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性扬才: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逻辑基点
1
作者 吉标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1-1,共1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角度,对深化教育综...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角度,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是通过系统性的变革,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吸引力,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综合改革 社会认可度 科教兴国战略 中国式现代化 大国工匠 社会发展需要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逻辑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逻辑基点
2
作者 黄海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从前置逻辑而言,则是找准其建构的逻辑基点。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应立足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理论基点,立...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从前置逻辑而言,则是找准其建构的逻辑基点。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应立足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理论基点,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文化基点,立足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政党基点,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的实践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逻辑基点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休闲——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两个内在逻辑基点 被引量:25
3
作者 刘晨晔 许征帆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0-42,共3页
马克思一生“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任务 ,决定了马克思主要是从批判资本主义异化劳动和雇佣劳动制度入手 ,探索无产阶级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 ,劳动问题一直是马克思关注的焦点。事实上 ... 马克思一生“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任务 ,决定了马克思主要是从批判资本主义异化劳动和雇佣劳动制度入手 ,探索无产阶级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 ,劳动问题一直是马克思关注的焦点。事实上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两个基点 ,一是劳动 ,一是休闲 ,真正实现自身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是能够同时主宰自己劳动和休闲的人。后一个基点正是马克思思想的潜在内在逻辑 ,只是长期被人们忽视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休闲 马克思 自由全面发展 逻辑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创”教育:意义、逻辑基点、体系化构建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影 赵志军 《高等农业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16,共4页
创新、创业、创优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依托,统一于事业发展和人才成长的时代要求。构建"创新、创业、创优"教育的完整体系不仅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而且也反映其自身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与思维逻辑的必然,对于优化人才储... 创新、创业、创优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依托,统一于事业发展和人才成长的时代要求。构建"创新、创业、创优"教育的完整体系不仅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而且也反映其自身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与思维逻辑的必然,对于优化人才储备、服务民族复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从更新教育理念、调整培养方案、创设环境氛围、建立教师教育机制四个层面推动"三创"教育体系的有效构建,把"三创"意识、"三创"品质、"三创"能力整合嵌入教育全过程,为实现"中国梦"培养高素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创业 创优 教育 逻辑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逻辑基点与价值取向 被引量:63
5
作者 易剑东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25,共12页
北京奥运会以后,中国体育发展的战略指针是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基本要求是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在后奥运、后金融危机、大部制改革、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借鉴国外体育管理体制等背景下,中国体育的发展需... 北京奥运会以后,中国体育发展的战略指针是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基本要求是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在后奥运、后金融危机、大部制改革、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借鉴国外体育管理体制等背景下,中国体育的发展需要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梳理和认识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寻求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逻辑基点,确立新时期中国体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当前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逻辑基点主要体现在:维护和保障大众体育权利,这是当前建设"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在体育领域的反映;顺应和满足社会体育需求,这是新时期"有限政府"理论与实践对于我国体育工作的现实要求;评估和提升体育发展效益,这是当前我国建设"有效政府"的理念对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我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可以从体育与综合实力、竞争力、软实力、文化力、外交力等的关系范畴来思考;我国群众体育的价值取向可以从体育与基本人权、平等权利、生活质量、国民健康、国家财富等的关系范畴来思考;我国体育产业的价值取向可以从反垄断制度、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法人治理结构以及政企关系、官办关系、培植体育文化力度等角度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体制 逻辑基点 价值取向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关系治理的逻辑基点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永福 李小平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4-88,共5页
近年来,劳动者的权利在理论上的富足和现实中的赤贫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劳权在被高调弘扬的同时却屡遭侵害。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劳动关系治理往往仅关注权利体系的构建,对劳动者的可行能力予以了严重地忽视。我国劳动关系治理应当坚持"... 近年来,劳动者的权利在理论上的富足和现实中的赤贫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劳权在被高调弘扬的同时却屡遭侵害。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劳动关系治理往往仅关注权利体系的构建,对劳动者的可行能力予以了严重地忽视。我国劳动关系治理应当坚持"利益—权利—可行能力"的理论逻辑,既要通过权利去回应劳动者理性的利益诉求,又要着眼于提高劳动者对权利的控制能力。劳动关系治理的现实任务是以"帮扶劳动者实现被帮扶权"为理念进行相应的制度建构,旨在借助国家和社会力量的帮扶去提高劳动者的可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关系治理 逻辑基点 可行能力 被帮扶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创”教育体系化构建:意义、逻辑基点及路径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志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9-162,共4页
创新、创业、创优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依托,统一于事业发展和人才成长的时代要求。构建"创新、创业、创优"教育的完整体系不仅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而且也反映其自身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与思维逻辑的必然要求,对于优化人... 创新、创业、创优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依托,统一于事业发展和人才成长的时代要求。构建"创新、创业、创优"教育的完整体系不仅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而且也反映其自身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与思维逻辑的必然要求,对于优化人才储备、实现民族复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更新教育理念、调整培养方案、创设环境氛围、建立教师教育机制四个层面推动"三创"教育体系的有效构建,把"三创"意识、"三创"品质、"三创"能力的培养整合嵌入教育全过程,为实现"中国梦"培养高素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创业 创优 教育 逻辑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基点与实践基础 被引量:13
8
作者 黄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11,共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理论创新的逻辑基点与实践基础在于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为逻辑起点、以战略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理论创新的逻辑基点与实践基础在于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为逻辑起点、以战略思维为理论支撑、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实践取向、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基本动力、以群众路线为根本方法、以法治建设为主要依托、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了当代中国进入新时代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理论创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逻辑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以权利为逻辑基点开拓党的建设新路径 被引量:3
9
作者 胡承槐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0-144,共5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方面,当加强党员的主观自觉,尤其是要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另一方面,由于党已上升为执政党,人民已上升为国家的主人,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已从无权利状态上升为平等的权利主体,推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方面,当加强党员的主观自觉,尤其是要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另一方面,由于党已上升为执政党,人民已上升为国家的主人,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已从无权利状态上升为平等的权利主体,推进党的建设,还需要建立人民(党员)权利这一逻辑基点,同时在道德自觉和人民(党员)权利这二个逻辑基点上推进党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自觉 人民权利 逻辑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发展:高等教育课程考试的逻辑基点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家林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26,共3页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课程考试一直将"为鉴定而考"、"为管理而考"的"教育问责"作为其逻辑基点,导致高等教育质量不高。为此,须将高等教育课程考试从"教育问责"的外在控制位置,回归到"...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课程考试一直将"为鉴定而考"、"为管理而考"的"教育问责"作为其逻辑基点,导致高等教育质量不高。为此,须将高等教育课程考试从"教育问责"的外在控制位置,回归到"促进学生发展"的内在本真位置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课程考试 促进发展 逻辑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演进轨迹及其逻辑基点 被引量:2
11
作者 陶春丽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09-111,共3页
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经过了政治与行政二分阶段、行政原则阶段、公共行政即政治学阶段、公共管理阶段,其演进轨迹表明这一理论是建立在政治与行政分离的逻辑基点上,其目的是为多元政治交接时公共事务不受影响而服务的。理论本身的... 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经过了政治与行政二分阶段、行政原则阶段、公共行政即政治学阶段、公共管理阶段,其演进轨迹表明这一理论是建立在政治与行政分离的逻辑基点上,其目的是为多元政治交接时公共事务不受影响而服务的。理论本身的建构是从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多方寻求理论和技术的支持,但其间并没有经过系统的梳理。在我国一元政治和规范管理大量缺失的情形下,如果照搬西方公共管理理论,将会形成有管理无公共的尴尬之境,国外公共管理的知识、技能、概念与工具,在引入我国后,将会产生格格不入甚至失灵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管理 轨迹 逻辑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人的知识基础上的艺术建构——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逻辑基点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祖华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11-118,共8页
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是在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和中外文学的碰撞、交汇的背景下建构的,它的逻辑基点也直接受到了其背景的影响。总的看来,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建构的逻辑基点就是"文学是人学"的文学观念,而这一观念又是与关于... 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是在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和中外文学的碰撞、交汇的背景下建构的,它的逻辑基点也直接受到了其背景的影响。总的看来,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建构的逻辑基点就是"文学是人学"的文学观念,而这一观念又是与关于人的知识分不开的。正是在这一逻辑基点上,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形成了自己家族叙事及关于家族话语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小说 逻辑基点 文学是人学 家族叙事 家族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政策话语的逻辑基点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希哲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4,20,共5页
政策话语作为社会政治理论的时代产物,为重新认识和理解公共政策及政策过程的基本逻辑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中国特色政策话语的历史选择,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政策话语的逻辑基点,包括以执政为民为基本理念... 政策话语作为社会政治理论的时代产物,为重新认识和理解公共政策及政策过程的基本逻辑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中国特色政策话语的历史选择,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政策话语的逻辑基点,包括以执政为民为基本理念的政策制定话语、以群众路线为实践逻辑的政策执行话语、以民众参与为核心要素的政策评价话语。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政策话语的逻辑基点,能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政策学话语体系,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政策话语权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中国特色 政策话语逻辑基点 以人民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管理理论本土化的逻辑基点
14
作者 陶春丽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共2页
我国的公共管理理论来源于儒家、法家和道家等传统的管理思想及马列主义的政府管理思想和西方公共行政学三部分,但我国的国情却呈现出一元化的治理格局、"崇尚科学"的思想、市场发育不足、第三部门力量缺乏等特征。文章指出,... 我国的公共管理理论来源于儒家、法家和道家等传统的管理思想及马列主义的政府管理思想和西方公共行政学三部分,但我国的国情却呈现出一元化的治理格局、"崇尚科学"的思想、市场发育不足、第三部门力量缺乏等特征。文章指出,要吸收西方理论元素,但又与国情之间出现断层,因此需寻找公共管理理论本土化在价值观、主体、客体、理论、路径方面的逻辑基点,以四点一径的逻辑基点为起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公共管理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管理 本土化 逻辑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基点
15
作者 尉迟光斌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第4期15-20,57,共7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逻辑基点研究,存在着多种方法论的运用。但是,从世界观看,只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才能科学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于何处的基点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并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存在,而体现其存在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逻辑基点研究,存在着多种方法论的运用。但是,从世界观看,只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才能科学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于何处的基点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并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存在,而体现其存在基础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性的经济关系,它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逻辑基点。以此为基点,方能澄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上各种"主义"的错误倾向。马克思在《资本论》手稿中对"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考察,以"预示未来的先兆"的逻辑,揭示了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集体主义所包含的个体与集体的辩证关系,蕴含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逻辑基点的逻辑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逻辑基点 唯物史观 集体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是邓小平跨越式发展思想的逻辑基点
16
作者 王浩斌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4,13,共5页
邓小平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跨越式发展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跨越式发展思想。邓小平的跨越式发展思想围绕着人本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基本问题而展开,在某种程度上,科学发展构成了邓小平... 邓小平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跨越式发展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跨越式发展思想。邓小平的跨越式发展思想围绕着人本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基本问题而展开,在某种程度上,科学发展构成了邓小平跨越式发展思想的逻辑基点和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 邓小平 跨越式发展思想 逻辑基点 最终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邓小平跨越式发展思想的逻辑基点
17
作者 王浩斌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4-6,共3页
邓小平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跨越式发展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跨越式发展思想。邓小平的跨越式发展思想围绕着人本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基本问题而展开,在某种程度上,科学发展构成了邓小平... 邓小平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跨越式发展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跨越式发展思想。邓小平的跨越式发展思想围绕着人本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基本问题而展开,在某种程度上,科学发展构成了邓小平跨越式发展思想的逻辑基点和根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 邓小平 跨越式发展思想 逻辑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体育数字治理的逻辑基点、体系构建与深化路径 被引量:37
18
作者 周铭扬 王先亮 缪律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0,共10页
数字治理已经逐渐渗透至基层社会治理领域,为社区体育治理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考察及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在阐释社区体育数字治理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对创新社区体育治理实践的地区进行深入考察,发现社区体... 数字治理已经逐渐渗透至基层社会治理领域,为社区体育治理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考察及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在阐释社区体育数字治理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对创新社区体育治理实践的地区进行深入考察,发现社区体育数字治理蕴藏着“理念—组织—技术”的内在逻辑架构,从治理要素、治理原则、治理体制以及治理机制4大方面构建社区体育数字治理体系。研究提出了加强政府服务温度,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落脚点;促进数据流通畅度,加快治理数据开放共享交换;提升社会参与热度,推动治理主体互促互补互融;完善法治保障力度,监督评估并行实现治理增效的社区体育数字治理深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体育 数字治理 逻辑基点 体系构建 深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问题:杜威教育哲学的逻辑基点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子冰 桑志坚 刘文霞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36,共5页
杜威的教育哲学是以社会哲学和人生哲学为参照,以时代和社会中"人的问题"为本的哲学。"人的问题"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生活的关系、人的知识与行动的关系。在"人的问题"探索中,杜威完... 杜威的教育哲学是以社会哲学和人生哲学为参照,以时代和社会中"人的问题"为本的哲学。"人的问题"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生活的关系、人的知识与行动的关系。在"人的问题"探索中,杜威完成了对哲学和教育的改造,构建了独特的教育哲学思想。因此,"人的问题"是杜威教育哲学的逻辑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教育哲学 人的问题 逻辑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计理论研究的逻辑基点及审计理论体系初探 被引量:3
20
作者 夏静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23-27,共5页
此文认为,审计假设、审计目标、审计本质皆不宜作为审计理论研究的逻辑基点;而主张“审计理论研究的逻辑基点应定位为审计关系”,并对以审计关系为逻辑基点的审计理论体系作了简述。
关键词 审计理论研究 逻辑基点 审计假设 审计目标 审计本质 审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