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7篇文章
< 1 2 1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环泊酚闭环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运用
1
作者 金运敏 杨彦伟 刘骥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环泊酚闭环靶控输注(CL-TCI)静脉麻醉用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在我院择期行ERCP的60例患者,根据术中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丙泊酚... 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环泊酚闭环靶控输注(CL-TCI)静脉麻醉用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在我院择期行ERCP的60例患者,根据术中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丙泊酚组(P组,n=30)和环泊酚组(C组,n=30)。记录麻醉诱导前(T_(0))、诱导成功后即刻(T_(1))、进入十二指肠乳头时(T_(2))、苏醒时(T_(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记录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记录术中注射痛、呼吸抑制、低血压、低心率、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组T_(1)、T_(2)点MAP、HR、SpO_(2)明显高于P组(P <0.05),两组T_(0)、T_(3)点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麻醉诱导时间长于P组,苏醒时间短于P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小于P组(P <0.05)。C组注射痛、呼吸抑制、低血压、低心率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P组(P <0.05)。结论:BIS监测下环泊酚CL-TCI静脉麻醉用于ERCP的麻醉效果好,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闭环靶控输注 环泊酚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研究进展
2
作者 朱成龙 陈俊卯 《亚洲急诊医学病例研究》 202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胰腺炎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在ERCP发展的几十年中一直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本文综述了术后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以及用于预防及术后胰腺炎的各种药物和手术方法,以改善内窥... 胰腺炎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在ERCP发展的几十年中一直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本文综述了术后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以及用于预防及术后胰腺炎的各种药物和手术方法,以改善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患者的预后。Pancreatitis is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 after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It has a high incidence rate in the decades of ERCP development,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patient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athogenesis, risk factors, and various drugs and surgical methods used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pancreatitis,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after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术后胰腺炎 生长抑素 非甾体抗炎药 加贝酯 甲磺酸萘莫司他 乌司他丁 他克莫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镇静麻醉技术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诊疗中的价值分析
3
作者 石璞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4期24-26,共3页
目的探究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应用丙泊酚镇静麻醉技术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ERCP诊疗患者50例为对象,按双盲法随机分为参比组和分析组,每组各25例。其中,参比组给予常规麻醉措... 目的探究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应用丙泊酚镇静麻醉技术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ERCP诊疗患者50例为对象,按双盲法随机分为参比组和分析组,每组各25例。其中,参比组给予常规麻醉措施,分析组给予常规麻醉联合丙泊酚,对比两组术中30 min生命体征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苏醒时间、清醒时间情况。结果两组术中30 min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对比,分析组心跳次数、呼吸次数低于参比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参比组(P<0.05);分析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比组(P<0.05);分析组术后苏醒时间及麻醉清醒时间短于参比组(P<0.05)。结论在ERCP诊疗术中,引入丙泊酚镇静麻醉技术,利于维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稳定,缩短苏醒及清醒时间,且整体安全性处于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丙泊酚 生命体征 清醒时间 苏醒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麻醉效果
4
作者 闫诺 马玉倩 李宏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2期38-44,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麻醉效果,并探讨其适宜剂量。方法选择择期行ERCP的老年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E1组、E2组和E3组,各35例。E1组、E2组和E3组分别给予艾司...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麻醉效果,并探讨其适宜剂量。方法选择择期行ERCP的老年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E1组、E2组和E3组,各35例。E1组、E2组和E3组分别给予艾司氯胺酮0.20、0.35和0.50 mg/kg,静推15 s后,均给予丙泊酚1.00 mg/kg静脉注射。记录患者摆好左侧卧位后(T_(0))、诱导成功时(T_(1))、内镜置入喉部时(T_(2))、括约肌置管或切开时(T_(3))和苏醒时(T_(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用量、麻醉恢复时间和麻醉恢复后15 min静息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点比较,E1组T_(1)、T_(2)、T_(3)和T_(4)时点HR和MAP降低,E3组T_(1)、T_(2)、T_(3)和T_(4)时点HR和MAP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2组T_(1)、T_(2)、T_(3)和T_(4)时点HR和MAP无明显变化(P>0.05);与E3组比较,E1组和E2组T_(1)、T_(2)、T_(3)和T_(4)时点HR和MAP较低,且E1组明显低于E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各时点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1组比较,E2组和E3组丙泊酚用量减少,且E3组明显少于E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3组比较,E1组和E2组苏醒时间较短,且E2组较E1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1组比较,E2组和E3组苏醒后15 min疼痛VAS评分较低,且E3组较E2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1组低氧血症、呼吸抑制和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E2组和E3组(P<0.05),E3组拟精神症状和视觉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E1组和E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头晕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35 mg/kg的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应用于老年患者ERCP,呼吸循环更稳定,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丙泊酚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老年患者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5
作者 张银新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B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4年6月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B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4年6月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联合LC治疗,试验组进行ERCP联合LC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应激指标、肝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均升高,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RCP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CBDS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提高结石清除率,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改善肝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璐 傅燕 +3 位作者 孙正豪 周佳 唐娟 倪静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0-694,共5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儿童患者应用中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23年9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儿童患者应用中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23年9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因胆胰疾病接受ERCP诊疗的66例年龄≤16岁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PEP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66例患儿共进行ERCP 78例次,诊断性ERCP 5例次,治疗性ERCP 69例次,操作失败4例次,ERCP操作成功率为95%(74/78)。术后共有17例次发生胰腺炎,发生率为22%。PEP组患儿术前胆红素正常比例、术中导丝探插入胰管比例高于非PE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导丝探插入胰管为儿童ERCP PE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随着ERCP在儿童胆胰疾病中应用逐渐增多,术中应选择合适的插管技术,避免导丝盲目进入胰管,减少PE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胆胰疾病 术后胰腺炎 危险因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同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大勇 郭宏志 +1 位作者 李权 吴金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060-1063,共4页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同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接收的122例高龄胆...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同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接收的122例高龄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随机分为ERCP+LC组、LCBDE+LC组,各61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淀粉酶(AMS)]、术后并发症状况。结果ERCP+LC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短于LCBDE+LC组,术中总失血量少于LCBDE+LC组(P<0.05)。ERCP+LC组结石清除率(98.36%)高于LCBDE+LC组(86.89%)(P<0.05);术后1 d,ERCP+LC组血清CRP、IL-6水平低于LCBDE+LC组(P<0.05);术后1 d,ERCP+LC组血清TBIL、AMS、AST、ALT水平均低于LCBDE+LC组(P<0.05);ERCP+LC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与LCBDE+L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联合同期ERCP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具有较高的结石清除率,手术创伤较小,炎症反应较轻,可有效保护患者肝功能,促进高龄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用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对胰胆管取石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金娴冰 庄凌云 潘小燕 《大医生》 2024年第3期67-70,共4页
目的 分析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用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对胰胆管取石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8月常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胰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 分析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用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对胰胆管取石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8月常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胰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给予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麻醉)和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联合阿芬太尼麻醉),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经皮血氧饱和度(SpO_(2))]、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体动次数少于对照组,术后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在进镜时(T_(1))、进镜后10 min(T_(2))和手术结束清醒时(T_(3))的HR、MAP水平均低于麻醉前(T_(0)),但T_(1)~T_(3)观察组患者的HR、MAP和SpO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TNF-α、IL-6水平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低于术前,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用于行ERCP手术的胰胆管结石患者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体动次数,缩短术后清醒时间,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阿芬太尼 胰胆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困难插管患者行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评价
9
作者 唐睿 张海阳 +3 位作者 曹学冬 宋鑫 陈晓东 张晞文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5期48-55,共8页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困难插管患者行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ERCP插管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困难插管患者行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ERCP插管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ERCP插管,不做胰管切开,研究组在行常规ERCP插管的基础上,行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统计两组患者插管成功时间、成功插管率和住院时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 (IL-6)和血淀粉酶水平;统计两组患者预切开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随访两组患者术后3、6和12个月的反流性胆管炎和复发性胰腺炎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患者远期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成功插管时间缩短,成功插管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第1天CRP、IL-6和血淀粉酶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急性胰腺炎4例,出血2例,穿孔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0%,研究组出血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12个月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降低,术后3、6和12个月复发性胰腺炎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对ERCP困难插管患者全身炎症影响较轻,血淀粉酶指标正常,且未增加术后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可提高插管成功率,远期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 血淀粉酶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胆囊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陈潇 张兆辉 +2 位作者 高胜强 姜静华 杨斌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6期8-16,共9页
目的探讨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术后胆汁淀粉酶(BA)、胆汁细菌阳性率和隐匿性胰胆反流(OPBR)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2月在该院进行ERCP的146... 目的探讨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术后胆汁淀粉酶(BA)、胆汁细菌阳性率和隐匿性胰胆反流(OPBR)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2月在该院进行ERCP的14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需要行EST,根据EST的不同分为两组,各73例。观察组接受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EST治疗,对照组行传统EST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术前、术后1和3 d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综合胆红素(CB)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等]、炎症和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CR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皮质醇(Cor)和去甲肾上腺素(NE)等],以及BA和胆汁细菌阳性率。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和术后12个月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 d,两组患者TBiL、CB和ALT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 d,两组患者血清CRP、HMGB1、Cor和NE水平及BA浓度高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和3 d胆汁细菌阳性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各时点胆汁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和3 d胆汁细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OPBR发生率和术后12个月复发率(15.07%和1.37%)低于对照组(57.53%和10.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EST相对于传统EST,能有效减少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损伤,避免肠胆反流,抑制BA分泌及细菌增殖,降低OPBR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阵超声内镜 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隐匿性胰胆反流 胆总管结石 精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管支架置入联合经胰管括约肌切开术与双导丝技术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困难插管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11
作者 唐睿 张海阳 +4 位作者 曹学东 宋鑫 陈晓东 李甫 张晞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9期1063-1065,共3页
目的比较胰管支架置入联合经胰管括约肌切开术与双导丝技术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困难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0年12至2022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行ERCP困难插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沿胰管括约肌切开后不... 目的比较胰管支架置入联合经胰管括约肌切开术与双导丝技术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困难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0年12至2022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行ERCP困难插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沿胰管括约肌切开后不同的处理方法,选择其中采用双导丝技术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采用胰管支架置入+经胰管括约肌切开术的88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插管成功率、胆管插管时间、总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手术时间、胆管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血清淀粉酶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3例(7.1%)胰腺炎,对照组出现11例(13.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穿孔、出血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均未出现复发性胰腺炎,仅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反流性胆管炎(P<0.05)。结论ERCP困难插管时,与双导丝技术相比,胰管支架置入联合经胰管括约肌切开术可缩短胆管深插管时间,避免产生胰腺炎,且并未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管支架置入术 双导丝技术 经胰管括约肌切开术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
12
作者 张多强 彭波 +5 位作者 刘晶 辛国军 虎晓军 杨勇 郝成强 张晓燕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6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该院行ERCP的患者62例。随机行内镜乳头夹闭成形术32例,成功30例。分为两组,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成功组(A组,n=30)和十二指肠... 目的探讨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该院行ERCP的患者62例。随机行内镜乳头夹闭成形术32例,成功30例。分为两组,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成功组(A组,n=30)和十二指肠乳头未夹闭组(B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的成功率为93.8%(30/32)。两组患者术后胰腺炎、术后出血和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十二指肠穿孔病例。两组患者1年内胆管炎发病率和胆总管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胆管炎发生率+结石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对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大球囊扩张术(EPLBD)后乳头的夹闭成形成功率高,手术安全,可减少远期胆管炎的发生,降低结石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奥迪括约肌 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大球囊扩张术(EPLBD) ERCP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药物组合用于老年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13
作者 张小艳 朱冬梅 +1 位作者 刘本娟 刘凤芝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4期13-16,共4页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临床诊疗胰胆管疾病常用手段,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接纳度高等优点[1]。但内镜通过咽喉部时和括约肌切开取石时,刺激性强、疼痛明显,而老年患者...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临床诊疗胰胆管疾病常用手段,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接纳度高等优点[1]。但内镜通过咽喉部时和括约肌切开取石时,刺激性强、疼痛明显,而老年患者多合并重要脏器疾病,易发生呼吸抑制和心脑血管意外。因此,选择安全的镇静镇痛药物在老年ERCP术中至关重要。既往研究以丙泊酚复合阿片类镇痛药物最为常用,但丙泊酚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抑制作用较明显,尤其是老年患者心肺储备功能降低,低血压、低氧血症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高[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艾司氯胺酮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杨婵 南旭 +2 位作者 王贵花 吴祥琴 何尤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9期124-126,共3页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贵州航天医院行ERCP联合LC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贵州航天医院行ERCP联合LC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护理前,两组活动能力、心理状态、社会能力、生理职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活动能力、心理状态、社会能力、生理职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联合LC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胆总管结石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桂道军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13期1959-1960,1972,共3页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行ERCP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行ERCP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相关指标、血清淀粉酶水平及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临床治疗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h及24 h时,两组血清淀粉酶均高于术前,且对照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5.00%,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可有效减少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疗效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症状体征缓解及身体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淀粉酶血 胰腺炎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生长抑素 奥美拉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杨先芬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5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为今后临床治疗胰胆管相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04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为今后临床治疗胰胆管相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04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高淀粉酶血症将其分为发生组(21例)与未发生组(83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未发生组比,发生组患者合并胆总管狭窄、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憩室、插管困难占比及白细胞计数均升高,操作时间均延长(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胆总管狭窄、十二指肠乳头憩室及操作时间长均为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OR=5.603、5.289、1.118,均P<0.05)。结论合并胆总管狭窄、十二指肠乳头憩室及操作时间长均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临床应严格筛选上述危险因素给予相应预防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高淀粉酶血症 胆总管狭窄 十二指肠乳头憩室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时机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梁琦 杨勇 +1 位作者 辛国军 张亚文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4期52-58,共7页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6月-2023年5月258例接受ERCP联合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ERCP与LC间期不同分为:...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6月-2023年5月258例接受ERCP联合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ERCP与LC间期不同分为:A组(≤24 h)、B组(24~72 h)和C组(>72 h)。结果C组LC手术时间为58.0(46.0,73.0)min,明显长于A组的43.5(35.3,51.0)min和B组的43.0(35.0,51.0)min;C组腹腔引流管留置率为31.3%(21/67),明显高于A组的8.9%和B组的8.1%;B组行四孔法LC的3例(2.2%),明显少于A组的7例(12.5%)和C组的9例(13.4%),C组住院总时间长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再次ERCP率、LC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术后24~72 h行LC是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安全、有效、易行和经济的治疗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胆管梗阻病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置入支架术后发生胆管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段惠潇 于双颖 +5 位作者 席海旭 李建辉 郝欣 花海洋 李常洲 齐静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47-551,共5页
目的 分析恶性胆管梗阻病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置入支架术后胆管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承德市中心医院行ERCP支架置入的263例恶性胆管梗阻病人临床资料,纳入可能导致胆管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应用logis... 目的 分析恶性胆管梗阻病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置入支架术后胆管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承德市中心医院行ERCP支架置入的263例恶性胆管梗阻病人临床资料,纳入可能导致胆管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出相关危险因素,依据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263例病人有49例(18.63%)发生胆管炎。单因素分析显示,γ-谷氨酰转移酶(GGT)、白蛋白、困难插管、梗阻部位、吸烟与恶性胆管梗阻病人ERCP置入支架术后胆管炎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GGT[OR=1.001,95%CI:(1.000,1.001)]、白蛋白[OR=6.199,95%CI:(1.625,23.641)]、困难插管[OR=19.734,95%CI:(2.900,134.267)]、梗阻部位[OR=6.865,95%CI:(2.911,16.190)]、吸烟[OR=3.877,95%CI:(1.722,8.727)]是胆管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区分度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5%CI:(0.77,0.90),P<0.001],提示模型有较高的区分度。校准曲线中列线图模型预测恶性胆管梗阻病人ERCP置入支架术后胆管炎的概率与实际发生概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高GGT、低白蛋白、困难插管、高位胆管梗阻、吸烟是恶性胆管梗阻病人ERCP置入支架后胆管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病人发生胆管炎能力较强,可根据预测病人发生胆管炎的概率采取个体化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胆管肿瘤 胆管梗阻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支架 胆管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哲宇 胡议予 +6 位作者 陈鹏 吴飞繁 汪思宇 汪伟民 苗春木 王运兵 丁雄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105-1109,共5页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EP)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内外基于不同的统计学方法建立了多个PEP预测模型。PEP预测模型作为评估和筛查高风险人群的工具,可为医务人员早期发现PEP高危患者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提...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EP)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内外基于不同的统计学方法建立了多个PEP预测模型。PEP预测模型作为评估和筛查高风险人群的工具,可为医务人员早期发现PEP高危患者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近年来,新的PEP预测模型相继出现,但目前临床上仍然缺乏公认的可靠预测模型。本文对PEP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后期建立一个更可靠、准确、实用的PEP风险预测模型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腺炎 风险预测模型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预测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维维 王维钊 +2 位作者 孙超 陈超伍 刘军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2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在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EP)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189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老年患者(≥60岁)的病例资料和实验室检...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在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EP)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189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老年患者(≥60岁)的病例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EP和PEP的严重程度分为:正常组(n=98)、轻-中度PEP组(n=79)和重度PEP组(n=12)。分析SII与老年患者PE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评估其对老年患者PEP严重程度的预测能力。结果相较于正常组,轻-中度PEP组和重度PEP组ERCP术后24和48 h的血清白细胞计数及SII均明显较高,住院时间明显较长,血清钙水平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重度PEP组SII水平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明显高于轻-中度PEP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轻-中度PE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和血清钙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II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绘制ROC curve,SII水平在ERCP术后24和48 h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和0.94(P<0.05),其预测重度PEP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490.51(敏感度为83%,特异度为57%)和1686.97(敏感度为91%,特异度为89%)。结论SII能够用于预测老年患者PEP的发生风险,且ERCP术后48 h的SII对重度PEP老年患者的预测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老年 胰腺炎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