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共生机制研究——以贵州雷山县郎德苗寨为例
1
作者 范建华 袁媛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35-44,共10页
对传统村落实施保护的同时加快旅游经济发展,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共生发展的重要举措。借助共生理论这一视角,分析传统村落与乡村旅游以建立经济共同体实现经济共生、推动文旅融合促进文化共生、推进乡村振兴构建社会共生... 对传统村落实施保护的同时加快旅游经济发展,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共生发展的重要举措。借助共生理论这一视角,分析传统村落与乡村旅游以建立经济共同体实现经济共生、推动文旅融合促进文化共生、推进乡村振兴构建社会共生、巩固记忆共同体赋能环境共生的机制。以贵州雷山县郎德苗寨为个案,在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共生进程中面临人才外流、经济驱动力不足、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不健全、旅游营销推广薄弱、基础设施滞后及旅游产品同质化等问题。为此,需精准规划旅游区域,构建互利共生的多维路径:依托丰富的村落资源,以经济共生完善乡村旅游规划;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以文化共生反哺乡村旅游发展;发动新乡贤力量,以社会共生助推乡村智慧文旅;保护村落生态环境,以环境共生活化乡村旅游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乡村旅游 共生理论 郎德苗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目标下社区主导乡村旅游发展的逻辑与出路——以贵州省黔东南郎德苗寨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自强 何婕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30,共6页
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以贵州省黔东南郎德苗寨为案例,通过深入访谈与田野调查的方法,剖析郎德苗寨旅游参与“工分制”的起源、长存逻辑以及未来变革方向,引申社区主导乡村旅游发展的共富逻辑与出路。结果表明:郎德苗寨的文化逻辑与社会... 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以贵州省黔东南郎德苗寨为案例,通过深入访谈与田野调查的方法,剖析郎德苗寨旅游参与“工分制”的起源、长存逻辑以及未来变革方向,引申社区主导乡村旅游发展的共富逻辑与出路。结果表明:郎德苗寨的文化逻辑与社会基础形塑了“工分制”,而历史关键节点决定为何选择了“工分制”。保障居民参与权的“工分制”难以规避“偷懒”而被诟病,却在郎德苗寨延存至今,是回报递增强化了“工分制”的制度惯性,且作为社区制度中的一部分,“工分制”又镶嵌在制度网络结构中形成关联依赖,产生体制锁定,两者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工分制”得以长存。从人力资本特征看,“工分制”本身是有效率的,只是社区内部群体分化与外部环境变迁加剧了路径偏离,制度变迁更倾向于选择坚持村寨传统价值理念的共同富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社区参与 工分制 历史制度主义 郎德苗寨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郎德苗寨社区旅游:组织演进、制度建构及其增权意义 被引量:53
3
作者 陈志永 李乐京 李天翼 《旅游学刊》 CSSCI 2013年第6期75-86,共12页
贵州郞德苗寨是我国民族村寨旅游的典范,其社区主导、全民参与、以工分制为典型特征的运行模式和分配制度,被称为"郎德模式"。在国内外学者积极倡导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赋予社区权力的呼声中,郎德人20多年来一直在实践这种理念... 贵州郞德苗寨是我国民族村寨旅游的典范,其社区主导、全民参与、以工分制为典型特征的运行模式和分配制度,被称为"郎德模式"。在国内外学者积极倡导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赋予社区权力的呼声中,郎德人20多年来一直在实践这种理念并取得丰厚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成果,这为研究旅游地社区增权模式和路径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试验场"。文章在文献研究和多次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介绍郎德苗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组织演进与制度建构过程,认为郎德苗寨社区组织演进与制度构建使当地社区在旅游发展背景下实现了经济增权、社会增权、心理增权和政治增权。郎德苗寨社区增权实践表明:旅游发展背景下农民组织化是社区增权的有效路径,制度构建为社区增权提供了有效保障,社区精英作用的有效发挥是社区增权的助推器,政府的有限介入有利于扩大社区增权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德苗寨 社区旅游 组织演进 制度建构 增权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中的旅游开发模式演进机制研究——以郎德苗寨为例 被引量:29
4
作者 张洪昌 舒伯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6期69-75,共7页
旅游开发是民族村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受文化驱动、经济诉求和制度约束的影响,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在各方利益主体的动态博弈中相互转化和嵌入组合。单一主导型旅游开发模式在当前实践过程中遭遇较多困境,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 旅游开发是民族村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受文化驱动、经济诉求和制度约束的影响,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在各方利益主体的动态博弈中相互转化和嵌入组合。单一主导型旅游开发模式在当前实践过程中遭遇较多困境,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化是当前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演进的主要趋势。郎德苗寨的发展实践表明,多元组合型模式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为其他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演进实践提供了借鉴和治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 模式演进 郎德苗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郎德苗寨社区主导旅游发展中的个人理性与集体行动的困境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志永 况志国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2-79,共8页
贵州郎德苗寨社区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的形成是当地社区基于我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实践而作出的理性选择的结果。然而,该模式下个体理性行为的非合作博弈和民族社区传统社会规范的失效,导致社区居民对集体公共利益的漠视,造成了集体效率... 贵州郎德苗寨社区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的形成是当地社区基于我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实践而作出的理性选择的结果。然而,该模式下个体理性行为的非合作博弈和民族社区传统社会规范的失效,导致社区居民对集体公共利益的漠视,造成了集体效率的损失。因此,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引入外来利益主体,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并对现有制度进行调整,有利于解决郎德苗寨社区旅游发展中的"搭便车"问题,使个人理性逐步走向集体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德苗寨 社区主导 个人理性 “搭便车” 集体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旅游仪式展演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类学视野中的黔东南郎德苗寨民族歌舞传承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素华 杨殿斛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82-85,共4页
黔东南郎德苗寨作为民族文化的旅游景点,在旅游仪式展演中以民族歌舞迎客娱人,将宏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与微观的具体操作两相结合,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保护和传承了民族文化。
关键词 郎德苗寨 民族歌舞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旅游村寨高质量发展研究——以郎德苗寨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田小英 《山西农经》 2023年第19期126-128,共3页
郎德上寨是雷山县最早开发的景区,以乡村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苗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旅游收入下降,此外西江千户苗寨的开发及凯雷高速公路的修建,也使得旅游大巴及游客不再行驶于巴拉河公路,因此使郎德上寨失去了往日乡村旅游的辉... 郎德上寨是雷山县最早开发的景区,以乡村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苗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旅游收入下降,此外西江千户苗寨的开发及凯雷高速公路的修建,也使得旅游大巴及游客不再行驶于巴拉河公路,因此使郎德上寨失去了往日乡村旅游的辉煌历史。基于此,文章分析了郎德苗寨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条件,阐述了郎德苗寨旅游发展中现存的问题,提出了郎德苗寨提档升级的对策,包括提高郎德苗寨的知名度、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提升郎德苗寨的旅游基础设施以及旅游服务质量,使郎德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乡村旅游相结合,实现乡村旅游创新发展,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德苗寨 乡村旅游 提档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村寨景区化发展中自组织模式及其优化研究——贵州郎德苗寨的案例 被引量:6
8
作者 盖媛瑾 陈志永 +1 位作者 杨桂华 孙兆霞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71,共16页
郎德苗寨是我国民族村寨景区化发展中自组织模式的典型代表,村民在决策与管理、经营与接待、收益与分配、社区文化资源与环境保护中居于核心主导地位。其全民参与、自组织管理、以工分制为典型特征的组织结构与制度安排,被称为"郎... 郎德苗寨是我国民族村寨景区化发展中自组织模式的典型代表,村民在决策与管理、经营与接待、收益与分配、社区文化资源与环境保护中居于核心主导地位。其全民参与、自组织管理、以工分制为典型特征的组织结构与制度安排,被称为"郎德模式"。该模式有利于提升村寨自我发展能力,实现村寨传统文化有效传承与延续,使村寨居民与各级政府良好互动中促进了村寨主体性成长,最终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构筑起坚实的社会基础。然而,随着地方政府旅游开发战略重点转向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郎德苗寨旅游发展的自组织模式面临诸多困惑与矛盾,"内忧外患"。西江旅游公司的介入虽为郎德苗寨旅游业的复苏注入了资本与管理要素的活力,但景区化功能的逐步完善伴随权力调整与利益分割。面对公司嵌入村寨后的公共治理问题,亟待通过组织再造、资产专用性投资与利益重构、制度安排与建设、信任与公共文化的培育以及政府的互补性制度安排优化郎德苗寨景区化发展中的治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德苗寨 旅游开发 自组织模式 治理结构 优化路径
原文传递
郎德苗寨社区旅游:组织演进、制度建构及其增权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志永 李乐京 李天翼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50-61,共12页
在介绍郎德苗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组织演进过程与制度建构的基础上,认为郎德苗寨社区组织演进与制度构建使当地社区在旅游发展背景下实现了经济增权、社会增权、心理增权和政治增权。郎德苗寨社区增权实践表明:旅游发展背景下农民组织化... 在介绍郎德苗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组织演进过程与制度建构的基础上,认为郎德苗寨社区组织演进与制度构建使当地社区在旅游发展背景下实现了经济增权、社会增权、心理增权和政治增权。郎德苗寨社区增权实践表明:旅游发展背景下农民组织化是社区增权的有效路径,制度构建为社区增权提供了有效保障,社区精英作用的有效发挥是社区增权的助推器,政府的有限介入有利于扩大社区增权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德苗寨 社区旅游 组织演进 制度建构 增权意义
原文传递
郎德苗寨苗族刺绣的艺术特征研究
10
作者 齐琳(文/图) 《中国民族美术》 2022年第2期108-111,共4页
苗族刺绣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本文以朗德寨苗族刺绣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文献整理,对该地区苗族刺绣形成的诸多因素进行概括性梳理和分析,进而具体阐释苗族刺绣艺术的基本特征和文... 苗族刺绣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本文以朗德寨苗族刺绣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文献整理,对该地区苗族刺绣形成的诸多因素进行概括性梳理和分析,进而具体阐释苗族刺绣艺术的基本特征和文化价值。本文认为苗族刺绣不仅在审美上有着独特的形式因素,而且还饱含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和精神寄托。其中,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也有对客观自然的模仿,又有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和遐想。苗族刺绣纹样结构自由,形态丰富多变,色彩大胆艳丽,具有浓郁的民族情怀和单纯质朴的形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德苗寨 苗族刺绣 民族服饰 艺术特征
原文传递
上郎德,下郎德
11
作者 潘年英 《当代贵州》 2008年第18期45-45,共1页
郎德的“原生态”不仅依然完好地保存着,而且得到了发扬光大。而当地人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键词 贵州 郎德苗寨 风景名胜 文化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年纪事
12
作者 于峰 《新西部》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1-63,共3页
陶渊明神往的桃花园的魏晋古风在这里归真显璞,春秋的编钟如今已铜鼓传韵,唐宋服饰在这里仍然焕发出雍容华贵、古色古香的风采,这里已经成为文明社会原始故园的恋地。这就是号称“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素有“中国第一座露天民族博物馆... 陶渊明神往的桃花园的魏晋古风在这里归真显璞,春秋的编钟如今已铜鼓传韵,唐宋服饰在这里仍然焕发出雍容华贵、古色古香的风采,这里已经成为文明社会原始故园的恋地。这就是号称“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素有“中国第一座露天民族博物馆”之称的贵州黔东南上郎德苗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德苗寨 民间艺术 露天民族博物馆 贵州 苗族 苗年 民族风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忧居”变“优居”
13
作者 孙蕙 《当代贵州》 2019年第10期41-42,共2页
10年艰辛结硕果。在贵州各地农村危房改造点,黔北民居、黔西北民居、布依石板房、苗侗木楼等,一栋栋别具风格的新农居,描绘着一幅幅和谐发展的新农村图景。
关键词 危房改造 建档立卡 雷山县 贫困户 贵州省 住房保障 郎德苗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魅力凯里之三 百节之乡 流连之旅
14
《当代贵州》 2006年第8期34-34,共1页
  "五·一"黄金周将至,请到凯里来--凯里素有"百节之乡"的美称.民族节日主要有苗年节、吃新节、芦笙节、六月六、牯藏节等135个.其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秀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众多的名胜古迹融为一体...   "五·一"黄金周将至,请到凯里来--凯里素有"百节之乡"的美称.民族节日主要有苗年节、吃新节、芦笙节、六月六、牯藏节等135个.其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秀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众多的名胜古迹融为一体,被国家旅游局评价为"宝贵的旅游胜地,具有国际旅游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风情 郎德苗寨 苗年节 凯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历史文化村寨必须用好旅游这把双刃剑
15
作者 吴正光 《文物工作》 2003年第9期31-33,共3页
一位资深国际旅游学家说,“世界上还没有一例开发旅游不破坏民族文化的,假若有,那简直是个奇迹。”大概基于这种认识,由众多权威人士共同提出的《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论及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时写道:“
关键词 民族村寨 民族文化遗产 苗寨郎德 旅游业 历史文化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郎德上寨“工分制”:一个难于略去的集体符号
16
作者 刘权 杨钧期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8-96,共9页
从贵州雷山县郎德上寨景区化进程中组织特征与分配制度入手,探讨具有人民公社时期集体符号特征的“工分制”的缘起与演化、属性特征及延存原因。研究指出:“工分制”内嵌于村寨历史文化、社会结构、族群政治、生计方式以及价值信仰中,... 从贵州雷山县郎德上寨景区化进程中组织特征与分配制度入手,探讨具有人民公社时期集体符号特征的“工分制”的缘起与演化、属性特征及延存原因。研究指出:“工分制”内嵌于村寨历史文化、社会结构、族群政治、生计方式以及价值信仰中,村民借助村寨文化的整体性和内聚力,在与国家、市场等力量的互动、博弈与碰撞中实现了延续与再造。借此说明:以民族村寨为载体的旅游景区,制度建构应从村落的文化机制与社会结构出发,充分尊重社区居民的主体性地位,挖掘地方性知识,在与村民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制度共识,由此产生的制度外溢效应才能维系旅游吸引力,确保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分制 郎德苗寨 集体符号 制度性质
原文传递
民族旅游村寨自组织困境与社会网络信任构建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家镜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3-76,共4页
自组织打破了治理者和被治理者的二元对立关系,但由于缺乏公共权力介入,仍然存在治理困境。基于奥斯特罗姆的自组织理论,从资源特性和自组织规则特性两个层面分析了民族村寨自组织旅游开发的二阶困境。引入社会网络信任机制,阐释了社会... 自组织打破了治理者和被治理者的二元对立关系,但由于缺乏公共权力介入,仍然存在治理困境。基于奥斯特罗姆的自组织理论,从资源特性和自组织规则特性两个层面分析了民族村寨自组织旅游开发的二阶困境。引入社会网络信任机制,阐释了社会网络信任如何在熟人社会中发挥作用。以郎德苗寨为案例地,提出社会认同、精英信任、契约信任和人情信任是民族村寨自组织治理顺利运行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 二阶困境 信任构建 郎德苗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