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电图在评估重复经颅磁刺激促醒重症脑损伤昏迷临床疗效中的应用
1
作者 李维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探讨脑电图在重复经颅磁刺激促醒重症脑损伤昏迷患者临床疗效中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择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接收的重症脑损伤昏迷患者24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9分,入院均接受重复经颅磁刺... 目的 探讨脑电图在重复经颅磁刺激促醒重症脑损伤昏迷患者临床疗效中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择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接收的重症脑损伤昏迷患者24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9分,入院均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促醒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脑电图相关参数变化,对比不同通道上的平均功率、慢波比(DTR)指标水平,评价脑电图在评估疗效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本组患者经rTMS治疗后83.33%的恢复至Ⅰ级、Ⅱ级,另有4例处于Ⅲ、Ⅳ级,但无Ⅴ级患者,大部分患者基本恢复良好。治疗前后脑电图反应性分级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经rTMS治疗后患者F p1、F3、C3、F7和T3通道上的平均功率和DTR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意义(P<0.05)。另外,纳入的24例重症脑损伤昏迷患者均存在程度不一的脑电图异常,图像主要表现为中高幅慢波和θ阵发型,分别占比25%(6/24)、41.67%(10/24),而经过rTMS治疗后上述异常均有明显减少,波形分化得到改善,结论脑电图在评估重复经颅磁刺激促醒重症脑损伤昏迷患者临床疗效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重复经颅磁刺激也值得作为症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的一种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图 重复经颅磁刺激 促醒 重症脑损伤 昏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血药浓度对重症脑损伤患者镇静深度和血压的影响
2
作者 吕碧君 余长春 +3 位作者 植伟文 陆嫦萍 汤少铉 廖春花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7期73-76,共4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血药浓度对重症脑损伤患者镇静深度和血压的影响,计算丙泊酚合理的血药浓度范围。方法纳入2022年8月—2023年2月于云浮市中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丙泊酚镇静治疗的重症脑损伤患者20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丙... 目的观察丙泊酚血药浓度对重症脑损伤患者镇静深度和血压的影响,计算丙泊酚合理的血药浓度范围。方法纳入2022年8月—2023年2月于云浮市中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丙泊酚镇静治疗的重症脑损伤患者20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丙泊酚血药浓度,运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获得模型公式,计算丙泊酚适宜的血药浓度范围。结果重症脑损伤患者丙泊酚血药浓度与镇静深度呈良好的负线性相关关系,模型公式:脑电双频指数(BIS)=-46.72×C+93.55,R^(2)=0.72,C代表丙泊酚血药浓度。BIS值维持在65~85时,所得丙泊酚血药浓度范围为0.18~0.61μg/ml。丙泊酚血药浓度与心率、舒张压和血氧饱和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收缩压下降值呈较弱正相关关系,R 2=0.6105。丙泊酚血药浓度>0.85μg/ml时,收缩压下降幅度>20%。结论重症脑损伤患者丙泊酚合理且安全的血药浓度范围为0.18~0.61μg/ml,且临床使用丙泊酚时需要注意观察血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重症 丙泊酚 血药浓度 镇静深度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脑损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风险因素分析与综合管理策略干预
3
作者 陈杰 刘聪灵 刘玲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24期61-63,共3页
目的:明确重症脑损伤(STBI)患者合并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应激性高血糖综合管理策略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1日~2023年12月1日收治的152名STB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发生应激性高血糖对临床资料进行... 目的:明确重症脑损伤(STBI)患者合并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应激性高血糖综合管理策略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1日~2023年12月1日收治的152名STB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发生应激性高血糖对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秩和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根据应激性高血糖管理策略的不同,分为A组(62例)和B组(54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昏迷情况[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平均血糖,两组恢复良好率、住院天数。结果: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为STBI患者合并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治疗后,B组平均血糖、GC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1),且B组优于A组(P<0.01);B组预后恢复率高于A组(P<0.05)。结论:应密切关注STBI患者中的老年与高BMI人群,当患者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时,采用优化后的血糖综合管理策略进行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是提高患者生命安全的有效干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损伤 应激性高血糖 危险因素 高血糖综合管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导管拔管研究进展
4
作者 华小锋 莫圣龙 简崇东 《右江医学》 2024年第8期673-679,共7页
气管切开导管的留置是急危重症患者度过危险期常用的临床救治措施之一。病情稳定后及时拔除气管切开导管直接影响患者的病情康复进程。文章从重症脑损伤(SABI)患者的气管切开导管拔管的临床意义、临床共识、影响因素、气道通畅性评估方... 气管切开导管的留置是急危重症患者度过危险期常用的临床救治措施之一。病情稳定后及时拔除气管切开导管直接影响患者的病情康复进程。文章从重症脑损伤(SABI)患者的气管切开导管拔管的临床意义、临床共识、影响因素、气道通畅性评估方法、拔管要点等五个方面,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进行归纳,以期为临床安全拔除气管切开导管、提高拔管成功率提供参考依据,以利于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减少医患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损伤 气管切开 拔管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康复对急性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
5
作者 孙增新 黄健 +1 位作者 吕伟伟 刘传秀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0期25-28,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使用肺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9月—2023年8月滕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 目的分析急性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使用肺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9月—2023年8月滕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肺康复治疗。比较两组膈肌移动度、肺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膈肌移动度(1.68±0.10)cm大于对照组的(1.56±0.1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5,P<0.05)。观察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急性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施以肺康复治疗效果良好,可提升膈肌移动度,改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脑损伤 肺康复治疗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脑损伤院前急救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6
作者 韩小磊 吴林海 张会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37-0040,共4页
院前急救在重症脑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12月我院46例患者经区组随机化方法分组,分别以常规急救,院前急救干预,分析急救时间、相关指标、不良事件、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急救反应时间(4.52±1.09min)、分诊时间(1.56&#... 院前急救在重症脑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12月我院46例患者经区组随机化方法分组,分别以常规急救,院前急救干预,分析急救时间、相关指标、不良事件、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急救反应时间(4.52±1.09min)、分诊时间(1.56±0.45min)、急救时间(18.85±2.43min)短于对照组急救反应时间(11.75±1.25min)、分诊时间(3.92±0.54min)、急救时间(30.75±2.85min),P<0.05。研究组NIHSS评分(10.54±2.43分)、GCS评分(11.65±1.21分)、Barthel评分(65.96±3.26分)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15.86±2.12分)、GCS评分(7.75±1.35分)、Barthel评分(58.65±4.13分),P<0.05。研究组致残率8.69%、致死率0.00%低,X2=4.6000,4.3810,P<0.05。研究组满意度95.65%高,X2=5.4474,P<0.05。结论 重症脑损伤患者行院前急救,能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减少不良事件,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损伤 院前急救 急救时间 不良事件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康复对急性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治疗疗效的研究
7
作者 武俊英 王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34-0138,共5页
本文以肺康复治疗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其影响急性重症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效果的因素与具体表现等,同时研讨这一治疗方式的临床实践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的急性重症脑损伤患者共计74例,随机分成... 本文以肺康复治疗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其影响急性重症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效果的因素与具体表现等,同时研讨这一治疗方式的临床实践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的急性重症脑损伤患者共计7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共计2个组别,每组包含37名患者。其中,对照组的治疗方式与常规无异,观察组的治疗方式为常规治疗加肺康复治疗。结果 住院时长对比: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膈肌活动度提升(P<0.05);肺功能对比:持续时间为7天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肺顺应性有所提升,气道阻力减少,但氧合指数差异并不明显(P>0.05);日常生活及运动能力评分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肺部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不良情绪方面,观察组焦虑、抑郁改善程度,相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基于常规诊疗基础下采取肺康复效果确切,可改善不良情绪,提升膈肌移动度,加强肺功能恢复效果,减少肺相关并发症,缩短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提高日常生活与运动能力,促进康复,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损伤 机械通气 肺康复 肺并发症 肺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制剂恒温与加温输注对重症脑损伤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31
8
作者 刘芳 杨倩倩 +6 位作者 孙蕊 高岚 苗凤茹 张晓梅 霍春暖 邓秋霞 王宇娇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7期971-976,共6页
目的 :通过对重症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制剂进行恒温与加温输注,观察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患者输注肠内营养制剂是否加温提供更好的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为防止区域性差异分别选择中国华北、东北、华南等地的5家... 目的 :通过对重症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制剂进行恒温与加温输注,观察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患者输注肠内营养制剂是否加温提供更好的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为防止区域性差异分别选择中国华北、东北、华南等地的5家医院,经鼻胃管给予营养支持的患者234例,入院后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恒温组与加温组,其中恒温组117例,加温组117例,加温组使用带有加热功能的肠内营养泵,温度设定在37~40℃。恒温组ICU病室内温度保持在(24.0±1.5)℃,观察两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7日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中便秘发生最多为62例次(26.5%),加温组21例次(17.9%),恒温组41例次(35.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胃潴留共发生为51例次(21.8%),加温组发生19例次(16.2%),恒温组32例次(27.4%),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泻共发生50例次(21.4%),其中加温组41例次(35.0%),恒温组9例次(7.7%),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胀6例次(2.6%),呕吐2例次(0.9%),消化道出血0例次,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重症脑损伤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胃肠道并发症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减少胃肠道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损伤 肠内营养制剂 恒温输注 加温输注 胃肠道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实践与依据 被引量:28
9
作者 刘芳 高岚 +1 位作者 王宇娇 王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9期1166-1171,共6页
目的 :提高护士在给予重症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时护理操作实践的正确性与规范性。方法 :从万方、CNKI、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lsevier Science、Wiley Onli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检索了2000年至今的重症脑损... 目的 :提高护士在给予重症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时护理操作实践的正确性与规范性。方法 :从万方、CNKI、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lsevier Science、Wiley Onli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检索了2000年至今的重症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相关文献,并进行阅读、整理、总结、归纳。根据牛津循证医学中心循证证据水平分级2011证据分级标准,进行证据和推荐意见的确认,将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实践内容进行梳理。结果:筛选出营养筛查,营养护理干预(包括鼻胃、肠管的置入,体位管理,喂养方法),营养过程中并发症的监测与护理,停止营养的评估等推荐内容。结论 :促进临床神经重症监护室护士安全、有效、规范地在临床中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损伤 肠内营养支持 护理实践 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喂养管在重症脑损伤合并胃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芳 魏娜 +2 位作者 阮征 王冉 梁涛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23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小肠喂养管在重症脑损伤合并胃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收治的重症脑损伤伴胃潴留患者30例,在pH值引导下,应用胃内注气法,将小肠喂养管作为鼻肠管盲插至患者十二... 目的探讨小肠喂养管在重症脑损伤合并胃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收治的重症脑损伤伴胃潴留患者30例,在pH值引导下,应用胃内注气法,将小肠喂养管作为鼻肠管盲插至患者十二指肠或空肠,以缓解患者胃排空障碍。结果 30例患者中,29例小肠喂养管置入成功,1例失败,置管成功率为96.7%,胃潴留改善率为93.3%,营养支持维持率为93.3%。结论将小肠喂养管应用于重症脑损伤合并胃潴留患者中,可纠正、改善患者胃潴留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损伤 胃潴留 小肠喂养管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重症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儿神经电生理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华 何金华 +2 位作者 熊裕娟 周洪涛 段雅琴 《中国康复》 2021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重症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儿神经电生理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重症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儿3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8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促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促醒治疗的基础上加...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重症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儿神经电生理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重症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儿3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8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促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促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2组患儿均在入院时及康复治疗3个月后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脑电图(EEG)、四肢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同时行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评估患儿的意识状态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患儿BAEP、EEG、SEP分级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BAEP分级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EG、SEP分级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CRS-R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意识恢复率较对照组提高,但2组患儿意识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MS能改善重症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儿的神经电生理情况,对重症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儿有促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重症脑损伤 意识障碍 神经电生理 促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对重症脑损伤后迁延性昏迷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广鑫 许民辉 +2 位作者 徐伦山 张香菊 王强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8期3901-3901,共1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为主辅助药物治疗重症脑损伤后行迁延性昏迷(prolongeclcoma,PC)的治疗效果。方法脑损伤后2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采取对照分析的方法。治疗后3~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远期生活质量评... 目的探讨高压氧为主辅助药物治疗重症脑损伤后行迁延性昏迷(prolongeclcoma,PC)的治疗效果。方法脑损伤后2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采取对照分析的方法。治疗后3~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远期生活质量评估(karnofskyperformancescale,KPS)。语言障碍程度分级评价,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压氧辅助药物治疗组的疗效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t=9.976,P<0.01)。结论高压氧为主辅助药物治疗重症脑损伤后迁延性昏迷对减少伤残率和提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损伤 高压氧 迁延性昏迷 治疗 PC 语言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脑损伤患者行血管内热交换低温治疗中寒战的监测、干预及护理 被引量:5
13
作者 曹闻亚 张鑫 +3 位作者 王蕊 陈晓杰 历静 李苗 《现代临床护理》 2016年第2期58-62,共5页
血管内热交换是低温治疗的一种新型降温技术,通过具有降温冷却作用的体外机及能插入机体下腔静脉的热交换导管,直接降低患者核心温度,达到低温治疗效果[1]。随着临床实践的开展,原有的深度低温(〈28℃)与中度低温(28~31℃)因其过多... 血管内热交换是低温治疗的一种新型降温技术,通过具有降温冷却作用的体外机及能插入机体下腔静脉的热交换导管,直接降低患者核心温度,达到低温治疗效果[1]。随着临床实践的开展,原有的深度低温(〈28℃)与中度低温(28~31℃)因其过多的并发症已逐渐被临床所淘汰,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低温治疗目标值是32~35℃,即轻度低温[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损伤 血管内热交换 低温治疗 寒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格血糖控制对重症脑损伤患者转归的影响——临床荟萃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尹宁宁 岳晓艳 +1 位作者 蔡业华 周建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81-186,共6页
目的评价严格血糖控制(tight glycemia control,TGC)对重症脑损伤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及手工检索,全面收集有关TGC在重症脑损伤患者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为成年患者,随机接受TGC或传统血糖控制(conventional g... 目的评价严格血糖控制(tight glycemia control,TGC)对重症脑损伤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及手工检索,全面收集有关TGC在重症脑损伤患者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为成年患者,随机接受TGC或传统血糖控制(conventional glycemia control,CGC)方案治疗,转归指标包括病死率、远期神经功能转归、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其中中文发表7项、英文9项。10项研究的改良Jadad评分≥4分,其中中文发表研究仅占1项。荟萃分析显示,与CGC相比,接受TGC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和远期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增高。TGC组中存活患者的远期神经功能转归明显改善(比值比=1.37,95%可信区间:1.05~1.80)。结论 TGC可改善重症脑损伤患者远期神经功能转归,中文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格血糖控制 重症脑损伤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洛酮治疗急性重症脑损伤疗效初步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广鑫 杨东虹 +1 位作者 邹咏文 沈光健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4-115,共2页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急性重症脑外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取分组对照 ,一组用常规综合治疗 ,一组用纳洛酮加综合治疗。而后进行用药前、用药后以及 3~ 6个月后进行量化评定 ,GCS、GOS、语言功能和运动功能恢复等级。结果 应用纳洛酮治...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急性重症脑外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取分组对照 ,一组用常规综合治疗 ,一组用纳洛酮加综合治疗。而后进行用药前、用药后以及 3~ 6个月后进行量化评定 ,GCS、GOS、语言功能和运动功能恢复等级。结果 应用纳洛酮治疗组死亡 4例 (2 0 % )、生存者恢复良好 8例 (40 % )、中残 6例 (30 % )、重残 2例 (10 % )。与对照组比较卡方检验P <0 0 1有显著差异。结论 纳洛酮治疗有助于降低急性重症脑外伤的病死率、伤残率 ,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损伤 纳洛酮 治疗 药物疗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康复对急性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治疗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哲伟 叶思思 +2 位作者 叶群 张中凯 林静静 《中国康复》 2021年第6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肺康复在急性重症脑损伤(SABI)机械通气患者中的疗效。方法:50例SAB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肺康复治疗。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目的:探讨肺康复在急性重症脑损伤(SABI)机械通气患者中的疗效。方法:50例SAB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肺康复治疗。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膈肌移动度以及氧合指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且观察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2组患者的膈肌移动度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氧合指数较治疗前组内比较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康复能有效缩短SABI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膈肌移动度,但对氧合指数改善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康复 急性重症脑损伤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脑损伤的神经内分泌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晓梅 宿英英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01-503,共3页
关键词 重症脑损伤 病理机制 神经内分泌异常 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功能变化 下丘-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膈肌刺激对ICU呼吸机依赖重症脑损伤患者的膈肌功能和呼吸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詹德利 刘伟清 +2 位作者 劳永光 李新梅 徐秋燕 《海军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膈肌刺激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依赖重症脑损伤患者膈肌功能和呼吸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ICU科收治的96例呼吸机依赖重症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支... 目的探讨膈肌刺激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依赖重症脑损伤患者膈肌功能和呼吸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ICU科收治的96例呼吸机依赖重症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支持对症治疗,研究组则同时采取膈肌刺激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膈肌功能和呼吸效率。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研究组脱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ICU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研究组脱机成功者48h内重新上机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第3天,研究组膈肌呼吸变异度(TFdi)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同组第1天(P<0.05);第7天,研究组TFd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同组第3天(P<0.05)。研究组的浅快呼吸指数(RSB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最大呼气压(MEP)、最大吸气压(MI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膈肌刺激有效提高了ICU呼吸机依赖重症脑损伤患者的脱机成功率,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且患者的膈肌功能和呼吸效率明显改善。膈肌刺激对于促进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肌刺激 呼吸机依赖 重症脑损伤 膈肌功能 呼吸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床旁脑电监测和动态脑电图评价重症脑损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娟 徐信发 刘励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6-367,共2页
目的 探讨持续床旁脑电监测(CEEG)和动态脑电图(AEEG)在评价重症脑功能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运用CEEG和AEEG对ICU的重症脑功能损伤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脑电信号和临床价值的异同。结果 36例重症脑损伤患者CEEG和A... 目的 探讨持续床旁脑电监测(CEEG)和动态脑电图(AEEG)在评价重症脑功能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运用CEEG和AEEG对ICU的重症脑功能损伤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脑电信号和临床价值的异同。结果 36例重症脑损伤患者CEEG和AEEG结果均提示异常脑电图,两种检测方法所记录的脑电图,在时限、频率、振幅变化均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在ICU评价重症脑功能损伤方面,运用持续床旁脑电监测可替代AEEG ,并能实时反映脑功能状况,为预后评估提供及时、准确的脑电生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损伤 持续床旁电监测 动态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脑损伤昏迷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前后的局部脑电图平均功率和慢波功率变化情况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杰 万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6期2270-2272,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脑损伤(SBI)昏迷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前后的局部脑电图(EEG)平均功率和慢波功率变化情况,以期为该病的促醒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该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处于昏迷状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目的探讨重症脑损伤(SBI)昏迷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前后的局部脑电图(EEG)平均功率和慢波功率变化情况,以期为该病的促醒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该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处于昏迷状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9分]的SBI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均予以rTMS治疗,比较rTMS治疗前后EEG中Fp1、F3、C3、F7和T3通道上的平均功率和慢波功率。结果rTMS治疗后,SBI昏迷患者Fp1、F3、C3、F7和T3通道上的平均功率较rTMS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MS治疗后,SBI昏迷患者Fp1、F3、C3、F7和T3通道上的慢波比(DTR)较rTMS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的38例SBI昏迷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EEG异常现象,其中中高幅慢波者8例,占21.05%(8/38),θ阵发型EEG 12例,占31.58%。在予以rTMS治疗后,慢波显著减少,EEG波形分化明显改善。结论对SBI昏迷患者实施rTMS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EEG,rTMS可作为该病潜在的促醒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损伤 昏迷 重复经颅磁刺激 局部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