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T-PCR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细胞角质蛋白-19mRNA的表达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锋 任军 +6 位作者 贾军 尤向辉 汪海丹 张燕军 郭晓彤 贠军 斯晓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 探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作为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标志的可能性及意义。方法 以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分别对40例乳腺癌患者和30例健康人静脉血进行EGFRm... 目的 探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作为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标志的可能性及意义。方法 以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分别对40例乳腺癌患者和30例健康人静脉血进行EGFRmRNA检测,同时与目前研究较多的循环上皮细胞标志:细胞角质蛋白CK-19的mRNA做比较。结果 在30例健康人外周静脉血中没有发现EGFRmR NA的表达( 0% ),但有8例CK-19阳性( 26. 7% )。而40例乳腺癌患者检测出13例EGFRmRNA阳性(32. 5% ),与正常人相比P<0. 01,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CK-19的mRNA阳性例数为14 (35. 0% ),与正常人相比P>0. 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到25例( 62. 5% )的肿瘤组织中EGFR阳性,所有外周血中EGFRmRNA阳性的病例,相应的原发肿瘤病灶中EGFR蛋白均为阳性,组织中EGFR蛋白高表达的患者外周血EGFRmRNA检出率也高(P<0. 01)。26例初治患者中5例EGFRmRNA阳性(19. 2% ),14例复治患者中8例EGFRmRNA阳性(57. 1% ),两组相比P<0. 05,存在显著性差异。6例曾使用过紫杉醇类药物挽救化疗的转移性患者中1例EGFRmRNA阳性(16. 7% ), 8例未使用过紫杉醇类药物挽救化疗的转移性患者中7例EGFRmRNA阳性(87. 5% ),两组相比P<0. 05,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细胞角质蛋白-19(CK-19) 信使RNA(mRNA) 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rt—pcr) 循环肿瘤细胞 微转移 紫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大肝大脾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检测 被引量:4
2
作者 马玉玲 杨德吉 陆承平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5年第2期197-199,共3页
Based on the reported Big liver and spleen disease virus (BLSV) gene sequence, a pair of primers was designed and a 375bp product was amplified from the total RNA extracted from homogenates of BLSV-infected livers. ... Based on the reported Big liver and spleen disease virus (BLSV) gene sequence, a pair of primers was designed and a 375bp product was amplified from the total RNA extracted from homogenates of BLSV-infected livers. Twenty liver samples were randomly collected from two commercial broiler breeder flocks in Nanjing.One of ten liver samples was positive reaction in RT-PCR in one flock but not in another. The RT-PCR detection for cDNA from BLSV was specific with the sensitivity of 4.16×10-3μg/μL. Phylogentic tree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 338bp sequence of the isolated strain (BLSV-NJ2002) shared 97.3% and 83.6% nt hemologue indentities with that of Australia strain and avian HEV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大肝大脾病毒(BLSV) 逆转录多聚链式反应(rt—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试剂检测抗-HCV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7
3
作者 姚仁南 陈复兴 +3 位作者 黄晓静 赵勤 张赞 江学成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9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提高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出率和检测结果的准确率。方法应用两个厂家抗-HCV ELISA试剂(试剂1、2)检测本院2006年1~12月间2516份输血、手术前住院患者血清标本。再将试剂1、2均阳性的血清标本28份、仅试剂1阳性的15份和仅试... 目的提高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出率和检测结果的准确率。方法应用两个厂家抗-HCV ELISA试剂(试剂1、2)检测本院2006年1~12月间2516份输血、手术前住院患者血清标本。再将试剂1、2均阳性的血清标本28份、仅试剂1阳性的15份和仅试剂2阳性的17份血清标本进行HCV RNA RT-PCR荧光定量检测。结果试剂1、2抗-HCV均阳性28份标本的RT-PCR结果均阳性,仅试剂1抗-HCV阳性的15份标本中2份阳性,试剂2抗-HCV阳性的17份标本中3份阳性;仅试剂1或2抗-HCV阳性的32份血清标本中,HCV RNA RT-PCR检测阳性率为15.63%。结论采用双试剂检测能提高抗-HCV的检出率和结果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联免疫吸附试验 逆转录酶-多聚链式反应(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丘脑GnRH-I mRNA在绍兴鸭松果腺中的表达 被引量:4
4
作者 倪迎冬 周玉传 +2 位作者 卢立志 陈杰 赵茹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5-137,共3页
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 30至 15 0日龄绍兴鸭松果腺内GnRH I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绍兴鸭松果腺内存在GnRH ImRNA的表达且其核苷酸序列与绍兴鸭下丘脑内GnRH ImRNA仅有一个核苷酸差异 ,且不影响氨基酸的编码序... 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 30至 15 0日龄绍兴鸭松果腺内GnRH I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绍兴鸭松果腺内存在GnRH ImRNA的表达且其核苷酸序列与绍兴鸭下丘脑内GnRH ImRNA仅有一个核苷酸差异 ,且不影响氨基酸的编码序列 ,但 30至 15 0日龄松果腺内GnRH ImRNA含量未出现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绍兴鸭 转录多聚链式反应(rt—pcr)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Ⅰ(GnRH-Ⅰ) 松果腺 下丘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A对缺氧/复氧损伤条件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姜民 郭利平 +2 位作者 周王怡 李晶 王婕 《天津中医药》 CAS 2008年第5期406-407,共2页
[目的]通过对观察丹酚酸A对缺氧/复氧(H/R)损伤条件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因子-1(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丹酚酸A对缺血再灌注急性期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培养BMEC,丹酚酸A预处理20h后制作(H/R)/模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目的]通过对观察丹酚酸A对缺氧/复氧(H/R)损伤条件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因子-1(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丹酚酸A对缺血再灌注急性期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培养BMEC,丹酚酸A预处理20h后制作(H/R)/模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BMEC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mRNA的表达。以尼莫地平作为阳性对照药。[结果]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CAM-1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丹酚酸A组ICAM-1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丹酚酸A可降低H/R损伤条件下BMECICAM-1mRNA表达的影响,提示阻抑粒细胞黏附作用是其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A 缺氧/复氧(H/R) 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 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荧光定量PCR及金标法检测不孕妇女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金芳和 王冬莲 夏灿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7期104-105,共2页
目的检测73例不孕妇女宫颈分泌物中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及金标法并将两种方法作比较。结果表明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孕的沙眼衣原体阳性为41例(56.1%),阴性32例(43.9%),金标法检测阳性为19例(26.0%),阴性54例(74.0... 目的检测73例不孕妇女宫颈分泌物中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及金标法并将两种方法作比较。结果表明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孕的沙眼衣原体阳性为41例(56.1%),阴性32例(43.9%),金标法检测阳性为19例(26.0%),阴性54例(74.0%),荧光定量PCR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金标法检测(P <0.01)。结论荧光定量PCR法在检测沙眼体较金标法更敏感、快速,是早期诊断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一种极有价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多聚链式反应(pcr)-荧光定量法 金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B修复基因hKu70反义R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起展 庄志雄 +2 位作者 江高峰 何云 杜柳涛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7-199,共3页
目的 构建人DNA双链断裂 (DSB)修复基因hKu70反义RNA真核表达载体pEGFP C1 K ,为以后的hKu70基因功能和毒理学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 提取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HLF)总RNA ,逆转录酶 多聚酶链式反应 (RT PCR)扩增hKu70基因cDNA保守序... 目的 构建人DNA双链断裂 (DSB)修复基因hKu70反义RNA真核表达载体pEGFP C1 K ,为以后的hKu70基因功能和毒理学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 提取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HLF)总RNA ,逆转录酶 多聚酶链式反应 (RT PCR)扩增hKu70基因cDNA保守序列 ,经与pGEM T载体连接、筛选、克隆、抽提质粒和双酶切后 ,将纯化的hKu70基因cDNA保守序列反向插入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EGFP C1中 ,筛选、克隆、抽提质粒 ,从而构建hKu70基因反义RNA真核表达载体pEGFP C1 K。结果 经RT PCR获得 467bp含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DNA片段 ,T载体克隆后经双酶切、测序 ,确定该片段为hKu70基因cDNA ,进而构建反义RNA真核表达载体pEGFP C1 K ,并双酶切 ,测序确证。结论 成功构建hKu70基因反义RNA真核表达载体pEGFP C1 K ,为建立该基因低表达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双链断裂 hKn70 逆转录酶-多聚链式反应 修复基因 真核表达载体 反义RNA DNA损伤 卫生毒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