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小学道德实践模式初探
1
作者 李好 《湖南教育(上旬)(A)》 2002年第19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道德实践模式 中小学教育 生活教育 道德思维 科学教育 社会文化环境 学校道德教育 生活世界 中小学德育 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之重构——基于高校德育教育的视角 被引量:3
2
作者 胡艳玲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9-121,共3页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以人性论为理论前提,讲究个体道德自觉与规范教育相结合的践行原则,采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模式,最终达到经世致用——"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的世俗目的。从高等教育德育...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以人性论为理论前提,讲究个体道德自觉与规范教育相结合的践行原则,采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模式,最终达到经世致用——"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的世俗目的。从高等教育德育教育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一历史遗产,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它,进而开发它、利用它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 人性论 道德实践模式 道德教育方法 高等教育德育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慧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10-112,共3页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是中国文化教育发展两千多年的历史性积淀,它以人性论为理论前提,讲究个体道德自觉与规范教育相结合的践行原则,采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模式,最终达到经世致用——"身修、家齐、国治...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是中国文化教育发展两千多年的历史性积淀,它以人性论为理论前提,讲究个体道德自觉与规范教育相结合的践行原则,采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模式,最终达到经世致用——"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的世俗目的。它的这三个基本特征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的价值链条,折射出我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本质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 人性论 道德实践模式 道德教育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当代伦理学的新理论:关怀伦理 被引量:8
4
作者 赵勤 罗蔚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3-86,共4页
关怀伦理理论的提出在西方当代伦理学中建构了一种新的理论范式。本文分析了关怀伦理的理论来源、道德推论形式、道德推论要素等内容,指出关怀伦理中“关怀”的含义,它不是主流伦理学中的一种美德范畴和道德品质,而是代表了一种新的道... 关怀伦理理论的提出在西方当代伦理学中建构了一种新的理论范式。本文分析了关怀伦理的理论来源、道德推论形式、道德推论要素等内容,指出关怀伦理中“关怀”的含义,它不是主流伦理学中的一种美德范畴和道德品质,而是代表了一种新的道德实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理论 关怀伦理 道德实践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转型期高职院校人文精神的培育途径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婉秀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0-101,共2页
社会转型期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缺失表现为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道德失范、心理失衡、行为错位等现象。其根源在于不少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普遍只注重学生实用技术的训练与培养,而对人文精神方面的教育重视不够,人文教育普遍处于边缘化状... 社会转型期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缺失表现为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道德失范、心理失衡、行为错位等现象。其根源在于不少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普遍只注重学生实用技术的训练与培养,而对人文精神方面的教育重视不够,人文教育普遍处于边缘化状态。培育高职院校人文精神的途径在于:首先要转变道德教育观念,贯彻参与式道德实践模式;其次,要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生机盎然的人文环境;第三,要渗透人文精神于专业课程之中,培育良好的整体育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高职院校 人文精神 参与式道德实践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