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移动通信研究型双语教学方法研究 |
李旭
沈杰
刘颖
|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
2009 |
2
|
|
2
|
基于4G通信技术的无线网络安全通信研究 |
张正
张虹雨
孟梅
张连法
|
《建设科技》
|
2016 |
7
|
|
3
|
我国未来移动通信研究开发设计分析 |
李锦东
|
《中国新通信》
|
2015 |
2
|
|
4
|
基于USB的伺服电机的通信研究 |
黄诚
|
《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
|
2010 |
0 |
|
5
|
我国红外光纤通信研究获重大进展 |
谭生树
|
《光通信技术》
CSCD
|
1992 |
0 |
|
6
|
法国国家通信研究中心 |
|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
1988 |
0 |
|
7
|
赫兹通信研究所 |
|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
1988 |
0 |
|
8
|
锻造“最后通信手段”的人──记总参某通信研究所科学家司徒梦天 |
曾有情
|
《科技成果纵横》
|
2000 |
0 |
|
9
|
基于XML语言的智能体语义通信研究 |
赵得元
|
《商品储运与养护》
|
2008 |
0 |
|
10
|
个人通信系统及其实现途径——斯坦福通信研究中心的考察 |
闪宁
|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
1992 |
0 |
|
11
|
贝尔通信研究公司对电路交换系统的技术分析 |
Alsmar,K
李志航
|
《电信快报》
|
1989 |
0 |
|
12
|
锻造“最后通信手段”的人——记总参某通信研究所科学家司徒梦天 |
曾有情
|
《国防》
|
1999 |
0 |
|
13
|
光波分复用技术在通信上的应用前景可观——重庆邮电学院光通信研究所所长、教授毛幼菊访谈录 |
李琳
|
《邮电商情》
|
1996 |
0 |
|
14
|
通信类研究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
徐煜华
王海超
刘杰
岳振军
|
《高教学刊》
|
2024 |
1
|
|
15
|
以项目为驱动的通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杨小龙
徐湛
张慧变
|
《大学(教学与教育)》
|
2024 |
0 |
|
16
|
移动通信的主要挑战及6G的研究方向 |
毕奇
|
《移动通信》
|
2020 |
10
|
|
17
|
协作通信技术的研究进展 |
詹瑞
刘俊
|
《数字通信》
|
2013 |
5
|
|
18
|
《教育通信与技术研究手册》(第三版)介评 |
张际平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9
|
电子通信类研究生课程授课思想与方法的思考 |
杨军
周资伟
张炜
|
《科技信息》
|
2009 |
1
|
|
20
|
追踪卫星轨迹 织就航天情怀——访航天测控专家、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巫致中 |
王景
苏丹
|
《科学中国人》
|
200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