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通过乙醇注入法制备了藏红花酸纳米脂质体,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表征其外观形态结构特征;对白酒灌胃雄性昆明鼠进行酒精性肝损伤诱导建模,同时灌胃藏红花酸纳米脂质体,分析其对酒精性肝损伤的...文章通过乙醇注入法制备了藏红花酸纳米脂质体,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表征其外观形态结构特征;对白酒灌胃雄性昆明鼠进行酒精性肝损伤诱导建模,同时灌胃藏红花酸纳米脂质体,分析其对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记录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建立过程中小鼠体质量变化,检测血液和肝脏中各项酒精性肝损伤生理指标,并对小鼠肝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变化。结果表明,藏红花酸纳米脂质体显著增加了小鼠体内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加快了酒精在小鼠体内的代谢速度,说明藏红花酸纳米脂质体具有一定的抗酒精性肝损伤的活性。展开更多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沙棘治疗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 Liver Injury)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建立斑马鱼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来验证沙棘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功效。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沙棘治疗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 Liver Injury)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建立斑马鱼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来验证沙棘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功效。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TCMSP)、Uniprot数据库收集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标,Venny2.1寻找交集靶点。通过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收集和筛选疾病靶点,STRING v12.0数据库进行PPI网络分析,PDB及PubChem进行蛋白质结构及小分子结构确认。通过Cytoscape(Version 3.9.1)软件网络图构建沙棘治疗酒精性肝损伤关联网络。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KEGG)数据库通路富集分析。通过斑马鱼实验进行功能验证:选取受精后3 d(3 dpf)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正常组喂养于正常饲养用水,其余各组饲养于2%的无水乙醇溶液中建立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沙棘组给予不同浓度的沙棘溶液,28℃处理2 d后,确定沙棘对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斑马鱼的最大耐受浓度(MTC)剂量,并根据MTC结果进行下一步给药,测定样品肝保护功效评价表型实验结果。结果:筛选后得到沙棘活性成分33个,主要包括槲皮素、花葵素、儿茶酸等;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潜在靶点1434个,主要包括ADH1C、CTNNB1、TGFB1等。调控这些核心靶点的信号通路主要富集在Lipid and atherosclerosis、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等多条信号通路中。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沙棘可显著降低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斑马鱼肝脏不透明值(P<0.01),改善肝脏和卵黄囊肿大(P<0.01),下调AST和ALT的活力值(P<0.001),改善肝细胞核肿大,减少肝组织脂肪空泡样变性的功效。结论:沙棘可改善酒精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脂肪酸氧化、细胞代谢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展开更多
文摘文章通过乙醇注入法制备了藏红花酸纳米脂质体,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表征其外观形态结构特征;对白酒灌胃雄性昆明鼠进行酒精性肝损伤诱导建模,同时灌胃藏红花酸纳米脂质体,分析其对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记录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建立过程中小鼠体质量变化,检测血液和肝脏中各项酒精性肝损伤生理指标,并对小鼠肝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变化。结果表明,藏红花酸纳米脂质体显著增加了小鼠体内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加快了酒精在小鼠体内的代谢速度,说明藏红花酸纳米脂质体具有一定的抗酒精性肝损伤的活性。
文摘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沙棘治疗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 Liver Injury)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建立斑马鱼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来验证沙棘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功效。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TCMSP)、Uniprot数据库收集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标,Venny2.1寻找交集靶点。通过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收集和筛选疾病靶点,STRING v12.0数据库进行PPI网络分析,PDB及PubChem进行蛋白质结构及小分子结构确认。通过Cytoscape(Version 3.9.1)软件网络图构建沙棘治疗酒精性肝损伤关联网络。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KEGG)数据库通路富集分析。通过斑马鱼实验进行功能验证:选取受精后3 d(3 dpf)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正常组喂养于正常饲养用水,其余各组饲养于2%的无水乙醇溶液中建立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沙棘组给予不同浓度的沙棘溶液,28℃处理2 d后,确定沙棘对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斑马鱼的最大耐受浓度(MTC)剂量,并根据MTC结果进行下一步给药,测定样品肝保护功效评价表型实验结果。结果:筛选后得到沙棘活性成分33个,主要包括槲皮素、花葵素、儿茶酸等;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潜在靶点1434个,主要包括ADH1C、CTNNB1、TGFB1等。调控这些核心靶点的信号通路主要富集在Lipid and atherosclerosis、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等多条信号通路中。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沙棘可显著降低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斑马鱼肝脏不透明值(P<0.01),改善肝脏和卵黄囊肿大(P<0.01),下调AST和ALT的活力值(P<0.001),改善肝细胞核肿大,减少肝组织脂肪空泡样变性的功效。结论:沙棘可改善酒精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脂肪酸氧化、细胞代谢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