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正续《一切经音义》所见《山海经》郭璞注异文汇校
- 1
-
-
作者
胡家尧
-
机构
贵州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07-111,共5页
-
文摘
《山海经》郭璞注,是现存最早的《山海经》注本,郭氏亦对《尔雅》《方言》《穆天子传》《水经》《楚辞》等文献有过注解,郭氏在文字、训诂、名物、神话等领域的学识极为渊博,其所注《山海经》尤为精到,多为后世所沿用。对正续《一切经音义》所见《山海经》郭璞注进行文献层面的考察,利用传世诸本《山海经》及其他文献解决了一些《山海经》郭璞注的文献问题,指出了传世诸本的讹误并对郭璞注的部分异文进行了校勘。
-
关键词
《山海经》
郭璞注
《一切经音义》
异文
校勘
-
Keywords
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Notes of Guo Pu
The Sound and Meaning of the Tripitaka
varient scriptures
emendation
-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G256.3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山海经》及郭璞注校议二十八例
被引量:7
- 2
-
-
作者
贾雯鹤
-
机构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神话研究院
-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93-98,共6页
-
基金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BZW084)
-
文摘
《山海经》作为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典籍,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已经得到学界公认。《山海经》及郭璞注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不少文献错误,对我们正确理解《山海经》带来了障碍,因此需要经过仔细校勘,尽量还原其本貌。本文利用学界较少关注的元钞本《山海经》和王念孙的手批校语等资料,对《山海经》及郭璞注的二十八处文献错误作了校正。
-
关键词
《山海经》
郭璞注
校议
元钞本
王念孙
-
Keywords
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Rivers(《山海经》)
Guo Pu's annotations
proofreading
handwritten copy of the Yuan dynasty
Wang Niansun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郭璞注“轻重”释义
- 3
-
-
作者
刘新春
-
机构
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出处
《宜宾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75-77,共3页
-
基金
河南大学社科基金项目"郭璞注语言学研究"(07YBRW022)
-
文摘
郭璞在其注中涉及到语音的"轻重"现象,人们对"轻重"的含义看法不一,且多把郭璞训诂中的"轻重"和音韵学中的"轻重"混同。从现代语音学的观点来看,郭璞注中的"轻重"实际上是一个听觉概念。
-
关键词
郭璞注
轻重
训诂
-
分类号
H11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郭璞注同素异序词语特点探析
被引量:1
- 4
-
-
作者
胡晓华
-
机构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77-81,共5页
-
文摘
东晋郭璞的注释语言中存在大量的同素异序词语。本文对这类词语的形态结构、组合关系以及在共时与历时领域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认为郭璞注中的同素异序词语在发展中具有择一性、渐变性与不平衡性的倾向。
-
关键词
郭璞注
择一性
渐变性
不平衡性
-
Keywords
Guo Pu' s annotations
selectiveness
gradual variation
imbalance
-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方言》郭璞注中新词产生的途径
- 5
-
-
作者
孟晓妍
-
机构
苏州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6-140,共5页
-
文摘
汉代《方言》以及晋代郭璞作的注,揭示出汉至魏晋构词方面的两大特点,地域方言的差异产生新词为主和社会习惯产生新词为辅。就占主要地位的方式—地域方言差异产生新词而言,又细分为汉代单音词在晋代组合成双音词,方言口语的融合产生新词两种。而单音词组合为双音词从结构和语义上向下分还包括汉代方言单音词直接组合,汉代方言单音词与通语组合,以及原方言单音词双音化产生新词几种方法。
-
关键词
《方言》
郭璞注
双音词
地域方言
-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从郭璞注谈中古时期动植物名称的俗化
- 6
-
-
作者
胡晓华
-
机构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6期42-44,共3页
-
文摘
随着语素合成手段的成熟,东晋郭璞注释中以复合词形式表现的动植物名称的内部形式逐渐明晰,尤其表现在俗称中。这种“表征”性的命名方式之所以能得以实现,正是中古时期词汇复音化的结果。
-
关键词
郭璞注
动植物名称
复合词
内部形式
-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郭璞注《山海经》勘误一则
- 7
-
-
作者
詹永锋
-
出处
《历史地理》
CSSCI
2014年第1期361-362,共2页
-
文摘
历代对于《山海经》的注释,以两晋之际郭璞注为最早,距今1700多年。然其流传已久,传抄刻印,难免致误。笔者在研读过程中发现一地名似有讹误。今本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中《山海经第十·海内南经》记载:"枭阳国,在北朐之西,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左手操管。"郭璞注:周书日:"州靡髴髴者,人身反踵,自笑,笑则上唇掩其面。"尔雅云髴髴。大传日:"周书成王时,州靡国献之。"
-
关键词
郭璞注
山海经笺疏
南康郡
郝懿行
王时
山海经注
海内经
日南郡
晋惠帝
南野县
-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郭璞注释文籍与词典之差异考论
- 8
-
-
作者
王亚文
-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65-70,共6页
-
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1Y508)。
-
文摘
郭璞是魏晋时期著名的训诂学家、文学家。他现存相对完整的“四注”《尔雅注》《方言注》《山海经注》《穆天子传注》可分为词典注和文籍注两类。这两类注书在注释目的、注解体式、注解原则和注解性质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其文籍注是为了疏通文义、辅助阅读,又暗含政治隐喻,往往采用“随文而释”的注解体式,注释内容较为单一,呈现出具体、感性的特点;而词典注则更侧重于对原有释义进行增补,多采用“通释语义”的体式,其注释内容具有多义性和概括性,较文籍注而言更为理性。
-
关键词
郭璞注
词典注
文籍注
-
Keywords
Guo Pu note
dictionary note
literary note
-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尔雅》郭璞注语词研究与《汉语大词典》编纂
被引量:3
- 9
-
-
作者
胡晓华
-
机构
浙江大学汉语史中心
-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2-95,共4页
-
文摘
晋郭璞注《尔雅》重视用当时的方俗语来印证、解释古语,保留下许多可供今天汉语工作者挖掘的语言材料。《尔雅》郭璞注语词的整理研究对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表现之一即是对《汉语大词典》的编纂整理有补苴修订的作用。
-
关键词
《尔雅》
《汉语大词典》
语词
郭璞
中古汉语
词汇研究
俗语
编纂
整理研究
挖掘
-
Keywords
Annotation of Erhya(尔雅注) by Guo Pu(郭璞)
Hanyu Da Cidian(汉语大词典)
middle Chinese
-
分类号
H131.2
[语言文字—汉语]
H164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郭璞《尔雅注》语义思想初探
- 10
-
-
作者
赵青
-
机构
常州工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处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38-41,共4页
-
文摘
东晋郭璞的《尔雅注》是流传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尔雅》古注,也是清代以前影响最大的《尔雅》注本。尽管郭璞对《尔雅》词义的训释是直观的,尚停留在感性阶段,但他对词义内部的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可以认为:郭璞已初步具有义素思想和语义系统思想。
-
关键词
《尔雅》
郭璞注
语义学
-
Keywords
Erhya
Guo Pu's annotation
semantics
-
分类号
H131.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郭璞注“轻重”小议
- 11
-
-
作者
劉新春
-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出处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08年第1期502-511,共10页
-
文摘
郭璞在其注中涉及有语音的'轻重'现象,人们对'轻重'的含义看法不一,且多把郭璞训诂中的'轻重'和音韵学中的'轻重'混同,因此有必要对此作一番梳理。
-
关键词
郭璞注
轻重
-
分类号
H1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佴
- 12
-
-
作者
刘钊
-
机构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
出处
《辞书研究》
202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
文摘
《汉语大字典》第一版和第二版“佴”字内容没有变化,如下:《说文解字·人部》:“佴,佽也。从人,耳声。”(一)èr《广韵》仍吏切,去志日。之部。①相次,随后。《说文·人部》:“佴,佽也。”徐锴系传:“佴,次也。”《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李陵既生降,隤其家声;而仆又佴之蠺室,重为天下观笑。”李善注引如淳曰:“佴,次也。若人相次也。”②贰;副。《尔雅·释言》:“佴,贰也。”郭璞注:“佴,次。为副贰。”邢昺疏:“佴,次。次即副贰之义。”
-
关键词
《汉语大字典》
《广韵》
说文解字
郭璞注
天下观
李善注
-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消积化痞说山楂
- 13
-
-
作者
陶咏梅
-
机构
河南中医药大学
-
出处
《健康博览》
2024年第1期62-63,共2页
-
文摘
当山楂成熟时,走进山楂树林,会见到满目红果,在阳光的照耀下,分外醒目,犹如枫叶斗艳、玛瑙争辉,别具一番情趣。山楂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史,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尔雅·释木》中就有山楂的记载,那时称它为朹。郭璞注:“朹树状似梅,子如指头,赤色似小柰,可食。”
-
关键词
消积
栽培史
郭璞注
山楂
化痞
赤色
-
分类号
R28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郭璞《方言注》音义匹配疏证举例
- 14
-
-
作者
刘涛
-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研究所
-
出处
《语言研究》
2025年第2期82-86,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日、韩汉语音义文献集成与汉语音义学研究”(19ZDA318)
华中科技大学一流文科建设重大学科平台建设项目“数字人文与语言研究创新平台”。
-
文摘
晋代郭璞《方言注》是中古早期的一部重要注释书。郭璞注中含有大量音义内容,从音义匹配角度对它们进行疏证,对于建立正确的音义关系和深化郭璞《方言注》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
关键词
郭璞《方言注》
音义匹配
疏证
-
Keywords
Guo Pu(郭璞)'s Annotations to Fangyan(方言注)
Matching of Sound and Meaning
Textual Research
-
分类号
H113
[语言文字]
-
-
题名《诗经》“女桑”考辨
被引量:1
- 15
-
-
作者
陈明富
张鹏丽
-
机构
南京工业大学政治教育学院
江苏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31-34,共4页
-
文摘
"女桑"一词最初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对其含义,历来注释不一,具有代表性的是毛传,郑笺,《朱熹集传》,郭璞注,《辞源》,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结合诗文内容来看,"女桑"应释为"柔长的小桑枝",其中"女"字含有"小"、"嫩"、"柔"、"弱"等义。在后世典籍中,"女桑"已变成"小桑树"之义,但这已经不是《诗经》中"女桑"的最初含义了。
-
关键词
《诗经》
女桑
毛传
郑笺
朱熹集传
郭璞注
《辞源》
《诗经注析》
-
Keywords
The Book of Odes
niisang ( 女桑)
Maozhuan ( 毛传)
Zhengjian ( 郑笺 )
Zhuxijizhuan( 朱熹集传 )
Guopuzhu( 郭璞注)
Ciyuan( 辞源)
Annot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Book ofOdes (诗经注析)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说《容成氏》“民乃赛”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唐洪志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6-78,共3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十二五"基地重大项目<甲骨文语料库建设>(项目批准号:11JJD740001)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出土古文献语料库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10&ZD118)成果之一
-
文摘
上博简《容成氏》第29简有一段文字,今用通行文字抄录如下:民有余食,无求不得,民乃赛,骄态始作,乃立皋陶以为李[1]。其中“赛”字的训释.学界有争议,就笔者所见主要有五种意见:第一,训争利竞胜[2];第二,训报神福问;第三,读寒,训安[4];第四,读塞,训安,并引《方言》卷六“塞,安也”郭璞注“物足则定”为证阁;第五,释“赛”,可信,但读“赛”在简文中很难读通;“赛”或许是“实”的一种讹混写法,读为“实”,训财物充实问。
-
关键词
《容成氏》
《方言》
“实”
上博简
郭璞注
文字
-
分类号
K877.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黄侃手批<尔雅义疏>》所见“相反为训”
被引量:1
- 17
-
-
作者
刘礼堂
张子帆
-
机构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武汉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人文论丛》
CSSCI
2018年第1期179-188,共10页
-
文摘
一、'相反为训'的由来和演变'一词兼有相反二义'是词汇学的问题,'相反为训'被部分学者认为是训诂条例,本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语言学家却渐有混淆之势。'相反为训'的源头来自郭璞所注《尔雅·释诂》和《方言》,所谓'义相反而兼通','诂训义有反复旁通,美恶不嫌同名','此训义之反复用之是也'。
-
关键词
相反为训
郭璞注
相反为义
《释诂》
《尔雅》
-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从医药角度探讨《万物》与《山海经》的时代关系
被引量:4
- 18
-
-
作者
尚志钧
-
机构
皖南医学院
-
出处
《中医临床与保健》
1989年第3期47-50,共4页
-
文摘
《万物》是阜阳出土的汉简。1988年4期《文物》刊登“阜阳汉简《万物》”全文。共有133简。附有注释。本文以《山海经》勘比,讨探《万物》与《山海经》的时代关系。《山海经》是以记述山川为主。
-
关键词
汉简
西山经
少辛
植物名
使人
卷第
倍力
药物名称
郭璞注
草荔
-
分类号
R4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
-
题名“无足谓之豸”考
- 19
-
-
作者
杨荫冲
-
机构
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26-226,共1页
-
文摘
《尔雅·释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虫部》释义亦然。前半句易晓,后半句总觉得语意扞格。豸,《说文·豸部》"兽长脊,行豸豸然,欲有所司杀形",当是肖其形而造的象形字,指兽类。然而兽类怎么会"无足"呢?似乎难以索解。直到我们在其他文献中发现这条释义的版本异文时,疑惑方涣然冰释。唐殷敬顺《冲虚至德真经释文》,即《列子释文》,仿陆德明《经典释文》的体例,
-
关键词
殷敬顺
张湛
释虫
《经典释文》
《列子》
经典释文
至德
《一切经音义》
郭璞注
邢昺
-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一路山楂说到今
- 20
-
-
作者
丁兆平
-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
-
出处
《家庭中医药》
2019年第11期69-71,共3页
-
文摘
说起山楂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一本古书——《尔雅》。书中记载了一种叫"轨"的植物,这种植物是什么?李时珍在"释名"中的解说是:"郭璞注《尔雅》云,轨音求,树如海,其子大如指头,赤色似小奈,可食,此即山楂也,世俗作梂字亦误矣。"可见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知道野生山楂可以食用了。
-
关键词
《尔雅》
释名
郭璞注
山楂
李时珍
赤色
-
分类号
R28
[医药卫生—中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