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辅助肝脏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癌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1
作者 陈书杰 宋红霞 +1 位作者 陈佳 王琳娜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肝脏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癌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1日~2023年2月28日100例行肝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围术期健康教育,研究组使用计算机辅助肝...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肝脏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癌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1日~2023年2月28日100例行肝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围术期健康教育,研究组使用计算机辅助肝脏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围术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心理状态及应激反应指标。结果:两组术前1 h健康知识问卷评分高于入院次日(P<0.05)、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低于入院次日(P<0.05),研究组术前1 h健康知识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HA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整体分析结果显示,去甲肾上腺素(NE)组间、时间点及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h、手术开始30 min、术后1 h,研究组NE及CO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1 h、手术开始30 min、术后1 h,两组患者NE及COR水平均高于入院次日(P<0.05);手术开始30 min,两组患者NE及COR水平高于术前1 h(P<0.05);术后1 h,两组患者NE及COR水平低于手术开始30 min(P<0.05)。结论:使用计算机辅助肝脏三维重建技术辅助围术期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肝癌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改善不良心理状态,降低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健康教育 计算机辅助肝脏三维重建技术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三维重建测量股骨颈前倾角的计算机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马信龙 张清功 +4 位作者 马剑雄 张弢 付鑫 骆巍 王志钢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9年第5期382-386,共5页
目的寻求一种测量结果更符合真实前倾角值的测量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重建股骨CT断层图像获得三维模型,将股骨头拟合成球体以确定股骨头中心;然后截取股骨颈区域并重新分割为断层图像,测量每层的体积进行比较以确定股骨颈峡部,从而确定... 目的寻求一种测量结果更符合真实前倾角值的测量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重建股骨CT断层图像获得三维模型,将股骨头拟合成球体以确定股骨头中心;然后截取股骨颈区域并重新分割为断层图像,测量每层的体积进行比较以确定股骨颈峡部,从而确定股骨颈中心;经三维模型表面直接选取内、外髁。结果股骨头中心、股骨颈中心的连线即为颈轴线,内、外髁的连线即为髁状轴,根据Billing对前倾角的定义,两线所形成的夹角即为前倾角。结论该研究符合定义法测量,故测量结果更为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前倾角 计算机重建 三维模型 定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延迟整流钾电流两种成分的计算机重建 被引量:6
3
作者 商立军 商立群 +1 位作者 臧益民 王四旺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 建立能模拟心肌延迟整流钾电流 (IK)两种成分的数学模型 .方法 用计算机重建技术实现动力学机制的模拟 .结果 重建了心肌 IK 两种成分的通道电流 ,开关因子动态过程及 I- V曲线 .结论 该模型能有效模拟心肌
关键词 心肌延迟整流 钾电流 计算机重建 开关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蛙峡核的三维计算机重建 被引量:5
4
作者 陆惠民 颜坤 +1 位作者 史美德 王秀春 《解剖学报》 CAS 1985年第3期303-307,349,共6页
本文根据双眼立体图对原理,利用微型计算机系统对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中脑峡核(NI)进行了三维重建。组织学技术与常规方法稍有不同:切片之前,用微电极在组织块上刺两个孔作为基准点,以保证连续切片显微结构的轮廓在计算机三维重... 本文根据双眼立体图对原理,利用微型计算机系统对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中脑峡核(NI)进行了三维重建。组织学技术与常规方法稍有不同:切片之前,用微电极在组织块上刺两个孔作为基准点,以保证连续切片显微结构的轮廓在计算机三维重建时能彼此精确地对位。显微结构的轮廓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以及图形输出都是在计算机软件控制下进行的。文中用立体图对展示了黑斑蛙NI的三维构型及其在中脑的空间位置。在三维重建的基础上测量了NI的尺寸为:500(尾吻向)×810(背腹向)×810(内外向)μm。讨论了计算机三维重建对于准确测量NI和其它生物显微结构外形尺寸的重要性及其在组织形态学研究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核 计算机重建 双眼立体视觉 立体图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距下关节外侧韧带的计算机三维重建 被引量:5
5
作者 沙勇 张绍祥 +4 位作者 刘正津 谭立文 王欲甦 邓俊辉 唐泽圣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 :对踝、距下关节外侧韧带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方法 :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 1 .2mm厚的薄层断面标本 ,在SGI工作站上 ,对踝、距下关节骨骼及外侧区韧带进行了三维重建。结果 :重建结构均能单独显示、任意搭配显示或总体显示 ,可在三... 目的 :对踝、距下关节外侧韧带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方法 :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 1 .2mm厚的薄层断面标本 ,在SGI工作站上 ,对踝、距下关节骨骼及外侧区韧带进行了三维重建。结果 :重建结构均能单独显示、任意搭配显示或总体显示 ,可在三维空间位置上绕任意轴旋转任意角度 ,并且 ,所有结构在任意方向上的径线和角度 ,均可适时测量。结论 :由于采用了先进的的断面标本制作技术和contours +marchingcubes算法 ,较之以往的三维重建研究 ,图像显示效果更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距下关节 韧带 计算机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上颈椎及其相关结构的计算机三维重建 被引量:4
6
作者 沙勇 张绍祥 +11 位作者 刘正津 谭立文 邱明国 李七渝 李恺 崔高宇 郭燕丽 杨晓萍 陈现红 王欲甦 邓俊辉 唐泽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1470-1472,共3页
目的 建立中国人体男性上颈椎局部可视化数字模型 ,为该区疾病的影像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应用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 ,在SGI工作站上对上颈椎部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立体显示。结果 上颈椎部局部可... 目的 建立中国人体男性上颈椎局部可视化数字模型 ,为该区疾病的影像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应用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 ,在SGI工作站上对上颈椎部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立体显示。结果 上颈椎部局部可视化数字模型能够清晰显示上颈椎部各种重要结构 ,着重显示了上颈椎部韧带、血管与骨性结构三维解剖关系。三维重建结构可以单独或联合显示 ,重建结构的任意径线及角度均可进行适时三维测量。结论 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能够提供完整精确的断面数据 ,上颈椎可视化模型准确反映该区域复杂的解剖结构及其空间毗邻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 可视化人体 断层解剖 计算机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静脉孔区计算机三维重建 被引量:6
7
作者 邱明国 张绍祥 +3 位作者 谭立文 王欲甦 邓俊辉 唐泽圣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6-399,共4页
目的 探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在颈静脉孔区研究中的应用。 方法 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 1 2mm厚的薄层断面标本 ,在SGI工作站上对颈静脉孔及相关结构进行三维重建。 结果 计算机三维重建图像可显示颈静脉孔区重要神经、血管 ,能够清... 目的 探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在颈静脉孔区研究中的应用。 方法 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 1 2mm厚的薄层断面标本 ,在SGI工作站上对颈静脉孔及相关结构进行三维重建。 结果 计算机三维重建图像可显示颈静脉孔区重要神经、血管 ,能够清楚显示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及舌咽、迷走、副神经束与颅底骨结构的三维解剖关系。重建结构能够以单独或联合方式显示 ,并可绕任意轴进行旋转 ,任意径线及角度均可适时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孔 计算机 三维重建 解剖学 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延迟整流钾电流I_k动力学机制的计算机重建 被引量:4
8
作者 商立军 臧益民 +1 位作者 臧伟进 王跃民 《心脏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55-256,共2页
目的 :建立能模拟心肌延迟整流钾电流 Ik 的数学模型。方法 :用计算机重建技术实现动力学机制的模拟。结果 :重建了心肌延迟整流钾电流 Ik 的通道电流、开关因子动态过程及 I- V曲线。结论 :该模型能有效模拟心肌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动力... 目的 :建立能模拟心肌延迟整流钾电流 Ik 的数学模型。方法 :用计算机重建技术实现动力学机制的模拟。结果 :重建了心肌延迟整流钾电流 Ik 的通道电流、开关因子动态过程及 I- V曲线。结论 :该模型能有效模拟心肌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重建 延迟整流钾电流 开关因子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和苍白球的计算机三维重建 被引量:4
9
作者 郭凌菱 江贵平 +3 位作者 李耀宇 舒斯云 包新民 吴文龙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8期924-928,共5页
目的 建立和了解成年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和苍白球在脑中的立体形态和相互关系 .方法 在大鼠脑的连续冠状切片 Nissl染色的基础上通过 Onyx2超级图形工作站应用计算机图形技术进行了三维重建 .结果 边缘区位于尾壳核和苍白球之间 ;尾... 目的 建立和了解成年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和苍白球在脑中的立体形态和相互关系 .方法 在大鼠脑的连续冠状切片 Nissl染色的基础上通过 Onyx2超级图形工作站应用计算机图形技术进行了三维重建 .结果 边缘区位于尾壳核和苍白球之间 ;尾壳核的立体形态呈近似的内凹半球形 ,从嘴侧到尾侧随着脑平面的增宽尾壳核逐渐向外侧 (即靠近外轮廓的方向 )移位 ,体积为 (37.77± 9) m m3,最大嘴尾径为 6 .2mm;最大背腹径为 4.9m m;最大内外径为 3.5 2 9mm.苍白球呈块形 ,位于尾壳核的内侧 ,除内侧外其他三个方向均被尾壳核包绕 ,体积为 (4.0 5± 0 .0 6 ) mm3,最大嘴尾径为 4.41mm,最大背腹径为 2 .6 45 mm ,最大内外径为 1.5 44 m m.边缘区呈现一个片状扇形结构 ,体积为 (0 .48± 0 .0 2 ) mm3,最大嘴尾径为 1.6 m m,最大背腹径为 2 .15 8m m,最大内外径为0 .17mm;同尾壳核和苍白球一样从嘴侧到尾侧随着脑平面的增宽边缘区亦逐渐向外侧 (即靠近外轮廓的方向 )移位 ,其移位的幅度亦明显大于脑平面增宽的幅度 ;整个边缘区从嘴侧到尾侧呈均匀变化 ,其片状逐渐变宽 ,长度 (背腹径 )逐渐变小 ,从而形成一个盘状结构 .结论 建立了大鼠脑纹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状体 边缘区 尾壳核 苍白球 计算机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和苍白球的计算机三维结构重建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耀宇 舒斯云 +1 位作者 包新民 吴文龙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61-364,共4页
应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在大鼠脑的连续冠状切片 Nissl染色的基础上通过 Onyx2超级图形工作站对大鼠脑的纹状体进行了三维重建。结果提示 :大鼠纹状体由尾壳核、苍白球和边缘区三部分组成 ,其中边缘区位于尾壳核和苍白球之间 ,被二者完全包... 应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在大鼠脑的连续冠状切片 Nissl染色的基础上通过 Onyx2超级图形工作站对大鼠脑的纹状体进行了三维重建。结果提示 :大鼠纹状体由尾壳核、苍白球和边缘区三部分组成 ,其中边缘区位于尾壳核和苍白球之间 ,被二者完全包绕 ;尾壳核呈近似的内凹半球形 ,嘴尾径最大为 6 .2 mm;背腹径最大为 4.9m m;宽度 (冠状平面上的内外径 )为 3.5 mm。从嘴侧到尾侧随着脑平面的增宽 ,尾壳核逐渐向外侧 (即靠近外轮廓的方向 )移位。苍白球呈块形 ,嘴尾径最大为 4.4mm,背腹径最大为 2 .6 mm,宽度 (冠状平面上的内外径 )最大为 1.5 mm。位于尾壳核的内侧 ,除内侧外其它三个方向均被尾壳核包绕。边缘区呈现一个片状扇形结构 ,嘴侧背腹径大 ,最大为 2 .2 mm,宽约 0 .17mm;尾侧背腹径小 ,为 0 .8mm,宽约 0 .13mm。同尾壳核和苍白球一样 ,从嘴侧到尾侧随着脑平面的增宽边缘区亦逐渐向外侧 (即靠近外轮廓的方向 )移位 ,其移位的幅度亦明显大于脑平面增宽的幅度 ;整个边缘区从嘴侧到尾侧呈均匀变化 ,其片状逐渐变宽 ,长度 (背腹径 )逐渐变小 ,从而形成一个盘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状体 边缘区 尾壳核 苍白球 计算机三维重建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外伤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赵利 洪虓 +4 位作者 马腾飞 黄珊珊 李国超 韩良 王元银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974-978,共5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外伤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0例颌面部外伤患者。对所有颌面部外伤患者均行普通X线片拍摄、螺旋CT二维扫描和三维重建成像,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总结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外伤的...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外伤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0例颌面部外伤患者。对所有颌面部外伤患者均行普通X线片拍摄、螺旋CT二维扫描和三维重建成像,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总结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外伤的临床应用特点。结果:计算机辅助三维成像技术,对70例颌面部外伤患者诊断准确性高,并且能够立体清晰地显示了颌面部骨折部位、类型、骨折块移位情况及颌面部立体形态改变。结论: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获得的图像弥补了普通X线及二维CT轴位图像不足,可以全面立体地显示病变,在颌面部外伤的术前诊断、手术计划制定及手术后效果评价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也是口腔计算机辅助外科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 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 颌面部骨折 三维手术预测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人数字化下颌骨的计算机三维重建 被引量:3
12
作者 谷方 王钰 李宁毅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7-519,共3页
目的建立国人下颌骨的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应用山东男性数字化可视人数据集,在微机上对下颌骨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立体显示。结果重建出下颌骨的三维模型。在三维方向上真实的再现了下颌骨、下颌牙的解剖形态,并准确地显示下颌管... 目的建立国人下颌骨的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应用山东男性数字化可视人数据集,在微机上对下颌骨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立体显示。结果重建出下颌骨的三维模型。在三维方向上真实的再现了下颌骨、下颌牙的解剖形态,并准确地显示下颌管的位置。结论本研究实现了对国人下颌骨结构的可视化,为下颌骨的医学美容手术,影像诊断,下颌牙齿种植等提供了解剖学依据;也可用于医学美学美容教学和进一步的科研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计算机三维重建 可视化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白球的计算机三维重建与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菊霞 林支付 +1 位作者 卢洪煊 楼佳庆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3-254,共2页
关键词 计算机三维重建 苍白球 脑立体定向手术 计算机重建 研究对象 三维成像 成像技术 三维形态 图形学 前后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在正颌外科应用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国超 洪虓 +5 位作者 杨椋昕 马腾飞 黄珊珊 赵利 韩良 王元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66-1668,共3页
选择6例颌面部畸形的患者,通过螺旋CT扫描获得所有颌面部畸形患者的影像资料,通过三维重建,采用计算机辅助测量、分析、手术模拟,最后确定手术方法。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为6例颌面部畸形患者术前提供相对准确的诊断,通过辅助三维重... 选择6例颌面部畸形的患者,通过螺旋CT扫描获得所有颌面部畸形患者的影像资料,通过三维重建,采用计算机辅助测量、分析、手术模拟,最后确定手术方法。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为6例颌面部畸形患者术前提供相对准确的诊断,通过辅助三维重建技术获得的图像弥补了普通X线及二维CT轴位图像不足,可以全面立体地显示病变,在正颌外科的术前诊断、手术计划制定及手术后效果评价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颌面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也是口腔计算机辅助外科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 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 颌面畸形 三维手术预测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尾壳核、边缘区和苍白球生后发育的计算机三维重建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耀宇 江贵平 +1 位作者 舒斯云 包新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6-360,T061,共6页
为研究大鼠脑的尾壳核、苍白球和边缘区在出生后的三维立体形态的发育变化规律 ,在脑连续冠状切片的基础上进行Nissl染色 ,然后对脑的整个外轮廓、尾壳核、苍白球和边缘区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 :尾壳核生后 (P0 1~P3... 为研究大鼠脑的尾壳核、苍白球和边缘区在出生后的三维立体形态的发育变化规律 ,在脑连续冠状切片的基础上进行Nissl染色 ,然后对脑的整个外轮廓、尾壳核、苍白球和边缘区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 :尾壳核生后 (P0 1~P3 60 )的发育变化 :体积从 (1.40± 0 .2 0 ) mm3到 (4 4 .5 2± 0 .10 ) mm3,最大吻尾径从 3 .1mm到 6.8mm;最大背腹径从 1.5 8mm到5 .0 41mm;最大内外径从 1.0 5 mm到 3 .64 1mm。苍白球生后 (P0 1~P3 60 )的发育变化 :体积从 (0 .2 5± 0 .0 2 ) mm3到 (4 .84± 0 .0 8)mm3,最大吻尾径从 1.0 mm到 3 .3 mm;最大背腹径从 1.175 mm到 2 .5 5 1mm;最大内外径从 0 .80 5 mm到 1.5 98mm。边缘区生后 (P0 1~ P3 60 )的发育变化 :体积从 (0 .0 3 0 0 2± 0 .0 0 3 6) mm3到 (0 .5 6± 0 .0 1) mm3,最大吻尾径从 0 .8mm到 1.76mm;最大背腹径从 1.15 6mm到 2 .3 60 mm;最大内外径从 0 .0 65 mm到 0 .185 mm。提示 ,在生后一年中 ,尾壳核、苍白球和边缘区的形态基本未发生明显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壳核 边缘区 苍白球 计算机三维重建 生后发育 大鼠 脑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仁核的计算机三维重建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卢洪煊 林支付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02年第3期45-48,共4页
目的:用计算机重建杏仁核的空间形态与位置,为脑的立体定向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0只整脑40个杏仁核2mm厚的连续水平切面,运用表面重建法对杏仁核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结果:重建后的杏仁核立体图像顺滑、自然、逼真,可任意缩放... 目的:用计算机重建杏仁核的空间形态与位置,为脑的立体定向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0只整脑40个杏仁核2mm厚的连续水平切面,运用表面重建法对杏仁核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结果:重建后的杏仁核立体图像顺滑、自然、逼真,可任意缩放、旋转、切割。结论:计算机重建后的杏仁核空间形态与位置对脑立体定向手术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核 计算机三维重建 表面解剖 脑图像 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在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奎 曹景玉 +3 位作者 谭斌 王聪 李坤 吴力群 《腹部外科》 2019年第2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在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例脾脏良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查阅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指导下顺利完成了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结...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在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例脾脏良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查阅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指导下顺利完成了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结论通过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将脾脏肿瘤及血管三维立体成像,可充分了解脾门周围血管及肿瘤滋养血管,结合仔细的手术操作,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脾部分切除 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膜囊计算机图像的三维重建与显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振美 刘树伟 +1 位作者 徐梁 吕伯实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7-540,共4页
目的 :为网膜囊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和介入治疗提供其立体形态及利于网膜囊的教学。材料和方法 :用上腹部薄层断层标本 ,在PC机上用表面重建法完成网膜囊计算机图像的三维重建和显示。结果 :网膜囊的前面观 ,右上方为网膜囊上隐窝 ,围绕肝... 目的 :为网膜囊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和介入治疗提供其立体形态及利于网膜囊的教学。材料和方法 :用上腹部薄层断层标本 ,在PC机上用表面重建法完成网膜囊计算机图像的三维重建和显示。结果 :网膜囊的前面观 ,右上方为网膜囊上隐窝 ,围绕肝尾状叶的前、后及左侧 ,绿色部分为网膜囊上隐窝的肝尾状叶面 ,红色部分为网膜囊上隐窝的小网膜面。左上方为网膜囊脾隐窝 ,下方大部为网膜囊下隐窝。结论 :重建出的网膜囊计算机三维图像能直观地看到网膜囊各部的空间形态和相互间的关系 ,特别是肝尾状叶和网膜囊上隐窝的关系 ,不仅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网膜囊的病变 ,更有利于网膜囊的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膜囊病变 断层解剖学 计算机三维重建 诊断 介入治疗 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脑的计算机三维重建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俞学斌 沈宏 金国良 《浙江医学》 CAS 2005年第5期321-32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高分辨率的MRI对丘脑进行薄层断层扫描以及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对靶点定位的价值和临床应用意义;并获得丘脑的MRI质心坐标值和空间立体形态。方法对21例健康人的头颅进行高分辨率的MRI薄层断层扫描,将获得的数据传至计算机... 目的探讨应用高分辨率的MRI对丘脑进行薄层断层扫描以及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对靶点定位的价值和临床应用意义;并获得丘脑的MRI质心坐标值和空间立体形态。方法对21例健康人的头颅进行高分辨率的MRI薄层断层扫描,将获得的数据传至计算机工作站,然后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计算出丘脑的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质心坐标值等三维数据,并绘出丘脑的立体形态。同时用手工计算出丘脑的质心坐标。将计算机质心计算与手工计算所获得数据进行对比,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丘脑的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分别为:(29.68±0.52)mm、(14.21±0.21)mm、(18.93±0.29)mm;质心坐标值(X,Y,Z)为(10.29±0.83)mm、(-7.89±0.58)mm、(8.24±0.58)mm;丘脑是前上斜、外上翘、前内偏展态,呈卵圆形。计算机质心计算与手工计算数据之间有一定的差别。结论应用高分辨率的MRI薄层断层扫描并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对丘脑的质心定位准确。获得了丘脑在三维空间内的位置和形态数据库,建立了在计算机里可任意观察、切割、测量的计算机数字化三维模型,为外科导航手术和远程诊治及网上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数据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 计算机三维重建 MRI 立体定向手术 靶点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钠电流I_(Na)动力学机制的计算机重建 被引量:4
20
作者 商立军 商立群 +1 位作者 刘利兵 陈健康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1年第1期10-11,共2页
为建立能模拟心肌钠电流的数学模型 ,用计算机重建技术实现动力学机制的模拟。结果显示 ,该模型能有效模拟心肌钠电流的动力学机制。
关键词 计算机重建 钠电流 开关因子 心肌钠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