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通识必修课“四式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1
作者 林江玲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93-96,共4页
通识教育课程是高校为全体学生设置的必修课程,涵盖基础理论与核心技能,目的在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拓展知识视野,并强化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该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文理综合知识体系,以促进其全面成长。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 通识教育课程是高校为全体学生设置的必修课程,涵盖基础理论与核心技能,目的在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拓展知识视野,并强化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该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文理综合知识体系,以促进其全面成长。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强化通识必修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实践探索,努力建构“四式一体”实践教学模式,以便能够推动通识必修课实践教学的持续变革。文章阐述了“四式一体”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基本内容,提出了高校通识必修课“四式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包括构建“智慧互动”的预备体系、推进实践教学模式的赓续延伸、推进实践教学模式要素的多向提升、推行“多元评价”的立体体系、打造“开发共享”的生态系统等,旨在为高校提升通识必修课的实践教学效果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通识必修课 “四式一体” 实践教学模式 产学研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融、技融、共融”的高校武术通识必修课程建设探索——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
2
作者 鲁红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48-55,共8页
武术课程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根据高校武术课程对师范类专业认证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分析“德融、技融、共融”的内涵及其与支撑的毕业要求的契合性,即“德融”强调将“师德”“... 武术课程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根据高校武术课程对师范类专业认证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分析“德融、技融、共融”的内涵及其与支撑的毕业要求的契合性,即“德融”强调将“师德”“师道”的内涵融入武术课程,“技融”即“技”与“技”“理”的融合,“共融”强调多元文化和跨学科的融合。依此构建高校武术通识必修课程,为“师德规范”“教育情怀”等毕业要求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类专业认证 德融 共融 高校武术课程 通识必修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识必修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研究——以“文献检索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杨鑫刚 《大学(思政教研)》 2021年第11期92-94,共3页
课程思政是教育育人目的实现的重要保障之一。为了更好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文章以“文献检索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为例,总结了目前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了通识必修课中融入课程思政的优势,并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通识必修课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体育通识必修课网球项目的现状与分析——以浙江大学为例
4
作者 虞松坤 虞力宏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第13期64-66,共3页
本文通过对浙江大学公共体育通识必修课网球项目现状的调查,主要以浙江大学公共体育通识必修课网球项目的73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分别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对网球必修课器材设施和教学的评价、学生学习网球的主观性三... 本文通过对浙江大学公共体育通识必修课网球项目现状的调查,主要以浙江大学公共体育通识必修课网球项目的73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分别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对网球必修课器材设施和教学的评价、学生学习网球的主观性三个方面对当前我校学生网球必修课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一些改进性的建议及发展的对策,从而更好地推动大学生网球运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球 公共体育 通识必修课 学习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翻转课堂的“林学概论”通识必修课教学改革初探
5
作者 张乃莉 陶思齐 付玉杰 《中国林业教育》 2022年第5期33-38,共6页
翻转课堂的兴起实质上是教学理念的创新,其本质特征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林学概论”课程作为面向非林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全校通识必修课,其具有课程知识体系庞杂、专业知识跨度大、实践性强等基本特征。当前,“... 翻转课堂的兴起实质上是教学理念的创新,其本质特征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林学概论”课程作为面向非林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全校通识必修课,其具有课程知识体系庞杂、专业知识跨度大、实践性强等基本特征。当前,“林学概论”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课程内容体系庞大,对不同的专业缺乏针对性;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简单,教学效果不佳;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由此造成选课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学习主动性不高。为此,提出基于翻转课堂对“林学概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的设想。翻转课堂应用于“林学概论”课程教学具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信息明确清晰、学习流程更加优化等优势,但也存在教学效果受课程学习人数的影响、教师需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教学能力、教师和学生需要投入较高的时间成本等局限性。基于此,从课程自身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林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首先,将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知识、拓展知识和科普知识等3个模块,并对相应的知识体量、授课形式和评价方式等进行优化设计。其次,调整教学组织形式,加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增设课堂分组讨论和科普小课堂等课程教学环节,完善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资料共享、课程讨论和教学评价等多重教学组织功能。再次,利用互联网平台创建课程资料库。最后,完善课程考核内容,丰富考核形式,构建多元化的综合性教学评价体系,将课程教学评价贯穿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程总结等全过程,从而达到加强非林学专业学生对林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升综合素质的课程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林学概论 通识必修课 翻转课堂 课程内容 教学组织 教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工科大学的通识教育——麻省理工大学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9
6
作者 泮伟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13-120,共8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通识教育实践和探索取得了重要的成绩,率先在中国探索出了一条理工科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在此基础上,其仍需继续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通识教育的经验。麻省理工大学通识教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不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通识教育实践和探索取得了重要的成绩,率先在中国探索出了一条理工科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在此基础上,其仍需继续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通识教育的经验。麻省理工大学通识教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很值得借鉴。其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既考虑到了通识教育的一般规律,又充满理工科大学通识教育的特色,这尤其体现在它的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与安排上。此外,麻省理工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管理体系对中国理工科大学通识教育也很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工科大学 教育 通识必修课 分布式课程 集中式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全民信息素养到数字素养的重大飞跃 被引量:46
7
作者 潘燕桃 班丽娜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9,共6页
本文应用文献调查与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在对信息素养和数字素养教育相关理论、实践成果和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数字素养是信息素养在数字时代的升级版、从“三大场景”到“四大场景”体现了从全民信息素养教... 本文应用文献调查与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在对信息素养和数字素养教育相关理论、实践成果和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数字素养是信息素养在数字时代的升级版、从“三大场景”到“四大场景”体现了从全民信息素养教育到数字素养教育的重大进步、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之要在于破除学科藩篱等普及全民信息素养和数字素养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信息素养及其教育 全民数字素养及其教育 “信息素养教程:数字化生存的必修课”慕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