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卫星DNA标记分析刺槐叶瘿蚊遗传多样性指数与样本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
作者 杨君 尚兴朴 +1 位作者 姚艳霞 赵文霞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8-124,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微卫星标记分析刺槐叶瘿蚊遗传多样性指数与样本量的相关关系。[方法]设置了12个样本量梯度,选取11对微卫星引物分析了我国刺槐叶瘿蚊5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样本量的大小与平均等位基因数(Na)呈显著正相关... [目的]探讨基于微卫星标记分析刺槐叶瘿蚊遗传多样性指数与样本量的相关关系。[方法]设置了12个样本量梯度,选取11对微卫星引物分析了我国刺槐叶瘿蚊5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样本量的大小与平均等位基因数(Na)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等位基因数(Ne)呈中度正相关,与观测杂合度(Ho)呈负相关,而与期望杂合度(He)、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和多态信息含量(PIC)没有明显相关性。此外,当样本量小于25时,随着样本量的增加,有效等位基因数增幅明显,观测杂合度起伏变化较大,但当样本量大于30时,随着样本量的增加,上述两个指数增(降)幅度平缓。[结论]在利用微卫星DNA标记对我国刺槐叶瘿蚊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中,选取的最适样本量应为25~30,分析的最适遗传多样性指数应为期望杂合度、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多态信息含量。该研究结果将为我们后续研究提供科学数据,并有助于分析其他入侵昆虫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同时可为其他双翅目昆虫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样本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叶瘿蚊 样本量 遗传多样性指数 微卫星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棉花品种的遗传相似性指数及其对现代品种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影响
2
作者 Esbr.,GA 《国外作物育种》 1999年第3期61-64,共4页
关键词 棉花 品种 遗传相似性 遗传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7份匍匐型花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汪天玲 侯献飞 +6 位作者 施俊杰 孙全喜 贾东海 顾元国 单世华 苗昊翠 李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4,共13页
【目的】分析匍匐型花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挖掘花生资源中的有利基因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67份匍匐型花生质量性状和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对参试材料品质进行测定。【结果】在6个质量性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 【目的】分析匍匐型花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挖掘花生资源中的有利基因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67份匍匐型花生质量性状和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对参试材料品质进行测定。【结果】在6个质量性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在0.08~1.14,在11个数量性状中,总分枝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为3.55,单株产量和百仁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均为4.20。总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6.40%。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0.30%。将67份供试材料聚为三类,第Ⅰ类群蛋白质、含油量及亚油酸含量处于较高水平,第Ⅱ类群整体性状指标良好,特别是平均单株产量高达77.01g,第Ⅲ类群的油酸含量最高。【结论】67份匍匐型花生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农艺性状改良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匍匐型花生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指数 差异性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2份花生种质资源荚果和籽仁相关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4
作者 严鑫 姚四龙 +7 位作者 卢选康 陶宇 刘娜 唐康 罗梓楠 曾宁波 李林 刘登望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了解花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试验利用荚果及籽仁相关性状调查数据对232份花生种质资源组成的自然群体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变异系数分析、遗传参数分析、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籍此为花生品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 为了解花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试验利用荚果及籽仁相关性状调查数据对232份花生种质资源组成的自然群体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变异系数分析、遗传参数分析、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籍此为花生品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花生荚果和籽仁相关的9个分级性状和13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分别为0.44~1.34和1.81~2.10,均值分别为0.95和2.03。13个农艺性状的变异范围在8.02%~36.78%之间,均值为18.55%,达到中等程度变异,说明该群体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总体来看,13个农艺性状的广义遗传率差异较大,变幅为31.24%~85.54%,其中荚果长、宽、厚的广义遗传率都在80%以上。百果质量和百仁质量的相对遗传进度分别为35.94%和39.27%,可获得的遗传增量分别为56.958和21.84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之间互相影响、相互制约,荚果长、荚果宽、荚果厚、果腰、籽仁长、籽仁宽、单株产量、百果质量、百仁质量这9个农艺性状之间彼此显著正相关。系统聚类分析在平方Euclidean距离为12时将232份花生种质资源划分为三类,不同类群间多数性状差异较大;同时筛选到10份优良的大果大粒型花生种质资源。综上说明232份花生种质资源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性状改良空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指数 广义遗传 遗传进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殖性状的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与遗传距离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郭海斌 景颖 +2 位作者 冯晓曦 许海涛 张军刚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2,共11页
为提高玉米自交系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了解自交系的遗传基础,探明自交系种质资源间的亲缘关系,本试验田间种植30个玉米骨干自交系,分别对其18个生殖性状进行遗传变异、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研究自交系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距离。结... 为提高玉米自交系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了解自交系的遗传基础,探明自交系种质资源间的亲缘关系,本试验田间种植30个玉米骨干自交系,分别对其18个生殖性状进行遗传变异、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研究自交系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距离。结果表明:雄穗分枝数、苞叶重、雄穗长、轴粗、秃尖长变异系数均大于10%,变异丰富度高,粒长、穗行数、最长苞叶长、穗长、穗粗变异系数均小于2%,稳定性相对较高;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68~2.09,平均值为1.51,百粒重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苞叶层数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小;变异系数越大遗传多样性指数越高。主成分分析得出,前7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积贡献率达77.39%;以主成分得分值为坐标的二维排序图可得出,自交系7922、驻136、ZM7211、H1613、驻85、21H86、浚92-8、Mo17遗传多样性丰富。不同自交系间欧式距离变化范围为0.002~0.161,平均欧式距离0.031;在欧式距离为0.03时可将30个自交系划分为5个类群,在欧式距离0.01处则可进一步将其分成13个亚类,亚类间平均遗传距离为23.10。综上可知,根据不同育种目标选择相应的杂优模式可以提高自交系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加快玉米品种的培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生殖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指数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9份春小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旭华 牟丽明 令鹏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531-537,共7页
为筛选出高产优质的春小麦新种质资源,丰富黄土高原旱作雨养区春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149份春小麦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分析性状间相关性,并运用聚类分析法筛选出高产优质的春小麦种质资... 为筛选出高产优质的春小麦新种质资源,丰富黄土高原旱作雨养区春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149份春小麦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分析性状间相关性,并运用聚类分析法筛选出高产优质的春小麦种质资源。结果表明,149份春小麦种质资源的10个品质性状(籽粒灰分含量、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降落数值、硬度、容重、湿面筋含量、弱化度、沉降值)的多样性指数介于1.77~2.03,平均值为1.924;5个农艺性状(小穗数、穗长、株高、单株穗数、单株产量)的多样性指数介于1.84~2.04,平均值为1.958。供试春小麦种质各性状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且变异类型丰富,其中单株穗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淀粉含量、湿面筋含量、降落数值呈负相关。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了定西53号、10102-1、Mace、EmuRock等4个性状优良且变异类型丰富的春小麦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种质资源 品质性状 遗传多样性指数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近年来育成冬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区域表现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雪婷 杨文雄 曹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64-1473,共10页
为挖掘甘肃省冬小麦种质资源潜力,对74份2003-2014年甘肃省不同生态区域通过审定的冬小麦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和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陇中地区除穗粒重外,其他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值均高于陇南和陇东地区... 为挖掘甘肃省冬小麦种质资源潜力,对74份2003-2014年甘肃省不同生态区域通过审定的冬小麦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和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陇中地区除穗粒重外,其他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值均高于陇南和陇东地区。其中,生育期天数、穗长、穗下节长、穗粒重的H’值在全部区域中均最高,均大于2.0。经主成分分析,前三个主成分(株高因子、产量因子、生育期天数因子)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6.303%;陇中地区的品种与陇东、陇南地区在基因库上存在一定差异。利用42对SSR引物对参试品种的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变异1~17个,平均等位变异7个,全部引物共检测到298个等位变异。经聚类分析,参试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GS)的变异范围为0.486~0.781,平均值为0.605。全部参试品种可分为3个大类,7个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冬小麦 育成品种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6份花生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江建华 倪皖莉 +2 位作者 管叔琪 于欢欢 肖美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3期117-123,共7页
种质资源是花生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来源。为了解花生栽培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利用来源于5个国家的126份花生栽培种为试验材料,对126个花生品种的22个分级性状和17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2个分级性状和17个农艺性状遗... 种质资源是花生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来源。为了解花生栽培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利用来源于5个国家的126份花生栽培种为试验材料,对126个花生品种的22个分级性状和17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2个分级性状和17个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均值分别为0.813和1.947;17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为22.17%,其中11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大于20%,达到较高程度变异;遗传参数方面,主茎高等8个性状的广义遗传率大于75%,而结果枝数和单株果数等4个性状的广义遗传率较低,小于50%。进一步分析发现,公斤果数和出仁率的相对遗传进度分别为1010.15和475.26,可获得的遗传增量分别可达到101.74和722.88。以上说明这126份材料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农艺性状的改良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指数 广义遗传 遗传进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吴宏亚 张伯桥 +1 位作者 汪尊杰 程顺和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72,共6页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是我国南方的主要麦作区。为了探讨该区小麦品种的变化趋势,对2004—2013年间参加该区区域试验的73份冬小麦新品系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参试冬小麦新品系的主要性状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是我国南方的主要麦作区。为了探讨该区小麦品种的变化趋势,对2004—2013年间参加该区区域试验的73份冬小麦新品系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参试冬小麦新品系的主要性状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且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农艺性状中,株高>最高总茎数>基本苗>生育期;产量性状中,有效穗数>穗粒数>产量>千粒重。从不同年度来看,2004—2005、2008—2009、2009—2010、2010—2011、2011—2012年度的参试品系产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高于农艺性状;2005—2006、2006—2007、2007—2008、2012—2013年度参试品系的产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高于农艺性状。从遗传多样性指数年度变化趋势来看,在农艺性状中,生育期、株高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基本苗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最高总茎数的变化不明显;在产量性状中,有效穗数、千粒重、产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穗粒数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地区 小麦 冬麦区 区域试验 新品种 遗传多样性指数 产量性状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甜瓜新品种主要形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闫洪朗 王康 +4 位作者 何林池 魏小云 任海建 吴俊平 朱镇杰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7期121-124,共4页
于2014、2015年对江苏省甜瓜区域试验中的17个甜瓜品种的16个形态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其性状间相关性及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甜瓜品种5个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92~1.76之间,11个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31~1.79之间,说明甜瓜具... 于2014、2015年对江苏省甜瓜区域试验中的17个甜瓜品种的16个形态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其性状间相关性及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甜瓜品种5个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92~1.76之间,11个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31~1.79之间,说明甜瓜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甜瓜果实多个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经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将17个甜瓜品种划分为厚皮甜瓜与薄皮甜瓜2个类型,与厚皮甜瓜类型相比,薄皮甜瓜品种间遗传距离相对较近,遗传基础较为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形态性状 遗传多样性指数 相关性 聚类分析 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杨栅锈菌遗传多样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余仲东 曹支敏 原犇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02-2106,共5页
采用ITS-nrDNA-RELP、测序技术、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松杨栅锈菌不同地域的5个生理小种11个菌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化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我国的遗传分化与地理来源相关,可分为西部地理群和北方地理群.西部地... 采用ITS-nrDNA-RELP、测序技术、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松杨栅锈菌不同地域的5个生理小种11个菌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化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我国的遗传分化与地理来源相关,可分为西部地理群和北方地理群.西部地理群又可分为高山森林生态型(HMF)和平原生态型(WPL).小种遗传分化不一定与致病性分化一致.t检验表明,各生理小种RAPD遗传多样性指数无明显差异,高山森林小种遗传多样性指数(0·5172)略高于平原小种遗传多样性指数(0·5089).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高度保守,不适合该菌种内群体遗传多样性分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杨栅锈菌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不同地理分布棱叶蒜的形态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晓蓓 林辰壹 +2 位作者 张馨 叶远荣 邱娟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31期39-45,共7页
为有效评价和利用葱属植物资源,挖掘优良性状,以国内仅分布于新疆的棱叶蒜为研究材料,对不同地理分布的45份棱叶蒜种质资源的形态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棱叶蒜分布在81°09′—86°38′N,48°15′—43°... 为有效评价和利用葱属植物资源,挖掘优良性状,以国内仅分布于新疆的棱叶蒜为研究材料,对不同地理分布的45份棱叶蒜种质资源的形态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棱叶蒜分布在81°09′—86°38′N,48°15′—43°15′E,海拔320~1896 m沿天山山脉以北及阿尔泰山以南的山地森林草原、干旱荒漠和干旱草原等7个生态区。15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介于21.19%~700.00%,遗传多样性指数介于0.10~1.68。株芽数目、株芽大小、鳞芽大小、鳞芽数目以及根系大小性状的总载荷量均在0.90以上。根系、鳞茎和花部性状特征与生境特点密切相关。棱叶蒜地域分布广,生境多样,适应性强,数量性状变异较大,遗传多样性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棱叶蒜 形态性状 变异系数 遗传多样性指数 总载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1份小麦品种基于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易腾飞 李珊珊 +4 位作者 李嘉豪 白云飞 赵勇 张树华 杨学举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13,共7页
以6个省份近20年来审定的261份小麦品种为材料,在3个环境下(保定,沧州,邢台)分别统计、测定7个重要农艺性状(抽穗期、成熟期、灌浆时间、灌浆速率、旗叶夹角、旗叶面积、千粒重),分析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在3个环境... 以6个省份近20年来审定的261份小麦品种为材料,在3个环境下(保定,沧州,邢台)分别统计、测定7个重要农艺性状(抽穗期、成熟期、灌浆时间、灌浆速率、旗叶夹角、旗叶面积、千粒重),分析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在3个环境下,7个农艺性状基本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均能稳定表达且受环境作用较小。在7个农艺性状中,旗叶夹角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6.24%,成熟期的变异系数最小,为2.59%;陕西省、河北省、北京市、河南省、山西省、江苏省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指数依次为1.80,1.77,1.75,1.69,1.68,1.11;对261个小麦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3个亚群,但各亚群间除旗叶面积以外的其他6个性状相差不大,表明供试材料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其遗传基础需要进一步拓宽。本研究可为小麦育种亲本选育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变异系数 遗传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8份抗旱冬小麦新品系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马国江 马靖福 +3 位作者 张沛沛 刘媛 陈涛 杨德龙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7-44,共8页
【目的】为创制和筛选抗旱高产冬小麦新品种(系),丰富旱地冬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以128份抗旱冬小麦新品系为研究对象,在田间雨养条件下测定各品系13个主要农艺性状,对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 【目的】为创制和筛选抗旱高产冬小麦新品种(系),丰富旱地冬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以128份抗旱冬小麦新品系为研究对象,在田间雨养条件下测定各品系13个主要农艺性状,对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供试材料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较高(H′=1.28-2.09),变异系数较大,在3.81%~40.63%之间.产量与穗长、有效分蘖数、小穗数、穗粒数、叶长和叶宽呈显著正相关(r=0.22*~0.74**),与其他性状相关不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穗粒数、小穗数、叶宽、有效分蘖数、穗长和叶长对小麦产量提高有正效应,株高和穗下节长对小麦产量提高有负效应.依据欧氏距离采用可变类平均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128份冬小麦种质资源可划分成5大类群,各类群特征明显,主要农艺性状间差异显著,遗传多样性丰富.【结论】128份抗旱冬小麦育成新品系在13个主要农艺性状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综合评价鉴定出了40个农艺综合性状最为优良品系,为小麦的遗传育种提供优异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指数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普通野生稻表型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维 陈芬 +4 位作者 陈雨 潘大建 范芝兰 陈建酉 李晨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1-24,共4页
参考《野生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保存于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国家种质野生稻圃的174份5个居群粤北普通野生稻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共调查21个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利用SPSS、popgene软件进行相关、聚类、遗传多样性分析。... 参考《野生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保存于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国家种质野生稻圃的174份5个居群粤北普通野生稻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共调查21个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利用SPSS、popgene软件进行相关、聚类、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粤北普通野生稻在表型性状上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19个有差异的表型性状间171对组合中,50对性状呈极显著相关,14对性状呈显著相关。聚类分析在卡方距离41.33内均不能将5个居群材料聚成规则类群,推测各居群材料之间有较大的遗传相似性,没有发生种的变异,可能是由一个大居群演化而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北普通野生稻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指数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邱财生 邓欣 +2 位作者 龙松华 郭媛 王玉富 《种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5-57,共3页
基于10个表型性状,对45份亚麻种质资源进行了多样性分析。亚麻种质资源共被分为5类,其中发现了早熟资源、高长麻率资源。亚麻种质资源10个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0.12%,各性状变异幅度存在一定差异,变异系数最大的是长麻率,最小的是花期... 基于10个表型性状,对45份亚麻种质资源进行了多样性分析。亚麻种质资源共被分为5类,其中发现了早熟资源、高长麻率资源。亚麻种质资源10个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0.12%,各性状变异幅度存在一定差异,变异系数最大的是长麻率,最小的是花期。10个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3.799 1,各性状多样性指数都比较高。这些表明,45份亚麻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变异程度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种质 多样性 变异系数 遗传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都野生茶树表型性状和生化组分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春 郭灿 +4 位作者 乔大河 郭燕 梁思慧 李燕 陈正武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1-119,共9页
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三都野生茶树资源,以16份三都野生茶树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茶树的重要生化组分,并于春季和秋季对表型性状开展观测,结合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三都野生茶树资源变异程度和多... 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三都野生茶树资源,以16份三都野生茶树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茶树的重要生化组分,并于春季和秋季对表型性状开展观测,结合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三都野生茶树资源变异程度和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20个描述性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在0~35.68%之间,平均值为9.94%,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1.095之间,平均值为0.257;9个数量性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在0~32.60%之间,平均值为12.68%,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1.927之间,平均值为1.077。17个生化性状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分别为0~400.0%和0~1.927,平均值分别为65.28%和1.320。三都野生茶树资源表型鉴定性状表现为子房3室、无毛、顶芽有毛。生化特征表现为高茶多酚、高C、高可可碱和低游离氨基酸、无茶氨酸、低儿茶素总量、低EGCG、低或无咖啡碱。三都野生茶树资源表型性状和生化组分较统一,资源内部变异小,C和可可碱为优势特征组分。结合表型和生化特征,推测三都野生茶树资源可能为榕江茶的变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都 野生茶树 遗传多样性指数 可可碱 表型性状 生化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个甜高粱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4
18
作者 王继师 刘祖昕 +2 位作者 樊帆 韩立朴 谢光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3-91,共9页
本研究对国内9份和国外15份甜高粱自交系品种的45个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在新疆干旱区的表现进行遗传参数分析。目的是了解甜高粱种质资源在新疆干旱区的表现,为新疆干旱区甜高粱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主要农艺、产... 本研究对国内9份和国外15份甜高粱自交系品种的45个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在新疆干旱区的表现进行遗传参数分析。目的是了解甜高粱种质资源在新疆干旱区的表现,为新疆干旱区甜高粱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主要农艺、产量及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831 9,明显高于分级性状的0.779 6。其中,茎秆产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1.817 2,茎秆可溶性总糖含量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46 9。变异系数分析表明,各性状的遗传变异潜力较大。其中,叶鞘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异系数最大为50.3%,播种-出苗期变异系数最小为5.7%,总体平均为23.9%。遗传参数分析表明,农艺性状平均广义遗传率为0.74;产量性状平均广义遗传率为0.92;各品质性状平均广义遗传率为0.93,其中茎秆可溶性总糖的广义遗传率达到0.99。进一步分析发现茎秆产量和茎秆可溶性总糖含量的相对遗传进度分别为81.1%和84.9%,可获得遗传增量分别是122.3和212.3g/kg,说明该甜高粱群体的茎秆产量和茎秆可溶性总糖含量均有着巨大的改良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生物量 碳水化合物 遗传多样性指数 广义遗传 遗传进度
原文传递
甘肃省近年来育成冬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张雪婷 杨文雄 +3 位作者 王世红 袁俊秀 柳娜 曹东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32,共6页
为进一步挖掘甘肃省冬小麦种质资源潜力,对甘肃省近10年来审定的70个冬小麦品种的8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孕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6.29%;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8.27%;株高、穗下节长、千粒重、穗长... 为进一步挖掘甘肃省冬小麦种质资源潜力,对甘肃省近10年来审定的70个冬小麦品种的8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孕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6.29%;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8.27%;株高、穗下节长、千粒重、穗长的变异系数为10.00%-15.00%,遗传变异幅度较为平缓。穗下节长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最高(2.30),株高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1.77)。8个数量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0个冬小麦品种在欧式遗传距离D=17处分为3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可作为增产材料供育种选择,第Ⅱ类群可作为抗倒材料供育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变异系数 遗传多样性指数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河南益母草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的SCoT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维瑞 韩远记 +2 位作者 薛愧玲 袁王俊 尚富德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22-1026,共5页
目的研究河南益母草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SCoT分子标记对位于河南伏牛、太行、大别和桐柏4大山脉的8个益母草居群66个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10对引物共扩增出240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238条,多态性百分率(PPB)为99.17%... 目的研究河南益母草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SCoT分子标记对位于河南伏牛、太行、大别和桐柏4大山脉的8个益母草居群66个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10对引物共扩增出240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238条,多态性百分率(PPB)为99.17%。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0.264 2,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I)平均值为0.39,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94 6,种群间基因流为1.197。Mantel Test分析表明,河南益母草居群间的亲缘关系与它们之间的地理距离有着明显的相关性(r=0.366 3,P<0.05)。结论河南野生益母草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母草 遗传多样性 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 遗传分化系数 基因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