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5篇文章
< 1 2 1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模型的海水透明度遥感数据智能分析
1
作者 朱海荣 蔡鹏 +2 位作者 陈新东 宗敬文 赵文仓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5-298,共4页
为了减少海水遥感数据模态多样对海水透明度遥感反演的影响,通过在对水色卫星遥感数据预处理标注,完成数据的交叉校准、质量控制,开展海水透明度智能分析,将不完全、多模态海水透明度遥感数据投影到统一共享特征子空间,通过对数据自适... 为了减少海水遥感数据模态多样对海水透明度遥感反演的影响,通过在对水色卫星遥感数据预处理标注,完成数据的交叉校准、质量控制,开展海水透明度智能分析,将不完全、多模态海水透明度遥感数据投影到统一共享特征子空间,通过对数据自适应检测分析、智能化处理,建立海水透明度遥感数据智能分析模型。并利用模型对观测点海水透明度开展反演分析,验证了深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实现少标注下遥感透明度数据的智能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透明度 自适应检测 遥感数据 图像处理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多源遥感数据的青海省碾伯镇黄土滑坡信息提取研究
2
作者 裘湧泉 刘丹 杨海明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3,共11页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碾伯镇为浅山黄土丘陵地区,沟壑纵横,滑坡等地质灾害活动频发,对社会经济、人身安全及农业生产等造成了巨大损失。结合多时相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多光谱遥感影像以及DEM地形数据,采用变化检测辅助面向对象方法对...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碾伯镇为浅山黄土丘陵地区,沟壑纵横,滑坡等地质灾害活动频发,对社会经济、人身安全及农业生产等造成了巨大损失。结合多时相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多光谱遥感影像以及DEM地形数据,采用变化检测辅助面向对象方法对研究区的黄土滑坡信息进行提取。结果表明,区滑坡地质灾害点在近居民地距离约150 m,海拔为2000~2300 m的边坡地带分布较多。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对提取结果进行精度检验与分析,滑坡提取有效准确率为70.37%,可为研究区的地质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数据 滑坡提取规则 黄土滑坡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任意地区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构建与应用
3
作者 吴晨光 左秦朝 +1 位作者 张洁 严周欣荣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70,共12页
滑坡是常见的地质灾害,降雨是主要诱发因素。构建精确的降雨事件概率模型对于准确识别滑坡灾害的高风险区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策略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缺少降雨数据,当前仅少数地区建立了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本文提出了一... 滑坡是常见的地质灾害,降雨是主要诱发因素。构建精确的降雨事件概率模型对于准确识别滑坡灾害的高风险区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策略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缺少降雨数据,当前仅少数地区建立了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卫星遥感降雨数据的任意地区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构建方法。首先,通过网络爬虫技术批量自动获取全球任意地区的卫星遥感降雨时间序列。以临海市邵家渡街道为例,依据降雨事件间隔时间,将连续降雨时间序列划分为独立降雨事件,提取降雨量和降雨历时等变量。在此基础上,基于Copula函数建立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并利用K-S检验评估模型拟合优度。进一步地,阐述了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中重现期的定义,并与单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最后,构建了浙江省各地区的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揭示了省内降雨变量的空间分布。建立的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为降雨诱发滑坡风险评估提供了精确的降雨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数据 降雨变量 COPULA函数 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数据的河谷地区气候水文变化特征及区域差异--以宝鸡地区为例
4
作者 刘引鸽 罗紫薇 +3 位作者 郭慧君 李丹丹 林茂琦 吕欣怡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94,共14页
[目的]探究不同分区气候水文多要素变化特征,为该地水资源管理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区域性的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50-2021年的卫星遥感数据,选取宝鸡地区9个县区的气温、地表温度、降水量、蒸发量、低层云量、总云量、紫外强度、相对... [目的]探究不同分区气候水文多要素变化特征,为该地水资源管理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区域性的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50-2021年的卫星遥感数据,选取宝鸡地区9个县区的气温、地表温度、降水量、蒸发量、低层云量、总云量、紫外强度、相对湿度、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11种要素,采用自适应噪声经验模态分解法(CEEMDAN)和重标极差R/S分析方法,分析了近70年该区域多气象水文要素时空特征及区域差异,探讨了不同分区气候水文要素变化的延续性及未来趋势。[结果](1)区域仅年气温和地温呈上升趋势,其余要素的年均趋势均呈下降趋势,各要素趋势率分别为0.27℃/10 a,0.25℃/10 a,-40.97 mm/10 a,-0.59 mm/10 a,-1.14%/10 a,-0.17%/10 a,-4060.4 J/(m^(2)·10 a),-0.99%/10 a,-3.6 mm/10 a,-1.61 mm/10 a和-1.94 mm/10 a。季节变化上,冬季气温和地温上升趋势最大,夏季降水减少幅度最大,紫外强度仅在春季表现为上升趋势,春季相对湿度减小最大,低层云量春季减小最大,径流和地表径流夏季的下降趋势最大,地下径流秋季的下降趋势最大。千陇丘陵区各要素的变率都较大;(2)空间上,年气温、地温、蒸发量和紫外强度的高值多分布于千陇丘陵区和渭河川塬区,年降水量、低层云量、总云量、相对湿度、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高值区多分布在秦岭关山区。除凤县和眉县的蒸发量外,其他要素在各县区的升降趋势均与其在整个地区的趋势一致;(3)各气象水文要素具有2~3 a,4~5 a,7~9 a,11~13 a,19~35 a为主的年代际振荡周期;(4)未来宝鸡地区各气象水文要素均延续历史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但延续时长不同,其中千陇丘陵区、渭河川塬区和秦岭关山区均存在最长延续时长10 a和最短延续时长4 a。[结论]宝鸡地区气候整体朝暖干化方向发展,各分区气候水文变化具有明显差异,且均存在明显振荡周期和正持续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水文要素 时空变化 自适应噪声分解法 重标极差分析法 遥感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遥感数据的基于本地差分隐私的联邦学习隐私保护方案
5
作者 陈海田 陈学斌 +1 位作者 马锐奎 张帅华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6-517,共12页
遥感数据具有高度的时空相关性以及复杂的地物特征,使得这些数据的隐私保护面临挑战。联邦学习作为一种旨在保护参与方数据隐私的分布式学习方法,为应对遥感数据隐私保护面对的挑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然而,在联邦学习模型的训练阶段... 遥感数据具有高度的时空相关性以及复杂的地物特征,使得这些数据的隐私保护面临挑战。联邦学习作为一种旨在保护参与方数据隐私的分布式学习方法,为应对遥感数据隐私保护面对的挑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然而,在联邦学习模型的训练阶段,恶意攻击者可能通过反演推断参与者的隐私信息,进而导致敏感信息的泄露。针对遥感数据在联邦学习训练中存在的隐私泄露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本地差分隐私的联邦学习隐私保护方案。首先,对模型进行预训练,计算模型的层重要性,并根据层重要性合理分配隐私预算;然后,通过对模型更新进行裁剪变换,并对裁剪值进行自适应随机扰动,实现本地差分隐私保护;最后,在聚合扰动更新时,采用模型校正以进一步提高模型性能。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不仅能为各参与方提供合适的差分隐私保护,并有效防止通过反演推断出隐私敏感信息,而且在3个遥感数据集上相较于基于分段机制的扰动方案提升了3.28~3.93个百分点的准确率。可见,所提方案在保证隐私的同时有效保障了模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学习 差分隐私 层重要性 遥感数据 模型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时空尺度遥感数据库异常数据识别方法
6
作者 杨洵 《信息记录材料》 2025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由于现有的异常数据识别方法存在未能准确识别的问题,为此,本文将研究多时空尺度遥感数据库异常数据识别方法。从多变量信号中提取出彼此统计独立的成分,作为多时空尺度遥感异常数据的提取结果。使用注意力机制关联不同时空特征的互补... 由于现有的异常数据识别方法存在未能准确识别的问题,为此,本文将研究多时空尺度遥感数据库异常数据识别方法。从多变量信号中提取出彼此统计独立的成分,作为多时空尺度遥感异常数据的提取结果。使用注意力机制关联不同时空特征的互补特征矩阵,实现时空信息的深度融合。根据提取和融合的特征,训练一个异常检测模型,模型输出异常分数,分类器会根据输入的异常分数进行计算,给出一个明确的输出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在5.8~6.2 s的时间段内成功且准确地识别出了异常数据的存在。在异常数据检测方面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并且在多维异常数据检测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空尺度 遥感数据 数据 异常数据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数据挖掘技术在智能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7
作者 孙傲 修明军 梁瑶 《自动化应用》 2025年第4期89-91,共3页
旨在探索遥感数据挖掘技术在智能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应用。通过集成先进的特征提取与分类算法,构建了一个高效的智能GIS平台。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在分类精度、结果可靠性及处理速度等方面较传统GIS有显著提升。该系统可有效支持... 旨在探索遥感数据挖掘技术在智能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应用。通过集成先进的特征提取与分类算法,构建了一个高效的智能GIS平台。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在分类精度、结果可靠性及处理速度等方面较传统GIS有显著提升。该系统可有效支持资源监测、灾害评估等应用场景,为空间决策提供了智能化支持,展示了集成化智能GIS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数据挖掘 智能地理信息系统 分类算法 空间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的矿山生态恢复效果测绘研究
8
作者 段昭义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5年第2期220-223,共4页
矿山开采活动通常对生态环境造成显著破坏,如何有效地监测和评估矿山生态恢复效果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能够综合不同传感器收集的数据,提高生态恢复测绘的精度和可靠性。遥感数据融... 矿山开采活动通常对生态环境造成显著破坏,如何有效地监测和评估矿山生态恢复效果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能够综合不同传感器收集的数据,提高生态恢复测绘的精度和可靠性。遥感数据融合主要包括像素级、特征级和决策级3种基本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数据类型和应用场景。通过试验设计和实际数据采集,应用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技术,构建了一套矿山生态恢复效果测绘指标体系,精确监测与评估矿山生态恢复进程,并分析了测绘结果,验证了数据融合技术在生态恢复评估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数据融合 矿山生态恢复效果 测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省域XCO_(2)变化与分析
9
作者 高淑贤 彭雨欣 +2 位作者 李文博 殷诗婷 马保东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11期29-32,40,共5页
利用卫星监测XCO_(2)变化已成为一种有效手段。根据2009—2021年的GOSAT卫星数据并结合夜光遥感数据、净初级生产力遥感数据,探究辽宁省近13年XCO_(2)变化趋势,获取XCO_(2)变化的影响因素及XCO_(2)变化造成的影响。研究表明,自2009年起... 利用卫星监测XCO_(2)变化已成为一种有效手段。根据2009—2021年的GOSAT卫星数据并结合夜光遥感数据、净初级生产力遥感数据,探究辽宁省近13年XCO_(2)变化趋势,获取XCO_(2)变化的影响因素及XCO_(2)变化造成的影响。研究表明,自2009年起辽宁省XCO_(2)便处于稳定增长趋势,且辽东地区XCO_(2)总体高于辽西地区;通过相关系数计算得,夜光遥感数据与GOSAT数据相关系数较高,说明人类活动与XCO_(2)变化关系密切;NPP数据与XCO_(2)相关系数较低,说明植物的固碳能力并不是影响XCO_(2)变化的主要因素。相关研究可为省域范围的大气CO_(2)排放监测与治理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柱浓度混合比 GOSAT卫星数据 夜光遥感数据 净初级生产力遥感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下垫面遥感数据的山东省汇流地类分区
10
作者 石朋 孟源 +7 位作者 肖豪 瞿思敏 高伟 庄会波 陈干琴 樊鑫洋 杨雨蒙 方正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共5页
基于山东省2020年下垫面遥感数据及高分辨率DEM资料,从影响汇流的下垫面因子出发,按地貌-土地利用组合进行了汇流地类划分,并对全省53个不同面积的子流域汇流地类进行了分析。依据中国1∶100万数字地貌分类方案并结合山东省地貌实际情况... 基于山东省2020年下垫面遥感数据及高分辨率DEM资料,从影响汇流的下垫面因子出发,按地貌-土地利用组合进行了汇流地类划分,并对全省53个不同面积的子流域汇流地类进行了分析。依据中国1∶100万数字地貌分类方案并结合山东省地貌实际情况,山东省地貌类型主要分为平原、丘陵和山地3类,平原、丘陵、山地之间的起伏度临界值分别为30、100 m,相应的坡度临界值分别为1.8°、5°;基于中国多时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集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将耕地划分为水田和旱地,单列裸土地,最终将山东省土地利用分为8个大类;将地貌划分结果和土地利用划分结果进行叠加,划分山东省汇流地类为平原-旱地、平原-建设用地、丘陵-旱地等22类,其中平原-旱地面积占比最大;从子流域汇流地类平均情况来看,随着子流域面积增加,汇流地类数不断增加直至稳定,而最大汇流地类占比不断减小直至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流地类 地貌分类 土地利用分类 下垫面遥感数据 起伏度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数据的工程结构损伤动态识别研究
11
作者 关宏洁 田晶 王群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89,94,共6页
以定期监测工程结构状况为目标,提出了基于遥感数据的工程结构损伤动态识别方法,解决获取影像粗糙问题,提升微小工程结构损伤识别效果。运用二维Tsallis交叉熵计算工程结构遥感影像的二维直方图,通过在布谷鸟搜索算法(CS)中引入Logisti... 以定期监测工程结构状况为目标,提出了基于遥感数据的工程结构损伤动态识别方法,解决获取影像粗糙问题,提升微小工程结构损伤识别效果。运用二维Tsallis交叉熵计算工程结构遥感影像的二维直方图,通过在布谷鸟搜索算法(CS)中引入Logistic映射的混沌扰动算子,形成混沌CS算法,完善二维Tsallis交叉熵的阈值选择过程,获取最佳阈值后,分割工程结构遥感影像,增强处理分割后的遥感影像,并将处理后的影像作为SVM分类识别模型输入,完成损伤动态识别、归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取遥感影像精度极高,分割影像清晰且各区域边缘完整,能够识别微小的裂缝损伤,最大程度还原裂缝宽度及线性特征,识别结果影像信息含量大,且识别均方误差低、平方相关系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数据 工程结构 损伤动态识别 混沌CS算法 SVM 遥感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雷达与遥感数据的地理空间要素识别方法
12
作者 孙敏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5-249,共5页
通过地理空间要素识别实现地理测绘和环境有效监测,提出基于激光雷达与遥感数据的地理空间要素识别方法。采用激光雷达的遥感监测方法实现对地理空间特征的对象集变化检测,根据地理空间测绘对象的纹理、形状、空间关系,采用遥感数据融... 通过地理空间要素识别实现地理测绘和环境有效监测,提出基于激光雷达与遥感数据的地理空间要素识别方法。采用激光雷达的遥感监测方法实现对地理空间特征的对象集变化检测,根据地理空间测绘对象的纹理、形状、空间关系,采用遥感数据融合和空间信息表达方法实现对地理空间要素特征的专家知识融合,构建地理空间要素识别的遥感专家数据库。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地理空间要素识别的决策融合性较好。该方法也实现了对土地利用自然特征变化的检测,使得识别准确率的最大值可达到0.925,且识别耗时始终处于2.5 s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遥感数据 地理空间 要素识别 遥感专家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卫星遥感数据资产管理的初步思考
13
作者 冯春 《卫星应用》 2024年第5期25-28,共4页
一、引言数据资产,是指特定主体合法拥有或者控制的,能进行货币计量的,且能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经济利益的数据资源。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卫星遥感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卫星遥感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性数据资产,其规范化管理... 一、引言数据资产,是指特定主体合法拥有或者控制的,能进行货币计量的,且能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经济利益的数据资源。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卫星遥感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卫星遥感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性数据资产,其规范化管理和使用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计量 卫星遥感技术 卫星遥感数据 数据资产 数据资源 规范化 特定主体 管理和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遥感数据的城市国土空间动态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永红 刘正超 邱倩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51-254,共4页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对地观测变得便捷、高效,使得建立时序遥感数据集开展连续的国土空间变化监测逐渐成为一种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固定的卫星平台、采用1个季度为间隔,获取连续的遥感数据,近地采取无人机摄影的方式进行补充,建立连...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对地观测变得便捷、高效,使得建立时序遥感数据集开展连续的国土空间变化监测逐渐成为一种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固定的卫星平台、采用1个季度为间隔,获取连续的遥感数据,近地采取无人机摄影的方式进行补充,建立连续、完整的时序遥感数据,并进行人机交互式的解译、识别和分析,对研究城市区域开展4个季度时相的不间断获取和识别,并连续国土空间变化监测,对比分析新城区域和市中心区域的街镇变化图斑数量及组成占比,总结浦东新区建设用地变化图斑的周期性规律和趋势特点,为“上海2035”总规专题评估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遥感数据 国土空间 动态监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遥感数据与机器学习算法的沼泽湿地信息提取
15
作者 李濡旭 武海涛 +6 位作者 姜明 邹元春 秦树林 徐琛 王丹 田恩朋 薛振山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2期16-22,共7页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与机器学习算法,旨在探讨提高沼泽湿地信息提取精度的方法。利用GEE(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获取的Sentinel-1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Sentinel-2多光谱数据以及地形数据,结合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提取沼泽湿地遥感信息,...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与机器学习算法,旨在探讨提高沼泽湿地信息提取精度的方法。利用GEE(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获取的Sentinel-1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Sentinel-2多光谱数据以及地形数据,结合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提取沼泽湿地遥感信息,并在大兴安岭山区的南瓮河自然保护区以及松嫩平原区的莫莫格保护区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多源遥感数据结合机器学习算法的研究方法,可显著提高沼泽湿地信息提取精度。在平原地区沼泽湿地信息提取中,雷达数据比多光谱数据贡献度更高;在山地地区沼泽湿地信息提取中,二者具有相近的贡献度。Sentinel-1、Sentinel-2数据和地形湿度指数数据的组合更有利于各种地形沼泽湿地信息提取。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对沼泽湿地信息提取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数据 机器学习 随机森林 GEE 沼泽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在电网勘测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春玲 赵训威 +3 位作者 王志刚 吴冰 刘冬晖 范永学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133,共6页
随着卫星遥感、空间科技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卫星采集多源遥感数据已被广泛应用到诸多行业。将多源数据进行融合,生成信息更丰富、质量更高的图像,能更清晰地分析地物地貌地形情况,已成为近年来图像智能处理领域的技术研究前沿方向。... 随着卫星遥感、空间科技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卫星采集多源遥感数据已被广泛应用到诸多行业。将多源数据进行融合,生成信息更丰富、质量更高的图像,能更清晰地分析地物地貌地形情况,已成为近年来图像智能处理领域的技术研究前沿方向。文章基于人工智能卷积网络和注意力机制,提出一种统一融合网络,将不同光谱和空间属性的遥感源数据进行有效融合,生成具有精确光谱信息和清晰空间细节的高分辨率图像,为电网勘测选址选线等业务提供了辅助支撑的有效手段。实验结果表明,文章研究结果比现有典型方法具备更好的融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数据融合 电网勘测 卫星遥感 人工智能 卷积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高分辨率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夜光遥感数据的广西县域农村多维脱贫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陆妍玲 黄娅琦 +2 位作者 周俊芬 王杰 韦晶闪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78,共10页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防止返贫是我国目前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点强调了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在多维贫困的基础上,动态客观地监测县域农村贫困程度的时空演变,对国家防返贫工作...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防止返贫是我国目前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点强调了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在多维贫困的基础上,动态客观地监测县域农村贫困程度的时空演变,对国家防返贫工作十分重要。随着遥感卫星的快速发展,高信息量和高质量的遥感数据影像逐渐丰富并被广泛应用,相比于传统的统计类数据,夜光遥感数据具有与社会经济要素高度相关、相对客观性强和时间跨度相对较长等优点。该文以DMSP/OLS和NPP/VIIRS夜光遥感数据为基础,提取夜间灯光强度指数,结合多维脱贫指数构建两者关系模型,对2010—2020年广西县域农村贫困程度进行时空演变研究,分析存在的返贫原因,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科学参考和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光遥感数据 多维脱贫指数 防返贫 时空格局 演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数据的灌区水分利用效率估算与分析
18
作者 李宇扬 王红雨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9,共8页
水分利用效率(WUE)是灌区生态环境保护和重建的重要依据。综合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变异系数、相关系数、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启发式分割算法等方法,研究了1985-2015年宁夏青铜峡灌区的WUE特征。结果表明:(1)灌区年均... 水分利用效率(WUE)是灌区生态环境保护和重建的重要依据。综合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变异系数、相关系数、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启发式分割算法等方法,研究了1985-2015年宁夏青铜峡灌区的WUE特征。结果表明:(1)灌区年均WUE为0.96 g/kg,WUE空间分布呈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特征;存在波动逐年上升趋势,WUE年际变化与ET有明显的负相关性,与TMP有明显的正相关性。(2)灌区WUE年内变化与ET、NPP、TMP和PRE均呈现正相关性,其中TMP的正相关系数更高。(3)总体来说,因为大量的生态恢复和重建工程,宁夏青铜峡灌区的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有所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灌区的生态状况,未来灌区生态系统的WUE会持续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数据 水分利用效率 时空变化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时序多源遥感数据的森林冠层高度反演
19
作者 闫金亮 周光睿 +1 位作者 周德旭 张晓军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共10页
为准确获取森林冠层高度信息,精确估计森林地上生物量及评估森林碳汇能力,基于长时序的地面实测、多源遥感数据与数字高程模型构建30个长时序的特征变量,结合机器学习算法(Machine Learning,ML)对浙江省丽水市的森林冠层高度进行反演。... 为准确获取森林冠层高度信息,精确估计森林地上生物量及评估森林碳汇能力,基于长时序的地面实测、多源遥感数据与数字高程模型构建30个长时序的特征变量,结合机器学习算法(Machine Learning,ML)对浙江省丽水市的森林冠层高度进行反演。研究表明,地形因素对森林冠层高度的反演呈“不重要性”,而与红绿波段相关的植被因子、森林冠层高度强相关;加入长时序的特征因子可有助于提升ML算法对森林冠层高度反演精度,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提升的性能尤为显著,实现最佳0.39的决定系数(R^(2))提升与4.15的均方根误差(R_(MSE),式中记为R_(MSE))下降;随机森林在4种ML算法中的反演精度最高(R^(2)=0.79,R_(MSE)=1.65),大于支持向量机(R^(2)=0.65,R_(MSE)=1.97)、极端梯度上升法(R^(2)=0.76,R_(MSE)=1.81)与卷积神经网络(R^(2)=0.71,R_(MSE)=1.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时序特征 多源遥感数据 随机森林 卷积神经网络 森林冠层高度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OFOST模型与遥感数据的旱作玉米估产及精度评价
20
作者 侯晨连 张吴平 +1 位作者 王国芳 李富忠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209-215,共7页
选取黄土高原东部地区的山西省灵丘县、介休县、隰县与盐湖县为研究区域,利用2005—2012年研究区域的田间观测数据,采用EFAST方法分析模型参数敏感性,采用试错法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参数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融合MCD15A3H遥感数据,以叶面积... 选取黄土高原东部地区的山西省灵丘县、介休县、隰县与盐湖县为研究区域,利用2005—2012年研究区域的田间观测数据,采用EFAST方法分析模型参数敏感性,采用试错法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参数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融合MCD15A3H遥感数据,以叶面积指数为耦合变量,采用SUBPLEX算法将遥感叶面积指数(LAI)数据同化到校准的WOFOST模型中,并再次模拟各区域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校准后的WOFOST模型对生育期和产量的模拟结果较好,生育期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误差均小于3 d,产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为0.80,均方根误差(RMSE)为956 kg/hm^(2);将遥感数据与WOFOST模型同化后,产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的r由0.80提高至0.91,RMSE从956 kg/hm^(2)降低到66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同化 WOFOST模型 遥感数据 旱作玉米 精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