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默疗法放松练习在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脊柱侧弯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黄素贤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93-396,399,共5页
目的:探讨静默疗法放松练习在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合并脊柱侧弯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96例重度OVCF合并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静默疗法放松练习在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合并脊柱侧弯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96例重度OVCF合并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静默疗法放松练习。比较2组不同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患评定表(JOA)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7 d、14 d、28 d后PSQI评分、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默疗法放松练习可改善重度OVCF合并脊柱侧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并减轻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默疗法 放松练习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脊柱侧弯 PSQI评分 VA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11
2
作者 蒋国强 欧阳甲 +3 位作者 卢斌 罗科峰 曹杰波 郑伟方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46-846,860,共2页
关键词 压缩性骨折 经皮成形术 骨质疏松 陈旧 治疗 骨质疏松患者 压缩骨折 相对禁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30
3
作者 洪鑫 吴小涛 +3 位作者 刘磊 孔翔飞 王运涛 陈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969-973,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重度骨质疏松性...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并获得随访34例,PVP治疗19例25个椎体,PKP治疗15例20个椎体。观察两组患者间SF-36评分、伤椎高度恢复、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间伤椎高度丢失情况、临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 PVP组和PKP组患者在术中骨水泥渗漏率、末次随访时SF-36评分、末次随访时临近椎体骨折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椎体复位效果的观察指标上,PKP组术后椎体前缘间、椎体上下终板中心间高度恢复量、术后后凸角度恢复值、末次随访后凸角度恢复值上与PV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末次随访时PKP组伤椎高度丢失量与PVP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PKP具有较好的复位效果,但术后椎体高度丢失明显,在骨水泥渗漏率、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指标上相对于PVP未表现出明显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术 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经横突-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脊柱侧弯效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廉克强 王忠仁 +1 位作者 周园家 张晨冲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单侧经横突-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PVP)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PV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合并脊柱侧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2例重度OVCF合并脊柱侧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单侧组接受单侧经横突-椎弓... 目的:对比分析单侧经横突-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PVP)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PV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合并脊柱侧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2例重度OVCF合并脊柱侧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单侧组接受单侧经横突-椎弓根入路PVP治疗,双侧组接受双侧经椎弓根入路PV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类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结果:与双侧组对比,单侧组手术时长较短,X线透视次数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其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7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NRS评分、ODI评分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PVP对比,单侧经横突-椎弓根入路PVP治疗重度OVCF合并脊柱侧弯,不仅能矫正侧弯畸形,恢复椎体高度,缓解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还能减少手术时长、X线透视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形术 单侧经横突-弓根入路 双侧经弓根入路 重度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脊柱侧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P低压渐进式球囊扩张复位法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2
5
作者 纪强 焦洪新 +4 位作者 陈志红 李晓苏 丁勇 季俊 阚文清 《颈腰痛杂志》 2017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探讨低压渐进式球囊扩张复位法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可行性。方法自2012-07-2014-09,选择42例(57椎)重度OVCF患者,均行PKP手术治疗。术中球囊在低压下扩张复位(压力控制在130 psi左... 目的探讨低压渐进式球囊扩张复位法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可行性。方法自2012-07-2014-09,选择42例(57椎)重度OVCF患者,均行PKP手术治疗。术中球囊在低压下扩张复位(压力控制在130 psi左右),其扩张模式为"扩张-停顿-压力下降后-再扩张"的渐进方式,复位满意后缓缓填充拉丝期骨水泥。术后均予以规范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结果 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27-59 min,平均39.3 min;骨水泥注入量为2.8-4.7 ml,平均3.9 ml;4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均为椎旁渗漏。所有患者获得随访21-49个月,平均31.2个月。术后3 d与末次随访时,其伤椎高度、Cobb角及VAS评分、SF-36生活量表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 d对比,上述指标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低压渐进式球囊扩张复位PKP技术治疗重度OVCF安全,复位满意,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后凸成形术 球囊扩张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经横突-椎弓根入路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脊柱侧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贾川 黎俊 +3 位作者 赵洪 彭立波 谢子康 瞿玉兴 《中医正骨》 2018年第12期23-29,共7页
目的:比较单侧经横突-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PV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合并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目的:比较单侧经横突-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PV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合并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要求的36例重度OVCF合并脊柱侧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8例,分别采用单侧经横突-椎弓根入路PVP治疗(单侧组)和双侧经椎弓根入路PVP治疗(双侧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灌注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第2天椎体高度恢复率[(术后椎体高度-术前椎体高度)/术后椎体高度]和脊柱侧弯Cobb角纠正度数(术前Cobb角-术后Cobb角),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比较2组患者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①一般情况。2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 3±6. 4)个月。2组患者术后第2天椎体高度恢复率和脊柱侧弯Cobb角纠正度数以及骨水泥灌注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7. 6±5. 6)%,(28. 3±4. 9)%,t=0. 400,P=0. 700; 8. 2°±2. 8°,8. 9°±3. 1°,t=0. 710,P=0. 480;(4. 0±0. 7) m L,(4. 2±0. 8) m L,t=0. 800,P=0. 430;(9. 5±2. 1) d,(9. 6±2. 2) d,t=0. 140,P=0. 890];单侧组手术时间短于双侧组[(23. 4±4. 3) min,(32. 6±5. 6) min,t=5. 530,P=0. 000],X线透视次数少于双侧组[(5. 8±0. 8)次,(9. 7±1. 1)次,t=12. 170,P=0. 000]。②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2. 520,P=0. 270); 2组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1. 420,P=0. 150);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腰背部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34. 620,P=0. 000); 2组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随时间均呈降低趋势,且2组的降低趋势完全一致[(6. 7±0. 9)分,(2. 8±1. 2)分,(2. 2±0. 7)分,(1. 6±0. 7)分,F=8. 870,P=0. 000;(6. 6±0. 8)分,(2. 8±1. 1)分,(2. 0±0. 6)分,(1. 4±0. 7)分,F=6. 320,P=0. 000]。③ODI。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20. 360,P=0. 380); 2组患者ODI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3. 440,P=0. 640);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OD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5. 480,P=0. 000); 2组患者ODI随时间均呈降低趋势,且2组的降低趋势完全一致[(68. 1±6. 1)%,(32. 6±5. 9)%,(22. 2±3. 8)%,(18. 2±2. 6)%,F=22. 740,P=0. 000;(70. 5±5. 3)%,(32. 4±4. 6)%,(20. 7±4. 1)%,(17. 3±3. 4)%,F=50. 910,P=0. 000]。④安全性。双侧组2例出现邻近椎体再骨折,单侧组1例出现邻近椎体再骨折,均给予卧床休息及抗骨质疏松等治疗后骨折愈合;双侧组1例穿刺部位出现血肿,给予活血药治疗1周后血肿消退; 2组均未出现骨水泥渗漏致脊髓损伤、硬膜囊撕裂及气胸等并发症;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603)。结论:单侧经横突-椎弓根入路PVP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PVP治疗重度OVCF合并脊柱侧弯畸形,均能恢复椎体高度,矫正侧弯畸形,缓解腰背部疼痛,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且骨水泥灌注量相当,但前者比后者的手术时间短、X线辐射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骨折 脊柱侧凸 成形术 手术入路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中采用高黏度骨水泥治疗胸腰椎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20
7
作者 罗学勤 《脊柱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中采用高黏度骨水泥治疗胸腰椎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1月采用PVP治疗的43例胸腰椎重度OVCF患者(53个椎体)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采用高黏度骨水泥,...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中采用高黏度骨水泥治疗胸腰椎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1月采用PVP治疗的43例胸腰椎重度OVCF患者(53个椎体)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采用高黏度骨水泥,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术中X线透视了解骨水泥椎体内分布情况;比较术前,术后24 h、3个月和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活动功能。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0.12±12.22)min,骨水泥注入量(3.2±1.6)mL。所有患者随访(9.6±3.2)个月,8例患者9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6个椎体骨水泥渗入相邻椎间盘,2个椎体渗入椎体前,1个椎体渗漏至椎旁软组织),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未行特殊治疗。术后24 h、3个月和6个月VAS评分、ODI及活动能力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术中采用高黏度骨水泥治疗胸腰椎重度OVCF可简化手术步骤,有效缓解疼痛,显著提高术后患者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 压缩性 骨黏合剂 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高黏度骨水泥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安发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期235-236,共2页
临床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属于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老年人为该疾病的高发群体,通常会导致患者腰背部活动受限,出现强烈腰背痛,严重情况下甚至会造成脊柱畸形,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2]。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临床治疗该疾病... 临床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属于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老年人为该疾病的高发群体,通常会导致患者腰背部活动受限,出现强烈腰背痛,严重情况下甚至会造成脊柱畸形,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2]。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临床治疗该疾病的常见手术方式之一,具有微创特点,能促使椎体强度恢复,缓解术后疼痛感[3]。采用该手术方式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较高骨水泥渗漏率,甚至会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材料工程快速发展,高黏度骨水泥被广泛应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中,术后骨水泥渗漏率明显降低[4]。为了提高手术效果,改善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预后,本研究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高黏度骨水泥治疗,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术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高黏度骨水泥 脊柱畸形 腰背痛 骨折类型 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区杰雄 李启中 +1 位作者 林顺鑫 陈铭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841-843,共3页
目的探究采用高粘度骨水泥的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SOVCF)疗效。方法选取100例SOVCF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普通骨水泥PVP,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高粘度骨水泥实... 目的探究采用高粘度骨水泥的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SOVCF)疗效。方法选取100例SOVCF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普通骨水泥PVP,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高粘度骨水泥实施PVP。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时,两组患者伤椎形态(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度)、疼痛度[视觉模拟法疼痛评分标准(VAS)]、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变化,分析术后1年内,两组患者骨水泥渗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结果术后1年时,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及WHOQOL-BREF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矢状面Cobb角度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术后1年内,观察组患者骨水泥渗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SOVCF效果较为突出,术式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患者预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粘度 骨水泥 经皮成形术 重度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10
作者 黄晓松 蔡艳龙 王久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33-36,共4页
分析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 分析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传统治疗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建立综合治疗体系的基础上改善患者骨代谢指标,提高骨小梁的稳定性,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 重度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11
作者 常刚 邱思强 +1 位作者 左金良 韩建龙 《医学综述》 2025年第5期630-635,共6页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侧手术组和双侧手术组,...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侧手术组和双侧手术组,各30例。单侧手术组采用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双侧手术组采用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统计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椎体再骨折的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双侧手术组Cobb角低于单侧手术组[(10.3±4.0)°比(13.8±5.3)°](P<0.01),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单侧手术组[(20.6±1.3)mm比(19.9±1.3)mm](P<0.05)。术后6、12个月,双侧手术组患者再发骨折率均明显低于单侧手术组[0比30.0%(9/30)、3.3%(1/30)比43.3%(13/30)](P<0.01)。结论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均可明显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症状,其中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恢复椎体高度、改善Cobb角及避免椎体再骨折方面优于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性骨折 骨折 骨质疏松 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刀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痛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温志刚 路帅 +2 位作者 柴仪 孙晓飞 马欣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3期049-052,共4页
探究针刀疗法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纳入7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了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 探究针刀疗法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纳入7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了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案,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刀疗法。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来客观衡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差异;同时,利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来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JOA评分在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PF、RP、BP、GH、VT、SF、RE、MH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刀技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的残余痛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技术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经皮成形术 残余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MRI征象变化及与手术疗效的关系分析
13
作者 张滔 李兰 +3 位作者 李旭雪 李东明 吴海燕 陶一帆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MRI征象变化及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154例OVCF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术前MRI检查结果分为三组:完全骨髓水肿组(51例)、部分骨髓水肿组(52例)以及无骨髓水肿组(51例)。三组均接受经皮椎...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MRI征象变化及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154例OVCF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术前MRI检查结果分为三组:完全骨髓水肿组(51例)、部分骨髓水肿组(52例)以及无骨髓水肿组(51例)。三组均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术后随访一年。比较三组手术前后临床症状、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度,统计三组术后骨折复发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天,三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Oswea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较术前低,且完全骨髓水肿组较部分骨髓水肿组和无骨髓水肿组低,部分骨髓水肿组较无骨髓水肿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三组伤椎椎体高度均较术前高,Cobb角度较术前小,且完全骨髓水肿组伤椎椎体高度较部分骨髓水肿组和无骨髓水肿组高,Cobb角度较部分骨髓水肿组和无骨髓水肿组低,部分骨髓水肿组伤椎椎体高度较无骨髓水肿组高,Cobb角度较无骨髓水肿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三组骨折再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OVCF患者MRI显示其骨髓水肿程度与其术后VAS评分、ODI评分、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度改善效果成正相关(P<0.05)。结论OVCF患者骨髓水肿程度越严重,其PKP治疗效果相对越好,越有利于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患者椎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14
作者 刘云涛 何传宇 苏来曼·热合曼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3期744-749,共6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入路椎体成形术对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治疗的90例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椎体成形术;实验组采用经单侧...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入路椎体成形术对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治疗的90例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椎体成形术;实验组采用经单侧横突上缘椎弓根外入路,对照组采用经单侧椎弓根入路。随访1年以上,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疼痛VAS评分、ODI评分,以评估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方面,实验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疼痛VAS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中,两组患者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评分均有所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无症状性椎旁或椎间隙渗漏,无椎管内渗漏发生。结论:单侧横突上缘椎弓根外入路和单侧椎弓根入路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均较好,前者手术时间更短,X线透视次数少。Purpos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vertebr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90 patients with lumba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treated from June 2020 to June 2021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for vertebroplasty;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lateral pedicle approach, and the control group used unilateral pedicle approach. With a follow-up of more than 1 year,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fluoroscopy times, cement injection volume, pain VAS score, and ODI score were compared to evaluate their functional recovery.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operation time and intraoperative fluoroscopy,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in pain VAS score and dysfunction index ODI score, the scores improved with the follow-up tim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re were 2 cases of bone cement leakag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3 in the control group, none of which resulted in symptomatic paravertebral or intervertebral space leakage, and no intravertebral canal leakage occurred. Conclusion: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with unilateral transverse process and unilateral pedicle were better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with the former having shorter operation time and less X-ray fluorosco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横突上缘弓根外入路 单侧弓根入路、成形术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极重度压缩性骨折中的价值分析
15
作者 刘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94-097,共4页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极重度压缩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0月-2024年10月收治的74例椎体极重度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保守治疗,B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极重度压缩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0月-2024年10月收治的74例椎体极重度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保守治疗,B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B组治疗后的NRS和ODI评分为(4.08±0.96)、(19.62±3.25)分,均低于A组的(6.24±1.15)、(32.53±3.71)分;ADL评分为(82.24±5.49)分,高于A组的(61.52±6.31)分;治疗有效率(91.89%)高于A组(75.68%),P<0.05。结论 在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极重度压缩性骨折中,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有助于提升疾病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术 骨质疏松 重度压缩性骨折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微创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雪轩 鄢毅 +5 位作者 邹欢 陈子明 尹青华 钟凯 曾琳钰 张学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8-213,221,共7页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上较为常见,当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病人症状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上较为常见,当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病人症状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作为临床上两种经典术式,疗效确切,广泛应用于OVCF的治疗,但是这两种手术一直存在骨水泥渗漏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射频镇痛技术的发展,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联合神经阻滞(radiofrequency ablation combined with nerve block,RFNB)应用于OVCF的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对某些特殊形态OVCF,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对传统开放手术优势明显。对于临床医师而言,应该注重OVCF病人个体差异,从而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加强OVCF病人术后康复及护理,并对现有技术不断改进,为OVCF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本文就这4种微创手术治疗OVCF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微创手术 经皮成形术 经皮后凸成形术 射频消融联合神经阻滞 经皮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效果分析
17
作者 徐润洲 李健 潘文明 《中国伤残医学》 2025年第7期33-36,50,共5页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性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8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骨质疏松性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性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8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骨质疏松性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疼痛程度、椎体功能、椎体情况、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周、1、6个月,研究组疼痛视觉模拟法评分、Ose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比对照组高,两组Cobb角均小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比对照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较对照组的82.2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可有效提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还能改善椎体情况,利于其椎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老年患者 经皮成形术 疗效 疼痛程度 功能
原文传递
侧方开口与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伟鑫 储振涛 +3 位作者 胡勇 赖欧杰 袁振山 孙肖阳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28-133,共6页
目的:比较侧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和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 目的:比较侧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和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62例行双侧PKP治疗胸腰段(T11-L2)单节段OVCFs的患者资料。按术中使用骨水泥注射器不同,将患者分为侧方开口组29例和前方开口组33例,其中侧方开口组男6例,女23例,年龄(73.32±9.11)岁;前方开口组男7例,女26例,年龄(71.29±10.39)岁。观察比较患者的性别、年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折节段(T11-L2)、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分布类型(分叶型、弥散型)、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椎体压缩率。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15.37±3.03)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D、骨折节段、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和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方开口组和前方开口组在术后3 d、6个月VAS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是两组在术后3 d、6个月时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11-L2单节段OVCF患者行双侧PKP手术时,采用侧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能达到与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治疗同样的临床疗效,并且对骨水泥分布和渗漏问题的改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注射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保守治疗邻近椎体骨折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庆庆 张军 +1 位作者 竺军高 茹选良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研究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保守治疗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女性患者98例,年龄(73.05±7.38)岁。根据患者受伤后2年的复诊结果,将患者... 目的:研究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保守治疗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女性患者98例,年龄(73.05±7.38)岁。根据患者受伤后2年的复诊结果,将患者分为邻近椎体骨折组24例和无邻近椎体骨折组74例。分析比较患者年龄、初诊骨密度、复诊骨密度、骨密度变化、初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折压缩程度、是否存在陈旧性骨折、是否使用唑来膦酸盐、是否使用甲状旁腺素类似物、是否出现并发症以及是否出现患椎进一步压缩等相关因素。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保守治疗中,骨折压缩程度、复诊骨密度、骨密度变化、是否使用唑来膦酸盐类药物、是否使用甲状旁腺素类似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骨折压缩程度95%CI(0.040,0.571),P=0.005,OR=0.151;骨密度变化95%CI(1.264,1360.732),P=0.036,OR=41.477;是否使用甲状旁腺素类似物95%CI(1.638,31.625),P=0.009,OR=7.196。结论:骨折压缩程度、骨密度变化以及使用甲状旁腺素类似物是影响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因素。对于一些骨折压缩程度Ⅰ度的患者,可以通过加强抗骨质疏松治疗和使用甲状旁腺素类似物进行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邻近骨折 保守治疗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PVP术后再发骨折的关系研究
20
作者 桂凯红 程中华 +1 位作者 黄林 阮远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与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再发骨折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行PVP治疗的96例OVCF患者作为O...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与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再发骨折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行PVP治疗的96例OVCF患者作为OVCF组,根据术后随访2年期间是否再次发生骨折,将OVCF患者分为再发骨折组和无再发骨折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62例为对照组。检测OVCF患者术前、健康志愿者体检当日血清IGF-1、IGFBP-3水平以及腰椎(L_(2~4))骨密度(BMD);分析OVCF患者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BMD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GF-1、IGFBP-3、BMD对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OVCF组血清IGF-1、IGFBP-3水平及BMD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再发骨折组血清IGF-1、IGFBP-3水平及BMD高于再发骨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OVCF患者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BMD呈正相关(r=0.424、0.34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GF-1、IGFBP-3水平及BMD均是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GF-1、IGFBP-3、BMD单项及3项联合预测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的AUC分别为0.837(95%CI:0.748~0.905)、0.713(95%CI:0.612~0.801)、0.711(95%CI:0.610~0.799)和0.921(95%CI:0.848~0.966),3项联合预测的AUC大于IGF-1、IGFBP-3、BMD单独预测(Z=2.603、4.097、4.078,P<0.05)。结论血清IGF-1、IGFBP-3和BMD联合对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对改善OVCF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经皮成形术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