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醒脑通络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构音障碍60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
作者 董宝杰 《北京中医药》 2011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醒脑通络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针对性言语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醒脑通络针刺方法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采用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 目的探讨醒脑通络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针对性言语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醒脑通络针刺方法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采用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法定疗效。结果经检验,2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通络针刺法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构音障碍的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痉挛型构音障碍 醒脑通络法 针刺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氏醒脑通络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临床观察
2
作者 张轶 李勇 +1 位作者 田明 班海燕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第7期50-51,共2页
目的比较李氏"醒脑通络法"与单纯西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一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表积分,TCD椎动脉血流参数的变化... 目的比较李氏"醒脑通络法"与单纯西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一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表积分,TCD椎动脉血流参数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表积分,椎动脉血流参数较治疗前均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李氏"醒脑通络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效方法,且对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醒脑通络法 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络醒脑针砭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暴宏伶 刘玉兰 +4 位作者 吴松柏 宋春侠 徐鸿雁 曲洪彬 李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22-24,共3页
目的:研究通络醒脑针砭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予通络醒脑针砭法治疗,对照组使用普通... 目的:研究通络醒脑针砭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予通络醒脑针砭法治疗,对照组使用普通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两组治疗前后VAS积分变化、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进行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及随访3个月后复发率的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VAS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健康状况、日常活动及自我感觉四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通络醒脑针砭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实施治疗,效果显著,在镇痛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改善方面均优于普通针刺组,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针砭 椎动脉型颈椎病 VAS积分 生活质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通络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宋雅琳 《内蒙古中医药》 2017年第20期118-118,共1页
目的:探讨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施以醒脑通络针刺法+康复训练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根据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给予醒脑通络针刺法+康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的... 目的:探讨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施以醒脑通络针刺法+康复训练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根据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给予醒脑通络针刺法+康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以及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情况。结果:观察组脑中风后遗症疗效(98.33%)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及ADL评分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施以醒脑通络针刺法+康复训练治疗,在将NIHSS评分以及ADL评分大幅度改善的形势下,有效提高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针刺 针灸 康复训练 中风后遗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应用平眩汤加通络醒脑针刺法的疗效
5
作者 罗国超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平眩汤加以通络醒脑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7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参与此次调查,依据随机对照研究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例数均等为39例的两组,其中对照组仅予以自拟平眩汤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讨应用平眩汤加以通络醒脑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7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参与此次调查,依据随机对照研究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例数均等为39例的两组,其中对照组仅予以自拟平眩汤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通络醒脑针刺法治疗,完成为期20d的治疗后评估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变化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9%,与对照组的71.8%相比明显更高(P<0.05);对比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对比各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均有所降低(P<0.05),而实验组的降低更为确切(P<0.05)。结论应用平眩汤加以通络醒脑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助于改善眩晕、疼痛等症状,促进肩、颈功能恢复正常,临床推广价值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平眩汤 通络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络醒脑针法联合砭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6
作者 闫远杰 暴宏伶 +6 位作者 殷振瑾 刘玉兰 吴松柏 徐鸿雁 宋春侠 丁艳玲 赵丽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026-2029,共4页
目的评价通络醒脑针法联合砭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73例,随机分成针砭组58例、针刺组58例与对照组57例。对照组使用常规针刺治疗,取穴风池(双)、百会、列缺(双)、夹脊穴(患侧),得气后留针3... 目的评价通络醒脑针法联合砭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73例,随机分成针砭组58例、针刺组58例与对照组57例。对照组使用常规针刺治疗,取穴风池(双)、百会、列缺(双)、夹脊穴(患侧),得气后留针30 min。针砭组予通络醒脑针法联合砭石治疗,针刺主穴为风府、大椎及双侧风池、天柱、肩井,行提插捻转泻法10 s,并根据症状及体征配用董氏奇穴,得气后留针30 min;在此基础上运用鱼形多功能砭板点揉百劳、大杼、肩井、颈夹脊、疼痛局部,每次治疗20-30 min。针刺组仅予通络醒脑针法治疗。各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5次休息2天,10次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比较各组患者眩晕、疼痛、恶心呕吐、椎旁压痛点以及旋颈试验得分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针砭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4.48%,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79.31%,两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砭组与针刺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砭组与针刺组各症状、体征单项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针砭组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单项积分及总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针砭组的椎旁压痛点单项积分与总积分显著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通络醒脑针法联合砭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疗效显著,能较好地改善其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通络 砭石
原文传递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98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彭冬青 《北京中医》 2003年第2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针灸疗 醒脑通络法 益气通络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