时单抗1F1还可抑制活化T细胞分泌IL-2和IFN-γ及上调T细胞表面CD95和PD-1分子的表达。结论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活化T细胞表达的4-1BBL分子通过逆向信号抑制其细胞因子的分泌和上调负性调控分子,进而抑制T细胞的过度活化和下调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BBL 逆向信号 共刺激分子 T细胞活化
原文传递
叶绿体蛋白CV调节质体逆向信号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唐钰莹 刘阳轩 +3 位作者 潘婷 魏明 马欣荣 汪松虎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53-1560,共8页
叶绿体在发育和环境适应过程中受到细胞核基因的调控,同时叶绿体也会通过某些信号分子调控细胞核基因的表达,这些来自叶绿体的信号被称为质体的逆向信号。定位于叶绿体的叶绿体囊泡化蛋白(chloroplast vesiculation,CV)在衰老或受到非... 叶绿体在发育和环境适应过程中受到细胞核基因的调控,同时叶绿体也会通过某些信号分子调控细胞核基因的表达,这些来自叶绿体的信号被称为质体的逆向信号。定位于叶绿体的叶绿体囊泡化蛋白(chloroplast vesiculation,CV)在衰老或受到非生物胁迫时会诱导叶绿体形成囊泡,从而介导叶绿体蛋白的降解,而CV蛋白是否参与质体的逆向信号目前还不清楚。本实验以CV基因沉默型(amiR-CV)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转基因植株为材料,研究植物对高光胁迫的应答,并利用qRT-PCR的方法,检测高光处理后不同逆向信号途径来源的核编码光合作用相关基因(PhANGs)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高光胁迫下,CV基因沉默型植株比野生型植株的存活率更高,同时DREB2A、RD29A、ZAT10及ELIP2等逆境胁迫响应基因的上调程度均显著高于野生型。说明在CV基因沉默型植株中质体逆向信号得到了增强,响应逆境的胁迫基因表达量增加,从而提高了植株对高光胁迫的耐受力,证明了CV除了能够诱导胁迫条件下叶绿体的降解,也可以通过调节质体的逆向信号来影响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 逆向信号 高光胁迫 叶绿体蛋白CV
原文传递
CD137信号及CD137L逆向信号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殷云杰 仲威 严金川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7-560,共4页
近年研究显示,炎症一免疫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共刺激分子CD137及其配体CD137L相互作用是激活T淋巴细胞的关键第二信号,参与细胞的免疫应答、免疫耐受等多种反应。CDl37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 近年研究显示,炎症一免疫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共刺激分子CD137及其配体CD137L相互作用是激活T淋巴细胞的关键第二信号,参与细胞的免疫应答、免疫耐受等多种反应。CDl37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淋巴细胞表面,而CD137L主要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ils,APC)表面,如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37L 动脉粥样硬化 逆向信号 T淋巴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免疫反应 共刺激分子 CDl37
原文传递
基于相关性的CAN信号解析技术研究及应用
7
作者 李国柱 蔡君同 雷南林 《时代汽车》 2024年第23期23-26,共4页
本文针对汽车行业中海量CAN数据的高效处理与精准分析需求,提出并开发了一种基于同源相关性原理的CAN信号逆向分析技术及相应软件。该技术通过利用同源信号的相关性,以诊断信号为基准,将广播信号转换为二进制格式,并根据位长、类型、系... 本文针对汽车行业中海量CAN数据的高效处理与精准分析需求,提出并开发了一种基于同源相关性原理的CAN信号逆向分析技术及相应软件。该技术通过利用同源信号的相关性,以诊断信号为基准,将广播信号转换为二进制格式,并根据位长、类型、系数、偏移量、符号位及相似度等参数,将数据拆分为多个对比信号数据源。随后,通过设定相似度阈值,快速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信号。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显著提升了CAN信号的获取效率,缩短了解析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信号逆向分析 同源相关性 数据处理 汽车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似性原理的CAN信号解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樊金娜 马欢欢 刘娇杨 《汽车实用技术》 2022年第23期29-33,共5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研发的不断深入,在车辆对标测试中,通过采集控制器局域网络(CAN)总线信号来获取实验分析数据成为一种重要手段。CAN总线协议对于车辆制造厂是一项保密文件,因此,研究一种逆向解析车辆的CAN总线信号的方法是必要的。基于... 随着新能源汽车研发的不断深入,在车辆对标测试中,通过采集控制器局域网络(CAN)总线信号来获取实验分析数据成为一种重要手段。CAN总线协议对于车辆制造厂是一项保密文件,因此,研究一种逆向解析车辆的CAN总线信号的方法是必要的。基于相似性原理的CAN信号解析方法研究,是通过某些信号在特定工况下所表现的典型特征,进而覆盖到不同车辆共有特征,利用数学算法实现信号在总线报文中定位。这种方法节省了人工处理大量CAN总线数据的时间,比较快速有效地过滤出信号所在的ID,实现对车辆的CAN总线信号的解析。文章针对车辆CAN总线信号逆向解析,提出通过相似性原理,经过系统数学算法筛选,快速定位所需信号在总线报文中的位置。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车辆对标测试中大部分CAN信号,从而提高CAN信号解析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 信号逆向解析 相似性原理 数学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BBL分子在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U937和SHI-1的表达及促生长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仇红霞 张学光 +5 位作者 居颂光 居颂文 吴倩妮 刘高勤 周斌 王凤鸣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16-918,共3页
目的研究4-1BBL分子在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U937和SHI-1的表达及促生长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FCM)和RT-PCR法检测4-1BBL分子在U937、SHI-1细胞系的表达;将激发型4-1BBL单抗(1F1)与U937、SHI-1细胞系分别进行培养,细胞计数分析2... 目的研究4-1BBL分子在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U937和SHI-1的表达及促生长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FCM)和RT-PCR法检测4-1BBL分子在U937、SHI-1细胞系的表达;将激发型4-1BBL单抗(1F1)与U937、SHI-1细胞系分别进行培养,细胞计数分析2个细胞系的生长情况;收集U937细胞的培养上清,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结果FCM测得U937和SHI-1细胞有4-1BBL分子表达,RT-PCR法测得4-1BBLmRNA;细胞计数表明,1F1明显促U937、SHI-1细胞系生长(P<0·01);ELISA示1F1与U937细胞共培养48h,其上清液中IL-6含量(55·91±10·23)pg/ml,显著高于IgG1同型对照组的(12·14±3·8)pg/ml(P<0·01)。结论U937和SHI-1细胞系组成性表达4-1BBL分子;1F1与U937、SHI-1细胞的4-1BBL分子交联后,可促进U937、SHI-1细胞系生长,诱导U937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BBL配体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 逆向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BBL分子在人恶性血液病细胞系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仇红霞 居颂光 +2 位作者 居颂文 吴静妮 张学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研究共刺激分子4-1BBL分子在人恶性血液病细胞系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4-1BBL分子在不同的人恶性血液病细胞系的表达;用可介导4-1BBL逆向信号的鼠抗人4-1BBL单抗(mAb1F1)作用于8个不同的人恶性血液病细胞系,... 目的:研究共刺激分子4-1BBL分子在人恶性血液病细胞系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4-1BBL分子在不同的人恶性血液病细胞系的表达;用可介导4-1BBL逆向信号的鼠抗人4-1BBL单抗(mAb1F1)作用于8个不同的人恶性血液病细胞系,细胞计数法和3H-TdR掺入法评价细胞系的体外生长和增殖。结果:FACS结果显示4-1BBL分子在人恶性血液病细胞系上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髓性白血病细胞系U937、HL60及B淋巴瘤细胞系Raji、Daudi上呈现较高水平的表达。细胞计数和3H-TdR掺入实验结果表明mAb1F1对髓性白血病细胞系U937和HL60,具有较强的促增殖效应。结论:共刺激分子4-1BBL分子在髓性白血病细胞系和B淋巴瘤细胞系上表达率较高;4-1BBL分子可通过介导逆向信号促进髓性白血病细胞系U937和HL60的生长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BBL 逆向信号 人恶性血液病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诱导骨髓来源不成熟树突状细胞特异性分泌IL-6
11
作者 唐古生 吴君 +1 位作者 丁庆莉 沈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0-227,共8页
目的:分析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可溶性融合蛋白(ICOSIg)能否向不成熟DCs传递逆向信号及其性质。方法:以流式细胞仪结合特异性抗体检测DCs表型分子改变;以ELISA检测培养上清细胞因子变化;以RT-PCR检测各组DCs细胞内细胞因子及受体、趋... 目的:分析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可溶性融合蛋白(ICOSIg)能否向不成熟DCs传递逆向信号及其性质。方法:以流式细胞仪结合特异性抗体检测DCs表型分子改变;以ELISA检测培养上清细胞因子变化;以RT-PCR检测各组DCs细胞内细胞因子及受体、趋化因子等mRNA表达水平。结果:ICOSIg或膜锚定ICOS作用于不成熟DCs,均可诱导其高表达MHC-Ⅱ、CD80、CD86和CD83等表型分子;促进DCs特异性分泌IL-6。结论:ICOS作用于不成熟DCs表面的ICOSL可以向DCs细胞传递逆向信号,诱导DCs细胞高分泌IL-6,同时其表面重要的表型分子也上调,可能参与了DCs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其信号转导机制可能涉及p38-MAPK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 不成熟树突状细胞 逆向信号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BBL在人高转移性肺癌细胞株95D的表达及其生物学作用
12
作者 顾德学 王萃 张维延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486-488,共3页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4-1BBL在人高转移性肺癌细胞株95D细胞的表达并在体外分析4-1BBL逆向信号对95D细胞的功能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及RT-PCR检测4-1BBL分子在95D细胞中的表达,进而在体外采用可溶性4-1BB-Ig融合蛋白激发4-1...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4-1BBL在人高转移性肺癌细胞株95D细胞的表达并在体外分析4-1BBL逆向信号对95D细胞的功能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及RT-PCR检测4-1BBL分子在95D细胞中的表达,进而在体外采用可溶性4-1BB-Ig融合蛋白激发4-1BBL逆向信号,分析95D表达膜型负性免疫调节分子CD95L、PD-L1和B7-H3的变化。结果95D细胞表达4-1BBL,4-1BB激发的逆向信号可上调95D细胞表达膜型CD95L、PD-L1和B7-H3。结论体外研究结果提示共刺激分子4-1BBL表达于肿瘤细胞,4-1BBL逆向信号可能通过上调表达肿瘤细胞表面的负性免疫分子,参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BBL 肺癌 逆向信号 共刺激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BBL单克隆抗体激发U937细胞NF-κB的核转位及4-1BBL/CD28同型异构分子共定位
13
作者 张蔚 仇红霞 +5 位作者 田甜 陈纬凤 王菊娟 杨向绸 许戟 段丽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21-1125,共5页
本研究探讨共刺激分子4-1BBL逆向信号在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中的分子机制。选择U937细胞株作为靶细胞,与鼠抗人4-1BBL激发型单克隆抗体1F1(mAb 1F1)共培养。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U937细胞株上NF-κB核转位及4-1BBL分子与... 本研究探讨共刺激分子4-1BBL逆向信号在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中的分子机制。选择U937细胞株作为靶细胞,与鼠抗人4-1BBL激发型单克隆抗体1F1(mAb 1F1)共培养。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U937细胞株上NF-κB核转位及4-1BBL分子与CD28同型异构分子(CD28i)的共定位;使用流式细胞术及RTPCR检测U937细胞4-1BBL和CD28i的分子表达。结果表明:U937细胞经mAb 1F1刺激后,出现明显的NF-κB核内转位及细胞膜上4-1BBL与CD28i分子的共定位。结论:介导U937细胞生长的4-1BBL逆向信号的传导与NF-κB的核转位相关;CD28i分子可能参与了4-1BBL逆向信号的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BBL 逆向信号 U937细胞株 NF-ΚB CD28同型异构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al allocation model of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with dynamic use of exit lanes for left turn 被引量:3
14
作者 Qu Zhaowei Qi Xingzu +3 位作者 Chen Yongheng Bai Qiaowen Tao Chuqing Liu Fanghong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20年第2期213-219,共7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heavy left-turn demand intersections,an optimal allocation model of an intersection with dynamic use of exit lanes for left turns(EFL)is proposed.The constraints of s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heavy left-turn demand intersections,an optimal allocation model of an intersection with dynamic use of exit lanes for left turns(EFL)is proposed.The constraints of setting EFL are analyzed,including the number and length of reverse variable lanes,flow direction constraints,and signal constraints,etc.The constraints and control variables are combined in a unified framework for simultaneous optimization.The objective functions are defined as the average delay and left-turn capacity of an intersection.The model is solved by a non-dominated genetic algorithm(NSGA-Ⅱ).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EFL,the average vehicle delays of the intersection can be reduced by 14.9%and left-turn capacity can be increased by 19.3%.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optimal allocation model of EFL is demonst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fic engineering exit lane for left turn signaled intersection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