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营养动态积累的普通白菜最佳采收期综合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子义 莫克勋 +2 位作者 赵硕 章竞瑾 黄丹枫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1-70,共10页
普通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se)的苗菜—鸡毛菜生产中的采收期确定仍以传统的经济产量为主,而忽略了品质。本试验以普通白菜品种华王为试验材料,使用72、128、200、288孔4种穴盘规格,于播种后5、8、11、14 d和17 d采样,... 普通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se)的苗菜—鸡毛菜生产中的采收期确定仍以传统的经济产量为主,而忽略了品质。本试验以普通白菜品种华王为试验材料,使用72、128、200、288孔4种穴盘规格,于播种后5、8、11、14 d和17 d采样,研究不同规格穴盘栽培普通白菜苗菜的生理形态与营养品质变化规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普通白菜综合品质的重要指标,提出“采收指数”这一指标对普通白菜的苗菜综合品质进行评价,以期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以营养品质来确定最佳采收期。结果表明:不同规格穴盘普通白菜形态的变化趋势较好地拟合二次多项式函数。随着播种后时间的延长,VC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播种后14 d达到最大值;硝酸盐含量前期高,在大幅度降低后小幅度回升;72、128、200孔穴盘普通白菜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播种后14 d增长至最大值,而288孔穴盘普通白菜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播种后5~17 d变化不大。主成分分析共提取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2.244%。各规格穴盘普通白菜采收指数均在播种后14 d达到最大值,由大到小顺序为288孔>200孔>128孔>72孔。至播种后17 d,288、200孔和72孔穴盘采收指数均大幅下降,而128孔穴盘普通白菜的采收指数下降幅度较小。因此,在本试验的5个采收时期中,上海地区春季玻璃温室穴盘生产普通白菜苗菜的最佳采收期为播种后14 d,其中288、200孔穴盘的采收期不宜延迟,而128孔穴盘可适当延迟至播种后1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白菜 营养积累动态 综合评价 采收指数 最佳采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黄瓜干物质分配与产量预测模拟模型初步研究 被引量:46
2
作者 李永秀 罗卫红 +8 位作者 倪纪恒 陈永山 徐国彬 金亮 戴剑锋 邰翔 韩利 陈春宏 卜崇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6-121,共6页
依据温室黄瓜(Cucum is sa tivus)器官生长与温度和辐射的关系,建立了基于分配指数和采收指数的温室黄瓜干物质分配与产量预测模拟模型,并利用不同品种和基质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黄瓜地上部分干重、根干重、茎... 依据温室黄瓜(Cucum is sa tivus)器官生长与温度和辐射的关系,建立了基于分配指数和采收指数的温室黄瓜干物质分配与产量预测模拟模型,并利用不同品种和基质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黄瓜地上部分干重、根干重、茎干重、叶干重、果实干重的预测结果与1∶1直线之间的R2分别为0.98,0.73,0.83,0.92,0.94;RM SE分别为232,6.8,157.6,173.9,196.8 kg/hm2。模型对黄瓜产量的预测结果与1∶1直线之间的R2为0.80,RM SE为7526.4kg/hm2。本模型对不同基质、品种的黄瓜干物质分配和产量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符合度均较高,说明本模型的普适性较好。模型不仅能较好地预测中国现有生产水平下温室黄瓜的干物质分配及产量,而且可以为实现中国温室黄瓜生产环境优化调控和模式化栽培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黄瓜 干物质分配 产量 分配指数 采收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