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杉醇两亲性共聚物纳米胶束体外释药动力学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跃庭 董岸杰 +1 位作者 邓联东 元英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52-957,共6页
采用低分子量PEG PCL PEG、mPEG PLLA、mPEG PDLLA等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作载体包载紫杉醇形成纳米胶束 .研究了不同载药率胶束在磷酸缓冲液中释放的动力学 ,发现紫杉醇PEG PCL PEG胶束和mPEG PLLA胶束的体外释药遵从一级释放动力学 ;紫杉... 采用低分子量PEG PCL PEG、mPEG PLLA、mPEG PDLLA等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作载体包载紫杉醇形成纳米胶束 .研究了不同载药率胶束在磷酸缓冲液中释放的动力学 ,发现紫杉醇PEG PCL PEG胶束和mPEG PLLA胶束的体外释药遵从一级释放动力学 ;紫杉醇mPEG PDLLA纳米胶束的体外释放多呈现出两段零级释放动力学 ;低载药率胶束表现出高释药率 ;体外释药过程中磷酸缓冲液的更新量越大 ,紫杉醇的释放率越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纳米胶束 体外释药动力学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氨溴索药物树脂复合物体外释药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宏飞 聂淑芳 +3 位作者 潘卫三 刘晓娟 张鑫 李晓芳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84-86,108,共4页
目的制备盐酸氨溴索药物树脂复合物并对其体外释药动力学进行考察。方法以静态 ,动态交换法制备了盐酸氨溴索药物树脂复合物并对盐酸氨溴索药物树脂在不同溶出介质 (去离子水、0 1 5mol·L-1NaCl、1mol·L-1NaCl和 0 1 5mol&#... 目的制备盐酸氨溴索药物树脂复合物并对其体外释药动力学进行考察。方法以静态 ,动态交换法制备了盐酸氨溴索药物树脂复合物并对盐酸氨溴索药物树脂在不同溶出介质 (去离子水、0 1 5mol·L-1NaCl、1mol·L-1NaCl和 0 1 5mol·L-1HCl以及 0 1 5mol·L-1KCl溶液 )中的释药动力学进行了考察。结果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表明 ,盐酸氨溴索药物树脂的释药速率随着树脂粒径的减小 ,溶出介质中离子强度的增大 ,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且释药速率与反离子种类有关。结论盐酸氨溴索药物树脂的释药速率与树脂粒径 ,溶出介质的离子强度 ,反离子种类 ,温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 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反应 释药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沙林脂质体凝胶体外释药动力学 被引量:3
3
作者 何文 王辉 王宗春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05-806,共2页
目的:制备治疗白癜风的甲氧沙林脂质体凝胶,对其体外释药模式进行定量考察。方法:以同浓度的甲氧沙林凝胶(8-MOP凝胶)为对照,用透析法检测甲氧沙林脂质体(LMOP)凝胶的体外释药模式,并对其在4℃下贮存3周的释药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与8-... 目的:制备治疗白癜风的甲氧沙林脂质体凝胶,对其体外释药模式进行定量考察。方法:以同浓度的甲氧沙林凝胶(8-MOP凝胶)为对照,用透析法检测甲氧沙林脂质体(LMOP)凝胶的体外释药模式,并对其在4℃下贮存3周的释药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与8-MOP凝胶比较,LMOP凝胶具有明显的缓释及长效作用,且前3h释药符合Higuchi扩散模式(k=4.07%h-1/2),3h后遵循零级释药模式(k=0.66%h-1)。而8-MOP凝胶在实验的24h内释药均符合Higuchi扩散模式(k=6.91%h-1/2)。在贮存期内,LMOP凝胶的释药模式及包封率均维持稳定。结论:LMOP凝胶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稳定性理想,值得进一步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沙林 脂质体凝胶 体外释药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维拉帕米药物树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动力学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振华 皮洪琼 何炳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5,共5页
研究了盐酸维拉帕米 (VH)与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0 0 1× 7)的交换反应动力学及其药物树脂复合物在去离子水、0 5mol/L、1 0mol/L、2 0mol/LNaCl和 0 5mol/LHCl以及 0 5mol/LKCl溶液中的释药动力学 .交换动力学结果表明 ,随... 研究了盐酸维拉帕米 (VH)与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0 0 1× 7)的交换反应动力学及其药物树脂复合物在去离子水、0 5mol/L、1 0mol/L、2 0mol/LNaCl和 0 5mol/LHCl以及 0 5mol/LKCl溶液中的释药动力学 .交换动力学结果表明 ,随温度的升高 ,药物与树脂的交换率增加 ,交换反应达平衡时 ,VH的平衡常数为 0 0 5 2 7;VH与 0 0 1× 7树脂的交换过程属于粒扩散过程控制 .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表明 ,VH药物树脂复合物在去离子水中不释放药物 ,但其释药速率随介质中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其释放动力学过程可用Viswanathan方程来描述 ,并且VH在上述释放介质中的释放属于粒扩散过程控制 ,粒扩散系数随释放介质中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维拉帕米 释药动力学 ORCRS 物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苯达唑口服纳米球的制备及释药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学农 苗爱东 +4 位作者 王国荃 孙殿甲 温浩 王梅 古丽努尔.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 :制备阿苯达唑聚氰基丙烯酸酯口服纳米球 (ABZ-PBCA-NP) ,并考察其体外累积溶出速率。方法 :采用乳化聚合二步法制备阿苯达唑口服纳米球 ,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 ,应用 L9(3 4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同时 ,以原料药混悬液对照 ,进... 目的 :制备阿苯达唑聚氰基丙烯酸酯口服纳米球 (ABZ-PBCA-NP) ,并考察其体外累积溶出速率。方法 :采用乳化聚合二步法制备阿苯达唑口服纳米球 ,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 ,应用 L9(3 4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同时 ,以原料药混悬液对照 ,进行体外动态释药试验。结果 :当空白纳米球 p H为 5 .0 ,与阿苯达唑液的体积比 1.2∶ 1,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浓度为 1%时 ,制备口服纳米球的包封率最高 ,即 (60 .0 3± 5 .5 0 ) %。在 p H=5 .0的磷酸缓冲溶液中 ,阿苯达唑口服纳米球释药符合 Higuchi方程 ,阿苯达唑混悬液释药符合威布尔分布函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分光光度法 抗寄生虫 阿苯达唑口服纳米球 制备 释药动力学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载药淀粉微球吸附热力学和释药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黎燕 尤静 余丽丽 《化工科技》 CAS 2013年第4期19-22,共4页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研究了淀粉微球在反相悬浮体系中不同温度下对阿司匹林的吸附行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情况。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淀粉微球对阿司匹林的吸附量随着阿司匹林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浓度相同时,温度越低,淀粉微球的吸...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研究了淀粉微球在反相悬浮体系中不同温度下对阿司匹林的吸附行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情况。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淀粉微球对阿司匹林的吸附量随着阿司匹林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浓度相同时,温度越低,淀粉微球的吸附量也越大。吸附行为更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吸附为自发不可逆过程。总熵变是负值,焓变是主要的吸附驱动力。体外释放结果表明,阿司匹林淀粉微球聚合物在酸性介质中的释放行为更符合Higuchi方程,阿司匹林载药淀粉微球具有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淀粉微球 阿司匹林 等温吸附 力学 释药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地尔硫药物树脂的体外释药动力学 被引量:1
7
作者 孙长山 刘宏飞 +2 位作者 潘卫三 张立婷 贾宁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17-420,447,共5页
目的制备盐酸地尔硫药物树脂复合物并对其体外释药动力学进行考察。方法以静态交换法制备了盐酸地尔硫药物树脂复合物并对盐酸地尔硫药物树脂在不同释放介质(去离子水、0.15 mol.L-1NaCl1、mol.L-1NaCl、0.15 mol.L-1HCl、0.15 mol.L-1... 目的制备盐酸地尔硫药物树脂复合物并对其体外释药动力学进行考察。方法以静态交换法制备了盐酸地尔硫药物树脂复合物并对盐酸地尔硫药物树脂在不同释放介质(去离子水、0.15 mol.L-1NaCl1、mol.L-1NaCl、0.15 mol.L-1HCl、0.15 mol.L-1KCl溶液)中的释药动力学进行了考察。结果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表明,盐酸地尔硫药物树脂的释药速率随着释放介质中离子强度的增大、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且释药速率与反离子种类有关。结论盐酸地尔硫药物树脂的释药速率与释放介质的离子强度、反离子种类、介质温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地尔硫革 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反应 释药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昔洛韦药物-树脂复合物的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
8
作者 周伟 谢欢 +2 位作者 刘姹 杨大坚 陈新滋 《中南药学》 CAS 2009年第8期567-570,共4页
目的制备更昔洛韦药物-树脂复合物并对其体外释药动力学进行考察。方法考察更昔洛韦药物树脂在不同释放介质、不同离子浓度及不同温度下的释药动力学。结果确定更昔洛韦药物树脂体外释药控制在37℃下,以0.1 mol.L-1HCl为释放介质进行释... 目的制备更昔洛韦药物-树脂复合物并对其体外释药动力学进行考察。方法考察更昔洛韦药物树脂在不同释放介质、不同离子浓度及不同温度下的释药动力学。结果确定更昔洛韦药物树脂体外释药控制在37℃下,以0.1 mol.L-1HCl为释放介质进行释放度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符合Viswannathan方程。结论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表明,更昔洛韦药物树脂的释药行为与释放介质中的离子种类及温度有关,离子强度对释药行为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昔洛韦 物-树脂复合物 释药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庆大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球的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
9
作者 张强 廖工铁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59-465,共7页
考察了不同配方硫酸庆大霉素毫微球的体外释药动力学特征。分别用3种数学模型对释药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双指数函数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硫酸庆大霉素从毫微球中的释药规律,据此计算了释药动力学参数。试验表明,毫微球的粒度、稳定... 考察了不同配方硫酸庆大霉素毫微球的体外释药动力学特征。分别用3种数学模型对释药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双指数函数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硫酸庆大霉素从毫微球中的释药规律,据此计算了释药动力学参数。试验表明,毫微球的粒度、稳定剂的种类、制备工艺和载药量等对释药过程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庆大霉素 丙烯酸正丁酯 释药动力学 毫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硝唑根管植入控释给药系统及其在体外的释药动力学
10
作者 王继洪 邓树海 《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 1999年第4期51-53,共3页
采用渗透压原理,将甲硝唑、渗透活性物质等制成药物贮库,外龟控释膜,制成渗透泵型根管植入控释给药系统,并进行了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求得m、T50、Td等参数值分别为0.7403;12.73;20.73。
关键词 甲硝唑 渗透泵 系统 释药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体内释药动力学研究
11
作者 徐鹤良 金昭英 +3 位作者 严隽鸿 朱丽华 程利南 王圭卿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494-496,共3页
15名健康志愿妇女宫内放置释放左炔诺孕酮的宫内节育器,经一定时间后取出,用反相HPLC法测定宫内节育器中剩余药量,从而计算其释药速度,结果表明其在体内的释药规律符合零级动力学。测得的标化速度为1.96μg·mm... 15名健康志愿妇女宫内放置释放左炔诺孕酮的宫内节育器,经一定时间后取出,用反相HPLC法测定宫内节育器中剩余药量,从而计算其释药速度,结果表明其在体内的释药规律符合零级动力学。测得的标化速度为1.96μg·mm·cm-2·d-1,体内外相关因子γ为1.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炔诺孕酮 宫内节育器 避孕 释药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昂丹司琼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培 《药学研究》 CAS 2016年第5期276-279,共4页
目的制备昂丹司琼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并研究其体外释药动力学。方法采用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为载体,制备昂丹司琼原位凝胶控释给药系统,建立昂丹司琼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探索温度、转速、聚合物浓度及不同介质等因素对释药行为的影响... 目的制备昂丹司琼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并研究其体外释药动力学。方法采用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为载体,制备昂丹司琼原位凝胶控释给药系统,建立昂丹司琼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探索温度、转速、聚合物浓度及不同介质等因素对释药行为的影响。结果制得的昂丹司琼/泊洛沙姆407原位凝胶在pH 6.25的0.9%氯化钠溶液中,室温时为液体状态,在接近体温条件下转化为半固体状态,释药规律具有Highchi平方根定律模型特征。结论该制剂具有显著的温度敏感型控制缓释特征,且制备方法简单,用药剂量易于控制,极具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凝胶 昂丹司琼 体外释药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呋喃丹控释颗粒剂的制备及释药动力学
13
作者 吕红 刘永琼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33-35,共3页
用乙基纤维素、高岭土制备了呋喃丹控释颗粒剂.研究了控释颗粒剂G1、G2和常规颗粒剂G3释放呋喃丹的速率.常规制剂释放呋喃丹的速率比控释制剂释放呋喃丹的速率高得多.G2的释放速率比G1的释放速率高.释药动力学表明,G1... 用乙基纤维素、高岭土制备了呋喃丹控释颗粒剂.研究了控释颗粒剂G1、G2和常规颗粒剂G3释放呋喃丹的速率.常规制剂释放呋喃丹的速率比控释制剂释放呋喃丹的速率高得多.G2的释放速率比G1的释放速率高.释药动力学表明,G1在前50%药物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在整个释药过程中符合一级动力学.G2和G3释放呋喃丹符合一级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喃丹 颗粒剂 释药动力学 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倍他洛尔药物树脂复合物体外释药动力学的研究
14
作者 徐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6期215-215,共1页
对盐酸倍他洛尔药物树脂复合物体外释药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以静态交换法对盐酸倍他洛尔药物树脂进行制备,并对影响盐酸倍他洛尔药物树脂复合物的释药动力学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显示,在释药速率上,其与溶出介... 对盐酸倍他洛尔药物树脂复合物体外释药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以静态交换法对盐酸倍他洛尔药物树脂进行制备,并对影响盐酸倍他洛尔药物树脂复合物的释药动力学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显示,在释药速率上,其与溶出介质中离子强度、温度呈正比,且与离子种类有关。结论:在倍他洛尔药物树脂的溶出中,溶出介质的离子强度、温度、种类均会对其速率产生影响,合理控制动力学因素,有利于其缓释作用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倍他洛尔 物树脂复合物 释药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酮酯缓释微丸多成分体内吸收动力学与体外释药动力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俞建东 陈芝 +4 位作者 唐超园 祝丽欣 郭莹 胡恩莹 熊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850-2856,共7页
目的建立整合动力学对银杏酮酯(GBE)缓释微丸多成分(包括黄酮类和内酯类)体内吸收动力学与体外释药动力学相关性进行分析,为更准确地评价体内外相关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技术测定GBE缓释微丸中主要成... 目的建立整合动力学对银杏酮酯(GBE)缓释微丸多成分(包括黄酮类和内酯类)体内吸收动力学与体外释药动力学相关性进行分析,为更准确地评价体内外相关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技术测定GBE缓释微丸中主要成分(槲皮素,异鼠李素,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B、C)的体外释放率,采用各成分质量浓度加和法计算整合药物浓度,并绘制整合药物释放曲线。收集大鼠口服GBE缓释微丸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测定各类成分血药浓度,利用各成分曲线下面积百分率作为自定义权重系数(Wj),计算体内整合血药浓度。采用Wagner-Nelson法计算各成分体内整合吸收率与体外对应的整合释放率进行线性拟合,评价体内外相关性。结果各成分体内外释放良好,采用自定义Wj得各组分的Wj分别为槲皮素0.248 1、异鼠李素0.009 2、白果内酯0.228 2、银杏内酯A 0.296 4、银杏内脂B 0.132 4、银杏内酯C 0.090 3,体内整合吸收动力学与体外整合释药动力学相关性良好(Y=0.930 8 X+12.84,r=0.962 9)。结论中药药效是多种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采用多成分整合动力学可以兼顾各个组分,并有利于进行体内吸收动力学与体外释药动力学的相关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成分整合吸收动力学 体外释药动力学 银杏酮酯缓微丸 HPLC-MS/MS 自定义权重系数 体内外相关性
原文传递
紫杉醇-SIBS体外药物释放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苹 伍一波 +2 位作者 郭文莉 李树新 陈颖 《弹性体》 CAS 2013年第1期13-17,共5页
采用聚(苯乙烯-b-异丁烯-b-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IBS)作为紫杉醇药物载体,研究了紫杉醇释放动力学行为。对紫杉醇-SIBS载药共聚物进行了差示量热扫描仪分析(DSC)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的表征;研究了不同苯乙烯(St)含量的紫杉醇-SIBS载药... 采用聚(苯乙烯-b-异丁烯-b-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IBS)作为紫杉醇药物载体,研究了紫杉醇释放动力学行为。对紫杉醇-SIBS载药共聚物进行了差示量热扫描仪分析(DSC)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的表征;研究了不同苯乙烯(St)含量的紫杉醇-SIBS载药共聚物在pH=7.4磷酸缓冲液(PBS)(37℃)中的动力学。结果表明紫杉醇-SIBS载药共聚物随着St含量的增加,紫杉醇的释放率较低,且其释药率在8d以后趋于平稳;在体外释药过程中随着磷酸缓冲液的置换量越大,紫杉醇的释放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SIBS 体外释药动力学 磷酸缓冲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制剂及给药系统的物质组释放/溶出动力学原理 被引量:35
17
作者 陈立兵 张继稳 +1 位作者 顾景凯 葛卫红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1-644,共4页
介绍中药物质组释放/溶出动力学相关概念、定理和原理,以及该理论的评价原理、评价方法和基本评价过程。形象化的展示有利于理解中药物质组、物质组浓度和物质组释放度等概念,更好地将该理论推广和应用到中药给药系统设计、评价中,并在... 介绍中药物质组释放/溶出动力学相关概念、定理和原理,以及该理论的评价原理、评价方法和基本评价过程。形象化的展示有利于理解中药物质组、物质组浓度和物质组释放度等概念,更好地将该理论推广和应用到中药给药系统设计、评价中,并在药物动力学水平赋予传统剂型新的内涵。该理论将为传统中药制剂的现代化及其评价、中药给药系统的设计和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组 /溶出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担载姜黄素缓释体系的制备及其缓释动力学 被引量:12
18
作者 秦静雯 傅佳佳 +1 位作者 万玉芹 王鸿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81-885,共5页
采用静电纺丝制备了载药量为20%的多层结构醋酸纤维素/聚乳酸(CA/PLA)载药纳米纤维膜、载药量分别为10%、20%、30%的单层结构CA载药纳米纤维膜,研究了药物姜黄素(CM)与CA间的相互作用,测试了载药膜的释药性能并探讨了其释药动力学模型... 采用静电纺丝制备了载药量为20%的多层结构醋酸纤维素/聚乳酸(CA/PLA)载药纳米纤维膜、载药量分别为10%、20%、30%的单层结构CA载药纳米纤维膜,研究了药物姜黄素(CM)与CA间的相互作用,测试了载药膜的释药性能并探讨了其释药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纤维可纺性良好;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表明CM与CA为纯物理混合;释药性能测试发现,载药量大的纳米纤维释药速率更大,240h内,单层结构载药膜的累积释药率分别为50.6%、58.8%、68.8%;随着PLA层厚度的增加,释药速率减小,240h内,多层结构载药膜的累积释药率分别为55.9%、53.1%、50.8%;可通过改变PLA层厚度控释药物。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显示CM在CA中的释放主要以扩散机制为主,其释放规律更符合Ritger-Peppas释放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纤维素 PLA 纳米结构 姜黄素 释药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由溶胀性亲水性骨架中释放的动力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甘霖 沈晓斌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0年第2期104-107,共4页
本研究选用尼莫地平PVP-K30固体分散体为原料,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缓释材料,进行了尼莫地平缓释片剂处方的设计,考查其体外释药动力学,并对几种辅及及不同的制备方法对片剂释药情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体外溶出度实验结果... 本研究选用尼莫地平PVP-K30固体分散体为原料,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缓释材料,进行了尼莫地平缓释片剂处方的设计,考查其体外释药动力学,并对几种辅及及不同的制备方法对片剂释药情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体外溶出度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范围内,尼莫地平由HPMC亲水性凝胶骨架片中的溶出过程更符合零级动力学。微晶纤维素的加入可使片剂释药速度加快,低粘度的羟乙基纤维素可使药物的溶出速率常数增加。将HPMC制成40目颗粒后,再行压片,可使药物溶出度减慢。本研究筛选出的缓释片剂,可在12小时内平稳释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片剂 固体分散体 释药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小檗碱β-环糊精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尤静 余丽丽 杨黎燕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3期447-449,共3页
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得β-环糊精微球,共沉淀法制备盐酸小檗碱β-环糊精微球(BH-β-CDP)。研究了胃肠环境下BH-β-CDP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表明,微球对盐酸小檗碱的最大包封率可达70.12%;肠环境下释药比较缓慢;BH-β... 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得β-环糊精微球,共沉淀法制备盐酸小檗碱β-环糊精微球(BH-β-CDP)。研究了胃肠环境下BH-β-CDP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表明,微球对盐酸小檗碱的最大包封率可达70.12%;肠环境下释药比较缓慢;BH-β-CDP(20∶1)在胃肠环境中的释药动力学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和Korsmeyer-Peppas模型,说明BH-β-CDP的释放机制为单纯扩散为主,Fick扩散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微球 盐酸小檗碱 释药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