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决策树的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失衡综合征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1
作者 阎珊珊 王亚 姚冬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8期51-55,61,共6页
目的 应用卡方自动交互检测(CHAID)决策树算法构建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失衡综合征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血液透析后发生透析失衡综合征的患者纳入发生组,未发生透析失衡综合征的患者纳入未发生组。收... 目的 应用卡方自动交互检测(CHAID)决策树算法构建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失衡综合征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血液透析后发生透析失衡综合征的患者纳入发生组,未发生透析失衡综合征的患者纳入未发生组。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失衡综合征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独立影响因素和决策树模型构建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失衡综合征的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20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透析失衡综合征者40例,未发生透析失衡综合征者16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尿素氮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失衡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白蛋白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失衡综合征的独立保护因素(OR<1,P<0.05)。决策树模型显示,位于第1层的年龄是透析失衡综合征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样本分为3个亚群,年龄>56.5岁患者透析失衡综合征发生率为95.0%,远高于年龄≤56.5岁患者的发生率),位于第2层的白蛋白、尿素氮分别是年龄>55.5~56.5岁、年龄>56.5岁的影响因素。结论 分析透析失衡综合征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基于决策树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可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失衡综合征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透析失衡综合征 危险因素 决策树 卡方自动交互检测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的防治与护理措施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高利 马峥嵘 蔡岳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第18期116-117,共2页
目的通过对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的防治和整体化护理积极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透析过程中分别对新透析患者、易发生透析失衡的重点患者个性化地采取①限制透析膜面积,降低血液、透析液流量;②在透析中、后分别静点高渗糖或甘露醇;③... 目的通过对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的防治和整体化护理积极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透析过程中分别对新透析患者、易发生透析失衡的重点患者个性化地采取①限制透析膜面积,降低血液、透析液流量;②在透析中、后分别静点高渗糖或甘露醇;③选择钠曲线透析;④给患者提供整体的护理措施等。结果我科从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4年共完成血液透析48000例中发生透析失衡共计1159例,透析失衡发生率明显低于统计学3.4%~20%的水平。结论通过积极的防治与护理增加了透析患者对透析医嘱的依存性,减少了透析失衡的发生率,最终改善了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 防治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钠与可调钠透析在预防透析失衡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海青 吴金花 +1 位作者 孟皓波 梦雅萍 《武警医学》 CAS 2003年第9期546-547,共2页
关键词 透析失衡综合征 临床观察 高钠 下降型可调钠 血肌酐 尿素氮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的研治现状 被引量:2
4
作者 时洪娟 孟令栋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279-281,共3页
对于透析失衡综合征(DDS)的防治措施,目前仍处于研究开拓阶段,许多治疗方法如短时低效透析、高钠透析、透析结束前补充高渗糖、透析过程中补充甘露醇、低透析液流量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可调钠透析等仍属经验层次,大部分临床研究为小样... 对于透析失衡综合征(DDS)的防治措施,目前仍处于研究开拓阶段,许多治疗方法如短时低效透析、高钠透析、透析结束前补充高渗糖、透析过程中补充甘露醇、低透析液流量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可调钠透析等仍属经验层次,大部分临床研究为小样本、短期观察;中医药辨证论治,用五苓散等方加减对于DDS的症状改善及其预防有独特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失衡综合征 短时低效 五苓散/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及其防治与护理 被引量:2
5
作者 冯士丽 闫丽范 冯士娟 《黑龙江医药》 CAS 2007年第2期181-182,共2页
血液透析是广大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它在促进肾功能恢复,延长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并发症。失衡综合症(D·S)就是其中的一种。
关键词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护理方法 肾功能恢复 失衡综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失衡综合征的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晶晶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16期240-241,共2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护理干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失衡综合征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9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主体,依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患者为26例,乙组患者为23例。甲乙两组患... 目的探讨和分析护理干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失衡综合征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9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主体,依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患者为26例,乙组患者为23例。甲乙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而甲组患者加用综合护理,对比甲乙两组患者的失衡综合征程度以及发生率、HAMD评分。结果甲组患者透析失衡综合征发生率(11.54%)少于乙组患者(43.48%),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χ~2=6.387,P=0.012)。甲组患者护理后的HAMD评分(4.12±2.11)分少于乙组患者(16.67±4.26)分,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t=13.302,P=0.000)。结论综合护理在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很好,明显改善了患者抑郁情绪,并且降低了透析失衡综合征发生的风险,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长期血液 透析失衡综合征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阶段行为护理模式预防长期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失衡综合征的效果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巧 《全科护理》 2020年第9期1098-1100,共3页
[目的]探讨分阶段行为护理模式预防长期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失衡综合征的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8年6月选取某院收治的长期血液透析病人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血液透析期间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 [目的]探讨分阶段行为护理模式预防长期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失衡综合征的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8年6月选取某院收治的长期血液透析病人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血液透析期间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透析期间实施分阶段行为护理模式,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病人液体摄入控制依从率、透析失衡综合征发生率、行为管理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透析失衡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饮食及液体摄入能力、运动管理能力、遵医用药、内瘘自我保护、情绪管理、并发症监测等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社会关系、躯体症状、环境领域、心理领域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阶段行为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长期血液透析病人行为管理能力,提高病人治疗依从率,从而有效预防透析综合征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阶段护理模式 长期血液 行为管理 透析失衡综合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瑜琪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34期4283-4284,共2页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82例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防治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控...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82例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防治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控制透析速度,提高血浆渗透压。比较两组危险因素以及疗效。结果观察组出现低血压、高血压、空气栓塞、心律失常、出血的概率为2.4%、4.8%、2.4%、2.4%、2.4%,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分别为43.9%、68.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主要为低血压、高血压、空气栓塞、心律失常、出血。控制透析速度以及血浆渗透压可以有效防治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该防治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 危险因素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并发透析失衡综合征的预防及护理 被引量:15
9
作者 华小丽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第19期3497-3498,共2页
目的探讨透析失衡综合征(DDS)的预防及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我院血液净化中心38例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的血液透析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DDS的预防及护理要点。结果38例尿毒症患者共进行血液透析2180次,发生DDS22次,发生率为1.01%,经... 目的探讨透析失衡综合征(DDS)的预防及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我院血液净化中心38例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的血液透析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DDS的预防及护理要点。结果38例尿毒症患者共进行血液透析2180次,发生DDS22次,发生率为1.01%,经积极治疗护理,于透析后12h^24h内全部恢复。结论DDS重在预防,而熟悉病情、明确防治重点、严格执行透析诱导原则、加强宣教及管理、严密观察病情则是DDS预防及护理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透析失衡综合征 预防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失衡综合征的预防及处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莲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22期91-91,共1页
目的减少患者透析失衡的发生,并及时纠正。方法分析发生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原因并加以预防。结果透析失衡综合征发生明显减少。结论减少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发生并加以预防,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保证透析质量。
关键词 透析失衡综合征 预防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失衡综合征形成机理的探讨(附18例57例次血透报告)
11
作者 李国贤 黄秀美 +1 位作者 罗国惠 周丽华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92-293,307,共3页
观察18例不同诱因、透析阶段和透析条件下发生的57例次透析失衡综合征(DDS),探讨DDS形成机理和诱发因素。认为高效快速血透后脑细胞pH下降、H+浓度增高,H+置换出脑细胞内蛋白质离子结合的Na+、K+离子,同时有... 观察18例不同诱因、透析阶段和透析条件下发生的57例次透析失衡综合征(DDS),探讨DDS形成机理和诱发因素。认为高效快速血透后脑细胞pH下降、H+浓度增高,H+置换出脑细胞内蛋白质离子结合的Na+、K+离子,同时有机酸离子蓄积,使脑细胞渗透压活性急骤增加导致脑水肿是形成DDS的确切机理;快速静注碳酸氢钠或高渗糖可有效控制DDS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失衡综合征 血液 病理 肾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失衡综合征的预防及护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红林 刘芳 《实用医技杂志》 2004年第07A期1215-1216,共2页
透析失衡综合征 (DS)是在血液透析中后期或结束后不久发生的与透析有关的一组综合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精神错乱 ,严重者出现抽搐、痉挛、扑翼样震颤、昏迷甚至死亡。其发生率占透析并发症的 3.5 %~ 2 0% ,DS重在预防 ,因而正... 透析失衡综合征 (DS)是在血液透析中后期或结束后不久发生的与透析有关的一组综合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精神错乱 ,严重者出现抽搐、痉挛、扑翼样震颤、昏迷甚至死亡。其发生率占透析并发症的 3.5 %~ 2 0% ,DS重在预防 ,因而正确判断、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失衡综合征 预防措施 护理措施 并发症 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失衡综合征40例的治疗与预防
13
作者 梁玉梅 莫伯善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2年第1X期56-56,共1页
本院自1986年开展血液透析(HD)以来,不断摸索预防透析失衡综合征(DS)发生的方法,并对40例已发生DS的患者积极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关键词 透析失衡综合征 副作用 治疗 预防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的预防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顺德 《成都军区医院学报》 2003年第5期34-34,共1页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或透析结束后不久出现的一组以全身和神经系统为主要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它起病急,病情重,如果预防及处理不当会造成不良后果,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我院自1996年~2001年间由于...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或透析结束后不久出现的一组以全身和神经系统为主要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它起病急,病情重,如果预防及处理不当会造成不良后果,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我院自1996年~2001年间由于加强对失衡综合征预防和处理,使其发生率从2.72%下降至0.46%,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 预防 慢性肾功能衰竭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的护理
15
作者 郄淑文 杨慧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04年第1期35-36,共2页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Diseguilibrium syndrome,DS)是指在透析过程中或透析结束后不久,出现以神经系统为主的临床症状[1].轻者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重者伴有抽搐、扑翼样震颤,甚至昏迷死亡,因此加强对透析失衡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显...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Diseguilibrium syndrome,DS)是指在透析过程中或透析结束后不久,出现以神经系统为主的临床症状[1].轻者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重者伴有抽搐、扑翼样震颤,甚至昏迷死亡,因此加强对透析失衡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院从2001年11月份至2002年12月份共诊治13例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6
作者 陈燕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13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方法在防治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失衡综合征(D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6例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DDS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文献,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进行循证护理干预。结果循证护理后1个月46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方法在防治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失衡综合征(D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6例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DDS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文献,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进行循证护理干预。结果循证护理后1个月46例患者中DDS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低于循证护理前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是临床护理的基础,可进一步提高血液透析护士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与低蛋白血症的关系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生 赵淑芳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330-330,共1页
关键词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 老年人 低蛋白血症 社会经济情况 并发症 医疗技术 治疗 中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失衡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奕雯 张蕊 焦军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6年第2期170-172,共3页
透析失衡综合征(dialysis disequilibrium syndrome,DDS)是由Kennedy等在1962年首次提出的概念[1]。它是一种在透析时发生的由于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或急性低钠血症引起的神经系统以及类神经系统症状,通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 透析失衡综合征(dialysis disequilibrium syndrome,DDS)是由Kennedy等在1962年首次提出的概念[1]。它是一种在透析时发生的由于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或急性低钠血症引起的神经系统以及类神经系统症状,通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癫痫发作、昏迷甚至死亡[2]。极高水平的血尿素氮(175 mg/dl)是首次透析时发生DDS的高危因素。老年人、儿童、或有已存在的神经系统病变、严重代谢性酸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失衡综合征 急性低钠血症 DIALYSIS 代谢性酸中毒 脑水肿 方式 细胞数减少 颅内压增高 水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的预防与护理体会 被引量:16
19
作者 黄菲菲 高旭海 何央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0-81,共2页
透析失衡综合征是在透析过程中或透析结束后不久出现的以神经、精神系统症状为主的全身征候群,常持续数小时至24h后逐渐消失。笔者结合临床工作回顾性总结对急诊血透失衡综合征的预防措施及护理体会。
关键词 急诊 透析失衡综合征 预防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失衡综合征及高渗葡萄糖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祝立志 郑环英 +1 位作者 彭桂香 唐雯辉 《中国血液净化》 2004年第7期388-389,共2页
关键词 透析失衡综合征 血液 高渗葡萄糖 预防措施 时间 血流量 高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