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芯片检测技术与基因测序技术在遗传性耳聋产前诊断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方媛 顾茂胜 +2 位作者 王传霞 索峰 刘向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7期107-108,共2页
耳聋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60%的先天性耳聋伴有一定程度的遗传性因素。利用常规听力物理筛查手段并不能够解决日益增多的迟发性、渐进性和药物敏感性耳聋的诊断及干预治疗。基因检测技术能够准确定位致病基因突变位点,了解疾病形成... 耳聋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60%的先天性耳聋伴有一定程度的遗传性因素。利用常规听力物理筛查手段并不能够解决日益增多的迟发性、渐进性和药物敏感性耳聋的诊断及干预治疗。基因检测技术能够准确定位致病基因突变位点,了解疾病形成机理,有针对性地干预治疗和预防疾病发生。对于中国人群耳聋致病基因特异性研究表明,GJB2、GJB3、SLC26A4(PDS)、12s rRNA是主要的耳聋致病基因。本研究在遗传性耳聋产前诊断中联合应用基因芯片检测技术与基因测序技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耳聋 基因芯片检测 产前诊断 耳聋致病基因 先天性耳聋 筛查手段 基因检测技术 药物敏感性 基因测序技术 出生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新耳聋诊断方法让儿童远离无声世界──晶芯~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试剂盒 被引量:2
2
作者 贾志蓉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7年第7期60-61,65,共3页
1 为什么要进行耳聋检查 耳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遗传性疾病,由遗传性因素导致的约占60%左右;2006年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残疾人总数8千万,听力残疾者2670万;1~7岁听障儿童约有80万;我国每年2000万新生儿中,严重听力障碍发生... 1 为什么要进行耳聋检查 耳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遗传性疾病,由遗传性因素导致的约占60%左右;2006年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残疾人总数8千万,听力残疾者2670万;1~7岁听障儿童约有80万;我国每年2000万新生儿中,严重听力障碍发生率为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耳聋基因 听障儿童 诊断方法 检测芯片 试剂盒 世界 遗传性疾病 遗传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芯片检测和测序技术在遗传性耳聋产前基因筛查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3
作者 刘金红 陈志勇 应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23-26,共4页
目的研究在遗传性耳聋产前基因筛查与诊断中芯片检测、测序技术的应用与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来宁波市奉化区人民医院产前筛查孕妇360例,应用耳聋基因芯片技术、Sanger法测序技术进行检测,分析孕妇耳聋基因及基... 目的研究在遗传性耳聋产前基因筛查与诊断中芯片检测、测序技术的应用与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来宁波市奉化区人民医院产前筛查孕妇360例,应用耳聋基因芯片技术、Sanger法测序技术进行检测,分析孕妇耳聋基因及基因变异阳性孕妇的丈夫耳聋基因突变检出情况,并将两种方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60例孕妇中,18例检出耳聋基因杂合突变,携带率为5%,其中SLC26A4(c.IVS7-2A>G)基因突变4例,携带率为1.1%;GJB2基因突变11例,携带率为3.1%,其中299-300del AT位点突变3例,235del C位点突变7例,176del16位点突变1例;GJB3(c.538C>T)基因突变2例,携带率为0.6%;12S rRNA(m.1555A>G)基因突变1例,携带率为0.3%。耳聋芯片检测阳性的孕妇,配偶均接受芯片检测,检出GJB2(c.235delC及c.299-300delAT)基因杂合突变2例。基因测序结果显示:除基因芯片包含的突变位点外还检测出部分人体基因多态性、GJB2(c.341A>G)1例、GJB2(c.155delTCTG)1例、12S rRNA(m.1494C>T)1例、SLC26A4(c.IVS7-2A>G)GJB2(c.235delC)复合突变1例。芯片检测和测序技术的检出率分别为5.3%(20/378)、6.4%(24/378),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遗传性耳聋产前基因筛查与诊断中此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得到Sanger法测序技术的验证,应用价值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片检测 测序技术 遗传性耳聋 产前基因筛查与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外显子组测序和目标序列靶向捕获测序在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基因诊断中的差异
4
作者 柳小珍 李莹莹 杨丽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36-844,共9页
目的:对比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和目标序列靶向捕获测序检测中国遗传性视网膜变性(inherited retinal dystrophies,IRDs)患者致病基因变异的差异。方法:收集182例IRDs家系,所有先证者均接受系统的眼科检查和必要的... 目的:对比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和目标序列靶向捕获测序检测中国遗传性视网膜变性(inherited retinal dystrophies,IRDs)患者致病基因变异的差异。方法:收集182例IRDs家系,所有先证者均接受系统的眼科检查和必要的全身检查,采集患者及家属血样并提取基因组DNA。按照就诊的时间顺序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91例接受WES,另一组91例应用本课题组设计并定制的“遗传性眼病基因诊断芯片”(hereditary eye disease enrichment panel,HEDEP)进行IRDs致病基因外显子区域靶向捕获测序。对候选致病基因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并对家系成员进行共分离分析,使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对拷贝数变异进行验证,针对二代测序捕获效率低的区域如RPGR ORF15区,应用Sanger测序补充检测。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和分子病理学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 and the Association for Molecular Pathology,ACMG/AMP)制定的《ACMG/AMP基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将检测到的所有基因变异进行分类,本文只包含“致病的”、“可能致病的”的基因变异,不包含“意义不明确的”、“可能良性的”和“良性的”基因变异。结果:应用HEDEP确诊的家系共51例,阳性率为56.04%(51/91);应用WES确诊的家系共30例,阳性率为33.00%(30/91);总阳性率44.51%(81/182)。平均测序深度以及测序覆盖度方面,HEDEP优于WES,此外HEDEP具有检测拷贝数变异潜力。本研究共检测到29个IRDs基因的致病突变,最常见的致病基因为USH2A、ABCA4和RPGR,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11.54%(21/182)、6.59%(12/182)、3.85%(7/182);共发现43个新的致病突变,并检测到6例家系携带RPGR ORF15区的突变。结论:针对临床确诊的IRDs病例,HEDEP较WES能获得更高的基因诊断阳性率和更精确的诊断结果,可作为IRDs基因诊断的首选方法,WES可作为其他基因诊断方法的补充手段。同时,本研究丰富了IRDs致病基因的突变频谱,为将来IRDs基因诊断、遗传咨询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 全外显子组测序 遗传性眼病基因诊断芯片 基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科学家制成用于遗传性肝脏疾病基因芯片
5
《肝博士》 2007年第1期69-69,共1页
美国cincinnati儿童医院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制作完成了第一种用于早期诊断至少五类遗传性肝脏疾病的基因芯片,可检测出遗传原因造成的儿童和成人黄疸,并有望为个体化治疗提供选择。这种芯片叫做“黄疸芯片”,能有效地检测出患有遗传... 美国cincinnati儿童医院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制作完成了第一种用于早期诊断至少五类遗传性肝脏疾病的基因芯片,可检测出遗传原因造成的儿童和成人黄疸,并有望为个体化治疗提供选择。这种芯片叫做“黄疸芯片”,能有效地检测出患有遗传性黄疸的儿童最常见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肝脏疾病 美国科学家 基因芯片 遗传性黄疸 儿童医院 个体化治疗 早期诊断 研究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眼病的基础与临床》出版发行
6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0-120,共1页
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夏眼科医院盛迅伦和庄文娟教授共同主编的《遗传性眼病的基础与临床》一书于2019年11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是关于遗传性眼病研究和诊疗的专著,全书分为七章,涵盖遗传性眼病诊断的基本知识和... 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夏眼科医院盛迅伦和庄文娟教授共同主编的《遗传性眼病的基础与临床》一书于2019年11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是关于遗传性眼病研究和诊疗的专著,全书分为七章,涵盖遗传性眼病诊断的基本知识和基因诊断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各种遗传性致盲眼病的诊断、遗传学研究进展以及遗传性眼病的治疗和优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盲眼病 眼科医院 人民卫生出版社 遗传性眼病 遗传学研究 基础与临床 基因诊断技术 出版发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梯式耳聋基因诊断策略及其临床实践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畅 黄演林 +7 位作者 汪安石 张彦 丁红珂 曾玉坤 刘渊 刘玲 吴菁 尹爱华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建立阶梯式耳聋基因诊断策略,应用于临床诊疗实践,以提高诊断效率、降低检测成本改善病人管理。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226例耳聋患者进行基因诊断。阶梯式诊断策略第一阶梯采用微阵列芯片法对... 目的建立阶梯式耳聋基因诊断策略,应用于临床诊疗实践,以提高诊断效率、降低检测成本改善病人管理。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226例耳聋患者进行基因诊断。阶梯式诊断策略第一阶梯采用微阵列芯片法对受检者进行GJB2、GJB3、SLC26A4及线粒体DNA 12S NrRA基因上中国人群耳聋基因变异热点检测。第二阶梯基因诊断采用Sanger测序法对受检者进行GJB2、SLC26A4等中国人群中较常见的耳聋基因测序。第三阶梯基因诊断采用全外显子测序法,主要用于第一、二阶梯未检出或检出结果不能解释表型的耳聋病患,但对于有急切产前诊断需求等检测时间窗较短的耳聋患者可直接接受高通量测序检测。结果第一阶梯基因检测为14例病患明确分子诊断(诊断率8.5%),第二阶梯基因检测为24例病患明确分子诊断(诊断率15.9%),第三阶梯基因检测额外提高了32.4%的诊断率。而在选择直接接受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的人群中诊断率为44.3%。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阶梯式耳聋基因诊断策略,并将其应用于临床诊疗,实践效果显示分层递进式检测更为经济。但对于部分检测时间窗较短的耳聋患者,直接行高通量测序检测,效率更高。明确耳聋患者分子诊断有助于提高病人管理、改善患者预后、规范遗传咨询及再发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耳聋 基因诊断 Sanger测序法 微阵列芯片 全外显子组测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芯片产品质量控制平台及系列生物芯片诊断试剂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祁自柏 王军志 +6 位作者 白东亭 穆海东 赵建龙 胡守旺 于洋 谷金莲 扬振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11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生物芯片产品 产品质量控制 诊断试剂 平台 微量分析技术 基因突变检测 遗传性疾病 传染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赵赞梅 王汉斌 《中国医刊》 CAS 2005年第3期30-32,共3页
 基因芯片是在固体介质上有序固定上特定的可寻址的核酸分子而形成的核酸微阵列。该技术能一次检测大量的目标分子,是一个高效率和大规模的基因组分析和基因表达研究的技术,可以用于基因表达检测、遗传性疾病诊断、肿瘤相关基因筛选、...  基因芯片是在固体介质上有序固定上特定的可寻址的核酸分子而形成的核酸微阵列。该技术能一次检测大量的目标分子,是一个高效率和大规模的基因组分析和基因表达研究的技术,可以用于基因表达检测、遗传性疾病诊断、肿瘤相关基因筛选、疾病病原体检测、法医学鉴定等多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技术 诊断 医学领域 基因表达 病原体检测 遗传性疾病 肿瘤相关基因 分子 目标 特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诊断与预测耳聋患者三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国建 黄莎莎 +1 位作者 韩冰 戴朴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97-1099,共3页
非综合征性耳聋是临床最为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之一。该病的分子病因不明,通过耳聋遗传咨询难以确定其遗传模式以及预测再发风险。基因诊断的出现使耳聋的分子病因学诊断得以实现。国内的聋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近40%的耳聋患者是由G... 非综合征性耳聋是临床最为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之一。该病的分子病因不明,通过耳聋遗传咨询难以确定其遗传模式以及预测再发风险。基因诊断的出现使耳聋的分子病因学诊断得以实现。国内的聋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近40%的耳聋患者是由GJB2、SLC26A4和mtDNA的病理性突变所导致。其中,GJB2和SLC26A4遵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而mtDNA则遵循母系遗传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因学诊断 耳聋患者 遗传性耳聋 基因芯片 预测 SLC26A4 分子流行病学 非综合征性耳聋
原文传递
我国基因诊断预防耳聋取得突破
11
《大众科技》 2008年第7期5-5,共1页
“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系统”研发近期获得进展,从而为耳聋出生缺陷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提供了有效的高科技手段。
关键词 耳聋 基因诊断 预防 高科技手段 检测系统 基因芯片 出生缺陷 遗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永川地区青少年耳聋患者耳聋基因热点突变筛查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启珍 陈丽鸿 +1 位作者 张应龙 江洪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6-130,共5页
目的筛查重庆市永川地区非综合征型青少年耳聋患者中我国耳聋基因热点突变,初步了解该地区耳聋基因热点突变谱系及发生频率。方法收集重庆市永川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永川籍非综合征型青少年耳聋患者60例,经监护人知情同意,抽取外周静脉全... 目的筛查重庆市永川地区非综合征型青少年耳聋患者中我国耳聋基因热点突变,初步了解该地区耳聋基因热点突变谱系及发生频率。方法收集重庆市永川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永川籍非综合征型青少年耳聋患者60例,经监护人知情同意,抽取外周静脉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应用晶芯R九项遗传性耳聋检测试剂盒(微阵列芯片)检测中国人群中常见的4个耳聋基因的9个突变位点,包括GJB2(235delC、176del16、299delAT和35delG)、SLC26A4(IVS7-2A>G、2168A>G)、线粒体12SrRNA(1494C>T、1555A>G)、GJB3(538C>T)。结果 60例受检者全部为重度或极重度非综合征型耳聋,共检出耳聋基因突变22例,其中GJB2235delC纯合突变型2例;GJB2235delC/176del16复合杂合突变型1例;GJB2235delC/299delAT复合杂合突变型1例;GJB2235delC杂合突变型8例;GJB2299delAT纯合突变型1例;GJB235delG/SLC26A4IVS7-2A>G复合杂合突变型1例;SLC26A4IVS7-2A>G杂合突变型2例;线粒体12SrRNA1555A>G均质型突变型6例。60例受检者中47号与55号为亲兄妹,后续统计仅纳入先证者,所以只将47号纳入统计,样本总量计为59例。59例耳聋患者中我国耳聋基因热点突变的携带率是37.29%(22/59),其中GJB2基因突变是该人群首要的致病因素,携带率为23.73%(14/59),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检出率为10.17%(6/59),高于SLC26A4基因的5.08%(3/59),未检出GJB3基因突变。结论重庆市永川地区非综合征型青少年耳聋患者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较高,对该地区耳聋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耳聋基因突变的筛查是防控永川地区遗传性耳聋的首要步骤,在此基因诊断的基础上再结合用药指导、产前诊断、临床干预可有效减少该地区耳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耳聋 非综合征型耳聋 热点突变 基因诊断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表达谱在乳腺癌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丽华 叶棋浓 黄翠芬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3年第2期92-94,共3页
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很强的个体特异性 ,利用基因表达谱可鉴别这种肿瘤异质性。现综述基因表达谱在乳腺癌诊断。
关键词 乳腺癌 基因表达谱 鉴别诊断 血液诊断 cDNA芯片技术 预后 遗传性乳腺癌 化疗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聋基因检测技术应用和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4
作者 查树伟 查佶 +2 位作者 傅雅丽 邹文霓 许豪勤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8年第5期494-497,共4页
目前国家要求将耳聋等遗传性疾病列入出生缺陷综合防控方案,建立涵盖孕前、孕期和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免费服务制度。本文对6个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批准的耳聋基因筛查试剂盒检测特点、近年来获得耳聋基因筛查专利的检测方法... 目前国家要求将耳聋等遗传性疾病列入出生缺陷综合防控方案,建立涵盖孕前、孕期和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免费服务制度。本文对6个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批准的耳聋基因筛查试剂盒检测特点、近年来获得耳聋基因筛查专利的检测方法、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测序技术、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多重置换扩增技术、单核苷酸多态分型技术以及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等相关耳聋基因检测技术应用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耳聋 基因芯片 基因筛查 基因诊断 孕前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市成功研制出国内首个世界水平微生物芯片
15
《天津科技》 2004年第6期17-17,共1页
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开大学王磊博士任首席科学家的国家“863”专项——“重要病原微生物检测生物芯片”课题组经过2年的潜心科研攻关,近期取得重大成果,“重要致病菌检测芯片”第一代样品研制成功。该生物芯片是基因检测芯片... 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开大学王磊博士任首席科学家的国家“863”专项——“重要病原微生物检测生物芯片”课题组经过2年的潜心科研攻关,近期取得重大成果,“重要致病菌检测芯片”第一代样品研制成功。该生物芯片是基因检测芯片的一种,在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和肿瘤等疾病的临床诊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致病菌检测 遗传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 基因检测 临床诊断 生物芯片 特聘教授 王磊 课题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眼遗传病基因诊断及治疗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办
16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7-427,共1页
北京协和医院主办的中美眼遗传病基因诊断及治疗高峰论坛将于2016年9月23日至9月25日在北京召开。遗传性眼病致盲率高,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随着近年来研究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二代测序等高通量测序方法的出现,使遗传学研究发生了概... 北京协和医院主办的中美眼遗传病基因诊断及治疗高峰论坛将于2016年9月23日至9月25日在北京召开。遗传性眼病致盲率高,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随着近年来研究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二代测序等高通量测序方法的出现,使遗传学研究发生了概念性的革新,结合基因治疗及干细胞等方面的研究,为遗传性眼病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协和医院 基因治疗 高峰论坛 基因诊断 遗传 遗传性眼病 测序方法 致盲率
原文传递
中华医学科技奖(2017)颁奖大会召开
17
作者 李莉 《中国科技奖励》 2018年第3期46-46,共1页
本刊讯(记者李莉)2018年1月26日,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主办的中华医学科技奖(2017)颁奖大会在北京召开。今年共有86项医学科研成果荣获201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其中“功能性眼病临床矫治关键技术研究与转化”等9个项... 本刊讯(记者李莉)2018年1月26日,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主办的中华医学科技奖(2017)颁奖大会在北京召开。今年共有86项医学科研成果荣获201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其中“功能性眼病临床矫治关键技术研究与转化”等9个项目荣获201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遗传性耳聋基因诊断芯片系统的研制及其应用”等23个项目荣获201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医学会 科技奖 科研成果 芯片系统 基因诊断 基金会 遗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词
18
《中国卫生人才》 2018年第3期7-7,共1页
中华医学科技奖(2017)颁奖大会日前在京召开,86项医学科研成果获201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中华医学会授予功能性眼病临床矫治关键技术研究与转化等9个项目201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授予遗传性耳聋基因诊断芯片系统的研制及其应用等23... 中华医学科技奖(2017)颁奖大会日前在京召开,86项医学科研成果获201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中华医学会授予功能性眼病临床矫治关键技术研究与转化等9个项目201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授予遗传性耳聋基因诊断芯片系统的研制及其应用等23个项目为二等奖;授予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关键靶点及管理技术研究等两个项目为卫生管理奖;授予《急诊室故事》医学科普纪录片等两个项目为医学科普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医学科技奖 关键词 医学科研成果 基因诊断芯片 社区卫生 医学科普 中华医学会 遗传性耳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非综合征型耳聋59例基因突变筛查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莉莉 张莉 张东红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筛查小儿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热点突变,初步了解耳聋基因热点突变谱系及发生频率。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沈阳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收治的非综合征型耳聋患儿59例,经知情同意后,抽取外周静脉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耳聋微阵... 目的筛查小儿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热点突变,初步了解耳聋基因热点突变谱系及发生频率。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沈阳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收治的非综合征型耳聋患儿59例,经知情同意后,抽取外周静脉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耳聋微阵列芯片检测中国人群中常见4个耳聋基因的9个突变位点,具体包括GJB2基因(235 del C、176 del 16、299 del AT和35 del G)、SLC26A4基因(IVS 7-2 A>G、2168 A>G)、线粒体mtDNA 12S rRNA基因(1494 C>T、1555 A>G)、GJB3基因(538 C>T),分析检测结果。结果59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儿GJB2基因、SLC26A4基因、mtDNA 12S rRNA 1555 A>G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25.4%、15.3%、0。具体包括:GJB2基因235 del C纯合突变型2例;GJB2基因235 del C/299 del AT复合杂合突变型3例;GJB2基因235delC/176 del 16复合杂合突变型1例;GJB2基因235 del C杂合突变型7例;GJB2基因299 del AT纯合突变型1例;SLC26A4基因IVS 7-2 A>G纯合突变型5例;SLC26A4基因IVS 7-2 A>G杂合突变型3例;GJB2基因235 del C/299 del AT,SLC26A4基因2168 A>G复合杂合突变型1例。59例中无mtDNA 12S rRNA基因1555 A>G均质型突变和GJB3突变。GJB2基因突变中,极重度组和重度组检出率较高(43.8%和41.7%),其次是中度组10.5%、轻度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C26A4基因突变中,重度组检出率较高,为41.7%,其次为中度组10.5%、轻度组8.3%和极重度组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耳聋患儿热点突变基因以GJB2基因和SLC26A4基因为主,在双耳重度、极重度耳聋患儿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应重视对儿童人群常规耳聋基因的筛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耳聋 非综合征型耳聋 热点突变 基因诊断 基因芯片
原文传递
蜂巢状视网膜营养不良一例
20
作者 王霄娜 彭晓燕 +4 位作者 游启生 张乘瑞 莫宾 焦璇 严伟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9-491,共3页
患者男,52岁。因双眼视力下降来我院眼科就诊。10余年前患者出现视物模糊未予重视(既往双眼最佳视力可达0.8),近期视力下降严重。发病期间患者否认视物变形变色;否认发热、外伤等情况;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病。其有一兄长,... 患者男,52岁。因双眼视力下降来我院眼科就诊。10余年前患者出现视物模糊未予重视(既往双眼最佳视力可达0.8),近期视力下降严重。发病期间患者否认视物变形变色;否认发热、外伤等情况;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病。其有一兄长,2年前开始出现视物模糊不清,具体原因未查;有一双子女,均未诉明显视物异常情况。眼科检查:双眼视力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营养不良/诊断 眼疾病 遗传性 基因 突变 遗传性眼病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