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唐神女传说的炎帝部族文化属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炳海 刘洋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4-123,共10页
炎帝部族文化的一个基本属性,就是人神杂糅、天地相通。除《尚书》、《国语》的相关记载之外,《山海经》对于炎帝发祥地域的叙事,多处提到天帝在下界的活动场所。由此而来,高唐神女有时被说成是天帝之女,有时又说成是炎帝之女。炎帝部... 炎帝部族文化的一个基本属性,就是人神杂糅、天地相通。除《尚书》、《国语》的相关记载之外,《山海经》对于炎帝发祥地域的叙事,多处提到天帝在下界的活动场所。由此而来,高唐神女有时被说成是天帝之女,有时又说成是炎帝之女。炎帝部族先民认为人死之后变形转生的载体是花草,高唐神女传说体现的就是这种观念。高唐神女传说系统作为变形转生载体而出现的花草,都具有优美的形态。有的妩媚可爱,产生诱人的魅力;还有的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瑶姬是美称,而不是恶名。楚文化、文学与炎帝部族文化的关联,还有许多重要问题有待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唐神女 炎帝部族文化 变形转生 花草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江青铜文化与岭南部族文化的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大远 《东南文化》 CSSCI 1993年第1期204-214,共11页
珠江是我国南部的最大水系。生活于此的旧石器时代的马坝人、柳江人等是怎样发展形成自己的区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又是如何吸收外部的文化因素?最后又是怎样进入中华文明社会大家庭的?这是学术界需要解决而又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考古学... 珠江是我国南部的最大水系。生活于此的旧石器时代的马坝人、柳江人等是怎样发展形成自己的区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又是如何吸收外部的文化因素?最后又是怎样进入中华文明社会大家庭的?这是学术界需要解决而又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考古学界对岭南青铜文化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而对岭南地区的部族文化却缺乏深入之研究。本文就珠江中下游地区部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西江青铜文化与部族文化的关系作一些大胆的探索,以抛砖引玉,求教于识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 西江流域 部族文化 青铜文化 南越 石峡文化 骆越 西江地区 封开 青铜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土著部族文化看岭南文化特性源流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伟铿 《肇庆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18-24,共7页
今天的岭南文化,是汉族地域文化之一,具有多样性、多变性与兼容性。对其特性的研究,可追溯到数千年前它由原始氏族文化转化为土著部族文化,再由土著部族文化演变为汉族地域文化的漫长历史。 岭南文化是由本地的原始土著文化,和在历史... 今天的岭南文化,是汉族地域文化之一,具有多样性、多变性与兼容性。对其特性的研究,可追溯到数千年前它由原始氏族文化转化为土著部族文化,再由土著部族文化演变为汉族地域文化的漫长历史。 岭南文化是由本地的原始土著文化,和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融汇吸收的非本地文化两方面构成的。这正是今天岭南文化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文化 部族文化 母系氏族 汉族地域文化 父系氏族 文化 氏族文化 氏族部落 中原文化 客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文学研究的深化与拓展——《部族文化与先秦文学》简评
4
作者 刘怀荣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101-101,共1页
先秦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源头,不仅内涵丰富,而且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难题。由于年代久远,可鉴参考的资料极为奇缺,这些难题中的相当一部分实际上成了千百年来的不解之谜。近年来,一些学者运用人类学的方法,从发生学的角度探讨先秦文学,取... 先秦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源头,不仅内涵丰富,而且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难题。由于年代久远,可鉴参考的资料极为奇缺,这些难题中的相当一部分实际上成了千百年来的不解之谜。近年来,一些学者运用人类学的方法,从发生学的角度探讨先秦文学,取得了颇为可观的成绩。但是这类研究普遍采用的是以西方人类学研究成果来证明中国文学和文化现象的方法,总体上仍不免使人有隔了一层的感觉,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质量。李炳海先生的《部族文化与先秦文学》一书则明显避免了上述研究的方法缺失,而主要致力于从中国上古部族文化考察先秦文学,使先秦文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更细致、深入的阶段。与以往将先秦各部族文学和文化现象不加区别、笼统对待的研究方法相比,这无疑是一大进步;与人类学研究方法相比,该书的论证更切实,结论也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文学 部族文化 深化与拓展 中国文学 文化现象 研究方法 先秦时期 人类学研究 西方人类学 文化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黑非洲的部族文化整合与国民文化重构——兼论“非洲社会主义”的评价问题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鸿武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5-31,74-75,共9页
论当代黑非洲的部族文化整合与国民文化重构——兼论“非洲社会主义”的评价问题刘鸿武一从本世纪60年代起,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热带非洲大陆,相继出现了数十个年轻的黑非洲国家。对于这些国家来说,它们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如何... 论当代黑非洲的部族文化整合与国民文化重构——兼论“非洲社会主义”的评价问题刘鸿武一从本世纪60年代起,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热带非洲大陆,相继出现了数十个年轻的黑非洲国家。对于这些国家来说,它们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如何在文化上实现由传统部族文化向现代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社会主义 部族文化 文化重构 民族一体化 尼雷尔主义 殖民地 政府权力 坦桑尼亚 国民 非洲国家
原文传递
部族文化与土库曼当代社会 被引量:1
6
作者 秦屹 陈凤 王国念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101,共7页
在历史上,土库曼是游牧民族,其传统社会与传统文化带有明显的游牧民族特征。土库曼人在社会、政治和心理方面都具有浓厚的部落主义传统和部族文化印记。文章通过揭示部族文化对当代土库曼社会国家政治、民众社会生活和民族身份建构方面... 在历史上,土库曼是游牧民族,其传统社会与传统文化带有明显的游牧民族特征。土库曼人在社会、政治和心理方面都具有浓厚的部落主义传统和部族文化印记。文章通过揭示部族文化对当代土库曼社会国家政治、民众社会生活和民族身份建构方面的深远影响,指出部族文化在当今土库曼社会和政治生活中仍发挥着作用,以部族意识、部族传统和部族政治为核心的部族文化是影响当代土库曼政局和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土库曼现政府正努力在部族地区间寻求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族文化 土库曼社会 土库曼人
原文传递
昆仑神话:多部族文化融会的结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炳海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9-34,共6页
昆仑神话是中国古代多部族文化融会的结晶,本文从两个方面对此加以论述。昆仑神话所体现的部族文化的融会,首先是以战争方式进行的,通过各部族先民在昆仑地区的冲突而实现。从昆仑神话中可以还原出东夷族太皞氏后裔与黄帝集团、夏族的战... 昆仑神话是中国古代多部族文化融会的结晶,本文从两个方面对此加以论述。昆仑神话所体现的部族文化的融会,首先是以战争方式进行的,通过各部族先民在昆仑地区的冲突而实现。从昆仑神话中可以还原出东夷族太皞氏后裔与黄帝集团、夏族的战争,以及太皞氏子孙的内乱。昆仑神话融入多部族文化的因子,它的人物神、守护神、管理神来自多个部族,某些单独的物类事象是融会多部族文化因子而成,其中包括图腾崇拜、色彩崇尚、方位崇尚、计数习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神话 部族文化 部族战争 图腾崇拜 生活习俗
原文传递
尧、舜、禹之称的部族文化基因和文学效应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炳海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4-71,共8页
尧、舜、禹是先民为死者所加的称号,与后代的谥号有不同的性质。尧的本义指高远,舜指花卉,禹则指带足的水族动物。这三个称号的生成,与三大部族先民的变形转生观念密不可分。这三个称号对于后代相关人物的文学表现产生多种效应,但有强... 尧、舜、禹是先民为死者所加的称号,与后代的谥号有不同的性质。尧的本义指高远,舜指花卉,禹则指带足的水族动物。这三个称号的生成,与三大部族先民的变形转生观念密不可分。这三个称号对于后代相关人物的文学表现产生多种效应,但有强弱之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尧舜禹之称 部族文化 转生观念 文学效应
原文传递
非洲的部族文化与地域共同文化——非洲的城市部族与超部族 被引量:1
9
作者 日野舜也 麻国庆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2-25,共4页
一、城市的部族集团非洲的城市社会是由很多的部族集团组成的复合社会。各个部族集团又构成了城市社会的客位(下位)集团。他们以各种方式来适应城市社会,并不断发展自身的部族文化。同时,在城市社会中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与其他文化共存... 一、城市的部族集团非洲的城市社会是由很多的部族集团组成的复合社会。各个部族集团又构成了城市社会的客位(下位)集团。他们以各种方式来适应城市社会,并不断发展自身的部族文化。同时,在城市社会中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与其他文化共存。每个城市社会,通过其社会发展的过程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族文化 城市社会 城市文化 伊斯兰教 部族 地域文化 城市性 西欧文化 非洲 殖民地化
原文传递
非洲口传文学与部族文化的延续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艳 《非洲研究》 2011年第1期121-128+6,共8页
在过去的漫长世纪,非洲大陆各族群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口传形态的诗歌、故事、谚语、格言、神话和故事。这些口传文学曾经是非洲原始部落的精神家园与启蒙老师,是非洲大陆的精神史诗,也是非洲本土知识的基本载体和非洲各族群历史的集体... 在过去的漫长世纪,非洲大陆各族群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口传形态的诗歌、故事、谚语、格言、神话和故事。这些口传文学曾经是非洲原始部落的精神家园与启蒙老师,是非洲大陆的精神史诗,也是非洲本土知识的基本载体和非洲各族群历史的集体记忆。理解非洲各部族的传统文化,把握非洲各族群的心灵结构,可以从倾听、理解这些古老的口传文学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文学 非洲民族 部族文化 隔代相传
原文传递
《部族文化与先秦文学》出版
11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9-49,共1页
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李炳海先生的著作《部族文化与先秦文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11月出版发行。作者运用了文化学的研究方法,从部族文化的角度审视先秦文学,通过排比梳理大量的历史材料和神话传说,考察了对先秦文学影响直接而... 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李炳海先生的著作《部族文化与先秦文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11月出版发行。作者运用了文化学的研究方法,从部族文化的角度审视先秦文学,通过排比梳理大量的历史材料和神话传说,考察了对先秦文学影响直接而深广的不同部族的文化现象,以及不同的部族、民族的流动、迁徙和文化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文学研究中的许多难点作出了解释,或者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文学 部族文化 文化融合 文化现象 研究方法 神话传说 文化 历史材料 师范大学 切入点
原文传递
《大雅》、《周颂》为何不载尧、舜传说考论——兼谈周文化与夏文化的亲缘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沈鸿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3-147,共5页
古代各民族早期的诗歌往往和历史传说错杂在一起,是以诗歌的形态展示历史。《诗经》中《周颂》和《大雅》在周诗中产生的年代最早,其作品保留了有关大禹的传说。但是,禹之前尧和舜的传说却没有任何记载,至于比尧、舜更早的历史人物,更... 古代各民族早期的诗歌往往和历史传说错杂在一起,是以诗歌的形态展示历史。《诗经》中《周颂》和《大雅》在周诗中产生的年代最早,其作品保留了有关大禹的传说。但是,禹之前尧和舜的传说却没有任何记载,至于比尧、舜更早的历史人物,更见不到任何与他们相关的传说。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周族与尧舜后裔接触机会少,二是源于政治上的冲突。相反,由于政治上的合作与婚姻上的嫁娶,使周族先民与夏族先民建立起密切联系,因而《周颂》和《大雅》中保留了大禹的传说,显示出周人对夏族历史传说的熟悉以及周文化对于夏文化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早期历史传说 部族文化融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代前期的文化整合
13
作者 杨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22-25,共4页
关键词 文化整合 代前期 文化 礼乐制度 文化统一 文化模式 周人 文化 部族文化 文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蒙古族民俗文化研究
14
作者 张秀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1年第9期65-65,共1页
科尔沁文化是内蒙古蒙古族的一种特属于科尔沁的一种精神文化文明。在蒙古语中,科尔沁的意思是指古老的、原始的部落,但同时也是一块区域的特别名称。科尔沁文化是蒙古族草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蒙古族草原文化中的一个重... 科尔沁文化是内蒙古蒙古族的一种特属于科尔沁的一种精神文化文明。在蒙古语中,科尔沁的意思是指古老的、原始的部落,但同时也是一块区域的特别名称。科尔沁文化是蒙古族草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蒙古族草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传统,科尔沁文化的发展主要是因为科尔沁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文化 区域部族文化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落与家园——近年小说的一种文化倾向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向阳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5-42,共8页
记不得开始与结束、日期或界限,新时期文学在经历了“伤痕”、“反思”、“改革”、“寻根”戛然而止处,多种潮、派的共生并存代替了以往的历时发展,小说有先锋主义、新写实等实践交互冲击。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小说 先锋主义 新写实 共生并存 部落 “改革” 文化倾向 部族文化 “伤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荆楚文化的特色及其与屈原诗歌的关系
16
作者 陈尽忠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122-128,共7页
屈原的诗歌是荆楚部族文化的结晶,是在荆楚部族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文化硕果。荆楚文化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文化,它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如何,它对屈原创作的影响如何?这些问题虽然有人作过探讨,但没有得出比较满意的结论。本文试图在前人探索... 屈原的诗歌是荆楚部族文化的结晶,是在荆楚部族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文化硕果。荆楚文化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文化,它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如何,它对屈原创作的影响如何?这些问题虽然有人作过探讨,但没有得出比较满意的结论。本文试图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结合近三十年来考古发现的材料,也结合屈原创作的内容、形式、风格特色等,谈谈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文化 中原地区 楚国 部族文化 荆楚文化 荆山 春秋战国时期 诗经 儒家思想 春秋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秦、楚两族同源疏证 被引量:3
17
作者 龚维英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19,共5页
本文认为古秦、楚两族同源,他们的远祖为高阳氏;秦、楚两族均为东夷高阳氏后裔,因为战争、种族压迫及其他原因,发生了氏族大迁徙;秦、楚两族的诸多风俗习惯也相似,从而更加证实了两族同源。
关键词 族源 部族文化 高阳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融合与中国古代文学》评介
18
作者 于雪棠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08-109,共2页
《民族融合与中国古代文学》评介于雪棠从民族融合角度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是本世纪学术界的一个热点,煌煌巨制与杂篇散论如同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众说纷纭中,李炳海教授的《民族融合与中国古代文学》(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 《民族融合与中国古代文学》评介于雪棠从民族融合角度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是本世纪学术界的一个热点,煌煌巨制与杂篇散论如同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众说纷纭中,李炳海教授的《民族融合与中国古代文学》(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一书独辟蹊径、卓然特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融合 中国古代文学 部族文化 少数民族 先秦文学 文学现象 文学样式 主体民族 文学表现 文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舜族三迁:舜帝传说中的部族融合及其文化意蕴 被引量:1
19
作者 柴春椿 段友文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8-180,共13页
传说作为部族文化的符号载体,承载着族群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特征。舜帝传说类型的阶段性地域演绎,揭示了舜部族的迁徙轨迹,反映了舜部族文化与其他文明的关系。具体可以从部族文化的多层体系来看,图腾崇拜信仰的演变整合与物质生产文明的... 传说作为部族文化的符号载体,承载着族群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特征。舜帝传说类型的阶段性地域演绎,揭示了舜部族的迁徙轨迹,反映了舜部族文化与其他文明的关系。具体可以从部族文化的多层体系来看,图腾崇拜信仰的演变整合与物质生产文明的相互作用,体现了舜部族与太皞氏及东南沿海文明的代际传承关系;部族间制度建设与心意信仰的相互渗透,展示了中原地区与南方部族的深度融合及南方部族对中原文明的文化认同。舜帝传说中的多元部族文化意蕴体现了部族的迁徙融合与文化共同体的形成过程,其融合方式在传说体系中由战争向和平的集中转折与阐释,展现了和合的性格特征在舜帝形象及传说情节中的建构历程,和合成为华夏文明久传不衰的内在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舜帝传说 部族文化 图腾崇拜 部族融合 和合理念
原文传递
从少皞的天地相通到楚辞的人神杂糅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炳海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59-63,54,共6页
以屈原为首的楚辞作家,是古代浪漫派文人的早期代表。他们的作品中有许多神灵形象,创作方法上也继承了原始神话的传统。由于地域、部族的差异,上古各文化系统的入神关系不尽相同,神灵品格也存在很大差异。从地域、部族文化的角度研究楚... 以屈原为首的楚辞作家,是古代浪漫派文人的早期代表。他们的作品中有许多神灵形象,创作方法上也继承了原始神话的传统。由于地域、部族的差异,上古各文化系统的入神关系不尽相同,神灵品格也存在很大差异。从地域、部族文化的角度研究楚辞所表现的人神关系和神灵品格,会从东夷文化那里找到楚辞浪漫主义精神和创作方法的主要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夷族 绝地天通 周人 部族文化 左传 东夷文化 文化 赵简子 交接 吕氏春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