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析心理护理联合睡眠干预对重度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卢惠阳 苏珊珊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2873-2875,2879,共4页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联合睡眠干预对重度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厦门市仙岳医院收治的住院治疗的重度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联合睡眠干预对重度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厦门市仙岳医院收治的住院治疗的重度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配合心理护理和睡眠干预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状态的改善效果,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应用睡眠检测仪测定睡眠时长、入睡潜伏期、觉醒时间及睡眠效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睡眠时长、睡眠效率、觉醒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重度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联合睡眠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抑郁心理和睡眠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睡眠干预 重度抑郁症伴睡眠障碍 心理状态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对重度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9
2
作者 郭洪林 张月良 +1 位作者 杨晓琴 吴敏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8年第5期858-860,874,共4页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对重度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症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诊治重度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症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联合组和单药组,各30例,单药组给...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对重度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症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诊治重度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症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联合组和单药组,各30例,单药组给予西酞普兰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米氮平治疗,均连续治疗6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氧化应激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睡眠中质量、生活质量、氧化应激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 7个因子(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降低,联合组患者评分均低于单药组,生活质量量表中的总症状评分及日常生活评分均高于单药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一氧化氮水平均高于单药组,丙二醛及血浆内皮素-1低于单药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能有效提高重度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症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并降低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酞普兰 米氮平 重度抑郁症 睡眠障碍 氧化应激水平
原文传递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杨轩 黎鸣 王韵喃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2期133-134,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分为A组、B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rTMS治疗;A组采用单纯左侧高频iTBS模式,B组采用左侧高频iTBS...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分为A组、B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rTMS治疗;A组采用单纯左侧高频iTBS模式,B组采用左侧高频iTBS模式加右侧低频刺激模式。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的睡眠相关指标、PSQI评分、SDS评分。结果治疗后,B组的睡眠时间长于A组,入睡时间、觉醒次数次均显著少于A组(P<0.05)。治疗后,B组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的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有效改善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抑郁状况;双侧刺激可更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及入睡时间,改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睡眠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刺激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代茶饮改善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鹏 刘瑛丽 骆彤 《河南中医》 2019年第9期1399-1402,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代茶饮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中药代茶饮治疗,对照组以米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 目的:观察中药代茶饮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中药代茶饮治疗,对照组以米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并用Asberg抗抑郁剂副反应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HAMD、PSQI评分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8周,对照组HAMD、PSQI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72.5%,观察组有效率为92.5%,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sberg量表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代茶饮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睡眠障碍 中药代茶饮 米氮平 HAMD评分 PSQI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戈美拉汀与米氮平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6
5
作者 蔡业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4期28-30,共3页
目的对比阿戈美拉汀与米氮平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88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使用米氮平治疗,观察组使用阿戈美拉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目的对比阿戈美拉汀与米氮平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88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使用米氮平治疗,观察组使用阿戈美拉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治疗前后的睡眠结构指标[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觉醒时间、思睡期(S1)+浅睡期(S2)、中度睡眠期(S3)+深睡期(S4)、快速眼动期(REM)、实际睡眠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17评分(11.92±2.83)分、MADRS评分(11.53±2.47)分、PSQI评分(5.45±1.03)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37±3.15)、(19.74±3.59)、(8.97±1.3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S1+S2均短于对照组,睡眠效率高于对照组,S3+S4、REM、实际睡眠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效果更佳,对抑郁症状及睡眠结构均有明显改善效果,有助于调整睡眠周期,提升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睡眠障碍 阿戈美拉汀 米氮平 效果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对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文佳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2年第4期708-710,共3页
目的:探讨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对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黑龙江省第三医院收治的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 目的:探讨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对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黑龙江省第三医院收治的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氮平片,比较2组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抑郁与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为76.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对照组26.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临床效果确切,可更好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睡眠质量提高,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睡眠障碍 西酞普兰 米氮平 心理状态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对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岑修记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1期120-121,124,共3页
目的:研究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对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01~2022-02广东省阳江市公共卫生医院精神科的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74例,以抽签法分成单治组37例和联合组37例;单治组予西酞普兰治疗,... 目的:研究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对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01~2022-02广东省阳江市公共卫生医院精神科的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74例,以抽签法分成单治组37例和联合组37例;单治组予西酞普兰治疗,联合组于此基础上加用米氮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蒙哥马利-阿斯伯格抑郁评定量表(MADRS)评分、认知功能、白介素-2(IL-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PSQI、MADR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其中联合组低于单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有关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其中联合组高于单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2、TNF-α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其中联合组低于单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在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治疗中效果更加确切,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抑郁状态的同时可有效提高患者认知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酞普兰 抑郁症睡眠障碍 米氮平 认知功能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戈美拉汀与米氮平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效果差异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吕冬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22期158-160,共3页
目的 分析阿戈美拉汀与米氮平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效果差异。方法 81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41例)和观察组(40例)。参照组采用米氮平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戈美拉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睡... 目的 分析阿戈美拉汀与米氮平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效果差异。方法 81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41例)和观察组(40例)。参照组采用米氮平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戈美拉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睡眠质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参照组的70.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2,P=0.038<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1.56±0.34)分优于参照组的(2.93±1.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725,P=0.000<0.05)。结论 两种药物均能改善病症,但阿戈美拉汀的效用更理想,不良反应少,能更好的保障睡眠,比米氮平治疗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戈美拉汀 米氮平 抑郁症睡眠障碍 效果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陈迪锋 凌迎春 +2 位作者 陈晶 刘广华 吕丹萍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第7期877-879,共3页
目的评估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抑郁症患者70例采用分层随机分组的方式,排除失访与资料不全患者后,生成干预组32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行单一抗抑郁药物(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类)治疗,干预组在... 目的评估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抑郁症患者70例采用分层随机分组的方式,排除失访与资料不全患者后,生成干预组32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行单一抗抑郁药物(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类)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施行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干预期为6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QSI)评分,多导睡眠监测相关睡眠进程和睡眠结构指标。结果干预后,干预组PQSI评分中主观睡眠质量、总评分、入睡时间和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睡眠总时长高于对照组,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非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及N3期构成比高于对照组,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及N1期构成比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提高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对睡眠进程与睡眠结构多个指标均具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 重度抑郁症 睡眠障碍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多导睡眠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舍曲林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东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7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用盐酸舍曲林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宝鸡市精神卫生中心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78例,按照药物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盐酸舍曲林进行治疗)和研究组(采用盐... 目的:探讨用盐酸舍曲林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宝鸡市精神卫生中心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78例,按照药物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盐酸舍曲林进行治疗)和研究组(采用盐酸舍曲林+阿戈美拉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的评分、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HAMD评分、PSQI评分(13.51±2.74)分、(7.23±2.54)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HAMD评分、PSQI评分(16.43±2.95)分、(9.46±3.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MDA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其血清SOD的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盐酸舍曲林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氧化应激因子指标的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舍曲林 阿戈美拉汀 抑郁症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阻抗睡眠调控技术在抑郁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凤江 李梦华 +1 位作者 李洪新 张健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03-1104,共2页
目的探讨低阻抗睡眠调控技术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1年11月该院收治的60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采用低阻抗睡眠调控技术对其进行干预治疗,采用多导睡眠图(PSG)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的睡... 目的探讨低阻抗睡眠调控技术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1年11月该院收治的60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采用低阻抗睡眠调控技术对其进行干预治疗,采用多导睡眠图(PSG)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进行干预后患者睡眠效率提高,浅睡眠百分比降低,深睡眠增加,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白天精神状况也有所改善,干预后觉醒次数、1期睡眠百分比以及3期睡眠百分比均发生明显变化,干预前后PSQI评分中患者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以及总分评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阻抗睡眠调控技术可有效解决患者对睡眠环境依赖以及睡眠信心降低等问题,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从而从根本上改善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 睡眠调控技术 抑郁症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分析
12
作者 潘鑫 黄春明 《黑龙江科学》 2022年第6期130-131,共2页
分析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与不伴睡眠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差异。选取本院收治的35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5分]作为伴有障碍组,另选择35例抑郁症不伴睡眠障碍患者[PSQI评分0~4分]作为无障碍组,对比两组的认知... 分析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与不伴睡眠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差异。选取本院收治的35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5分]作为伴有障碍组,另选择35例抑郁症不伴睡眠障碍患者[PSQI评分0~4分]作为无障碍组,对比两组的认知功能、词语学习和记忆能力。伴有障碍组MOCA量表注意与集中、执行功能、记忆、语言、视结构技能、计算、定向力、抽象思维评分及总分显著低于无障碍组(P<0.05)。与抑郁症不伴睡眠障碍者相比,伴睡眠障碍患者的认知能力显著下降,学习和记忆能力减退较为明显,应关注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相关神经功能的减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睡眠障碍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拉法辛与劳拉西泮治疗抑郁症伴焦虑障碍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政 韩兴哲 +3 位作者 陈丽杰 闫璐 陈倩倩 刘婷婷 《中国医药》 2022年第10期1538-1541,共4页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与劳拉西泮治疗抑郁症伴焦虑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河北省秦皇岛市九龙山医院收治的抑郁症伴焦虑障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与劳拉西泮治疗抑郁症伴焦虑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河北省秦皇岛市九龙山医院收治的抑郁症伴焦虑障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劳拉西泮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文拉法辛治疗,2组均治疗1~2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5%(39/40)比82.5%(3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2组HAMD、HAMA评分及PSQI量表各项评分和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HAMD、HAMA、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睡眠时间、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PSQI量表总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文拉法辛可明显改善抑郁症伴焦虑障碍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且临床疗效优于劳拉西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焦虑障碍 文拉法辛 劳拉西泮 心理状态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对伴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睡眠、脑电图及SES评分的影响
14
作者 李丹 卿丹 +1 位作者 罗爱华 王任昌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438-1441,共4页
目的 观察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对伴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医院治疗的84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2021年1月~2022年11月病例入组,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常规组42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探究组42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 目的 观察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对伴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医院治疗的84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2021年1月~2022年11月病例入组,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常规组42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探究组42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慢波睡眠(Ⅲ+Ⅳ期)占比;检测脑电图指标:失匹配负波(Mismatched negative wave,MMN)的潜伏期,给予患者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SE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价,比较常规组及探究组临床疗效。结果 探究组Ⅲ+Ⅳ期占比、睡眠效率较常规组明显高(P<0.05);探究组患者MMN的潜伏期低于常规组(P<0.05);探究组患者HAMD评分低于常规组,SES评分、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可改善患者抑郁症状、睡眠质量及脑电图指标,患者自尊水平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 抑郁症睡眠障碍 脑电图 自尊水平
原文传递
八段锦干预结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在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佳佳 任蒙蒙 +2 位作者 张凤萍 潘莹 李仲秋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97-400,共4页
目的评价八段锦干预结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在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112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根据不同干预方法分为观察组(八段锦结合MECT,n=57)和对照组(MECT,n=55)。比... 目的评价八段锦干预结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在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112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根据不同干预方法分为观察组(八段锦结合MECT,n=57)和对照组(MECT,n=55)。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睡眠相关参数〔睡眠时间(TST)、快动眼期睡眠(REM)、1期睡眠(N1)、2期睡眠(N2)、3期睡眠(N3)〕、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EM、N3结构比例均上升,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1、N2结构比例均下降,TST均上升,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F-36各项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段锦干预结合MECT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其睡眠、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段锦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抑郁症 睡眠障碍患者 MECT 观察组 的应用效果 睡眠时间
原文传递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
16
作者 刘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01-0004,共4页
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后具体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中选取的研究对象是60例中重度抑郁症患者,根据随机的分组策略,将研究参与者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两组患者接受治疗中,对照组... 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后具体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中选取的研究对象是60例中重度抑郁症患者,根据随机的分组策略,将研究参与者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两组患者接受治疗中,对照组借助单一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法进行干预。两组患者均接受6周的干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指数,并对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方面展开分析。结果 通过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后,干预组经PQSI评分在主观睡眠质量、整体评分、入睡时间以及日常功能障碍各维度评分上更低;患者经干预后,干预组总睡眠时间较长,睡眠潜伏期和觉醒时间得以缩短;非快速眼动睡眠实践与N3期构成比,干预组更优,而在快速眼动睡眠时间与N1期构成比上较低。另外还发现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都有显着下降,但差异不明显。结论 采用团体认知行为的治疗方法,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中到重度抑郁症患者的睡眠品质,并优化他们的睡眠进程和多个睡眠结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认知行为 重度抑郁症 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临床治疗中开展药学干预指导的意义
17
作者 吴晓蕾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95-96,共2页
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精神心理疾病。由于老年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功能障碍,常不能完全遵医嘱正确服用药物,因而干扰了治疗效果[1]。因此,本文对老年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临床治疗中开... 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精神心理疾病。由于老年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功能障碍,常不能完全遵医嘱正确服用药物,因而干扰了治疗效果[1]。因此,本文对老年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临床治疗中开展药学干预指导的意义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抑郁症 精神心理疾病 活动功能障碍 干预指导 睡眠障碍 开展药学 睡眠障碍患者 临床治疗
原文传递
药学干预指导在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8
作者 赵书娇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2年第5期596-597,共2页
抑郁症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但由于患者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功能障碍,常常不能完全遵医嘱正确用药,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临床经验表明,临床药师对抑郁症患者开展药学干预指导,能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本文... 抑郁症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但由于患者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功能障碍,常常不能完全遵医嘱正确用药,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临床经验表明,临床药师对抑郁症患者开展药学干预指导,能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本文探讨药学干预指导在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干预 抑郁症 活动功能障碍 用药依从性 临床药师 干预指导 临床治疗效果 睡眠障碍患者
原文传递
间歇性鼻饲技术对重度脑外伤伴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超 卢爱兰 陈巧鸽 《中华全科医学》 2022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目的观察间歇性鼻饲技术对重度脑外伤伴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4月-2020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重度脑外伤伴吞咽障碍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应用持续鼻... 目的观察间歇性鼻饲技术对重度脑外伤伴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4月-2020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重度脑外伤伴吞咽障碍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应用持续鼻胃管留置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应用间歇性鼻饲技术进行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吞咽功能、营养状况、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并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Z=-2.684,P<0.05),体重指数及血清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B)、血红蛋白(H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431、3.530、3.143、3.155,均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t=7.930,P<0.05)。治疗组肺部感染和腹胀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6.437、4.590,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14%(34/35)]优于对照组[77.14%(27/35),χ^(2)=4.590,P<0.05]。结论对重度脑外伤伴吞咽障碍患者应用间歇性鼻饲技术能明显改善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提高睡眠质量,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鼻饲技术 重度脑外伤吞咽障碍 肺部感染 睡眠质量 营养状态
原文传递
疲劳类型不同 应对措施有别
20
作者 何裕民 《祝您健康》 2009年第11期10-11,共2页
疲劳综合征(1)精神性疲劳。其主要特征是在用脑后疲倦加重,下午和周末较甚;承担重大工作或特别兴奋时并不感到累,事后则疲惫不堪;常伴有头痛、失眠、情绪亢奋和处理日常事务的效率降低。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体力性疲劳 抑郁症 诊断标准 应对措施 轻度抑郁 长时间 重度抑郁 睡眠障碍 精神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