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龙衣凝胶的制备及体外透皮实验研究
1
作者 高瑞辰 孟乐童 +3 位作者 马天宇 李婷婷 平洋 苏瑾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8-11,共4页
目的:筛选青龙衣凝胶的处方及工艺,采用最佳处方制备样品并进行质量检查,考察其体外透皮性能。方法:以青龙衣提取物为主药制备凝胶,通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出凝胶的最佳制备工艺。以性状、黏度、pH值、失水率、稳定性作为指标对凝胶进行... 目的:筛选青龙衣凝胶的处方及工艺,采用最佳处方制备样品并进行质量检查,考察其体外透皮性能。方法:以青龙衣提取物为主药制备凝胶,通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出凝胶的最佳制备工艺。以性状、黏度、pH值、失水率、稳定性作为指标对凝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胡桃醌含量,并进行体外透皮试验。结果:最佳处方工艺为卡波姆1.0g、甘油10mL、pH值6.0~7.0,制得的青龙衣凝胶呈黄色半透明凝胶状,无明显气味,细腻、有光泽、无颗粒或结块,流动性和涂展性较好。其中胡桃醌含量为1.79mg·g^(-1),透皮速率为35.348μg·cm^(-2)·h^(-1),皮肤中的蓄积量为22.18μg·cm^(-2)。结论:该处方和工艺可用于青龙衣凝胶的制备,质量评价结果符合规定,且青龙衣凝胶体外透皮速率满足局部用药的要求,可为该凝胶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龙衣 凝胶剂 制备工艺 体外透皮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离体透皮实验接收液中萘替芬和酮康唑浓度 被引量:2
2
作者 何海霞 柳青 +1 位作者 杨宇宏 周远大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4-267,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离体透皮实验接收液中萘替芬和酮康唑浓度。方法:氯雷他定作内标,透皮液经乙醚提取后,采用Hypersil C18柱(5μm,5.0 mm×200 mm),以乙腈-甲醇-水-三乙胺(35:40:25:0.8,用冰醋酸调至pH 7.0)为流动相,流速1.2 ...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离体透皮实验接收液中萘替芬和酮康唑浓度。方法:氯雷他定作内标,透皮液经乙醚提取后,采用Hypersil C18柱(5μm,5.0 mm×200 mm),以乙腈-甲醇-水-三乙胺(35:40:25:0.8,用冰醋酸调至pH 7.0)为流动相,流速1.2 mL·min-1;在紫外265 nm处检测。结果:萘替芬和酮康唑线性范围分别为0.08040-2.010μg·mL-1(r=0.9936)和0.2016-5.040μg·mL-1(r=0.9999),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201μg·mL-1和0.0403μg·mL-1,不同浓度的平均回收率(n=15)分别为102.6%和100.1%。结论:本法灵敏度、准确度及回收率均能达到离体透皮实验接收液中药物浓度的测定要求,也可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法 离体透皮实验 萘替芬 酮康唑 药物浓度 NTF KCZ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结宁膏的体外透皮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朱莹 王燚霈 张水寒 《湖南中医杂志》 2013年第8期119-120,共2页
目的:观察外用溃结宁膏对皮肤的透过性,为其透皮吸收的体内研究提供实验依据,以期进一步研究溃结宁膏的药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溃结宁膏中丁香酚、芍药苷为测定指标,将溃结宁膏(2.7cm×2.7cm/片)贴于健康受试者的双臂内侧,分别于... 目的:观察外用溃结宁膏对皮肤的透过性,为其透皮吸收的体内研究提供实验依据,以期进一步研究溃结宁膏的药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溃结宁膏中丁香酚、芍药苷为测定指标,将溃结宁膏(2.7cm×2.7cm/片)贴于健康受试者的双臂内侧,分别于2、4、8、12、16、20、24、36、48、72、120h撕下,洗脱膏层,萃取挥发油,分别采用气相法、高效液相法测定丁香酚、芍药苷的释放量。结果:溃结宁膏中丁香酚、芍药苷成分24h前释放量较快,24h后以比较恒定的速度缓慢释放,120h的累计释放率丁香酚达60.1%,芍药苷达26.6%。结论:溃结宁膏可以通过其有效成分丁香酚、芍药苷透皮,其释放量随给药时间延长而增多,从而达到起效快、疗效持久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结宁膏 丁香酚 芍药苷 透皮实验
原文传递
痛风洗剂的体外透皮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黄蔚霞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 :观察外用药痛风洗剂对皮肤的透过性 ,为其透皮吸收的体内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并为进一步研究痛风洗剂药效及作用机理提供前提。方法 :以痛风洗剂中桂枝的有效成分桂皮醛为测定指标 ,采用体外扩散池法 ,利用新鲜大鼠离体皮肤 ,分别... 目的 :观察外用药痛风洗剂对皮肤的透过性 ,为其透皮吸收的体内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并为进一步研究痛风洗剂药效及作用机理提供前提。方法 :以痛风洗剂中桂枝的有效成分桂皮醛为测定指标 ,采用体外扩散池法 ,利用新鲜大鼠离体皮肤 ,分别于透皮的 1、2、3、4h采取 5 ml接受液 ,用TLC定性法及薄层扫描定量法测定内含的桂皮醛。结果 :透皮接受液中含有桂皮醛 ,其含量随透皮时间的延长而增多。结论 :外用药痛风洗剂的主要成分桂皮醛是可以透过大鼠皮肤的 ,其量随给药时间延长而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洗剂 透皮实验 中药 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利多卡因跨膜肽纳米高分子脂质体的制备与体外透皮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曹岩 李雨辰 +4 位作者 王悦 王汉杰 李芹 李长义 张连云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采用赖氨酸壳聚糖十八烷基季铵盐(OQLCS)组装跨膜肽(TAT)包载盐酸利多卡因制备纳米高分子脂质体,并研究其体外透皮渗透情况。方法采用反相蒸发法制备盐酸利多卡因跨膜肽纳米高分子脂质体(LID-TAT-PLs),使用离体小鼠皮和Franz扩散池... 目的采用赖氨酸壳聚糖十八烷基季铵盐(OQLCS)组装跨膜肽(TAT)包载盐酸利多卡因制备纳米高分子脂质体,并研究其体外透皮渗透情况。方法采用反相蒸发法制备盐酸利多卡因跨膜肽纳米高分子脂质体(LID-TAT-PLs),使用离体小鼠皮和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实验,HPLC法测定接收液中盐酸利多卡因的浓度,评价LID-TAT-PLs、未组装跨膜肽的盐酸利多卡因纳米高分子脂质体(LID-PLs)和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LID-IJ)的体外透皮渗透情况。结果 LID-TAT-PLs的体外透皮速度和累积透过量均明显高于LID-PLs和LID-IJ。LID-TAT-PLs组的24h累积透过量达(88.15±11.11)%,明显高于LID-PLs的(73.91±12.13)%和LID-IJ的(26.31±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T可以明显促进药物的透皮渗透,LID-TAT-PLs制备简单,具有良好的透皮释放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赖氨酸壳聚糖十八烷基季铵盐 跨膜肽 纳米高分子脂质体 肤试验 透皮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炎痛凝胶的体外透皮实验研究
6
作者 孙媛 刘波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70-73,共4页
目的:研究消炎痛凝胶的体外透皮方法。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考察不同种类离体皮肤和不同类型接受液的体外透皮实验情况。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消炎痛凝胶的累积透过量和稳态透皮速率。结果:通过薄层色谱法定性分析,消炎痛凝胶透皮... 目的:研究消炎痛凝胶的体外透皮方法。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考察不同种类离体皮肤和不同类型接受液的体外透皮实验情况。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消炎痛凝胶的累积透过量和稳态透皮速率。结果:通过薄层色谱法定性分析,消炎痛凝胶透皮实验选用昆明种雄性小鼠皮肤、0.2%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为接受液的体外透皮效果最佳。最佳实验条件下24小时绿原酸累积透过量28.624 0μg/cm2,稳态透皮速率为1.044 4μg/(cm2 h)。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适用于消炎痛凝胶的体外透皮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透皮实验 累积过量 稳态速率 消炎痛凝胶 绿原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碱纳米乳的制备及大鼠透皮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莉 张鹏威 +3 位作者 石峰 陈莉 申去非 王晓辉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4期2657-2659,共3页
目的:制备辣椒碱纳米乳并评价其透皮作用。方法:以具有两亲性的苯甲醇作油相,分别以乙醇、1,2-丙二醇和正丁醇作助表面活性剂,以三元相图确定微乳区域,以辣椒碱透皮速率为指标,用单纯形法优化处方。比较优化处方所得辣椒碱纳米乳与其乳... 目的:制备辣椒碱纳米乳并评价其透皮作用。方法:以具有两亲性的苯甲醇作油相,分别以乙醇、1,2-丙二醇和正丁醇作助表面活性剂,以三元相图确定微乳区域,以辣椒碱透皮速率为指标,用单纯形法优化处方。比较优化处方所得辣椒碱纳米乳与其乳膏和水凝胶制剂经大鼠皮肤的稳态透皮速率(Js)。结果:以乙醇和1,2-丙二醇作助表面活性剂的纳米区域面积相当,均大于正丁醇的纳米乳面积。单纯形法可较准确地优化处方,优选处方辣椒碱纳米乳及乳膏和水凝胶的Js分别为17.54、2.78、7.35μg·cm-2·h-1(P<0.01)。结论:所制备的辣椒碱纳米乳具有良好透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碱 纳米乳 透皮实验 单纯形法
原文传递
脂质体影响荧光素钠透皮和皮肤贮留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朱洁 骆丹 +5 位作者 林向飞 明亚玲 顾宁 马全红 旷英姿 张晓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4-216,共3页
目的:观察脂质体包裹荧光素钠对人皮肤透皮性能和在皮肤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荧光显微镜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研究真、表皮中荧光素钠的分布和含量。结果:荧光素钠脂质体同其溶液和乳剂比较,在表皮内荧光分布深,在真皮荧光强... 目的:观察脂质体包裹荧光素钠对人皮肤透皮性能和在皮肤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荧光显微镜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研究真、表皮中荧光素钠的分布和含量。结果:荧光素钠脂质体同其溶液和乳剂比较,在表皮内荧光分布深,在真皮荧光强度小;脂质体荧光素钠真皮透过量少,各时间点表皮内荧光含量较溶液剂型高,而真皮内荧光含量较乳剂低,不同剂型各时间点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外用制剂中脂质体包裹水溶性药物可在人皮肤表皮层保持较高浓度,真皮贮留量和累积透皮量小,故适用于病变表浅的皮肤病,以及经透皮吸收后有不良反应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荧光素钠 透皮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S)-原人参二醇4种剂型在体透皮实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婧 韩美华 +2 位作者 王键 季宇彬 王向涛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6期354-358,共5页
目的研究20(S)-原人参二醇(PPD)4种剂型的制备及大鼠在体PPD透皮吸收情况。方法用薄膜超声法制备PPD药质体和醇质体,用超声法制备环糊精包合物,用增溶法制备PPD溶液;建立在体透皮试验中PPD的HPLC测定方法;利用皮肤剩余量法计算PPD4种剂... 目的研究20(S)-原人参二醇(PPD)4种剂型的制备及大鼠在体PPD透皮吸收情况。方法用薄膜超声法制备PPD药质体和醇质体,用超声法制备环糊精包合物,用增溶法制备PPD溶液;建立在体透皮试验中PPD的HPLC测定方法;利用皮肤剩余量法计算PPD4种剂型透皮18h后残留在皮肤内的药量。色谱条件:COSMO-SIL5C18-MS-Ⅱ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90∶10);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203nm;柱温25℃;进样量50μL。结果豆磷脂、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空白皮肤洗液和试剂对药物的测定无干扰,PPD质量浓度在0.1~0.5mg/mL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回收率均在96.93%~104.78%,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1.54%(n=3)。PPD药质体、PPD醇质体、PPDβ-环糊精包合物、PPD原药液的皮肤剩余量分别为69.6%、86.36%、100%、73.55%。结论RP-HPLC法能很好地测定PPD的量,且回归方程线性均较好,表明建立的在体透皮试验方法准确、稳定,适用于PPD经皮给药系统制剂的在体透皮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S)-原人参二醇 在体透皮实验 肤剩余量法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跌打镇痛巴布剂体外透皮吸收实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小根 周莉玲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5期399-400,共2页
目的研究跌打镇痛巴布剂体外透皮吸收情况。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气相色谱内标法检测透过的丁香酚的透过率。色谱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FID检测器;柱温:80℃保持3 m in,以10℃.m in-1升至110℃,再以20℃.m in-... 目的研究跌打镇痛巴布剂体外透皮吸收情况。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气相色谱内标法检测透过的丁香酚的透过率。色谱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FID检测器;柱温:80℃保持3 m in,以10℃.m in-1升至110℃,再以20℃.m in-1升至220℃,保持10 m in;检测器和进样口温度均为250℃;载气:高纯氦气;流速:1 mL.m in-1;分流比为50∶1;进样量为1μL。结果丁香酚的累积渗透量(Q)随时间(t)的增加而增加,并与t1/2有显著相关性,渗透曲线方程为Q=180.67t1/2-151.71,r=0.995 0,平均经皮渗透率为180.67μg.h-1.(cm2)-1。跌打镇痛巴布剂的体外透皮符合H iguch i方程。结论跌打镇痛巴布剂丁香酚体外渗透药动学符合H iguch i方程,药理作用显著,值得研究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跌打镇痛巴布剂 透皮实验 体外 丁香酚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舒凝胶膏剂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研究
11
作者 薛云凤 王佳婧 +3 位作者 杨雪 刘婧 关枫 王艳宏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7-134,共8页
目的痛舒方为治疗痛经的临床常用方,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将该散剂改良为凝胶膏剂,并考察其体外透皮吸收性能,为其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综合评分标准,结合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法确定凝胶膏剂的基质用量。进行体外透皮实验... 目的痛舒方为治疗痛经的临床常用方,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将该散剂改良为凝胶膏剂,并考察其体外透皮吸收性能,为其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综合评分标准,结合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法确定凝胶膏剂的基质用量。进行体外透皮实验,以延胡索乙素、芍药苷、粉防己碱、乌药醚内酯为评价指标,考察加入不同比例氮酮促渗剂对凝胶膏剂体外透皮渗透量的影响。结果痛舒凝胶膏剂基质的最优处方为聚丙烯酸钠0.50 g、甘氨酸铝0.1 g、保湿剂8.00 g(甘油∶丙二醇=8∶2)、酒石酸0.1 g、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明胶1.75 g(CMC-Na∶明胶=1∶3),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结果表明,透皮促渗剂比例为3%时药物透皮效果最好。结论用最优处方制备的痛舒凝胶膏剂,具有骨架型缓释制剂的特性,为痛舒方外用新剂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膏剂 基质 响应面法 体外透皮实验 氮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肤子总皂苷凝胶剂的制备及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国平 闫梦茹 +3 位作者 孟会宁 陈程 怀涛 李兆仙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20-2423,共4页
制备地肤子总皂苷凝胶剂并研究其体外透皮吸收特点。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得到地肤子总皂苷;采用离体透皮实验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接受液中总皂苷的含量,计算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分析药物透皮渗透的特点... 制备地肤子总皂苷凝胶剂并研究其体外透皮吸收特点。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得到地肤子总皂苷;采用离体透皮实验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接受液中总皂苷的含量,计算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分析药物透皮渗透的特点。结果表明,提取纯化工艺为:地肤子药材用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合并提取液,过滤,浓缩至0.80 g/mL(W/V),装柱(D-101),用3倍柱体积水除杂,弃去水洗脱液,用4倍柱体积5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凝胶剂的制备工艺为:将卡波姆充分溶胀,制得空白凝胶,加入地肤子总皂苷溶液,混匀,即得;离体透皮实验研究中,地肤子总皂苷凝胶剂中总皂苷在1.5~9 h的透皮渗透速度基本稳定,但在前1.5 h内有较为明显的时滞现象。该方法制得的地肤子总皂苷凝胶剂,具有良好的成型性和稳定性及释药速度稳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肤子总皂苷 凝胶剂 制备 体外吸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定膏巴布剂的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焦正花 李秀娟 +1 位作者 罗燕梅 闵云山 《甘肃中医》 2008年第10期55-56,共2页
目的:测定消定膏巴布剂体外透皮吸收的透过率。方法:采用自制的Franz扩散池,以离体的大鼠皮肤为屏障,对消定膏的含药贴进行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结果:消定膏的含药贴的透过率良好,测得结果为31.1%。结论:消定膏巴布剂有良好的药物透过率,... 目的:测定消定膏巴布剂体外透皮吸收的透过率。方法:采用自制的Franz扩散池,以离体的大鼠皮肤为屏障,对消定膏的含药贴进行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结果:消定膏的含药贴的透过率良好,测得结果为31.1%。结论:消定膏巴布剂有良好的药物透过率,适合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定膏 巴布剂 吸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凝胶剂基质处方优选及透皮吸收实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存 张亚利 +1 位作者 何爱武 尹星星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第5期60-62,共3页
目的:优化复方丹参凝胶剂基质处方。方法:采用单因素、正交试验法,以凝胶的流变学(23℃黏度,23℃屈服值,室温触变性,32℃黏度,32℃屈服值)综合评价为指标,优化凝胶剂成型处方;以丹酚酸B为指标,评价制剂的体外透皮吸收效果。结果:凝胶的... 目的:优化复方丹参凝胶剂基质处方。方法:采用单因素、正交试验法,以凝胶的流变学(23℃黏度,23℃屈服值,室温触变性,32℃黏度,32℃屈服值)综合评价为指标,优化凝胶剂成型处方;以丹酚酸B为指标,评价制剂的体外透皮吸收效果。结果:凝胶的最佳成型工艺为:0.4%卡波姆940,甘油8g,无水乙醇15mL,pH=5~6。6h透皮吸收量为19.31。结论:采用该优选处方制备的复方丹参凝胶剂均匀透明,黏度适中,触变性良好。复方丹参凝胶剂经皮给药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 凝胶剂 基质处方 透皮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员足浴液透皮实验结果分析
15
作者 李艳 张根生 +1 位作者 王燕红 宋景茂 《山西体育科技》 1998年第1期8-10,共3页
1 引言现代竞技体育的特点是运动训练负荷越来越大,比赛竞争日趋激烈。因此,消除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运动员体力在运动医学领域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之后,会给身体各组织器官带来不同程度的疲劳。双足是远离心脏的器... 1 引言现代竞技体育的特点是运动训练负荷越来越大,比赛竞争日趋激烈。因此,消除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运动员体力在运动医学领域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之后,会给身体各组织器官带来不同程度的疲劳。双足是远离心脏的器官,并受地心力作用,血流缓慢,运动时又承受着巨大的运动负荷,运动后常常出现胀痛和无力现象。据调查,足部疲劳和劳损不仅严重影响着运动员的正常训练,而且降低他们睡眠质量和体力恢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员 透皮实验 运动性疲劳 浴液 运动负荷 接收液 提取液 严重影响 恢复速度 现代竞技体育
原文传递
四妙君逸软膏与散剂离体透皮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何群 韩军涛 +3 位作者 陈光宇 何永恒 周逸群 李杨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52-1056,共5页
目的比较四妙君逸软膏与散剂两种剂型的经皮渗透特性差异。方法以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累积透皮百分率为测定指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及离体兔皮进行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透皮接收液中延胡索乙素的含有量。比较两种剂型透皮... 目的比较四妙君逸软膏与散剂两种剂型的经皮渗透特性差异。方法以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累积透皮百分率为测定指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及离体兔皮进行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透皮接收液中延胡索乙素的含有量。比较两种剂型透皮速度、透皮量与皮肤储量的差别。结果四妙君逸软膏经皮渗透量远远高于散剂,24 h软膏透皮量是散剂的1.876倍,软膏透皮最大量是散剂的2.295倍,皮内储存量是散剂的3.715倍,透皮速度小于散剂。结论四妙君逸软膏各项透皮参数满足临床治疗需要,透皮特性优于四妙君逸散剂;每天用药一次或给药间隔时间确定为24 h,科学、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妙君逸软膏 四妙君逸散剂 离体透皮实验 高效液相色谱法 延胡索乙素 FRANZ扩散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性经筋通贴膏体外释放和透皮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袁伟彬 刘桂联 +1 位作者 吴涵 吴雪茹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4-537,共4页
目的考察温性经筋通贴膏的体外释放和透皮特性。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装置,离体SD大鼠皮肤作为透过介质,以20%乙醇为接收液,采用双波长HPLC法同时测定接收液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 目的考察温性经筋通贴膏的体外释放和透皮特性。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装置,离体SD大鼠皮肤作为透过介质,以20%乙醇为接收液,采用双波长HPLC法同时测定接收液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盐酸小檗碱24 h累计释放百分率分别为:47.58%、29.16%、31.64%;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6.529 2,10.730 9,7.253 2μg·cm^(-1)·h^(-1);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24 h累计透过百分率分别为:6.83%,3.81%;平均透皮速度分别为1.867 4μg·cm^(-1)·h^(-1),0.695 9μg·cm^(-1)·h^(-1);促渗剂阴性贴膏中补骨脂素的透皮速率明显降低,异补骨脂素则未检出。结论温性经筋通贴膏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盐酸小檗碱体外释放和透皮行为均符合Higuchi方程;处方中的冰片和氮酮对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均有促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经筋通贴膏 体外释放 透皮实验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皮促进剂对水溶性基质制剂脐中穴经皮给药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田明 周忠光 +2 位作者 胡鹏 王登魁 王秀海 《中医药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考察了三种透皮促进剂对水溶性基质制剂脐中穴给药体外释药的影响,为脐中穴经皮给药新制剂适宜性提供参考。方法:制备不同浓度透皮吸收促进剂的水溶性基质制剂,选择小鼠腹部皮肤,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 目的:考察了三种透皮促进剂对水溶性基质制剂脐中穴给药体外释药的影响,为脐中穴经皮给药新制剂适宜性提供参考。方法:制备不同浓度透皮吸收促进剂的水溶性基质制剂,选择小鼠腹部皮肤,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接收液中指标成分芍药苷的含量。结果:透皮促进剂氮酮组对甘油明胶贴剂有显著的促透作用,水溶性氮酮3%时促透效果最好;二甲基亚砜促透作用不明显。结论:经皮吸收量与时间呈正相关性;透皮促进剂氮酮组与空白组比较,透过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水溶性氮酮组高于相应的脂溶性氮酮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进剂 脐中穴经给药 体外透皮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二醇用量对湿疹喷雾剂透皮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成坤 马哲 +2 位作者 全金龙 何群 李万忠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3期338-341,共4页
目的为提高湿疹喷雾剂对皮肤的渗透能力,增强疗效.方法采用定制的改良Franz扩散池,大鼠腹皮作透皮试验,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本制剂中黄芩苷的含量,考察不同浓度的丙二醇对黄芩苷经皮渗透的影响.结果各种浓度的丙二醇累积渗透百分率达5%... 目的为提高湿疹喷雾剂对皮肤的渗透能力,增强疗效.方法采用定制的改良Franz扩散池,大鼠腹皮作透皮试验,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本制剂中黄芩苷的含量,考察不同浓度的丙二醇对黄芩苷经皮渗透的影响.结果各种浓度的丙二醇累积渗透百分率达5%所需时间T5由短(快)到长(慢)顺序为8.0%、7.0%、5.0%、6.0%、15.0%、10.0%;经皮渗透5小时内累积渗透百分率Q5 h由大到小依次为7.0%、6.0%、5.0%、8.0%、15.0%、10.0%.结论丙二醇在湿疹喷雾剂中促渗作用最佳浓度为体积分数的7.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喷雾剂 黄芩苷 丙二醇 体外透皮实验 一阶导数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桂氮■酮促进异烟肼渗透皮肤最佳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忠兴 王岳祥 唐风雷 《海峡药学》 1994年第3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标准曲线方程 体外透皮实验 制剂处方 供试液 振摇 紫外分光光度计 干燥至恒重 吸光度 吸收 颈淋巴结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