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神经元化学通路的逆行荧光标记和递质组织化学结合技术
1
作者 董新文 《解剖学通报》 1984年第1期88-96,共9页
一、引言神经解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发展几乎总是依赖于新技术的建立。近十多年来,由于许多灵敏的新技术的建立,使神经解剖学取得了划时代的进展。从1970年至今的13年间,先后至少出版了九本神经解剖学研究技术专著[1-9],这... 一、引言神经解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发展几乎总是依赖于新技术的建立。近十多年来,由于许多灵敏的新技术的建立,使神经解剖学取得了划时代的进展。从1970年至今的13年间,先后至少出版了九本神经解剖学研究技术专著[1-9],这在神经解剖学的发展史上是少见的。新发展的技术大致可分为两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神经组织 递质 逆行荧光标记 通路 化学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逆行荧光标记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苏鸿森 《解剖学杂志》 CAS 1985年第4期348-353,共6页
七十年代后期在神经解剖学研究领域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追踪神经连系的方法——神经元逆行荧光标记法。此法基于神经元轴浆逆行运输的生理特性。注射到神经元未梢周围的逆行荧光标记物能被末梢非特异性摄入并逆向运送至胞体,从而在荧光显... 七十年代后期在神经解剖学研究领域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追踪神经连系的方法——神经元逆行荧光标记法。此法基于神经元轴浆逆行运输的生理特性。注射到神经元未梢周围的逆行荧光标记物能被末梢非特异性摄入并逆向运送至胞体,从而在荧光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这些含荧光标记物的细胞。此法简便,敏感度高,能作双或三标记研究。此外,它又易与酶组化、荧光组化、免疫组化等方法相结合,是目前研究神经核团定位联系、侧支投射和神经元化学通路最为理想工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荧光标记 神经元发育 伊文思兰 标记 标记细胞 损伤纤维 混悬液 混悬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鼠隔区去甲肾上腺素能纤维的起源——逆行荧光标记和荧光组织化学结合法研究
3
作者 陈升 苏鸿森 《解剖学报》 CAS 1988年第4期381-385,455,共6页
本文报道用逆行荧光标记结合Faglu荧光组化法,对21只大白鼠隔区去甲肾上腺素(NA)能纤维的起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向隔区投射的NA神经元位于A_(1)、A_(2)和A_(6)群。A_(1)群向隔区的投射呈双侧性;A_(2)和A_(6)的投射则以同侧隔区为主... 本文报道用逆行荧光标记结合Faglu荧光组化法,对21只大白鼠隔区去甲肾上腺素(NA)能纤维的起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向隔区投射的NA神经元位于A_(1)、A_(2)和A_(6)群。A_(1)群向隔区的投射呈双侧性;A_(2)和A_(6)的投射则以同侧隔区为主,少数投射到对侧。逆行标记的NA细胞在A_(6)位于其头侧半的背侧部,在A_(1,2)则散在于其全长。A_(4)和A_(7)群内未见标记。有5例在A_(6)群内观察到个别NA细胞被逆行标记。此外在延髓头侧部中缝及腹外网状结构中可见散在的非NA能标记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核 逆行荧光标记 荧光组化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蓝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国产逆行荧光标记物
4
作者 苏鸿森 《解剖学通报》 1984年第1期112-116,125,共6页
逆行荧光标记法是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追踪神经联系的新研究方法。它简便、有效、容易与荧光组化技术相结合,还可进行双或三标记研究,已为我国神经解剖学工作者所重视并开始有这方面研究的报导[1-2]。目前文献中所提到的逆行荧光标记物... 逆行荧光标记法是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追踪神经联系的新研究方法。它简便、有效、容易与荧光组化技术相结合,还可进行双或三标记研究,已为我国神经解剖学工作者所重视并开始有这方面研究的报导[1-2]。目前文献中所提到的逆行荧光标记物已有数种,但它们均分别存在某些缺点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荧光标记 存活期 黑质 束旁核 中脑 尾壳核 动物 家鼠属 大白鼠 中缝背核 标记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异体神经移植后再生神经的荧光逆行标记 被引量:3
5
作者 曾志诚 帅建中 +3 位作者 邓展生 任力锋 谢嘉平 刘喜林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47-550,共4页
用Wistar大鼠作为实验模型,切除1cm坐骨神经,再用同系Wistar大鼠坐骨神经行异体桥接,修复坐骨神经的缺损.用Fluoro-Gold或Fast Blue两种荧光标记物,进行示踪检验,证实Wistar鼠异体神经桥接能修复周围神经的缺损.
关键词 神经再生 坐骨神经 神经移植 荧光逆行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H的溶剂对SITS逆行标记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苏鸿森 帅建中 陈升 《解剖学报》 CAS 1987年第3期268-268,共1页
神经元逆行荧光标记物已广泛用于神经解剖学的研究。在十余种荧光标记物中,4-乙酰胺基-4′-异硫氰酰芪-2,2′-二磺酸钠盐(SITS)因具有荧光明亮、不易扩散、不被过路纤维吸收等优点,故为一种较理想的标记物。但是Payne等(1983)使用4种不... 神经元逆行荧光标记物已广泛用于神经解剖学的研究。在十余种荧光标记物中,4-乙酰胺基-4′-异硫氰酰芪-2,2′-二磺酸钠盐(SITS)因具有荧光明亮、不易扩散、不被过路纤维吸收等优点,故为一种较理想的标记物。但是Payne等(1983)使用4种不同批号SITS样品后,发现只有美国Che-mical Dynamic公司(批号104157)产品才具有逆行标记神经元的作用。他们认为这种能标记的物质不是SITS本身,而是另外一种独特的荧光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荧光标记 逆行标记 溶剂 SITS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医学院举办全国“神经组织荧光标记技术”讲习班
7
作者 帅建中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5年第2期101-102,共2页
神经组织荧光标记技术是当代神经解剖学特别是化学神经解剖学研究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应兄弟院校的要求和为了与国内同行切磋交流这一方面的工作,并把此技术推向纵深。中国解剖学会湖南分会根据苏鸿森付教授等近年开展这方面研究工... 神经组织荧光标记技术是当代神经解剖学特别是化学神经解剖学研究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应兄弟院校的要求和为了与国内同行切磋交流这一方面的工作,并把此技术推向纵深。中国解剖学会湖南分会根据苏鸿森付教授等近年开展这方面研究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荧光标记 神经组织 神经系统 荧光标记技术 医学院 医学院校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扣带回与大脑皮质运动区的神经纤维联系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艳 曹宇 汤浩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9-242,共4页
本研究采用皮质内微电极刺激和双重逆行荧光标记相结合的方法 ,探讨了扣带回与大脑皮质一级运动中枢不同机能代表区之间的纤维联系。在确定颜面、前肢和后肢在大脑皮质的机能代表区的基础上 ,将逆行性荧光物质分别微量注入到上述各部位 ... 本研究采用皮质内微电极刺激和双重逆行荧光标记相结合的方法 ,探讨了扣带回与大脑皮质一级运动中枢不同机能代表区之间的纤维联系。在确定颜面、前肢和后肢在大脑皮质的机能代表区的基础上 ,将逆行性荧光物质分别微量注入到上述各部位 ,观察和计数在扣带回被逆行标记的细胞。结果表明 ,投射到颜面机能代表区的神经元分布在扣带回的吻、腹侧部 ;投射到前肢机能代表区的神经元分布在尾、背侧部 ;未见到从扣带回投射到后肢机能代表区的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内微电极刺激 逆行荧光标记 扣带回 大脑皮质运动区 大鼠 神经纤维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端侧吻合中外膜对神经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易西南 王炎之 +2 位作者 李昌琪 曾赵军 伍校琼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0年第3期215-216,共2页
目的 为临床利用端一侧吻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提供相关的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SD大鼠,左侧胫神经干外膜开窗,将腓总神经远端端一侧吻合至胫神经干上(A组)。右侧胫神经干包饶一开窗的筋膜套管(B组)。术后15周分别用快兰(FB)和核黄(NY)标记... 目的 为临床利用端一侧吻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提供相关的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SD大鼠,左侧胫神经干外膜开窗,将腓总神经远端端一侧吻合至胫神经干上(A组)。右侧胫神经干包饶一开窗的筋膜套管(B组)。术后15周分别用快兰(FB)和核黄(NY)标记胫神经和再生的腓总神经,观察背根神经节(DRG)的标记细胞并作吻合口处神经纤维光镜下的直视观察。结果 A组动物其背根神经节有大量快兰标记阳性细胞和核黄标记阳性细胞,但未见双标细胞,光镜下可见腓总神经内有多束再生纤维由胫神经干分枝而来。B组背根节内仅见快兰细胞,光镜下腓总神经内未见有来自胫神经的再生纤维。结论 我们认为神经外膜对端侧吻合后的侧枝再生可能有屏障作用,因而建议作神经端侧吻合时采用对供神经干外膜开窗的方式。但应考虑外膜开窗时供神经有受损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神经端侧缝合术 逆行荧光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束核尾侧部一般内脏感觉区至丘脑、下丘脑的直接投射
10
作者 顾晓松 武义鸣 《解剖学报》 CAS 1987年第3期236-236,共1页
用体重250g左右的SD系健康大鼠,分别向下丘脑前区(3例)、外侧区(2例)、内侧区(3例),乳头体核(3例)注入1%TBO.15μl,向丘脑腹核内侧部注入10%BbO.15μl(9例)。存活适当时间后处死灌流固定,取出全脑,作A、B、C3套30μm厚的冰冻连续切片。... 用体重250g左右的SD系健康大鼠,分别向下丘脑前区(3例)、外侧区(2例)、内侧区(3例),乳头体核(3例)注入1%TBO.15μl,向丘脑腹核内侧部注入10%BbO.15μl(9例)。存活适当时间后处死灌流固定,取出全脑,作A、B、C3套30μm厚的冰冻连续切片。在荧光显微镜激发“U”、吸收“Y-435”滤色系统下观察切片。Bb标记细胞出现在孤束核全长中,在孤束核尾侧部,相当于最后区水平处的Bb标记细胞较多,绝大多数为同侧的,对侧偶见标记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束核 标记细胞 逆行荧光标记 直接投射 下丘脑 间脑 尾侧 内脏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牙髓神经胞体在三叉神经节内分布特点
11
作者 肖芳莉 李国超 +4 位作者 马腾飞 黄姗姗 徐文华 王烈成 王元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了解正常及三叉神经痛(TN)模型大鼠的牙髓神经胞体在三叉神经节(TG)内分布情况及其投射关系,为临床通过TG治疗TN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本实验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在两组大鼠不同牙髓腔内注入逆行荧光探针,用荧光显微镜观察TG中荧... 目的了解正常及三叉神经痛(TN)模型大鼠的牙髓神经胞体在三叉神经节(TG)内分布情况及其投射关系,为临床通过TG治疗TN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本实验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在两组大鼠不同牙髓腔内注入逆行荧光探针,用荧光显微镜观察TG中荧光标记神经元的分布情况。结果两组大鼠分别在右下及左上中切牙髓腔内注入绿色荧光探针Fast Di O 72 h后,分别在右侧TG后外侧区、左侧TG中段区观察到数个、成簇分布带有绿色荧光标记神经元;将两组大鼠右下及左上中切牙髓腔内分别注入Fast Di O、Fast Di I两种荧光探针,72 h后在其同侧TG的后外侧区和中间区分别观察到成簇分布的带有绿色和红色荧光的神经元;两组大鼠左侧上中切牙及下颌第一磨牙髓腔内分别注入荧光探针Fast Di I和Fast Di O,72 h后在同侧TG的后外侧区和中段区分别观察到成簇分布带有绿色和红色荧光的神经元。经统计学比较,两组之间相应牙髓神经胞体在TG内分布区域、数量及荧光强度没有明显区别。结论三叉神经上、下颌支神经胞体投射于同侧TG,并有一定区域性;TN产生不改变TG内神经元数量及投射联系,其可能与三叉神经功能活动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痛 逆行荧光标记 神经束路追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视神经切开减压和鞘膜切开减压疗效的对比实验
12
作者 刘婉莹 张卯年 +1 位作者 鞠躬 黄厚斌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7-278,共2页
目的:用荧光金逆行标记法评价视神经切开减压对SD大鼠视神经不完全损伤的疗效。方法:夹持大鼠左眼视神经30 s建立不完全损伤模型,分视神经切开减压(ONID)和视神经鞘膜切开减压(ONSD)两组,应用荧光金逆行标记法,对比两组在术后1月、2月、... 目的:用荧光金逆行标记法评价视神经切开减压对SD大鼠视神经不完全损伤的疗效。方法:夹持大鼠左眼视神经30 s建立不完全损伤模型,分视神经切开减压(ONID)和视神经鞘膜切开减压(ONSD)两组,应用荧光金逆行标记法,对比两组在术后1月、2月、3月、6月时存活视神经节细胞(RGC)的数量,评价ONID的疗效。结果:ONID组术后各时间点RGC记数均高于ONS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ONID对不完全损伤的视神经有保护作用。在延长节细胞存活方面,ONID较传统的ONSD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SPRAGUE-DAWLEY 视神经 损伤 减压术 荧光逆行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K506缓释膜片促进外周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庄加川 张振伟 +6 位作者 廖坚文 陈泽华 张家俊 林冷 殷明天 陈乐峰 陈国荣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FK506缓释膜片局部应用对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白鼠40只,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切断腓总神经,在邻近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1mm窗口,将腓总神经远端与胫神经干做端-侧神经吻...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FK506缓释膜片局部应用对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白鼠40只,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切断腓总神经,在邻近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1mm窗口,将腓总神经远端与胫神经干做端-侧神经吻合后在吻合口周围放置含有FK506分子可降解缓释膜片。对照组:单纯行神经端-侧吻合。两组分别于术后2、4、8、12周取材,对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干用快蓝(FB)和荧光金(FG)注射标记,取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细胞。结果实验组背根神经节和脊髓内FB标记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免疫抑制剂FK506能促进外周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速度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端-侧吻合 免疫抑制剂 逆行荧光标记 神经再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